绿林网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100字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100字

《人生的底气》是一本由樊登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一):道理大家都懂

《孟子》位列四书之一,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经典,如今依旧被奉为经典,但毕竟是古文,现代人要读懂不容易。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汲取经典之中的智慧,樊登便在这本《人生的底气》之中为大家解读《孟子》,让古文不再难懂。

这本书里倒不是在对《孟子》进行通篇解读,只是挑选了其中部分富含生活哲理且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较为接近能够用上的部分进行讲述。在每一篇开头,书中右上角会附上这一篇所要讲述的主题相关的《孟子》原文,通常也就是简短的一两句话,还会标注出自《孟子》哪一篇。 对于读者来说,通常是读不懂这一两句原文的,不过不要紧,在下面开始的樊登讲解之中,这一两句话还会再次出现,到那个时候,这段话的含义通常也会不言自明了。樊登的讲解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围绕着经典的“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模式展开。 每一篇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要么讲述古今中外的事例要么讲一段樊登的人生哲理。进而引出第二部分,即《孟子》之中的原文解析,第三部分再来引用生活实例或者经典掌故来进行进一步说明,最后则到了“六经注我”阶段,说了那么多了,最关键的还是要付诸实践,如何在生活中践行。 这样讲起来,层次分明,通过大量的事例也让读者对这些道理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原本还想着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还能指导现代社会生活了,但仔细想想,会发现生活中的智慧能够穿越两千多年不衰自有其道理所在。在书中,其实不时能看到与自己的观点颇有类似的地方,特别是当这些观点有些“非主流”的时候,反而是与两千多年前的贤者共鸣。 《别为利益丢了底线》这一篇里,解析的是《孟子·腾文公下》中的一句话。樊登就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少人都在“枉寻直尺”,然后说了他的朋友的例子,几乎每天晚上都在酒桌上陪人喝酒,喝得肝都要坏掉了。樊登劝之,结果朋友说“没办法呀,不喝酒客户不签单呀!”樊登就觉得这是没原则的行为。 与之类似的事例在工作之中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这事儿也不能说樊登的朋友没有原则底线,只能说那些需要人陪酒的人没有原则底线,不光是客户,包括一些体制内的领导,还有那些甲方,太不要脸了。偏偏那些没底线的人不信奉“仁义礼智信”这一套,而能像孟子那般坚持原则的人又太少了,狗腿子太多了。 道理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懂一些,但真要在生活实践中做到,永远在路上。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二):跟随樊登读孟子,从先贤智慧中启迪我们的人生,助力我们更好生活

作为一名《樊登读书》忠实粉丝,对于樊登以及他的读书理念还是极为尊重的。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有着太多可以学习知识的途径,但很多本源性的知识,我们依然需要从书籍之中去追寻。 古人书中中所蕴含的人生很多道理,其实都是极为简单,极为根本的,而且我们看到它们的时候就非常熟悉,非常了解,更是认可它们的正确性。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道理却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要么认为它们已经过时,不再适合我们,要么认为这些道理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口号,并不值得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特别不适合自己应用。

可是,竟然是自己都信服、自己也认为正确的道理,为什么不能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身体力行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这些道理并没有从根源中相信,没有从心底里认可。 那我们就走进古人这些有道理的思想之中,了解这些古人思想对于我们现实人生具有的意义?了解它们是否真的能帮到我们?

樊登在讲授着大量的先贤古人智慧,他讲授过《论语》,他也讲授过《孟子》,并把那些文言文的道理和我们现实生活相结合,把它们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之中。而且他讲授的这些道理也确实给很多人的人生带来了根本改变。 樊登在讲述这些道理时,关键就是强调它们和现实的结合,它们给我们人生带来的改变,并用切切实实的实例让我们看到这些根本,相信这些古人的智慧。

而这样一本《人生的底气》就是樊登用孟子思想指导我们现实生活智慧的合集。这里有着55条孟子思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帮我们梳理孟子思想给我们真实人生带来的改变。 比如,在这本书中,樊登就有孟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别为了利益丢了底线”。孟子原话是“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我们怎样理解这样一句话呢?对于我们现实来说呢?到底是利益重要还是原则更为重要呢?如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了一点点利益而让原则有所松动,长此以往下去,这样的松动就会不断的增加、放大,就会不断的突破我们的底线,最终的结果必然就是让我们没有了底线。而没有了底线的人生,注定会走向失败的深渊。

樊登所举的现实例子,就是为了一些经济利益而牺牲自己身体的行为。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是得不偿失的。没有了一个好的身体,所有外在一切都将不再有意义。这就是古人智慧给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那么其他方面,古人的道理很多都极为简单,但又都是至理名言,那我们就跟随樊登解读孟子,通过阅读他的这一本《人生的底气》,来接受一次人生智慧的启迪吧。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三):3个方面掌握孟子的为人智慧,让你的人生境界提升一个层次

