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电视剧编剧教程》读后感精选

《电视剧编剧教程》读后感精选

《电视剧编剧教程》是一本由洪帆 / 张巍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视剧编剧教程》读后感(一):手把手教你写电视剧

之前看过一个调查数据,国内从事编剧行业的人里面只有两成是学相关专业出来的学院派,更多的是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慕名而来的野路子。虽然真正论实力来说,学院派不一定比野路子强,但影视圈子里确实有一个鄙视链,很多公司或者合作方就是会觉得科班出身的人更高贵,一是因为他们更有资源,二是因为他们懂很多理论。不管写起来是不是那么一回事,但忽悠起来绝对一套一套的。

很多写得很好的编剧干不过会忽悠的人,因为他们没法提炼出为什么这么写是有效的,自然也没法说服审稿的人。另外,审稿的编辑往往都是科班出身,如果跟他们不是一个语言系统,很容易听不懂对方讲的话而被直接pass掉。

现实情况是,让一个没有接受过影视教育的编剧再回到学校去重新学习一套语言系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写两个剧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了解科班的那个语言体系,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这本书,重新打一下基础,把那些灵光一现的灵感变成系统的方法和工具,自然写剧本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这本书先是阐述了构建一个剧本的基本程序,比如怎么找创意、怎么写大纲、怎么把故事大纲拓展成分集大纲、怎么建立人物、怎么构建剧情、怎么写出亮眼的对白,可以说是手把手教一个新人写出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剧本,不论好坏,至少能写出来就成功了一半。

书里还有很多四分之一的篇幅去讲了类型片,按照言情片、警匪片、犯罪片、伦理剧、职场剧、历史剧、古装剧等等分类,细细讲了每一种类型片的重点,帮助读者去把握每一种类型带给观众的感官刺激,让读者更好地为剧本写作打下基础。

如果想要从业的话,书中也给出了一些编剧的访谈和一些寻找影视工作室合作的方式,当然实操起来没有那么容易,或者说时代变化太快,可能前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但起码可以鼓励一个新手勇敢地开始走在这条路上。

这本书算是从编剧思维、编剧意识,到编剧技巧、编剧的生存技能都涵盖得比较齐全的编剧工具书。

《电视剧编剧教程》读后感(二):清晰定义了很多模棱两可的概念

这本书的理论部分只有55页,其余部分是实操。但就在这薄薄的55页里,清晰的讲述了很多理论基础。把很多理论中悬而未决,定义不清,模棱两可的概念,做出了清晰的定义。以下为摘出来的一些干货:

1. 单元剧和选集剧市场不好,是因为整体情节紧张连贯性不足,加之中国电视剧观众碎步化的观影习惯导致。

2. 电视剧的剧本整体结构和电影相同,都是三幕结构。三幕结构是可以多层次向下划分的。

3. 写作电视连续剧要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分段设定,不可像网络小说作家那样边写边构思。

4. 电视剧的人物多数都具有人物弧光,开头和结尾的剧集,是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开头要抓人,结尾要有力。

5. 第二幕的部分要划分成更多的板块作为子结构,五到七个比较适宜。每个子结构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依然可以划分为三幕。

6. 类型即主题。不要将类型和题材混为一谈。每个类型是创作者和观众的契约,要满足观众的期待。新手不要轻易尝试违背类型做创新融合。

7. 不同类型如同不同的菜系,适合不同的人群。青春偶像是中学生、大学生。言情是谈恋爱的年轻人。伦理是将或正步入家庭的女性。

8. 由于时间更长,因此电视剧的人物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电影。很多悬疑电影,虽然人物脸谱化,但悬念压力在线,也依然好看。但电视剧能作为钩子抓住观众隔周观看,人物塑造是唯一途经。

9. 主角是承载主题的人物,其他人物围绕他形成同心圆,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人和对手。张巍将爱人分出来两个功能,一个是动机,是主人公去争取的目标。另外一个是阻力,他阻碍主人公完成目标。对手是主角负面情感投射的代言人,也就是主角弱点的有力打击者。

