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说的细节》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说的细节》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说的细节》是一本由黄昱宁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说的细节》读后感(一):一点笔记

喜欢对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与托卡尔丘克《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解读。 被掩埋的巨人,背后是被掩埋的仇恨记忆,它是几乎所有个人、家庭以及民族都难以卸下的历史重负。 记忆是凝聚一个人、一个家乃至一个国的精神与传统的命脉。但如何应对记忆,尤其是仇恨的记忆呢?这是非常艰难同时不容回避的问题。 该如何担负蚀骨的恨同时不使灵魂扭曲,该在好好活下去的同时如何与记忆深处的苦难对话。遗忘与铭记,这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托卡尔丘克是波兰人,《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中处处能看到波兰的影子。 波兰,二战的开端,历史课本里一定会有德国闪击波兰这一事件,但这远不是此地苦难的全部。波兰境内主要生活着斯拉夫人。世界上大部分斯拉夫人信仰东正教,但波兰有百分之90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在地理上,波兰正好夹在德俄两大强国之间,在上世纪世界大战中逐步沦为四战之地,后又成为不同意识形态角逐的场所……种种冲突成为波兰人苦难的来源。

《小说的细节》读后感(二):男女叙事结构模式的区别

2023-65 “唯有那些无法磨灭的细节,在记忆的暗处,熠熠闪光。” 记得上一次,还是2011年读作者的《一个人的城堡》,这一次的文学评论随笔,历史跨度则更大了,视野也扩展不少。 作者的私人阅读体验,通过24位小说家的作品向我们徐徐展开。当然由于作者的女性视角,书中也选择了9为女性作家作品来解读,最为我们熟悉的当然是简.奥斯丁了。 对于简的典型女性叙事结构模型很有感慨: 简的双女性(互补)叙事结构可与男性英雄之旅的叙事结构(奥德赛是典型)相并立。 互补型姐妹淘双主体互为镜像,对立统一为一个整体,而形成“阴阳鱼”结构,如果说这种结构凸显了女性敏感于“缺陷/缺失”的女性困境的话,那么以单中心为主体的男性英雄之旅的出征/回归的循环模式,则以圆融的过程消解了“中心”的意义,淡化了中心的英雄人物,而是突出了这个循环过程本身,或许这是更凸显了更广义的“缺陷”--人类整体的困境。 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叙事模式,都是在追寻那缺失的一:女性通过同类镜像的对照来获得;男性通过外在任务的不断达成来体认。 从根本而言,人类永恒的张力与冲突也许就是于不确定性中追求那渺茫、精微的确定性--无论是宏观世界的规律性还是内在自我的圆满性。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就是这两种典型模式的复合式结构: 郭/黄组合,异性版的互补双主体,而木/杨组合则再一次构成了互补的互补,这两条线的情节推动的复线结构又形成了正/邪截然相反的英雄之旅:平凡--出征--修炼--功成--回归! 郭/黄:外在性格上的对立,木讷/权变;木/杨:内在观念上的对立,坚守/权宜。这两个组合本身也构成了内与外的对照。 也可以说黄/杨互为镜像,他俩的权变在价值观上完全不同的权变;郭/木的坚守在各自不同的性格下,也有了不同的气质。

《小说的细节》读后感(三):从细节中来,往细节中去

“高明的作者给高明的读者准备了最丰厚的礼物,一旦绕过重重陷阱,抵达作者的文本意图,那么你对人性深度的理解就会比阅读那些一目了然的作品要高明得多。”

我在读《小说的细节:从简·奥斯丁到石黑一雄》文学评论集时,时常跟随作者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划线重读。每每发现小说中被忽略的细节时,忍不住赞叹鼓掌,对作为横跨翻译、出版、创作的全能型作者和读者的黄昱宁,心生敬佩。

从细节中来,往细节中去。在黄昱宁笔下,小说作者和小说人物一样,生活,诚实,闪着光。

写简·奥斯丁:在流水账式的生活中制造悬念,引导读者在琐碎家常中体会惊心动魄。

写大仲马:人设不是为了设而设,事件不是凭空起的高楼。人物与人物相互牵制,人物与事件彼此成全,钉子结结实实地敲进最合适的位置。

写弗吉尼亚·伍尔夫:标志被淡化甚至取消,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就被带到了另一个时空,跟着另一个人物的角度看问题,然后再不知不觉地回来,自然得就像我们每天思绪万千的状态一样。

写是石黑一雄:隐忍而克制,人物的情绪不太有直接的、大起大落的表达。他的抒情性,反而更多地体现在看起来无关紧要的闲笔中。

写杜拉斯是个经常重复自己的作家,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杜拉斯,塞林格凭一部《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可以不朽。但是,也有一些作家,他们更乐意从一条未知的岔道走出去,看看有没有可能把天地走宽。比如阿特伍德。

跟随黄昱宁重温经典小说的细节魅力,我作为读者,感到愉悦,也时常羞愧。记不清有多久没有细读一本小说了。粗糙改编的电影让读者愤怒,“几分钟带你读完某书”的短视频作者或许根本没有读完小说。时间、空间被碎片化、局限化,我们也失去从小说中寻找宝石的耐心。我们在网络平台标记打卡,而小说真正的味道,我们尝得太浅了。

