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痛自律》读后感锦集

《无痛自律》读后感锦集

《无痛自律》是一本由[日]菅原洋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痛自律》读后感(一):无痛自律

预防实验 1.但是啊......× 同意!那么.......✓ 2.做完该做的之后不玩手机 而是和喜欢的事物待在一起 3.不要定长远目标 先坚持四天试试 4.不说下次一定 说有意思! 5.分析在哪受挫寻找做得到的地方着手开始 时间紧迫的时候 先做五分钟试试看? 6.拖延不是心理问题 是身体的反应 (弄清什么情绪导致了拖延的行为) 7.大脑会为行为做出解释 把为自己为何拖延的解释转化为自己曾经为何可以不拖延的解释上 8.一起床就先开始做 9.在一天中植入 现在就要做 现在就可以做 10.找到开始拖延的时间点(发现离deadline还有时间的时候) 跑题型: 1.事先想好如何面对诱惑:①拒绝的套话 ②避免出现在会被邀约的场景 ③对自己说 现在我正有感觉呢 ④诱惑出现时如果无法继续工作 去上厕所喝水打断一下 然后回来继续工作 2.打开手机打开网页时 事先说出“我是来......的” 3.不在现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查看需要完成的信息信件等 而是每天固定的时间查看并回复 按部就班型: 1.制定以自己为核心的行动计划 2.具体地描述 我完成了多少 deadline战士型: 1.在预设期限之前完成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 2.确定下来的工作要先开个头 最好立即开个头 3.逐一完成小任务 这类人可以通过每半天或每小时完成的成就感来克服拖延 偷懒型: 1.你要明白 你的情绪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影响 从而构筑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 2.不要攀比 而要以自己是否感到了充实为评价标准

《无痛自律》读后感(二):对号入座!拒绝拖延的办法都在这里了!

没有干劲/萎靡不振/效率低下/总是跑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 作者通过三步,试图帮我们实现无痛自律: ——第 一步:拖延型大脑自测 ——第二步:找到自己所属的拖延类型 ——第三步:对症下药变高效 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封面设计挺幼稚,加上土土的标题,容易劝退,但必须说,有干货!作者除了提出10个通用的办法,还针对8种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教条型 特征:列出了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却一个也完不成。 改进:完成该做的事之后,口头描述自己做了什么。不在工作环境中堆放杂物。创造便于行动的动线。不要想还有什么没做,想想明天要做什么。 在说“不做不行啦”之前,先确定好工作场所、需要的物品等。 2⃣跑题型 特征:一想到什么,就马上放下手头的事,转头去做刚刚想到的。 改进:决定好一天中最先做什么,并坚持完成这件事。准备一个抵抗诱惑的方法。缩减工作量。留意自己的冲动行为。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按部就班型 特征:时间都花在摸索做法上了。 改进:制订以自己为核心的行动计划。不要在准备工作上花费过多时间。不要为还没出现的失败担忧,不要被他人语言所左右。感到不安时,试着向自己或身边的人汇报一下工作的进展。积极应对突然出现的工作。 4⃣好逞英雄型 特征: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了才开始行动。 改进:事前预估工作用时,事后记录实际用时。让行为保持连贯。不要把工作开个头儿之后就扔在一边。不要盲目乐观。适度健身,让身体变得轻盈。 5⃣偷懒型 特征: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做些有的没的。 改进:不被他人的评价影响。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比起地点和环境,更应该保持目标一致。成为被别人效仿的对象。 6⃣单一任务型 特征:总是先做那些一时半会儿做不完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妥善安排工作节奏。 改进 按时间划分任务。详细地报告进度。简化工作步骤。不向自己过度施压。不要总是对垃圾、杂物视而不见。 7⃣求表扬型 特征:满脑子都是完成工作之后的奖励。 改进:意识到自己对褒奖的依赖 改掉坏习惯,克服成瘾行为。不要以竞争为动机,要以分享为动机。明确自己在社会工作中的定位。 8⃣嗜睡型 特征:什么都不想做。 改进 提高睡眠质量。及时补水。下午两点到三点的时间用于专注思考。留出时间,输出观点。 反正都是拖延症患者,试试呗!

《无痛自律》读后感(三):8个拖延症类型,对号入座解决问题

《无痛自律》

作者:[日]菅原洋平

你是否也曾注意到自己一再拖延的坏习惯?

如果你曾多次试图改正自己拖延的毛病,但总是不成功,最后干脆承认自己就是一个习惯拖延,不到最后一刻不动手的人,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它将拖延症分为了八个类型,并且通过这些类型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方便大家对号入座,改变拖延现状。

【教条型】:喜欢写待办事项,总是惦记着之后要做的事情。

【跑题型】:一想到什么就冲动去做,抵挡不了电子产品的诱惑。

【按部就班型】:害怕失败,需要别人的指示才能行动。

【好逞英雄型】:不到DDL就不干活,对自己踩线完成任务感到小得意。

【偷懒型】: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做点有的没的,拖拉后有罪恶感。

【单一任务型】:分不清轻重缓急,无法同时完成多项任务。

【求表扬型】:满脑子都是完成任务以后的奖励,逃避现实。

【嗜睡型】:只想不做,却很疲倦,虚度时光。

我们并不一定只是某一单一类型的拖延,很可能是几种类型都有的。

针对这种情况,书中先提出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基本实验方法:

