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是一本由米莱童书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0元,页数:4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一):从细节处透视中国历史

记得特级历史教师李惠军老师说过,一堂好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印象深刻的必定是一些生动的历史细节。历史细节是课堂的点睛之笔,完善而真实的历史细节也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相比于宏大的叙述,本书更像是把庞大冗杂的历史放在手术台上进行解剖,将细微精妙的历史细节展示在读者面前。

收到这本《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是我精心为孩子选购的历史启蒙书,在开卷部分,看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张帆教授的推荐语,对这本书的质量也就放心了,这是一本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童书,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在这里强烈安利给大家。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二):你可以永远相信米莱童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我愿意相信这本《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世界史》是绝绝子! 如果孩子问你,我们的双手和双脚是怎么进化来的? 你该怎么回答呢? 是这本书里有明确的时间线,告知蕞早的原始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一步演变成现代人的过程。 图文并茂,孩子可以听你的讲解,也可以同时观看图片,进行联想。 狩lie与采集 1万年前,人类以打猎、捕鱼、采集野生植物为生。 那么,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具备的生存技能就是狩lie与采集了。 采集的工具有流星锤、木棍等,古代虽然没现代发达,但是古代人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制作出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工具。 这也是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进行狩lie和采集的必要性,从而能够生存。 古埃及 古埃及一直是令人神往的。 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分布又不同,而都赖以生存的都是尼罗河,所以埃及被称作“尼罗河的馈赠”。 希腊文明的传播 文明的扩散和交融是整个人类文明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huan解。古希腊的文明就影响着周边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名气都很大。 他们同样影响着古希腊的文明发展。 以上内容,只是我在这本书中摘取的几个片段,在这里,你会发现世界的发展过程,千变万化,文明史的演变也意义非凡,每个时代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根源所寻。书中通过对历史、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探索和分析,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堂世界史的课程。 现在为了给孩子们全方面科普知识,各大出版社无所不用其ji,但是我永远相信米莱童书。 因为,足够厚,内容比较详尽,图文并茂,孩子读起来不吃力。 因为,很精美,大开本的设计,厚重且踏实,仿佛满满的全世界都被装入其中。 因为,理念好,我想如果传达给孩子的知识,一定不是填鸭式的,而是引导式的,米莱的书做到了。 给孩子看世界史,这本书足以满足你的所有需求。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三):太过瘾!200篇根本不够看!

有趣的中国文明历史又一次被代入入图文并茂里!喜欢中国文明历史的再也不能错过的文明启蒙绘本,有趣的文化知识分类,接地气的文化知识科普,根本停不下来的翻看节奏,一口气吞下一个中国上下五千年!快快带孩子一起来翻阅起来吧!这本绘本文学科普读物不仅有学习价值,而且全彩插画设计还极有收藏价值! 打破时间分类,重塑文明分类 学历史的都知道,我们常见的历史都是从时间纬度去延误推进。无奈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纵深实在是太过恢宏,直线的叙述形式很难在主题上讲透一个支线。这本《看文明》将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打乱再重整,从衣食住行的人类生活角度进行了时间线的整合整理。看遥远的从前,故事性依然大于说教性,再配合精心设计的配图,历史的趣味性一下子就跃然纸上更适合孩子阅读。如果孩子本身年龄比较低,文字层面有局限,对着绘本有趣的家长都能说一天的故事,图文对应的重点和要点配合的还是很搭配的,而且绘本本身的画风和呈现的故事内容就已经相当有趣。 还原历史风貌,文明细节呈现 从衣食住行的人类生活角度,结合历史变迁推进进程,民以食为天的影响把对人类文明产生最重要的食物篇放在了开头,吃货们有福了!在这个食物的篇章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食物和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可以看到手绘版失传或者延续至今的美食,这好看的颜色是不是看着都要流口水了呢?想不到我们的祖先就是最早的美食爱好者,留下了这么多宝贵的美味遗产呢。 服装的篇章应该是服装细节控的最爱了,尤其是这几年越来越流行的汉服文化圈可以来阅读考古了。从祖先的衣不蔽体到现在花样繁多的服装文明,千年历史划归这布料中。从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古人的服装,除了感叹古色古香的中国风,更要感慨我国古代匠人的巧夺天工和巧妙构思,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推进融合能在服装中略知一二,传统服饰的文化底蕴和细节美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典雅的汉服到精致的唐宋元明清时期,再到后期新文化运动后服装的改革,都充满了文化的意味,值得仔细学习品味。 文化启蒙必备,家庭阅读首选 整个图书的设计如编者所说,他们更愿意将这本读物定义为文化启蒙读物。讲到启蒙就要知道,一本可以吸引孩子阅读的文化类作品应该满足哪些特征,不仅仅在于他的教育作用,更多的在于他的内容和相应的知识深度更适合激发兴趣,后续深入了解的求知欲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幸运的是,上下五千年历史博大精深,我们依然还有很多时间和空间来精益求精,不耻下问。 这样的绘本真的是200篇不嫌多,根本看不过瘾,大朋友小盆友一起翻看起来吧。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读后感(四):看文明里的建筑卷

