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叶嘉莹说云间派》读后感摘抄

《叶嘉莹说云间派》是一本由叶嘉莹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02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叶嘉莹说云间派》读后感(一):清初云间词人的命运

叶嘉莹品云间

云间派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歌和词的流派,包括陈子龙﹑李雯,宋征舆等。其中这三人被称为“云间三子”他们是好朋友。陈子龙的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我们知道他是民族英雄,烈士,而我们所熟知的是他与江南名妓柳如是的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最著名的莫过于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中记载,崇祯八年春夏之季,陈与柳曾短暂同居,两人感情相当深挚,然而终不得谐连理。虽然在感情上陈子龙是懦弱的,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却表现的英勇无畏。李雯的遭遇却十分悲惨,他的词也在云间三子的诗文中最为哀感动人,我们读李雯的词会感到凄凉苦痛。

从这本《叶嘉莹说词:云间派》中我们可以看到叶嘉莹先生从云间派的审美与意旨,着力叙述“词”这一文学体式背后的词人的遭际、历史文化的背景,串联从宋词到清词的发展理路。

朱东润先生的《陈子龙及其时代》一书中将陈氏之一生分作三个阶段,以为其发展乃是由一位“文士”而成为一位“志士”再成为一位“斗士”的。作者认为就陈氏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过程而言是不错的。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

作者通过这首词中标题“春日风雨有感”就能看出隐含的喻托之意,“风雨”联想到我国诗歌的传统,《诗经·郑风》中包含《风雨》的诗篇,《毛传》以为“风雨”所喻言“乱世”,后世词人常以“风雨”喻言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和苦难,比如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所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以及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我们通过作者对陈子龙词的解说联系到其他词人的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好的词就像苏、辛的佳作,既有诗的直接感发的力量同时也有委婉曲折的深隐情谊。

作者对陈子龙词,对于令词之潜能以及形成这些潜能的质素分析,我们通过作者对陈子龙与柳如是的爱情本事、陈子龙所经历的忧患遭遇,个人才情、志意和襟抱分析,看到了构成了其令词丰富潜能的重要因素。通过作者对清初词人作品的分析,让我们看清清代词人是怎样付出亡国破家的代价来写他们的词。

《叶嘉莹说云间派》读后感(二):《叶嘉莹说词:云间派》——云间派与“清词中兴”

《叶嘉莹说词:云间派》是叶嘉莹先生的全新力作,在这本书中,叶嘉莹先生从云间派词人的遭际、历史文化的背景等多个方面为我们诠释了明末清初词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文化的刚柔并济。

在这本书中,叶嘉莹先生不但对云间派的代表作品进行了评价,并且对她给予的评语作出理论性的说明与评述,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词的流变与发展。 词的发展经历了晚唐、西蜀、南唐、北宋,得到了更为逐层深入的发挥。宋朝以后,经过了元明二朝,词渐渐衰微,在明代末年出现了陈子龙、宋征舆、李雯,被世人称为“云间三子”。

他们也曾流连于舞榭歌台,沉溺于声色之间,着墨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但他们的人生遇到了最大的挑战,那就是明清之际的国变时刻。明朝的内忧外患终将这个王朝推向末路,清军南下,国将不国,在这个时刻,不同的人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遭遇。陈子龙加入抗清义军,被俘后殉节而死;李雯不得已而投降清朝,内心痛苦非常;宋征舆却中了进士。国破家亡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相信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也渴望表达的,于是他们的词也有了不同的内容,那些隐藏在内心最深处、最悲哀、最痛苦的感情统统被他们落于纸上。

这一次,我们跟随着叶嘉莹先生的脚步去追溯他们的时代与其生平,并把云间派的词作放在这种宏观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词的中兴正是酝酿于国破家亡的苦难之中。是的,他们的作品有着真诚深挚的本质,无论是在男女之爱上,还是在国家的忠爱上,他们将自己的性格、修养与爱国之情融入词的创作,当他们将内心的悲哀、深藏的苦难、难以言说的悲痛都倾泻于笔端,他们的作品也就产生了丰富的潜能,充满全新的力量。

云间派词中真挚又鲜活的情感赋予了词新的生命,词中的曲折深意使词从明代的衰微中重新焕发生机,并开创出了有清一代词学的中兴之盛,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

《叶嘉莹说云间派》读后感(三):精彩的云间派,别样的清词

从云间派看词的中兴,叶嘉莹老师带着我们重新出发,领会明清易代之际的词人和云间词派。国破家亡之际的风云际会,个人的选择不同导致的因缘际会,面对政治,王朝的更迭,云间三子不同的选择让他们有了不同的命运和感触。

经历了国难家仇的深度悲愤后,词人们重新找回了那种小词的言外之意的美感,盛世盛产诗人和大气磅礴的诗,而牵肠百转婉约的词则是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家国不幸时,更能产生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是词人的不幸,却又是我们读者的幸运,词人在人生困境中用词来浇胸中块垒,句句泣血,那些汇聚了人生无奈的悲痛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直抒胸臆,反而成就了清词的中兴。

云间派最出名的陈子龙,各时代的名家都对他多有推崇,叶老师梳理各位名家的评论,在客观地的分析他的成就后,深入分析了这些成就背后的理论依据。结合西方的文艺理论来对整个诗词发展历史做了深入的梳理,构建了三大类别,让这些偏于主观感受的诗词有了理论上的判断依据和参考。追本溯源,从词的缘起,流变和特质层面上分析,总结了词之发展的三大阶段,把云间派放到这个框架下进行分析和研究。

叶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深入到历史中,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钩沉历史罅隙中的真实,寻找那些隐入烟尘的词人,从人的共通的心理和情感出发,探求精巧构思背后的深情,在那些婉转的词中深入了解时代和人生的无奈和悲凉。

阅读叶先生这本小书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人都是复杂而多元的,诗人尤其如此,更充沛的情感,更敏感而多情,让词人的诗词里面富含多重韵味和含义。言外之意有时深藏不露,需要更多的阅历和情思,足够的积累才能真正深入,叶老师用她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深入诗词研究,这样还谦逊的说有挂一漏万的遗憾,这本大家小书让我们对诗词的理解更深入了一步,对诗词的理解,需要不断的积累。也需要理论上的认识提升。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更深入理解诗词,就从富含深意的云间派开始吧,那些多元而富含深情的诗句,看似随意,却有着更隐晦曲折的情思,体会言外之意对于我们理解诗词,进一步理解诗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