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读后感锦集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读后感锦集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是一本由李跃儿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328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读后感(一):科学养育孩子,归还孩子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通过作者李跃儿四十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相结合,正确引导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孩子的成长和天性,实现孩子和家长的幸福。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作为父母必须修炼的课程,面对如此内卷的社会,我们既希望孩子能够获得童年的乐趣和幸福,也希望孩子们进步、努力。 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有整体并且详细的计划,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家长,都应该有整体的计划,了解孩子的性格,明白孩子的心灵与身体一样,都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则,不能靠自己的主观力量去干涉孩子的自由,而是学会尊重给予他们力量。 在教育孩子的传统方式中,许多家长或者老师不允许孩子信口胡诌,而在这本书里却告诉我们,允许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多孩子现在在学习中没有兴趣,因为知识的获取必须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先给孩子舒适自由的环境,然后给予刺激,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渴求,继而思考并且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学习是一个乐在其中的参与过程,学习的知识并不是死板的,而是活的,是智慧的。 关于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作为家长和老师并不用挖空自己的心思,想方设法的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想象力,需要做的是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孩子进行想象,慢慢地孩子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找到自己的信心,然后发现想象的伟大。其实所有有母题的创造与想象中,都有联想在起着作用,创造是前所未有的事物,这也不是一定的通过联想,孩子也能学习到逻辑思维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表达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内旋,许多幼儿也不得不加入其中,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很差的孩子,也没有特别笨的孩子,他们只是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绝对不能以死板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孩子要么直接放弃,要么对学习不再产生兴趣。每个孩子都是有创造力的创造能力,每个人天生就有家人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的各种各样的能力不断的显现出来。 人类的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很多时候,人们已经被顾过度的物欲以及畸形的文明异化了,在人类文明的前进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孩子内心的感受,不断反思教育的方法。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读后感(二):教育的底色到底是什么 ?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

书中讲了一个民间的故事很吸引人,就是像笑话一样聊到,地狱有19层,18层都不够,因为第19层是为教师专设的。 这个小故事听起来有点儿让作为教师的人会有些不解。书中没有给到明确的答案,主要是因为教育者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起着人类的解惑和开智的作用。 01

教育者是人不是神,也需要向上生长 但是作为同样需要成长的教育者,一方面有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一方面也是平凡人,是普通的人,只是角色让这样的一个群体,向上学习的动能在不断向外沿扩散。 书中作者作为一名教育者,在年轻时代被经验传递,曾经做过许多的自认为正确的行为,比如让学生怕自己,比如责备学生,比如用破坏性行为破坏学生的作品等。 作为一个新的角色,难免在入门时要不断地向师傅学习,所以,在教育领域有着师徒结对这样的说法,但真正的在实践过程中,过往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作者在这方面的经验分享,足以看出教育者的认知受限。 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更像是一本作者对于自己是一个教育者的深刻反思,过往作为教育者的一些体会,就像是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一样。 作者的先生在作品中也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关于对教育的理解,两人更是相互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对教育的向上生长起到了彼此互相成就的作用。 0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有效途径,快乐是令智慧先行的导师 当你翻阅这本书的时候,你或许能够看到许多作者分享的课例,作为教育者或者能在这些课例中看到许多常规课的影子,或许我们日常所讲授的内容,是没有办法让孩子能够连通,或是理解和接受的。 当然如果作为教者,或许会从教学的目标着手,如果从幼教的活动目标甚至可以分解到不同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等,进行活动过程的拆解。 但是作者作为艺术教师,通过自己曾经的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将所有的过程像电影一样以场景化的模式曾现出来,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明白,不断复盘是检验真理的有效路径。 在所有的案例中,也能够感受到,作为成长型的孩子,拥有真正的快乐才是令孩子的智慧大面积开发的先行条件。 03 .....写在最后 如果教育的方式有千万种,那么不管是哪一类的教育者,或许更加需要思考的就是让时间和成长并步而行。 双向成长是师生共同进步的阶梯。教育也不应该完全是局限在某个框架内,利于管理是一方面,但是,能够开发儿童的无限智慧,或是慧根也是教育的更加需要重视的内容。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读后感(三):儿童的世界就应该有TA们自己独特的色彩

“探索精神就是质疑与批判的能力,提出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探索精神,TA就不会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聪明才智。那些把教育仅仅理解成识字和计算的家长是不幸的,他们的孩子更加不幸。”

本书是儿童教育家、美术教育家、画家李跃儿的儿童通识教育书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姊妹篇。

李跃儿在这本书中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应用于本土实践,提供多种实际操作方法,阐释如何制造、利用教机,使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得到充分的保护、发挥和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个儿童的灵魂需要得到赏识,“一个需要被照亮的灵魂,只能用另一个人的灵魂去照耀。”

因此老师可以用爱和智慧营造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沉浸式的良好上课体验以及美好而祥和的人性光辉。

