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100字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100字

《德古拉的客人》是一本由[爱尔兰]勃拉姆·斯托克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20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一):跟随德古拉之父进入恐怖世界

本书作者布莱姆·斯托克是恐怖小说的鼻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布莱姆·斯托克奖是恐怖小说界的最高奖项,斯蒂芬金就曾经荣获过这个奖项。 他的作品都是围绕超自然现象来讲述,跟爱伦坡的恐怖小说非常相似。破旧阴森的城堡、黑猫、带血的手掌、不可抗拒的墓穴、成群的老鼠……本书当中收录的第一篇《德古拉的客人》读起来跟爱伦坡的《厄舍府的倒塌》感觉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书是斯托克的三部短篇集之一,其中收录了斯托克的十几个短篇奇异故事。《德古拉的客人》这个故事原本是斯托克的长篇《德古拉》的最初的开篇章节,后来在出版时被删节了。这个事故里的主人公在一个类似亡灵复活之夜的夜晚去拜访一位德古拉伯爵。虽然有人屡次劝阻,但是这位年轻人坚持自己不信邪。 但是这注定是年轻人的惊魂之夜。他在半路上遭遇了大雪。辨不清方向的他误打误撞进了一个墓穴,在这里他目睹了一具女尸复活的场景。在他惊慌失措、濒临冻死之际,一头巨狼伏在他身上为他保暖。最后一支部队赶来营救。领头的说正是受到德古拉伯爵的指示而来。这位德古拉伯爵怎么会有未卜先知的神力呢? 作为从小就接受正统教育的我们很多人来说,总会感觉怪力乱神有些不靠谱。但是斯托克等一系列恐怖小说家就有本事营造一种令人忍不住毛骨悚然的恐怖氛围,让人不禁怀疑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超自然的恐怖力量。这就是作家的魅力,文学的魅力。 正如译者序中所说的,斯托克并非第一个写吸血鬼的人,但是他将德古拉创作成了吸血鬼的代名词。几百年来以吸血鬼德古拉为主角的戏剧、电影、书籍都层出不穷,简直成了可以与福尔摩斯比肩的大IP。 有时间一定要读一下斯托克的长篇小说《德古拉》。恐怖、推理这类类型小说都是非常好的消遣读物。但是阅读这种小说的时候我总感觉读者与作者之间存在一种较量,这类作者需要很好的文笔和巧妙地构思才能让理智的读者相信虚构的谜团或氛围。斯托克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他有能力让人犹如真的置身于恐怖之中。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二):奇异故事为何会吸引我们?

吸血鬼、狼人,这些当今流行文化的要素,在他们被创造之初,并没有那么吸引人。原因在于作为吸血鬼文化中的代表,德古拉的故事创造者勃拉姆.斯托克非常的低调,在没有现代传媒情况下,十八世纪的文学家们要想出名,就必须依靠参加沙龙,以及自己弄点惊世骇俗的东西来炒作一下。 这两点斯托克并不怎么上心,他出身不低,就读英伦名校,处于对戏剧的热爱,终身追随拥有伦敦大剧院的戏剧明星欧文。即便在写作上他也和沾点边的亲戚王尔德有着巨大差别。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极度自信而有奢华自负,他的文学作品恰如其分人。 对于斯托克来说,写作更像是剧院管家之外的一种业余爱好,他也很少和作家群体有过接触 ,除了他最为喜欢的美国诗人惠特曼。斯托克曾经三次核酸惠特曼见过面,终身视惠特曼为偶像。 本书是斯托克的短篇小说集,他的文笔细腻,代入感也比较强。那么我们为何会特别喜欢怪异常故事呢? 在于我们喜欢那种不安全感带来的刺激感,人的需要中有着对于安全性的需要,当安全性得到满足后人会陷入稳定的无聊中,于是文学作品恰如带来的精神上的历险,使得人的情绪在随着阅读高低舒缓,安全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在阅读灵异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参与到主角的经历中,一种剥离的参与感,使得个体能够以不同角度来看待自身,这也是此类故事的阅读价值之一. 读者对每个故事的喜好明显不同,但是有两个故事非常吸引人,一则故事是这样:三位游客去参观中世纪的刑具博物馆,在馆中一位游客失手将一只小猫踩死,而它的母亲看在了眼里。母猫一路追随着他们,若影若现,当游客饶有兴趣的将头伸向了巨斧案头时,恭候多时的母猫咬断了绳索,游客命丧当场,母猫完成了复仇。这个故事描写的非常精巧,复仇故事也是我们特别喜欢听的,尤其是动物的复仇,其中还有了天道惩罚的思想底色。 另一个是一个关于誓言和爱情的故事,两个小伙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也难以抉择,于是女孩母亲便提议,两人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做决定,胜利者将迎娶女孩为妻子,而并且获得失败者的家产,作为本金前往南美做生意,在约定的时期归来,举行婚礼。这个故事很有时代特色,类似爱情版的《鲁滨逊漂流记》,有点十七世纪的新兴商人的味道,但也解释了一个古老的问题,情感和财富在婚姻中互相所占多大的比重,当然故事的结局,还是请读者自己阅读吧。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三):《德古拉的客人》:请对人性保持敬畏,也永远不要试探它

