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100字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100字

《华杉讲透《孟子》》是一本由华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0,页数:5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一):标注

第一次读,忘了要标注,第二次再补上更多吧。

快乐的基础,首先是安心,是安全感,然后是爱

若是问我,中国历代圣人谁对我的影响最大?其实孔子、孟子、王阳明、曾国藩都有。但就实际行动和工作生活的习惯来讲,基本上曾国藩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确实亲切有味。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辩论是没法论证自己的,只能攻击对方,或者另外立论。这相当于传播学上说的“议程设置”,我不进入你给我设置的议程,而是另外给你立一个议程。

不要把别人的善言善行当心灵鸡汤喝掉,或者端了去灌给其他人喝,而是要切己体察,马上落实到自己身上。不要廉价的感动和赞扬,不要口是心非,光说不练,要实际行动。

这样,听到的每一句善言,见到的每一件善行,都在自己身上落实了,那进步还得了吗?张居正说,圣人居处之迹,虽与人同,其受善之诚,则与人异。及至人有善言,得闻于耳,人有善行,一得接于目,马上心领神会,心通理融,触之自应,随听受,随领悟;随领悟,随施行,其感通神速,就像江河决堤一样,其沛然而下之势不可挡!其好善之诚,有受善之量,有应善之速,这进步之神速,沛然如决江河。

孟子说:“学生向老师学习,不光要有求教之礼,还要有求学之诚,诚心诚意,就是来学习。老师是以道自重,你不是真心拜服他,不是诚心来学,就没有必要教。特别是这五种情况:一是挟贵而问,自以为地位尊贵,居高临下来问的;二是挟贤而问,自以为才能卓越,不知天高地厚,来跟老师‘过过招’的;三是挟长而问,觉得自己年纪大,把老师当小兄弟的;四是挟有勋劳而问,觉得他对我有功,我欠他的;五是挟故而问,觉得他和我是故旧老关系,跟别的同学不同的。

曾国藩在这一点上是表率,他的弟弟不听话,不上进,他不是去怨弟弟,而是自责,责备自己不孝,没有把弟弟带好,让父母操心。他还特意指出,兄弟矛盾,不要去跟外人讲,不要去跟别人说一些话,显得是自己好,兄弟不好,是自己对,兄弟不对。就这一条,我们经常就做不到。

以孔子、文王之圣,也免不了被人说坏话,咱们还能追求别人都说你好吗?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二):与熊逸《孟子他说》对照阅读笔记

对人性的尊重是孔孟的出发点。忠恕谓之仁。忠恕之道,忠是聚焦于内心良善光明,恕是对欲求的理解包容。弘扬人性中光明的性善的一面以压缩阴暗面的生存空间,使其保持在可“恕”的程度范围内。强调自律的“教化”“修养”,而缺乏他律的制度设计。在小国寡民的时代,生存空间矛盾不突出,贫富差距不悬殊(周朝制度天子收入与庶民只差320倍)这种只有一手抓的思想或许还可推行于世,但矛盾增多、激化、复杂化后,道德武器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于是,一则后世皆外儒内法。这不是一种虚伪,而是一体两面的现实需要。儒家可以作为目的,但不足以作为手段;可以作为旗帜,但不足以作为工具。二则儒家自身逐渐用力过度,失去了本有的弹性和生命力。经典被随意断章取义,思想越来越僵化,终于达到了礼教吃人的地步。 在今日,于公共领域,孔孟之道依然可以作为一种政权合法性的解释,如民本和为人民服务;可以作为理念,如近年来一些司法解释与判例;可以作为目的,如天下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制度设计还是要回到布坎南等等的现代理论。于私人修养、与人交往,忠恕之道依然适用。顾大体,行正道,也给自己的心灵留些余裕,与他人的关系存些空间。要有要求但不苛求,应该善良但不天真,适当宽容而不纵容…度的具体把握和事情的具体判断上,很多案例仍很有价值,如“逢君之恶”“小杖受,大杖走”“恭、宽、信、惠”“易子而教”等等,有些案例也要以今日之观念再加辨析,可以切磋琢磨,温故知新。 几个点:1.人人可以为尧舜,修持好自身即可。清、任、和、时,不同人格类型皆可成圣。这种人生观可以成为普世的安慰,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现代西方思想汇合。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需要一套秩序。观念的变化自然引发排序原则的变化。“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在哪儿?没有统一价值秩序。在普遍认可的价值元素中,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来进行排序。多元价值观不是价值的分化,而是价值排序的分化。孔孟所提仁义礼智信在世界其他文明所提供的思想中依然被认为是有无上价值的智慧。4.价值排序在行为中如何体现,体现到什么程度,各个时代水位不同,在同一个时代各人理解不同,甚而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生各阶段也有所不同。求同存异,和其友声。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三):《孟子》打卡

