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读后感1000字

《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是一本由[日] 上野正彦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1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读后感(一):正确的正义

上一本我读过的法医之神给我带点了很不一样的法医小说阅读体验,没想到系列中这本关于二次鉴定的故事又是一次和之前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

对于家属、检方甚至之前所负责案件的前法医来说,二次鉴定都充斥着一种悲伤的气氛。这是对曾经结果的不认可与不信任,我猜想绝大多数法医甚至不太愿意接下这样的工作,样本的时效性在变化,如果真的推翻了之前的结果,那也会是相当得罪人的事情。

但上野老师倒不像我等俗人拥有这么多的顾虑,作为法医,通过尸体找到案件的真相才是工作的意义。板上钉钉的案子想要翻案本就难上加难,哪怕是在出现了新的证据的场面下。

为此所遭受的阻碍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前任法医的阻挠,需要出庭作证与前任鉴定人当庭对质,甚至是因为案情的更改而遭到相关人事的起诉,但这也不能改变上野正彦对于从事法医行业的初心—一切都是为了捍卫人权,容不得有错误的认定。

但不是什么样的案件上野正彦都会接受,一个男孩在独居的家中上吊了,作为母亲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毫无征兆地选择走向死亡这条路。盲目的母亲虽然悲伤,但结局完全不可能改变,仅仅是为了鉴定费而鉴定,这样的事情上野正彦做不出来。

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篇是一名律师请求上野老师协助他们二次鉴定的故事。男孩与同学打架,却被四五个人群殴,在一次击中下腹的攻击之后,男孩躺在地上呻吟。虽然被及时送到医院,却还是在一小时之后死亡了。

两位法医为该案做了鉴定,第一次的鉴定结果为外力作用下的神经性休克,而第二次结果为应激性心肌病。两个截然不同的鉴定结果却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

而最终为本案找到真相的是一条被前两任法医所忽略了的裤子,裤子留下的血尿成为了二次鉴定的关键性证据,也为少年之死的清白而证明。

上野的故事很少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是娓娓道来的破案历程,简洁明了。

《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读后感(二):法医如何鉴定法医有没有错?

《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

作者:[日]上野正彦

法医也会出错吗?

答案是肯定的,法医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误判死者死亡原因,或者说家属们一时之间并不能接受法医们给出的鉴定结果,因此二次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首先以此案作为引子引出:

受害者因为骑自行车摔倒在地,不幸被路过的车辆辗轧致死,但几个月后,靠着领取受害者保险金的母亲却被指与肇事司机有来往,引起警方怀疑,事件由交通事件转为刑侦,因此警方请作者进行二次鉴定。

作者对于同样的资料进行辨别后,发现一个前法医未细究的点:前法医认定受害者是俯卧在地被车辆辗轧的,但受害者脸上并没有砂石留下的伤痕,也没有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的擦伤,说明她是仰卧被车辆辗轧,且摔倒姿势不符合常理,由此一步步推断是被杀害。

前法医受目击者(受害者母亲)和司机串通一气的证词影响,误判了死亡原因。

这也是我们在《法医之神1:死者的呐喊》所提到的:为了避免误判,法医们在工作时,也需要谨慎再谨慎,避免自己犯下根本性的错误。

在上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死亡案件,或是唏嘘,或是感动,或是震惊,或是叹息。

但这本书中,更多的是集中于几个案件,非常专业性的去探讨如何进行二次鉴定。

作者在最后写道,他不接受来自某一家公司的鉴定委托,因为他认为鉴定就是要公正地追求真相,而以公司为主的专属鉴定,更容易做出对公司方有利的认定。

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专业性与职业道德:“要依据实际的事实和理论指出对方的错误,论证自己主张的正确,解释得让谁都懂,从而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这可是非常辛苦的。”

“一切都是为了捍卫一个人的人权,容不得有错误的认定。”

《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读后感(三):尸言胜于雄辩

法医一般出现的时候,都是因为出现了凶杀案,或者对于尸体的死因不明确,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法医的检验,得到事情的真相。可是关于法医鉴定的方面,很多知识都是一点点累积的,尽管课本上描述的再详细,在现场都会发现更多的不一致。医学上,书本知识和实际的知识总是会出现出入,知识的积累不如经验的积累,只有在各种现场的不断积累,才能将那些书本上的知识融汇贯通。

而本书中所描写的法医,就经常会接受各种二次鉴定的请求,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些人产生疑惑。同样的一具尸体,同样的物证细节,换一个法医做鉴定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每一个法医的经验不同,即彼岸是通过同样的尸体表现, 他们能够推理出的现场还原也会不同,经验越是丰富,对待证据越是细致的法医越能够接近真相。

不过上野法医更加想要说明的不是对于尸体的经验,而是对于尸体和现场环境以及其他物证结合的经验,很多时候,法医面对的就已经是脱去了衣物的尸体,这样单一的证据会容易让判断出现误差。比如说书中讲述了向前摔倒而后被碾压的受害者,是结合了车速以及现场的路面情况,上野法医才认定原本的判断是出现了问题的。