德古拉,一个注定不凡的名字,哪怕对西方鬼怪故事知之甚少的我,对吸血鬼德古拉的大名都是如雷贯耳,所以看到这本《德古拉的客人》,难免好奇,特别是它还是写出经典的吸血鬼故事,勃拉姆·斯托克的大作,用它来打发春节前的无聊时光再好不过了。 全书收录了十四篇经典的又充满想象力的短篇小说,包含人性与兽性的冲突,对于人性与良心的考验,对灵异鬼怪的敬畏之心,对预言和事实的诘问,短短的篇幅,却给读者带来长长的思考。作者用精炼干净的笔触,恰到好处的文墨,写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人性与兽性: 在《印第安妇人》的小说里,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新婚夫妇和一名乐观开朗的陌生人哈奇森结伴游览关押囚禁印第安人的秘密城堡,一座充满了各种刑具的受难塔,途中遇见一只母猫和一只小猫在玩耍晒太阳,哈奇森穷极无聊,用石头逗小猫,却不知道是用力过猛还是眼神太好,刚好把小猫给砸死了,母猫一路跟踪三人,直到哈奇森自己作死,非要试试被捆绑起来,躺在一种叫铁处女的刑具里,最后母猫攻击操作刑具的看守,导致刑具启动,重重砸在哈奇森身上,最后,哈奇森求锤得锤,母猫成功复仇。 作者不带任何批判,写出的故事却并不冷冰冰,反而带着一种警醒世人的意味,故事里的人性并不是一味的好,兽性也不是一味的坏,所有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 人类为了自己开心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做事不计后果;而兽性作为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灵,它们并不比我们脆弱和笨拙,也会为了活着,为了复仇,让人类付出代价。 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的智慧,那句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敬畏生命,不以善小而不为,也要不以恶小而为之。

预言就一定灵验吗? 阅读这本《德古拉的客人》的过程,心情随着故事的开展起伏不定,不时被鬼怪吓到,被人性恐吓,哪怕是在甜甜的爱情里都孕育着危机。 《吉普赛人的预言》里,也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和朋友去吉普赛人那算命,被预言自己将在未来用刀杀死妻子,画面有血,他们的结婚戒指断裂的画面,他把这些预言当玩笑话告诉妻子,妻子被吓得不行,也去找吉普赛人算命,听到了同样的结果,但是她爱丈夫,又担心会有这么一天,于是她把所有的刀都磨钝了再藏起来,可是就是这么凑巧,某天女孩的哥哥给他们寄了礼物就是一大把狩猎刀,女孩看见丈夫拿着刀走向她,吓得晕过去,丈夫丢开刀跑向妻子,妻子刚好摔在刀上,结婚戒指断裂,手指出血,这就是吉普赛人的预言了。 怎么说呢,故事情节都对得上,但是内容却南辕北辙,预言家只能看见画面,而剧情走向全靠脑补,我曾经很想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但是如果知道了,是好事或许不赖,如果是坏事,就意味着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怕这怕那,束手束脚,还不如一无所知,顺其自然,预言如果真的会发生,提前知晓反而会让我们过不好当下,我们更相信人定胜天,让预言变成笑话。 这就是《德古拉的客人》里两个精彩的短篇故事,短小精悍,随手翻开,都能带来小小的感悟,作为每日的休闲来阅读,不失为一种享受吧。 end。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四):简评《德古拉的客人》

《德古拉的客人》,这本书的作者是文学史上的“吸血鬼之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哥特派代表作家、爱尔兰的勃拉姆·斯托克先生,由欧阳耀地先生翻译。作者通过这本书为大家讲述了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探索了生与死、已知与未知、动物和人类、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线,揭露了人性的贪婪。