读完了《华杉讲透孟子》这本书,感觉水准与孙子兵法、论语两本有所下降。

孟子所讲的政治的确有其不成熟的一面,但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思想,仁政、王道、民为贵等。提出的衣食充足、庠序之教的王道蓝图的确很好,可是措施在那个云谲波诡的乱世却不太具有可行性,也难怪在功名上难有建树。当时的儒家可能在政治上还是不够成熟的吧。

虽然现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过去大为不同,但《孟子》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内容似乎永不过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仁者爱人、惟义所在,很多的品格当下也应该提倡。儒家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十分值得践行,遇事多找自身的原因。其中的一些语句足以作为座右铭加以奉行,学好其中的精髓于个人还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如孟子所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于修养的内容应当辩证的看,个人比较认同圣之和者,行走江湖更得和光同尘接地气一些。

比较快的浏览完了这本书,看完似乎仅仅是记住了一些名句而已,对思想理解的深度一般。

读书摘抄:

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当你去和别人比较的时候,心里装着一颗比较的心,怎么比都能找到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那还是自欺欺人。

儒家没有制度设计,都是靠个人修养。所以学习儒家思想,也主要是切记体察,从自己的修养角度去学习。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要干大事业,不是去把那“大事业”找来干,而是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由小及大,推己及人,由近及远,你一天一天地做下去,以日日不断之功,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做什么,而是研究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德鲁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胸怀是度量大,能包容;而情怀是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维度不一样。

不返工,是最高的效率;不退步,就是最快的进步。

推翻的只是统治者,拯救的是百姓,这就是孟子的战争思想。孟子不反战,而且支持发动干预他国内政的战争。

儒家思想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定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第三定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国要想对入侵者有威慑力,靠什么。只有靠团结,团结又靠什么,靠好的政治。

我们很多人,就是对自己根本掌控不了的别人的事,焦虑着一万个怎么办,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办自己该办的事。

但只要是人,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影响你,你必须保持敏感,保持警醒,及时疏远会带来不利影响的人,及时退出会带来不利影响的群。

读历史,就是尽可能掌握人类成败经验教训的大数据,把这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以及曾经在这星球上生活过的一千亿人的经验教训,凝练成自己的修养智慧。

有的人没有去想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就要创业,在我看来,这是很疯狂的事。扎克伯格

所有的成功都是一个路径:使命驱动,专注坚持,时间积累,代代接力,百年基业。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是成功人士的性格,对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一点也不关注;对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高度关注,马上学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儒家是伟大的教育家,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没入门的政治家。

我们学习儒家,不是学他的政治,而是学他的教育——日用常行的朴素道理、格物致知的学习学、诚意正心的修养、修身齐家的领导力。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有德斯有人,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用。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若但知有礼而不知有权,则所全者小,所失者大,岂识时通变者哉?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张居正说:为政不必人人问其疾苦,而需事事立有规模。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读一本书,听一堂课,往往并不能弄懂,不懂没关系,学习的过程就是埋下一个个伏笔,播下一粒粒种子,这些埋下的东西会潜伏会生长,会与你之后看到、听到、学到、遇到的东西互动。在这互动之中,就功到自然成,总有一天自然会通,通了之后,这事对于你来说就简单了,这就是由博返约。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王阳明:我等用功,不求日增,但求日减,何等洒脱。

我们今天整容的多,整心的少;正骨的多,正心的少。

成就来自于修养,越大的成就,越是靠修养。因为小成就靠个人本领,大成就靠众人支持。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4)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

孟子曰:有为也,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四书》是中国人的原型——社会的原型、思想的原型、智慧的原型,也是批评人的各种毛病的原型,这是中国人的基因库,我们能从中看到自己。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大学之道,在自昭明德,而施于天下国家,其有不顺者寡矣。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百姓、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