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医报告》读后感100字

《法医报告》读后感100字

《法医报告》是一本由[英] 苏·布莱克(Sue Black)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2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医报告》读后感(一):探讨死亡意义

描写第一次解剖尸体 解剖课留意不要割到手 讨论面对亲人的遗体辅助自杀和绝症患者对自己死亡的控制 法医鉴定生理性别 还有媒体对凶杀案件报道的无礼 还有一些主题是很特殊的情况 像是在科索沃战争死去的人那些尸体 还有海啸的从泥浆挖出尸体的尸体 阅读这些觉得有意思的的 完全不懂解剖学的我也能看下去

《法医报告》读后感(二):关于死亡的书并不都会让人悲伤或惊悚

“人属于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群体,以碳为基础,倚赖于太阳系,受限于知识,易于犯错,必死”

“威利和我家的桌布都不太走运,他倒得毫无仪态,一头栽进了他自己那碗亨氏番茄汤里,好像他一心要在最后一刻继续发挥他的幽默感”

“我所在的解剖学部最近有一位先生来访,询问我们是否能对他的身体做防腐处理,这样他就可以骑着自己的哈雷摩托下葬,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肉体的强度”

《法医报告》读后感(三):。

删去科索沃那章可能会给三星吧,过量的鸡汤和散文化都没有错,难就难在不论如何鼓吹生命价值人文关怀,作为亲身经历者仍只看到战争的片面,不知dvi有没有造福北约炸弹下的南斯拉夫平民?行文充满了大嘤帝国女爵士的自豪感,反战不是这么反的。

一面抨击战地记者(对这个职业的鄙视已经溢出书本了)拍摄儿童尸体的行为,一面为在战场上找到了自编教科书素材而喜不自胜,如果不是前文鸡汤太醇正,看到这或许还不会陷入这么荒谬的思考:同样是把逝者的尊严反复摊开给公众,一张照片所承载的社会/政治意义与学术意义是否真有如此义正辞严的高下?其中的道德与伦理又是谁在定义呢?

《法医报告》读后感(四):《法医报告》

我很喜欢这本书 喜欢这个作者的叙述方式 她的语气她的专业她的经历都很吸引人 她是被英国女王授予过司令勋章的资深法医 她会带你正视死亡 思考生命 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 她分享了她的经历(包括在各类案件、意外、空袭、战争以及天灾的处理场景及体悟)

虽然是一本跟死亡息息相关的书 但充满了温暖和人性

我也十分认同图中的话 逝者没什可怕的 可怕的是活人的恶意

法医去读懂尸体传递的语言 用专业去帮他们确认身份、死因或者能提供证据将那些罪恶之徒绳之以法 真的是很值得钦佩 我认为这是对死者甚至对生命最高的尊重

《法医报告》读后感(五):让死亡有意义

作者苏•布莱克是一名法医人类学家,她的工作是将生时构建的身份和死后身体的遗存结合起来,协助解读与受害人身份相关的线索,简单的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知道一具尸体或者骸骨生前是什么人。

书中并不是大篇幅的专业知识,而是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以及她的感悟和看法。关乎人类,要说有什么事是一定会发生的,那就是死亡了。讨论死亡是很忌讳的事情,但是布莱克想通过自己的经历让人们认识死亡,接受死亡,面对死亡。布莱克的亲人,各类案件的受害者,战争中惨遭杀害的平民以及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作者见到了无数的死亡。在所有的非正常死亡中,她能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确认受害人身份,最后可以抓到真凶或是尽量还原真相,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给受害者家属一些安慰。

1999年作者曾到科索沃工作,见证了战争的残忍。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不知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忽略掉了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导致的平民伤亡,仅仅只是描述了阿尔巴尼亚无辜平民的死亡。不禁让我想起1999年5月8日,美国动用B–2隐形轰炸机攻击我国驻南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死亡,20多名使馆工作人员受伤,使馆馆舍严重毁坏。这都是和本书无关的题外话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