这本书共讲述了十四篇短篇小说,分别是德古拉的客人;法官的房子;印第安妇人;生生不息的黄金之谜;吉卜赛人的预言;阿贝尔·本汉纳回来啦;鼠的葬礼;血手噩梦;克鲁肯沙滩;老霍根:未解之谜;孪生子;命运之链;血色围栏;预见者。

主人公要在沃尔帕吉斯夜,也就是4月30日驾车出发。出发的时候慕尼黑虽然阳光灿烂,但是刮着寒冷的北风,当天可能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所以在路上他总是惊惧地环顾四周,在穿行地势较高、大风横扫的高原的时候,他看到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小路,向下像是可以通到一个小巧又蜿蜒的山谷,就想让车夫约翰走那条路,问他为什么不想去。约翰下了车后向他伸出双手,乞求他不要去,还画着十字“沃尔帕吉斯夜”。他们两人的交流非常困难,最后经过长时间的交流沟通,约翰决定回去,而主人公选择走那条小路,去约翰反对的那条路。

《法官的房子》中总是笼罩着一种阴郁、死亡的气息,年轻大学生和一只邪恶的硕鼠较量,开始他们只是各做各的,因为马尔科姆森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只是用手边的物品去砸它,并没有与它进行长时间的较量。快午夜的时候,他打算好好犒劳自己,决定要设置一个捕鼠圈套。可是硕鼠并不进圈套,只是咬绳子,他追它,他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纽伦堡最初并没有很多人知道,主人公和他的妻子在蜜月旅行的时候,希望可以有人可以加入他们,与他们同行。所以当来自内布拉斯加州枫树县血峡区峡城的伊莱克斯·哈奇森与他们在法兰克福车站相遇的时候,随意地说他要去看欧洲的长寿城的时候,他们就提议说一起去。然后伊莱克斯·哈奇森就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同行。因为他的加入,主人公和他的妻子很少有争吵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找两个人独处的机会。

书中的每一篇小说虽然都很恐怖,但是我从中看出了人性的多变和真实,可以让我们不自觉的进入作者描写的世界之中,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阅读并推荐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五):“吸血鬼之父”的奇异故事集

今年上映的吸血鬼德古拉的现代版故事影片《雷恩菲尔德》中,尼古拉斯·凯奇扮演德古拉饱受折磨的助手,这不由让我联想到“吸血鬼之父”勃拉姆·斯托克,他一直追随著名演员亨利·欧文,终其一生都在为他的朋友兼老板工作。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爱好者,一定都对“德古拉”这个名字不陌生,这个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源自勃拉姆·斯托克看到的一本出版于1820年的图书,书中记录了一位驻今罗马尼亚的英国领事在布加勒斯特的经历,其中提到一位15世纪名叫弗拉德·特彼斯的王子,喜欢用尖木桩将他俘获的敌人刺穿示众,直至死亡。这位嗜血残忍的王子,别号“德古拉”。差不多七年之后,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出版,英国小镇惠特比风景如画的海港、修道院废墟、红顶的民居,还有当地海员讲述的故事,都变为了该书的原料。

在追随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舞台演员亨利·欧文,成为兰心大剧院的演务经理工作期间,工作繁忙的斯托克一直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蛇道》《德古拉》《水口》《海之谜》等长篇小说,其中《德古拉》独领风骚,抢去了斯托克所有其他作品的风头。斯托克并不是第一个写吸血鬼的人,但他塑造的“德古拉伯爵”,现在已经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并且为他之后的吸血鬼文学创建了许多惯例和规矩,可以说没有《德古拉》就不会有《夜访吸血鬼》,不会有《暮光之城》。

《德古拉的客人:勃拉姆·斯托克奇异故事集》在勃拉姆·斯托克死后由其妻子发表,收入短篇小说十四篇,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探索了生与死、已知与未知、动物和人类、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线。其中《德古拉的客人》被认为是著名小说《德古拉》中被删掉的一章,讲述了一个英国人在“沃尔帕吉斯夜”前往山中的村庄遭遇的恐怖经历,在此篇末尾,“我”得到了将要造访之人“德古拉伯爵”的消息。《法官的房子》始终笼罩着一种阴郁、死亡的气息,年轻大学生和一只邪恶的硕鼠较量,终究是谁杀死了谁?《生生不息的黄金之谜》里,一绺金发穿过壁炉石的裂缝,向上生长,这是来自死者的复仇。《吉卜赛人的预言》中,预言是一个“命题”,背后有一个图像,不同背景的人,会将同一个命题理解为不同的图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