首先,我们在正常向前扑倒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用手和胳膊进行一个保护动作,这也就意味着一般来说手或者胳膊会出现一些擦伤。既然在这个尸体上不存在这些伤痕,那么说明是脸部着地,那么在被车碾压过去的时候,面部和路面的摩擦一定会让面部出现一些伤痕。而当这些伤痕都不存在的时候,就说明,尸体的动作并不是证人描述的那般,尸体和现场环境的共同描述还原了真相。

而书中讲述的另一个关于打架中死亡的尸体,因为原本的法医没有看到衣物,所以仅凭借着尸体的信息给出了受害人死于突发疾病。可是上野法医在二次鉴定的时候却发现,受害者的裤子上寻在血尿,这足以证明受害人是因为打架中的猛烈冲击才死亡的。

二次鉴定的根本在于原本的受害人家属,对于案件本身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不是每一次鉴定都能收获不同的答案。作为一个法医需要对自己的结论负责,就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并且全面认真对待每一个案子。

《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读后感(四):找寻真相的第二次机会

看似一清二白的案子,可能出现复杂而暗黑的逆转。发现疑点、拨茧抽丝,尽量找寻其中的真相,捍卫一个人的人权,是法医之神上野正彦在这本《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这是上野正彦六十余年亲历案件回忆录,“法医之神”系列的第三本。

这个系列一共有四册,分别为:“死者的呐喊”、“尸体在撒谎”、“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法医的告白”。

整篇回忆录专业又温情,真正厉害的技术大牛,就是可以将复杂事情的逻辑捋顺、娓娓道来,特别难得地用简单的道理让读者清楚地明白其中的关窍,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封面

第一章的最开始,“请看我的脸”,就是非常让人震撼的故事。

受害者被母亲和四名男子一同谋杀,杀人凶手缜密地实施了杀人计划:看似天衣无缝的伪装,主妇骑自行车下坡,出现意外摔倒到马路上不巧被汽车撞到。

但就是因为死者脸上没有被沙石粒留下的伤痕,导致法医发现疑点。按照受害者母亲的证词,受害者下坡摔倒后俯卧被车轮碾压,但如果俯卧被碾压的话,由于巨大的压力,势必会造成死者的面部存在沙石留下的伤痕。在法医的眼中,尸体在大声呼唤“请看我的脸,这里没有沙粒。我不是趴着的,我是在仰卧状态下被汽车轧到的!”

其实想想,很多工作都是类似。道理讲出来也许很简单,但在真正处理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发现疑点、充满耐心和责任心是最难的。

二次鉴定,就是这样一个发现疑点、挑战权威、质疑一切的工作。对于此,上野正彦老师非常的谦虚、温情。他说“胜者败者,泾渭分明。无论信服与否,败者都得服从盘绝。如此想来,二次鉴定影响巨大,不容造假与妥协。这瞬间使我感到了职务的严肃性。”

另外还有一点题外话,看书过程中,发现申请二次鉴定的,除却至亲父母外,竟然基本都是保险公司了。有点讽刺地想,是不是大多当生命与金钱挂钩时,死亡才会重于泰山。

《法医之神3:让法医哭泣的二次鉴定》读后感(五):对中立的考验

翻案,这个词不管在那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说,都是相当有挑战性且得罪人的一件事。

能不能翻得动案,很多时候并不是靠律师的唇枪舌战,而在于对真相的追寻。

《法医之神3》这本书里专门讲了二次鉴定的案件。二次鉴定,相当于把之前曾经盖棺定论的案件重新进行鉴定,从尸检到现场痕迹检查,由法医这一环开始对死因进行重新的推定,往往这样的推定足以改变整个案件的走向。

书中描述了一个案例,受害者被汽车碾压死亡,证人作证称死者是先摔倒再被汽车碾压,所以应该认定为意外。而家属对此抱有疑义,于是委托法医上野正彦进行二次鉴定。

按理说,这种容易得罪人的活,没有几个法医愿意接,但是上野正彦并不在乎这些,他更在乎的是真相本身。如果检查结果正如之前鉴定所言,那么大家都放心,但如果有一丝可疑,他会将鉴定工作做得严密且细致。

上野正彦接手这起二次鉴定的案件之后,成功地找到了突破口,受害者如果如证词所言,先摔倒脸部着地再被汽车碾压,那脸上势必会留下沙石的擦伤和压痕,但事实上尸体上并没有这些痕迹,根据这一突破口深入鉴定分析发现,si者是脸部朝上被碾压致si,证人作了伪证,由此作为突破口,警方找到了真正的凶犯和动机。

并不是每个案子都会有这样的神反转,事实上二次鉴定更多的是对中立的一种考验。法医会不会被前人的结果所影响,又会不会被委托人想要其他结果所蒙蔽,这都是对法医人品和对中立的执着的一种考验。只有稳稳地拿住中立的天秤,不偏袒任何一方,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真相,哪怕没有反转。

对法医来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二次鉴定工作,可能是对法医本身能够谨守中立、客观、公正原则的最好考验。有时候,难以跨越的并不是多么困难的案件,而是对人性的坚守和执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