这本中国文明史有“饮食卷”“服饰卷”“建筑卷”“交通卷”“商贸卷”“通信卷”“艺术卷”和“城市卷”这8卷,我最喜欢的内容就是第三卷“建筑卷”。为什么喜欢建筑呢?汉字里的“家”,家=宝盖头+豕,反过来说,人没有房子就是猪,哈哈哈,是不是很形象,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我们人类文明刚出生的时候就是群居,人类逐步战胜恶劣的地理环境,为了一个舒适的家,可以说,家见证了人类的文明之路。 按照建筑卷中的时间线:最初的北京猿人住在山洞里,并利用天然火取暖和做食物。七千多年前,在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人就掌握了榫卯结构,并创造了“干栏式”的房屋和木构水井,以及河姆渡人以及懂得种植水稻、驯养动物。六千多年前,在黄河中上游的半坡人建造的是半地穴式房屋,由于居住空间一部分在地下而得名。随着氏族社会解体,出现了“国家”,最早的奴隶社会——夏朝,在洛阳偃师市出土了二里头遗址,这是中国的宫城,也开创了古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新石器时代还是用泥土、茅草。到秦汉发明了砖和瓦。东汉末年战乱频发,在中原和南方的庄园里流行了“坞堡”,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坞堡仍旧存在。到三国时期,建筑也承载这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比如曹操建造了金凤台、铜雀台(用来办公和请客)、冰井台(有冰室用来保存冰和酒)。到盛唐时期,大户人家已经有了大门、四角亭、前堂、后寝、廊坊、假山。元朝的永乐宫见证了从大蒙古国到元朝衰亡的历史,永乐宫里的壁画更加闻名。此外,忽必烈还下令建造了司天台。到崇祯年间,晋城中道庄的陈氏家族经过八个多月的建造,盖起了能够打仗的城堡——斗筑居。当生活重新安定下来后,民居建筑放弃了防御功能,转而追求舒适,我们都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典型的例子。最早的四合院出现在商周,兴起于元朝,鼎盛于清朝,四合院里也有尊卑长幼的区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 除了以上的时间线以外,还有一些很好玩的,夏朝时的人就已经有铺设地下排水设施。在秦汉,便要在砖瓦上刻画。汉朝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乌蟾蜍和四神瓦当。汉朝就有胡人将“胡床”(后来改名为交椅)传入中原。建筑修饰物还有“悬鱼”“斗拱”“烟囱”“屋脊还有鸱尾”。更形象的是,《清明上可图》里还有“广告牌”。明朝的地暖是效果最好的取暖方式。太和殿的檐角安置这10只走兽,分别有: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因为里面存放着三件稀世珍品而得名,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 建筑卷里还收录了乔家大院、古代的银行、民国的一些建筑、江南古镇,限于文章篇幅,不能剧透太多。这本书以插图和配文的形式,将这些建筑小知识向我们读者一一展现。这本书表达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使我对璀璨文明感到自豪、对古人的智慧和艰辛感到敬畏,感受着中华文明的辽远和悠久。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五):愿每个孩子都热爱中国文明史