这本书的内容以《孟子》的智慧为基础,告诉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只有拥有足够的底气才不会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孟子》不能为我们做决定,但是读懂孟子的智慧可以培养我们的浩然之气,让我们的人生境界上升一个档次。

本书选择《孟子》中的经典篇章,从初心、人生节奏、选择、交友、反思、善念、成长方向这七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修身、为人的智慧,极具日常生活的指引性。

由于篇幅问题,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其中3个方面,分别是:初心、选择和交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

01初心的力量

什么是人生底气?那就是能够以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做事。那么孟子的底气来自哪?

首先,就是他的自洽。当他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后,剩下的就是心无旁骛地做事。我们同样如此,当认识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后,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向着自己的使命前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迎难而上。

其次,孟子对人性的坚信。这个世界到底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人性本来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这些问题可能难以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相信什么,这就是自己的选择。

最后,对自己的负责。你只需要做好自己,不断地反省和改变。不管别人怎么说,都不用理会,坚定自己的初心,不要走偏就够了。对于孟子教给我们的智慧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

每个人都有初心,那么你的初心是什么?比如,我写读书笔记的初心就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去了解一本书的价值,让大家有一个参考。只要不忘初心,我们才能克制欲望,找到前进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格局。

那么,樊登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初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就聊聊。

1、不忘初心,才能克制欲望

领导者心里装着大家,真心对大家好,和大家心连心,大家才会希望你好,愿意与你同甘共苦。同样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很多领导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而真正的领导者可以想员工之所想,不顾自己的私欲,而努力的让员工变得更好。你想,如果你的领导是这样的人,你会不会将心比心,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的领导呢?

在孟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好的享受就抱怨领导,自然是不对的;可作为领导,你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下属,也是不对的。因此,不管是领导者还是下属,都要有正确的目标。而这个正确的目标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不忘初心。

樊登老师格外强调,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你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以及针对这件事,你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可能会面临很多诱惑,产生很多欲望,这时你的初心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只有它,才能帮你克制欲望,在前进的路上始终不偏离目标。

2、别为利益丢了底线

有一本书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因为一个小小的犯罪行为,就可能导致你前面所有努力获得的东西都没有了。

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我们在职场中会看到一种现象,为了签一个单子,拼了命的陪客户喝酒,结果伤了身体。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没有好的身体,你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

这样正如孟子的观点:只从利益的角度看问题,为了利益,会一次次地退让和迎合。总有一天,他们也会为了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甚至做出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来。

所以,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为了利益而丢失自己。

3、活出自己

书中提到一个术语,叫做“本自具足”,简单来说,它的意思就是我们要意识到自己什么都不缺少,不需要再向外界索取能量,自身就能发光发热,自成一体。如果结合现实来解释的话,就是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得很好,内心充满阳光,自己感觉到喜悦和满足。其实真正的尊贵始于内在的尊严,只有我们活出自己,找到丧失的本心,才能真正的让自己喜悦和满足。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想变得有钱,住豪宅,开豪车。但是孟子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无法让我们真正快乐,只有我们能够存心养性,才能不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左右。

大家不妨想一想,你想要的这些物质生活,是不是都是由于别人所影响呢?你看到同事买了一个LV的包包,你是不是也想要一个呢?别人嫁了有钱人,你会不会想,她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这么一看,其实阻碍我们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内心的欲望。那么你可能会问了,我不随大流,我不在乎这些外在的东西,那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孟子认为,人生际遇无非就是死生祸福,超越祸福是一种境界,看透生死又是一种境界。无论我们的寿命长短,都不应该改变存心养性的态度。想做到真正的安身立命,就不要去忧虑自己寿命的长短,而是要超越生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修身养性的事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是真正达到了化境,才能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安宁。

因为只有我们不被外界所左右、干扰,内心获得满足,才不会变得焦虑、害怕,患得患失。

02选择的智慧

我们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很多人会选择错误的道路,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接下来我们看看孟子对选择有什么看法。

1、突破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

这就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其实生活中,不是什么事情都是非此即彼的。但是很多人都会陷入这种误区,要么认为A策略是正确的,要么认为B策略是正确的,不可能两种策略都对。

但其实,很多发散性问题都不能简单地用这种逻辑来决定。那么孟子是怎么回答弟子的问题的呢?他说:“我的两种做法都没错。在宋国时,我要远行,依据古礼,对方馈赠给我路费,我应该接受;在薛邑时,我有戒备之心,对方为了让我加强警卫,赠送我钱财,我也应该接受。而在齐国时,对方毫无理由地给我钱财,这不是要贿赂我吗?君子怎么能随便收人钱财,被人收买呢?所以我不能接受。”

