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财富之眼:用经济思维看清世界》读后感摘抄

《财富之眼:用经济思维看清世界》是一本由汤山老王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412图书,本书定价:89,页数:202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财富之眼:用经济思维看清世界》读后感(一):非常好的一本书

通胀本质是信用扩张。信贷扩张,其实就是离钱近的人,低价购买资产,再高价卖给离钱远的人

非常好的一本书,金融学的入门读物。

很清晰的介绍,钱是怎么印出来的,为什么会通胀,为什么我们要买美国国债,以及美国加息对我们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形成等等

金融知识没有体系化的同学,非常建议入手一本,能帮助我们建立基础的财富认知

《财富之眼:用经济思维看清世界》读后感(二):第013篇-钱 Vs 财富

一、现代货币理论

1、该理论认为现代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体系,即主权国家的货币并不与任何商品和其他外币挂钩,只与未来税收和债务相对应。

2、,美元本质上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来不断转变背后的支撑物。

二、M1-M2同比增速差

1、M1-M2同比增速差(俗称“剪刀差”):与牛市和熊市的相生相伴

2、M2-GDP同比增速差:更“真实”的通胀率

3、社融-M2同比增速差:对经济景气度的判断

三、为什么日元属于“避险货币”?--差环境中不差的选择

日元作为避险货币的三大支柱:人口老龄化使得日本缺乏通胀预期;日本央行开启无限兜底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成了“负利率俱乐部成员国”的一员,长期的低利率环境滋养了套息交易的“土壤”;日元的稳定性和国际化,支撑着日元成为投资者们套息交易的首选货币。

四、价值投资:寻找价格的锚

1、如果趋势投资实际上是追着狗(价格)跑,那么价值投资就是追着人(价值)跑。

2、价值股着眼于现在,成长股着眼于未来。价值股赚的是估值修复的钱,成长股赚的是预期变现的钱。本质上,都在研究公司“价值”是否被低估。

《财富之眼:用经济思维看清世界》读后感(三):评《财富之眼:用经济思维看清世界》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自己是比较喜欢的,和教科书相比更有趣味性,和部分经济科普文章相比又穿插了许多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点,在阅读的过程的有作者对部分经济现象的思考,也能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经济金融知识。

书本以货币、经济、趋势、投资四个思维为维度,从四个方面解读经济现象,有传统经济学中的货币、供给等内容,也有人民国际化、数字经济等当下热门话题,作为一本普及类读物,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对自己而言,重要的认知还是在于文中提到的康波周期,此前对这个理论自己并不知晓,关于周期,想到的无外乎是经济危机的周期,中国股市8年左右的牛熊周期,而更长的周期是自己没有去想过的。读完这本书之后,又有了许多想要去了解的内容,这就是他的启发性吧。

与其说这本书中具体的某一知识点,让自己感兴趣,不如说其中关于经济的一些观念性说法更让自己有所触动,比如“任何社会现象都是经济现象”,比如“做投资,一开始以为是金融,后来发现其实是经济,研究经济的时候发现其实是政治、研究政治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历史,研究历史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哲学”。回顾自己贫瘠的投资历史,也有很多时候陷入大众普遍的心理当中,作为一名零售银行工作者,我不得不承认,其实自己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对一些金融知识多了解一些,但对投资这件事,也只是一个门外汉,那些概念、知识,分散而零碎,于我而言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而这个过程还很长远,甚至一些投资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当然这也和自身资金不足的现实情况有关。

关于经济、关于金融,关于投资,接下来,我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资金的积累,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是两件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没有资金,重点是自有资金,谈何投资。自己的体会是,在自有资金处于匮乏的阶段去进行投资,会放大自己的恐慌情绪,如果再叠加本身的负债压力,这种恐慌情绪会更加严重,因此目前需要去做的就是资金的积累,把所有的应收款项和负债剔除后,自己并没有剩余资金了,这是件让人恐慌的事情,我们被一件一件需要花钱的项目填满,又或者在消费主义陷阱中沉沦,最终是捉襟见肘的钱包和储蓄余额。

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是个更漫长的过程,从零散的知识,到体系化,是个巨大的工程,不断的建设、修补、重建。社会现象是经济现象,而经济又涉及政治、历史,甚至哲学。在技术上,现代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在思想上却进展缓慢。在阅读本书后,不禁去想一些问题。

(1)在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经济增速如何,经历了哪些周期,如何处理的,结果怎样。

(2)接受产业转移的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等国家的经济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当年的经济发展如何,最终都遭遇了哪些问题,持续的发展的国家有哪些,有何可借鉴和警惕之处。

(3)康波周期理论的具体情况,对应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各个阶段是如何体现,延长康波周期最终的成果如何,同一时间段各个国家所处的康波周期一致吗?然后过不一致,互相之间是如何影响的。下一个康波周期会是AI技术所带来的吗?

书到用时方恨少,目前确实更有体会,努力吧,30+的自己,别觉得晚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