10. 写剧本,既要有结构能力统揽全局,还要有感知能力了解人物。这样既保证主题方向,又确保过程精彩。

11. 行为是表面外化,而动作是底层动机。这一个部分说的不是很清晰,这两个相近的词汇,定义的和日常使用有所不同。

12. 非常强调台词的重要性,认为编剧会写台词,哪怕不擅长结构,依然可以胜任。但如果写不好台词,就不能从事这个工作了。对此,我还没有理解到如此重要的程度。

附:

第一部分-理论篇的读书笔记

《电视剧编剧教程》读后感(三):关于电视剧编剧行业的干货

每次在视频类主页刷到关于青春校园剧或者职场剧以及历史剧之类的吐槽,尤其是自己也看过的电视剧,都感觉编剧对于剧本的打磨实在是太过悬浮,《电视剧编剧教程》让我了解了关于电视剧电影这个行业里的“编剧”知识,无论是关于影视的类型和人物的台词、关系图,以及萌生出的故事创意和稿子的修改都有非常详实的知识,还告诉了读者在编剧工作室里的集体创作方式,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离这个行业很远的同时,也真正了解关于行业内部的秘密。 电视剧其实主要有两大类,也就是单元剧和连续剧。单元剧的剧作结构是由一个个单元故事串联而成的,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逻辑关系也不是过分严密。连续剧则是在一整部电视剧里,从始至终连贯地讲述关于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不同剧集之间都有很严密的联系。电视剧与电影相比,比起电影电视剧更依赖于故事解剖的设计,这其中的叙事艺术,否则如果没有系统的逻辑和高效的叙事技巧就无法支撑起长篇的故事,关于电视剧中人物的复杂性和关系的复杂性也比电影中要求更高。剧作的结构与类型,人物与台词,不仅是电影剧组的重点更是电视剧的。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需要创意的故事,而且要具有真实感,不能太过悬浮。关于主人公以及主人公周围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性格塑造,都要有特定的规则和方法。不同的影视剧类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完善剧本的问题。书中还解释了关于成为电视剧编剧的问题回答,无论是通过自我学习还是寻求老师给予意见和帮助,都要从剧本是写开始,考验自我,从写小说开始起步,构建符合逻辑的故事。 电视剧的故事应该如何创作?关于电视剧影视剧的剧本又该如何创作?市场上有许多关于剧本的写作专业书,但是把电视剧剧本的写作方法授予给普通读者的书籍却少之又少。《电视剧编剧教程》全面的讲授了电视剧,网络剧等长篇剧集的编剧方法,把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影视剧当做实用的教材分析其中的创作经验和剧本的知识基础,关于写作前应该打的打磨的部分以及关于影视剧类型的划分,有很清晰的解释。而且这不单单是一本科普读物,而且针对我国现在的影视剧行业需求,也提供了大量创作的实例,也展现了在影视剧过程创作过程中的真实经验。

《电视剧编剧教程》读后感(四):剧本是怎样炼成的

“电影天皇”黑泽明曾说过,“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来。剧本的弱点要在剧本完成阶段加以克服,否则,将给电影留下无法挽救的祸根。遗憾的是,编剧的重要作用不被人所认识,只要翻开每一份介绍影视新作的报刊,便可发现,所有的介绍除了导演、明星,还是导演、明星,根本找不到编剧的名字。” 《论导演剧本》则精辟地表达道,“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绝不可能用一部很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

是的,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编剧的作用都太重要了,因为故事才是影视剧的灵魂,只有打造一个好故事,才能打动观众的内心。我们经常抱怨国产影视剧太烂,抛却种种场外因素,其实和好编剧的稀缺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这点影视从业者深有体会,张艺谋导演曾直言说,“你知道现在中国(电影)最缺什么吗?我觉得最缺好编剧。”徐峥也有过类似的表达,“我们现在所说的整个这个影视文化,编剧在其中其实是一个精神核心,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着我们的这个剧本才能展开。”