你看,这就是看待问题的高度不同。当你看待问题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的时候,那么你做决策的时候就容易得多。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提升自己认知水平,就能够摆脱生活中面临的很多二元选择的困境。

2、做事既要坚守原则,也要灵活多变

我们先来看一个书中提到的故事:

你看,这个人很讲原则,但是我们不提倡。因为这个尾生的人有点太死板了,我们做人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当然这必须是建立在自己的底线之上的。因为有的人头脑很灵活,但是心思不往正道上走,偷奸耍滑,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是对自己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守护;能灵活地调整自我,这是对客观环境和世界的适应。两者缺一不可。

3、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选择就意味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说,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也就是说,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里面有四层含义:

第一层:不要掉入机会的陷阱。有的机会很可能是陷阱,之前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去投资,肯定稳赚不赔。我没有跟他一起干,因为投资没有什么是稳赚不赔的,如果这次的机会真的那么好,他自己为什么不做,而邀请我呢?所以,当我们遇到所谓的某些机会时候,一定要想想这真的是机会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机会都需要抓住,有些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层:不要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要知道,不可为的事情坚决不为,否则很可能会一事无成。比如,做生意的时候,客户说要给你回扣,这个是你一定要坚守底线,我们要做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就够了,如果你真的收了客户的回扣,那么等待你的就是触犯法律。

第三层:不做战略分散,要做战略集中。巴菲特曾让自己的私人飞行员在纸上写下25个目标,然后他让飞行员逐一删这些目标,并把这些目标放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的清单上——“无论如何,不要让这些事情引起你的注意”,最后只保留了5个目标。

这就是巴菲特的时间管理法则:专注20%的要事,坚决不做剩下80%的次要事。

第四层:不要即时满足,而要延迟满足。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不被欲望和琐事所左右。

03交友的心态

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这是我们经常说的话。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在交友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我们去仔细研究的。比如如何与朋友沟通;如何避免交友不慎等等。那么孟子对于交友,又给了我们怎样的智慧呢?

1、了解对方内心

书中提到,只有洞悉对方的内心想法,才能有效沟通。《论语》中有一句话:“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就是说,你在跟人打交道时,如果不能分辨对方的言语,你就没办法了解这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做出判断的。我们从一个人的言语上,其实是可以洞悉他的思想、目的,甚至是心机、欲望的。

在孟子看来,当有以上这些情形发生时,他就能通过这些判断出一个人的内在动机是什么。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想法是可以从言语中表达出来的。所以,与人交谈时尽量保持警觉,弄清对方的真实想法,不至于被他们那些不真实、不客观的言论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2、交友的“三不原则”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除了亲人,朋友同样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存在。但现实中很多人在交朋友时都怀有私心,比如只愿意跟有钱有势有能力的人交朋友,认为这样的人才对自己有用。

但是孟子告诉我们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也就是说,交朋友,我们最应该看重的是对方的品德。而且,孟子还提出了交友的三个原则: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也就是说,在交朋友时,不倚仗自己年龄大而倚老卖老,让对方尊敬自己;不倚仗自己富贵而颐指气使,让对方屈服于自己;不倚仗自家兄弟的权势而予以震慑,让对方惧怕自己。

这样告诉我们,结交朋友时不应该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是考虑对方的德行。如果一个人的德行不好,那么我们就需要远离他。很多人会觉得结交有钱的朋友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殊不知,身份地位的差距可能会让你觉得低人一等。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即使对方方位高权重,我们也要不卑不亢,因为我们要交的是朋友,而不是对方的权势。我们要做的是坦坦荡荡。

3、远离负能量的人

负能量的人真的是会坏事。总有一小部分人,身上满满的负能量。这类人,或者戴着伪善的面具,却暗地里处处与人为难,设置障碍;或者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取得一点成就,气人有笑人无,自己却毫无主见;又或者心态极差,稍遇困难和挫折就自暴自弃,从不反思原因、排查问题。

与一个负能量的人相处,只会将你也拉入消极的情绪中,让你也同他一样怨天尤人,放弃进步,甚至为了自己的私欲去恶意诋毁、伤害别人。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远离这些负能量的人。

《孟子》位列“四书”之一,长于论辩、文气磅礴,两千年来家传户诵,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更留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虽千万人,吾往矣”等名句,警醒、激励了古往今来无数有为之人。

我们可以从《孟子》中学到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我们要做一个能够保持终身成长的人,当我们拥有成长型思维,就可以拥有像孟子一样的大智慧。我们就会远离焦虑,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