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少有人走的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少有人走的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由[美]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治愈书籍

作者说出了我们不敢说的话,尽管这些话题是我们长期思考和感受的东西。比如,信仰并非无所不能,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作者派克是哈佛大学的博士,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光鲜的履历背后,他曾为独立历尽艰辛。生于富人区,上着精英学校,却因为融不进校园而提出休学,并亮明观点“即便去精神病院也不要待在学校”。即便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也选择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也正是这个选择,成为他独立开辟自己新天地的开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二):《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看到书名第三次才对它的点评好奇~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哇哦!是什么书?竟然如此有吸引力,原来它是美国哈弗大学斯科特派克博士的系列作品之一,也被称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 作者在一开始就引出:人生苦难重重,选择逃避问题还是勇敢面对并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一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分别从自律、爱、成长与信仰及恩典四个层面用真实案例分析不同人的 心理状况,并讲述心智成长的心路历程。 逃避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是最简单的道路,但这意味着拒绝成长,直面问题虽然很艰难,也充满痛苦,不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练一个人的心智,促进心灵的成长。 心智的成熟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不要怕也不必焦虑,只要愿意并采取积极的行动,积跬步以至千里,你会发现恩典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三):拥抱孤独的成长之路

第二遍读这本书,感触挺多。

自律是走向心智成熟的工具或者说是途径,而自律的内在动力是爱,爱的本质又是心智的成长和完善。让我惊奇的是,原来上帝可以与成长联系起来!集体的潜意识是上帝,个体可控的意识是我们每个人,而潜意识就是上帝和个人之间的桥梁,我们心智成熟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去接纳和成为上帝的过程,这一点颇类似于佛家的觉悟之旅,通过修行证得菩提。

值得一提的是恩典,也就是一些指引,在暗中指导我们的成长之旅,然而很少人能够发现并利用恩典。为什么呢?因为心智成熟是艰难的,是痛苦的,这条路注定是一个人前行,与孤独感相伴随,越是开悟,越是有种看破红尘感。

成长是终生的使命,我想应当接纳孤独,享受孤独,做一个孤勇者…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四):读后小感

这本书前两章主要讲自律和爱,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得很清楚,读完很受启发。但后两章主要从宗教的角度谈自律,读来就感觉乏味。

*人生就是一场由麻烦,困境和挑战堆叠而成的旅程,直面它们,并携带勇气跨越它们,就能收获心灵的成长和蜕变,实现生命的超越。相反,若面对困难止步于此,选择退缩或者视而不见,就错过了促进心智成熟的机会,也就很难体验灵魂飞跃的乐趣和满足。

*爱是一种能力,融合了独立,尊重,勇气,奉献,关注,责任,智慧,蜕变等诸多美好品质。爱也是一系列由自我意愿驱动的行为,同时还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这便体现了爱的可贵。所以爱不可被滥用,更不可被亵渎。可悲的是,很多人自以为满心是爱,结果其爱反倒成为一种破坏性力量,伤人又伤己。爱人需要学习,需要不断体悟反思,才能将其转变为美好,拓展生命的界限,附加生命的价值。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五):以爱作为动力,以自律作为手段,去追寻心智成熟

看了开头觉得有点像鸡汤文,但看到后来发现的确是心理学书籍,再往后又像是在讲宗教,但在我看来只是借用了宗教的一些词汇,实际内容并不是宗教。 书的内容大概总结如下: 人生是一个心智成熟的过程,追求心智成熟意味着自律,意味着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追求心智成熟如此不易,那我们的动力在哪里?动力是爱。 这里的爱不是狭义的男女感情,作者给出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是主动的,要实际采取行动,目的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目的是拓展自我界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自律,要投入,要承担责任,要真心为别人着想。 接着作者又讨论了信仰,作为一个心理医生,病人的信仰是无法避开的一件事。信仰未必是宗教信仰,科学也可以是信仰(当然,信仰并不只是科学和宗教);宗教可能会教条主义,但科学又何尝不会武断而教条……总之,了解自己的信仰,才更有助于走向心智成熟。 书的最后又谈到了恩典,似乎是在讲宗教,但又不是宗教。只是对一些我们见到的或者经历过的一些特别幸运之事尝试做出一些解释,因为这些事的确存在,忽略是不对的;但又没办法用科学解释。作者最终的目的还是让读者以爱作为动力,以自律作为手段,去追寻心智成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