《电视剧编剧教程》是北京电影学院两本老师洪帆和张巍所著。前者于2002年获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并编著有《法国新浪潮》《马与歌剧——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史学研究》等作品。后者于2002年获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学位。他还是位著名编剧,作品包括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女医·明妃传》《长大》《陆贞传奇》《独孤天下》《买定离手我爱你》《梦华录》、电影《101次求婚》,并担任电视剧《翻译官》《择天记》《小别离》《小欢喜》《生活家》等数部影视作品剧本总监。学术作品有《当代中国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丛书:电视剧改编教程》《外国电影史》《中国电影编剧史》等。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两位老师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为编剧教程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技艺,因此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创作出这么一部有“全把式”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分为三大部分详细讲解了电视剧编剧的宏观理论和微观技术。在第一部分“写作前应知道的”告诉我们什么是电视剧以及电视剧的剧本格式和剧作核心;第二部分“创作全流程指南”是本书的核心内容,阐释了故事创意的来源、故事梗概与故事大纲的写作、剧本如何写作与修改等重要知识;第三部分“编剧生存技能”则是给从事编剧的人士提出了许多十分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电视剧编剧教程》既高屋建瓴,讲解了如何从整体上创作一部优秀的剧本,又解剖麻雀,结合《无证之罪》《最好的我们》《女医·明妃传》等优秀剧集,说明优秀的剧本是如何炼成的。对于想成为编剧的人士来说,可谓是一部很不错的参考书;对于影视爱好者来说,也可以读一读,加深对影视剧的理解。

《电视剧编剧教程》读后感(五):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好编剧这件事情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困惑过,为什么有的电视剧那么好看那么精彩?而有的电视剧却乏味的让人宁愿看广告也不愿意去看?

而一部电视剧的产生,除了制片人导演演员以及剧中的幕后工作人员之外,编剧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角色,他是一部剧的创造者,也是决定剧情走向的主要人物。

这本书正是写给所有电视剧编剧的,书中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写作前应知道的、创作全流程指南、编剧生存技能。

其实有关电视剧编剧我想说的特别特别多,想吐的槽也特别特别特别多。例如这本书中提到的改编IP,其实对于一些热门IP改编来说原本并不是一件多么讨厌的事情,但是现在国内许多改编剧给人以一种既想吃原著粉丝的红利,又不想按照原著剧情来拍摄的感观。当然这其中又不得不提到的是耽美题材,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耽美题材是热门IP之一,但又碍于社会风向与许多不可描述的原因,使得许多制作方盯上了他们的热度但又不敢拍出原著的尺度,所以最后得来一片骂声。

如果往前追溯的话,早些年的改编剧大多是成功的,言情的例如《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历史的例如《大秦帝国》系列,权谋的例如《琅琊榜》,后宫的例如《甄嬛传》《步步惊心》……而这些剧之所以成功,除了剧组的服道化用心之外,与编剧的深厚功底和尊重原著的态度是脱不开关系的。

而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各方面都越来越“快餐化”,对于影视剧来说仿佛也开始追求起了“快快拍完,赚笔快钱”,早些年那种认真打磨一个剧本完成一部剧的剧组越来越少了(这是可以说的吗)。

如何打磨一个剧本,其实正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从电视剧的结构与类型、人物与台词,到创作的全部流程指南(创意来源、故事梗概与大纲、人物等等),再到真正的编剧工作中会遇到的种种状况与职场经验,可以说是一本保姆级的编剧教程。

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对于编剧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比如故事的创意从哪来?相信“创意”这个词一定困扰着许多人,所有从事跟创造力相关职业的朋友可能都为此头疼过。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放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自己熟知的和感兴趣的人与事,就是最好的故事来源。

许多作家的名作,包括虚构与非虚构的,其实许多人物角色都是有人物原型的,不经历生活而凭空想象出来的内容大多是空洞的(现实题材作品)。

最后想写一写影视剧的现状吧,自从前些年出了几部经典剧之后,这些年的国产剧感觉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有些甜宠的网剧也会如灿烂的烟花一般绽放,然后很快被人忘记,而那些值得被人一刷再刷的剧却越来越少见了。

而编剧的生存现状实际也是进退两难,不是没有好的编剧,不是没有想写好剧本的编剧,而是就要过审又要适应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但是我忘记曾经在哪本书中看到过一段话,大意是讲如果一个国家的各方面创作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那么它的文明将是落后的。

在我特别爱的一个小组里面经常看到一个帆布包,纯白色背景只有两行大字“中国电影,全部玩完”,在国内不能上映的电影在国外获奖获奖,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

而一部部剧,为了过审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辣眼睛……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新生代的编剧们更好地走稳脚下的每一步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