1、做完了该做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待在一起,不要马上玩手机。

2、先坚持4天看看,不要告诉自己每天都需要认真执行。

3、事情做不到,要分解这个事情为几个步骤,看看自己是在哪里受挫的。

4、弄清楚自己不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

再根据你的具体类型,来执行解决办法。

我个人是【教条型】+【跑题型】+【偷懒型】为主,由于书中每个类型提供的方法较多,我只写了几个对我有用的:

【教条型】:

把新的行为穿插在日常行动之中,比如说我回家后想养成运动习惯,那就在穿上拖鞋和撸猫的行为之间,加上踩5分钟椭圆机这个动作,不让大脑发现我在进行新行动。

【跑题型】:

事先确定面对诱惑时要怎么做,比如我会在看书的时候不自觉去看手机,那么我就下载Forest这个软件,并且执行严格模式,限制自己。

【偷懒型】:

成为被别人效仿的对象,当有人关注我的时候,我会更注意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并分享经验,因此去参加一个团体学习小组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不断行动,积累微小的改变,就可以最终实现行为习惯的转变。

《无痛自律》读后感(四):打败拖延症这只“BOSS”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拖延症。有时候是因为懒,但是很多时候是因为某些原因不想做或者是下意识地去逃避某些问题。

刚好这次看到了日本职业治疗师菅原洋平所著的《无痛自律》,看到他将所有拖延症,分成了8种类型,心中不由得恍然大悟,如果一个人都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拖延,那又怎么能改正自己拖延的毛病呢?如果一个人努力错了方向,那或许只能摆烂,承认自己是个拖延症患者的事实了。

这八种分别是:

教条型——喜欢写待办事项却完不成;

跑题型——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什么;

按部就班型——没有别人指示就不会做;

好逞英雄型——为踩点完成任务沾沾自喜;

偷懒型——周围没别人就容易偷懒;

单一任务型——缺乏统筹各项工作的能力;

求表扬型——没有期待就没有动力;

嗜睡型——一干活就想睡觉。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期体验这八种不同的拖延症,而要解决这些拖延症,你则需要对症下药。《无痛自律》里提供了自测方式,当你了解了各种拖延症状的特点,你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

就像和别人玩石头剪刀布,你知道对方会出什么,那你只要使用对应的解决方案,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克制对方的快乐了。

其实拖延症本质上是对待任务的逃避,这件事情让我们觉得害怕或者繁琐得让我们不想去完成,所以对于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

就像动漫里的反派,心态就非常好,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啊,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

有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了不太好的情绪,我们的身体条件反射般地抵触,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为什么。所以好好梳理这种厌烦情绪为什么会出现,也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拖延症。

还有些事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就比如请求别人的帮助,我们总害怕被拒绝,所以迟迟不敢开口。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开口,就很有可能收获别人的帮助。所以“先做起来”来代替多余的思考也是很好的方式。

《无痛自律》本质上是对我们行为模式的归纳总结,所有问题都会有解决方法,拖延症也不例外。只要掌握了拖延症的本质,那么自律也就不再痛苦了。

《无痛自律》读后感(五):我们需要对拖延说“NO”,让我们重拳出击,做一个自律的人

《无痛自律》

看看这是不是你?

一时心血来潮做了一堆的计划,好像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什么时间点完成什么,自己都做得一清二楚。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一个计划,脑子里想象着明天这样美好的场面。直到第二天的到来,才发现赖在床上的你,似乎早就忘记了这曾经的壮志。

在面对纷杂的事情的时候,自己内心早就做好了分类,在事件上,当我们正式面对的时候,这个什么时候做?那个什么时候做,让自己的脑子乱了套。导致事情没有完成,自己的拖延症反而越来越严重。

这样的事情一直循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导致对事物的感知都降低了,让自己也提不出多大的兴趣了,好像感觉一切都是枉然。也就容易自我放弃了。

在《无痛自律》中,列出了各种类型的拖延人物类型,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这8类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睡眠不足,过度兴奋,任务安排不当”等等,你想想你是这样的吗?

在《无痛自律》中,作者给出了所有类型通用的预防拖延的实验,那我们该如何做?

1-把“但是”也许换为同意会更为好些。

把“又搞砸了,下次一定”换为“啊!有意思!”

2-当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之后,请远离你的手机,把你自己和喜欢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提高你未来的积极率。

3-我们也许不需要有多长的时间一起去坚持,也许可以坚持四天看看。

4-自己情绪受挫在哪里?我们需要找出问题。(想想你任务没完成的时候,是因为什么事情阻止了你。)找到你拖延的时间点。

5-身体的习惯性的反应是我们某一个事物坚持做下来的结果。我们也要弄清楚这样的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

6-早上起来也许一起来就可以选择工作,让我们的大脑保持清晰。

7-把外界的干扰都忽略,一切都从“先做了再说”

这样的通用法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行为,我们需要对拖延说“NO”,让我们重拳出击,做一个自律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