当我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看到的是北大的张帆教授写的前言——《在这里,看懂中国》,看完前言后,我在思索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它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当其他古文明不复存在的时候,我们中华文明依旧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璀璨夺目,因此,我们有底气对我们的千年文化感到自豪。我们的文化深刻地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印刻在我们中国人的风骨中,所以它不会堙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就像现在很多博物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一件件文物插上云翅膀,飞进寻常百姓家,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厚重历史的馈赠。既让落灰的文物重新焕发光彩,又让普通人感悟到中华民族的文脉力量。 我想,这本书最想表达的内涵也是这样:无论是美食还是服饰,从微小细节里,读懂宏大历史,让你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重拾文化自信。 读史明智,鉴古知今,以史为镜,知兴替,感受古人的智慧、修正我们的错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蕴含着无数智慧和坚韧,代代流传。轻轻翻过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人类历史文明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本中国文明史分为8个部分讲述,分别是“饮食卷”“服饰卷”“建筑卷”“交通卷”“商贸卷”“通信卷”“艺术卷”和“城市卷”,作为一个标准的吃货,我最喜欢的内容就是第一部分“饮食卷”。 它从原始人类发现、保存、使用火种开始讲述,有了火,才有了人类文明。谈到一些食物的获取,包括稻子、小麦的种植,谈到厨具的诞生,谈到食物的历史渊源,谈到地方特色美食,谈到节日美食,谈到酒醋茶的发明以及保留到现在的餐桌礼仪,很详细、很系统地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美食的魅力。民以食为天,食物的获取来之不易,各种厨具的发明更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比如,宋代是一个很小资的朝代,文人墨客都喜欢聚集在茶楼斗茶吃点心。我们现在经常吃的刨冰、酸梅汤、冰镇绿豆汤这些甜品,其实在宋代时候街上就已经很流行了。随着商贸的兴旺,甚至出现了“外卖小哥”这个行业,宋代的外卖小哥,竭诚为您服务,是不是听着很有意思呢? 比如,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张着嘴说话是不礼貌的,一味地夹自己喜欢的菜是不礼貌的,把吃过的食物放回公共的盘子里是不礼貌的?这些古时候的餐桌礼仪到当今社会仍然有教育意义。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处处皆学问,要把这些礼仪耐心地教给孩子,并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要顾及餐桌上其他人的用餐感受。好的德行操守要从生活里的一点一滴开始,从每件小事做好开始。 再比如,我们现在随处能买到的辣椒、西红柿、玉米、红薯、花生、胡椒、核桃、大蒜等,这些全部都是通过商贸的流通、文化之间的碰撞,从外国流传到我们中国来的,因此,现在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些美食。感谢我们的祖先大胆走出国门,哈哈哈哈。 这本书以插图和配文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将这些历史故事、文化起源向我们一一展现。里面很多图画堪称经典,很精细地为我们描绘出来。有的东西我们在实际生活里是接触不到的,这本书也满足了读者的想象。 有时候读这本书,我会被这本书想表达对文明的热爱之情深深感染,也可以体会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历史有所了解、对璀璨文明感到自豪、对古人的智慧和艰辛感到敬畏。 总之,这是一本很适合成人带着孩子一起看的科普书,通过精美的图画和有趣的小故事带着他们一起探寻中国文明,拓展视野。最后我怀着敬畏感恩的心,奉上我最爱的开篇词:“见微而知著,观往以之来。让我们不忘沧桑的来路,不迷茫于浩荡的前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