《小说的细节》读后感(四):小说的生命力

上个月我因为做个离家比较远的兼职,每周有一两次要在地铁上花费单程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在这漫长的通勤时间里,最好的选择就是看电子书。于是我打开微信读书,打开了放在书架上的这本《小说的细节》。我喜欢这种有明确章节的书,每次阅读没有负担感。在晃晃荡荡的地铁车厢里,我读完了这本书。现在回想起来,记忆是动态的,我仿佛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着整个车厢,然后在一群盯着手机屏幕的人中,认出了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到的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是黄昱宁老师,专注于文学作品翻译和讲解。我之前在得到这个app上听了不少她的工作室出品的英语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也一直期待能阅读到她本人的作品。本书收录了作者对近当代的一些文学以及它们的作者的介绍和解读,包括已经去世的作家,比如简·奥斯丁,也包括现在还非常年轻活跃在文坛的作家,比如萨利·鲁尼(写Normal People的作家)。

本书开篇就讲解了简·奥斯丁的作品,恰好是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大概半年前,我在给一个学生讲解《傲慢与偏见》时,提到了一个和天气相关的片段,正好黄昱宁老师在这本书中也解释了天气的作用。我很荣幸,我当时的理解竟然和本书中几乎完全一致。这就是读书时的共鸣吧,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黄昱宁老师对奥斯丁和其作品的评价是,“原本琐碎平淡的日常生活在奥斯丁笔下变得险象环生、回味悠长,那正是小说这种文体最迷人的时刻”。我非常认同,也觉得这是一个精辟的总结。其实我在这之前也无法说清楚自己为什么喜欢奥斯丁的作品,明明她笔下全是市井生活和充满了“又臭又长”的复杂句的对话——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从这些平淡中可以看到人物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也能收获不少当时的历史细节。

我并没有仔细阅读每一个章节,因为里面提及的一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并不熟悉,要么还没读过,要么只是上学的时候为了完任务粗略地读过。但是点评我熟悉的作家和作品的章节,我都有认真阅读。黄昱宁老师不愧是深耕文学作品的专家,笔下生花,那些可能因为不被了解和理解的历史而被尘封的故事,以及已经不在人世的作者们想通过作品传达的信息,被她的文字注入了生命力,绽放在每一个书架上,等着好奇的读者翻开阅读。

最后,我非常认同黄昱宁老师说的“我们阅读,我们聆听,我们总在寻找某些可以触动、潜入、点燃思维的东西,为我所用”,这也是我阅读的意义。所以我对阅读心存敬畏,对待这个爱好像是对待珍宝。

《小说的细节》读后感(五):至少还有小说

读了黄昱宁的《小说的细节:从·简奥斯丁到石黑一雄》,在阅读的过程中,这本书引发了我持续的情感共鸣与心灵激荡。正如高尔基所实践的“文学即人学”,作者对文学大家的解读、对优秀作品的阐释,以及由此所传达出的小说观和人生观,让我深有“心有戚戚焉”之感。在对“小说”这个崇高客体的审视中,我与作者的文字产生了深刻的共情。这是一部好书所生发的遥远的回响。

这是一部文学评论家,从简·奥斯丁、大仲马、福楼拜等早已入列人类文学圣殿的经典作家,到纳博科夫、菲利普·罗斯、石黑一雄、托卡尔丘克等现当代文学大家,作者以精读细读的方式呈现出“小说的细节”,深入挖掘了他们的作品所蕴含的魅力,向我们展现了优秀小说的品质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是文学评论家,还是十分有名的翻译家和小说家,在面对小说文本时,这种交错的身份无疑有助于作者进一步穿透小说的“面子”和“里子”,正如刘擎所说,“她的阅读像是以眼睛亲抚文本的肌肤,于是源自细节的灵感之光不期而至,启迪着想象与思索,最终让洞察和领悟抵达深邃与高远处。这是黄昱宁向经典作家致敬的独特方式,同时也成就了她自身的风格,不仅可被识别,而且令人钦佩而难忘。”

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作者形成了一套自身关于小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作者饱满的文字背后,体现的是更加深刻的观念和成熟的思想,这不仅仅是从海量阅读中培养而成,还有作者对小说、现实乃至人生的深入思辨。

是的,有小说陪伴的日子是幸福的。毛姆说过,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2020年年初骤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仿佛重启了二十一世纪,以魔幻且现实般的巨力,形塑一切宏观格局与微观体验。这次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就连正常的出行也变得愈加困难。

幸运的是,我用阅读为自身构建了一座乌托邦。我坚信,阅读是抵抗时间的有效方式,它能够消解时间所带来的恐慌,就像杨德昌在《一一》中所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而阅读让人类的生命延长了不止三百倍,它可以让你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充沛的思想资源,从而丰厚自身的生命体验。我也坚信,阅读是对抗无意义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足以疗愈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与个体微妙却值得被认真对待的复杂情绪。

当然,毛姆的避难所比喻固然极为精当,可似乎总有股消极避世的意味。而用当下时髦的名词来讲,阅读会为你构建一个元宇宙,实现文学的伟大救赎。在这个浩瀚无垠的空间,你可以探访分成两半的子爵,也可以寻找小径分叉的花园;当然,你还可以欣赏霍乱时期的爱情,可以享受地球最后的夜晚。

我们一定要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相信深夜无眠安静思考的力量,相信与小说时独处自我对话的力量,在文字的共和国,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等待巨大的事情缓慢发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