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夜的眼读后感摘抄

夜的眼读后感摘抄

《夜的眼》是一本由王蒙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的眼》读后感(一):鉴书团|关于岁月和流淌而过的时光

近些年沉迷东亚小说,已经很久没读过现当代文学啦。

王蒙老师这本小书,仿佛让我回到了初高中的语文课,重新逐字逐句鉴赏中文的优美。

两个字形容王蒙带给我的感受——清透。写青春写友情,不焦不躁,透露着岁月沉淀带来的优雅。

读者内心平静,合上书,依然能想起里面流淌的时光。最近陷入一种激烈的工作情绪,或许这本书的出现恰到好处,抚平了我的一些负面想法。

最喜欢《夜的眼》这篇,与书名一致,又放在终篇,像一个完美的句号。

通篇以陈杲的视角观察,大城市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像迷宫一般。同为小镇姑娘的我,第一次去北京上海也是同样的感觉。被大城市惊艳,每件事都新奇。却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但又想尴尬的想要融入。既兴奋又彷徨,一种矛盾的心情贯穿始终。

七篇小说,讲友情讲交往讲旧事。篇篇都能让我有些新的感悟,关于岁月以及静静流淌时光。如果有什么能够不永不褪色?大概就是来自过去的岁月吧,真美妙啊。

《夜的眼》读后感(二):2022年第156本,夜的眼

#阅读打卡#《夜的眼》王蒙 计划阅读300min ,实际阅读240min,完成率100%

摘录:

P188 什么是老呢?是心地的渐转平和,却也是许多遗憾和不平衡,是许多沧桑却也是依然未悔的鲁莽和天真,是许多对于记忆的咀嚼、回味、光明的反照与对于当下现实的津津得趣却又自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隔膜,是许多的珍重、强烈的汲取却也是渐渐拉开距离的静观与或多或少的逃避,是宽容却又是耿耿于怀的执着,是抚摩往事的温馨却又是一种成熟的小心与谨慎,是生的经验与滋味却也是无法回避的大限与永恒的阴影······

感悟:

《夏天的奇遇》2020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2000

《邮事》2019

《春堤六桥》1999

《夜的眼》读后感(三):随翻记

上次接触到王蒙还是读王蒙的这边风景,讲述新疆的。已经大概六七年了,这次拿到手翻开书读了没几页就感叹,这文风果然是王蒙写的书。强为之言,王蒙的文风应该是情感饱满,但文字质朴,读来常常会有一种反差感,作者总是如话家常般娓娓道来,这次又感受到了。

这本书首先装帧不错,封面设计是用了心的,摩挲王蒙的名字还有烫金凸起,非常舒服,拿在手上书也非常轻便,小开本易于携带。阅读体验感好。

读王蒙就总感觉这个老头是一个活泼外向的老头,之前读这边风景就深有感受,王蒙老师情绪饱满,乐观积极,与时俱进,这次读的时候就发现王蒙老师不仅把微信写进去了,也把who 作 who die这种年轻人的流行词汇也写进来了。再在读的时候就是感觉到王蒙老师很坦诚,坦诚的说自己当时喜欢俄罗斯女人,对青春,对自然以饱满的情绪去喜爱。这种毫不讳言的心态是令我惊叹的,毕竟大家也都知道,很多有名的作家,名人之类的,成名之后总会被盛名所累,过分爱惜羽毛,甚至想遮遮掩掩以前的黑历史,但是王蒙老师却坦率地说了出来,毫无顾忌,简直就像亲切的朋友之间一般的聊天。读这本书倒不如说让我对王蒙老师更了解一点了,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非常不错,也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夜的眼》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夜的眼》

参加鉴书团活动这么久,第一次因为快递无法发送的原因收到得迟了,骤然惊觉原来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幸运,在之前几段更困难的时期当中竟然从没有受到过影响。

不过迟来的终归还是来了,还好没有耽误太久。拆开塑封,32开的开本拿在手里刚刚合适,轻型纸也不重,对读者非常友好。

这本集子里一共选有7篇小说《夏天的奇遇》《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邮事》《春堤六桥》《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风筝飘带》《夜的眼》。虽然每篇的时间跨度不同,但是都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色,不用提及年代,只是从人物的经历当中,就分明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读完这几篇小说,几乎经历了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的全部历程,经由不同身份的人或物,管中窥豹,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际遇。

作者的小说非常有特点,无论是否以第一人称来写,甚至主人公根本就是物品,思想和情绪都非常直接。心理描写很直接,人物的想法像念白一样呈现,很实在,只是觉得少了一些余味。

喜欢书里面这句话:

《夜的眼》读后感(五):鉴书团 || 《夜的眼》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跟很多同时代的、喜欢表现残酷的青春岁月的作家不同,王蒙在这部中篇小说里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青春。六十年代,“我”的青春时代与苏联的歌曲一起结束了……所有这些歌曲,使小说内外的王蒙对苏联产生了一种近乎崇拜近乎神圣的感情,这也是与他 同时代的年轻人共同的情感。苏联不仅是革命的象征,同时也是激情的象征,是青春的象征,不然苏联的歌曲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姑娘和少女的形象,又有那么多歌颂爱情的词句?

《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通过类童话的叙事手法,用一件一直无法进入时代主流的衣服隐喻了难以言说的人生寂寞感和命运错位感。小说在社会历史层面指向八十年代从极左政治压迫下归来的“文化英雄”面临的新时期困境及走出困境的不同选择。而在个体存在层面则是通过叙述丽珊和鲁明对紫绸花服的价值判断和意义期待,隐喻了个体如何突破命运错位的悖论,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实现自由和逍遥。因此,《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的隐喻叙事既指向社会历史又包含一般存在,这正是王蒙小说具有普世性价值的原因所在。

《风筝飘带》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象哲学家一样睿智、象诗人一 样深情、象相声演员一样诙谐、象魔术师那样变幻莫测。它给读者的美感 经验是极其丰富的。

《春提六桥》运用象征手法对两种相互对照、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的艺术表现既有表象的观照,又有深层的思考。

《夜的眼》里既有负担 ,又有希望 ;既有伤痕 ,又有跨越伤痕向前进的努力 ;既有思索,又有感受 ;既有想不清的地方 ,又有相当清楚的地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