另外,在讨论课上,要让孩子把握形成概念的因素。因为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对输入的东西产生感受与想象,而人的学习只有把感受作为支撑,才会被吸收并消化。

孩子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感受、体验、审美,才能对人文情感、灵魂之类的东西进行分析并领悟,唤醒内心的触动,激发潜意识层面的理解,提升文化品位。

除此之外,家长和老师们,要记得给孩子留有一定的个人探索的空间,不要再走传统的盲人摸象之路。毕竟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个从理论到操作的体系。

死记硬背往往不具备创造性,而文化素质除了人文情怀之外,还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能力。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力的天才,因而选对正确的启蒙教育方式至关重要,比如,培养孩子从小艺术欣赏的能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可是很多家长并不具备欣赏艺术的能力,因此家长务必增强自己这方面的缺陷。

要让孩子用心感知,才能让艺术大师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因此教师和家长们,可以灵活地运用比较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画家之间绘画风格的差异之处,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教育的弊端,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培养善于观察、富于想象、乐于创造的孩童,释放孩子的无限潜能,为儿童的成长赋能,照亮前进的光明之旅!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读后感(四):不要成为拿走孩子幸福的人

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

我们没有权利决定属于他们的人生

我们只能尽自己的力量选择更为恰当的教育方式

去让他的身心和能力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是弟一次做父母,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对与不对

究竟是“一步一步紧紧逼近”还是“开心放养”?

谢谢或许都不对,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更合适的一点

使得孩子快乐学习的同时能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

我们要做的不是定好他们的路,只是适当引导他们,辅助他们,毕竟蕞终决定的是他们自己

里面有一个问题,怎么区分左右手?我们想的可能很复杂,拿笔的那只手,那筷子的那只手……但是就是画一个点或者一个橡皮筋的问题

再问个问题草原是什么样的?有人会说有草,有马,有树,有海鲜……你会发现孩子的回答什么都有,因为就是什么都有可能!

里面有一个我喜欢的观点:不要把孩子变成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

因为你不是他,你想成为的,不是他想成为的。就像很多人想成为医生,结果没能,想让孩子学医,其实每个人的爱好与目标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去强求!或许他喜欢的就是他的幸福,你去计划了,有可能就是你拿走了他的幸福!他的路让他自己走,即使艰难,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或许只有经历了,他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不要替孩子做决定,不要计划他的人生,不要用你的去定他的,因为他是他,你是你,你要做的就是引导,你要做的是让他自己去!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读后感(五):《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应该充满天马行空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

评价人数不足

李跃儿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教育经历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时代。人们摸到腿,就说大象是根柱子;摸到尾巴,就说大象是根鞭子,且各执一词。其实大家只是摸到了一部分,都没有指向本质,不能代表'教育'的整体。”这段话是在李跃儿的作品《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中读到的。

对于我这个新手妈妈来说,教育孩子无疑就是“盲人摸象”,因为自己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总不能循着老一辈的育儿之路,只能是一步一摸索,一步一成长了。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心情很放松,很愉悦。他们脑袋里所想的东西、所表达出来的话语,都能让你感到无比惊讶。可是也有一些人觉得孩子就是很麻烦,总是不会按照大人所指示的路径来。其实在这个问题上面,也真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吧。我的儿子今年5岁,特别喜欢画坦克,家里的墙壁上、画本上,只要是空白的地方,都有他的画作。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一边画坦克一边将画中的内容讲给你听。

我觉得孩子是在自己充满想象的世界里,尽情的发挥。但是家里的老人不太理解,他们认为这么大的孩子就应该学书本上的内容,不应该这么浪费时间,而且每天画这种“不像样”的东西,根本没有用。

其实一开始,看到孩子画的图案很单一,我是很焦虑的,还和先生说,要不要带孩子去学画画,让他接触多一些参照物,这样所画出来的图案可能会多一些。先生说,孩子喜欢画什么,就让他画,还是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

先生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孩子的每一个年纪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正如《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封面上的那句话:理解孩子内心世界,顺应孩子成长天性,实现幸福养育。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是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的作品之一,书中记录了作者多年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应用于实践中的经历和思考,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作者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顺应孩子的规律成长,而不是以大人的态度去强加在孩子身上。

全书一共16章,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小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都能得到一定的收获。 比如对父母来说“不要将孩子塑造成你喜欢的模样”,仔细想一下,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呢?是你喜欢的那样子还是孩子原本的样子,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再比如对老师来说“追求教育的本质”就是理解关键所在,我不是老师,但我特别希望老师能够对所有孩子掌握关键所在,因材施教。

最后,回到自己的育儿层面,能够成为妈妈,其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作为孩子,他们的童年更应该充满着想象、充满着天马行空。

END

作者简介:米醒醒,书评写作者,专注书评写作及读书笔记分享。公众号:愿用笔尖文字,与你温暖相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