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繁花》读后感1000字

《繁花》读后感1000字

《繁花》是一本由金宇澄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5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繁花》读后感(一):生错时代,有思想有反抗只会被时代暴力摧毁更快,更快陷入地狱

《繁花》读的很痛苦,很折磨人,很绝望。讲太多男女间蝇营狗苟,讲太多亵,这样的世界、时代、生活都令人厌烦与绝望。笔下的许多女性人物,基本没有好结局,她们就像没有思想一样,像笔下受人摆布的布娃娃,除了那婚姻、生育、生理欲望,其它一切不显现。如果这是曾经世界的一部分,那不得不说作家描写入木三分。如果这是曾经的现实世界,不得不说某些时候是地狱。姝华的遭遇就是血淋淋的证据。她的认知、反抗被时代暴力摧毁,短几年时间生育三胎,身患产后抑郁症,人折磨的不成样子,逃离回到上海,又被丈夫快速接回,和家人、朋友分别两地。

人生悲欢离合,这本书大多数注重描写悲离合,欢很少,这一点点欢救不了这个世界,救不了诸多在人生海海里祈祷得到拯救的人。书中两次出现,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一次是春香为生病母亲冲喜结婚当日,一次是小毛饱受病痛折磨死前。人的命数半点不由己。人有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一些人天生来受苦,一些人却福泽长绵。在写死亡和普通人物的悲哀与悲剧,作家写的令人心里可怖。 作家有文笔有功力,群生像也刻画很好,但我很少在这本书里感受到美和善,感受到希望,只有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受时代、环境、人性另一面丑恶裹挟,人在这里没什么抵抗力。有时候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对活着的人有什么用?

切实的生活在今天上海这片土地上,有钱的时候,这里什么都好,人好花好看,处处是繁华和风景;没钱的时候,谁也不认识,谁都不认识,昨日餐桌好友,今日也可以此生不碰面,南京路的寒冬夜晚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 越来越觉得音乐、艺术、文学也只是娱乐,不要赋予一本书太多意义,别捧太高也别踩得太低。

《繁花》读后感(二):小说和电视剧都好看的《繁花》

这几天最火的电视剧莫过于墨镜王老师导演的《繁花》了,我也跟着天天追剧,该说不说,王老师真的是有料的,硬生生把电视剧拍出了电影的效果,暗面画风、超凡的运镜效果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时期,小说《繁花》起始金宇澄老师便用了《阿飞正传》里结尾梁朝伟表演的那个经典片段来表现上海腔调,金老师懂上海腔调,王老师亦如是 我十年就前读过这部小说,在《收获》期刊上,以当时的阅历要理解书中多处出现的“不响”是不能的。虽然现在还是不能全部理解,但比之当年,已对书中人物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无意义的勇气。”这是加缪的名言,也是《繁花》这本小说所传达的主题之一。在这个繁华而又淡漠的城市里,阿宝、玲子和李李三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淡然却又悲伤的图景。而电视剧改动比较大,重要角色里又加上了汪小姐,看电视剧没有那么多意难平,总能给人股渗入心底的温暖 在小说《繁花》中,阿宝,这个善良而执着的男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着什么,却又似乎一直没有找到。“阿宝说,我阿宝的心里,一直有一块大石头。”这句话,道出了阿宝内心的无奈和迷茫。而由我男神胡歌饰演的宝总善良、正直,守着心底里那个十年之约,游走在上海滩十里洋场,可以不动声色的股市上赚够上千万,也可以替汪小姐挨卢美琳那狠狠地一巴 《繁花》写到最后,是落寞的、空寂的、灰败的、有蛮深的幻灭感,像四季画卷的末端,前面再有多少姹紫嫣红,凋零萧索的颜色还是出现了严冬在望的走势。诸多患难与共的关系或者中途改弦,或者猝然离世,大概人事都是这个样子,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 但是很多的角色是暖的,他们之间的交流是暖的,像兄弟三个之间的友谊,阿宝对贝蒂的感情,阿宝欢喜李李。电视剧里汪小姐离开工厂时,拳头师傅范志毅对她喊的那句“不要给我丢脸”令多少人为之动容,而玲子因伤心离开上海,在接到宝总寄给她回上海的机票时又催下了多少人的泪水?墨镜王老师真的好懂啊…… 在《繁花》的世界里,没有平顺的爱情,也没有平顺的结局,沪生阿宝常常不响,其实接近海明威笔下的尼克和亚当,被岁月炮轰之后,余生都在捡拾震碎在地上的七魂六魄,努力撑起皮囊~

《繁花》读后感(三):《繁花》落幕,繁花永不落幕

“面对这个社会,大家只能笑一笑,不会有奇迹了,女人想搞懂男人心思,了解男人的内心活动,请到书店里去,多翻几本文艺小说。”

微博上有人这样形容这部小说在语言上的奇特之处:“懂上海话的会很自然地用上海话去读,不懂上海话的用标准普通话去读也能正确理解”。

作者金宇澄老师本人说“这篇小说是一颗圣诞树,可以永远不断地挂东西上去,我也可以永远不断地加下去,它可以无限丰富,因为这个题材的上海太丰富了”。

而作者在写这本小说之前,有二十年不写小说了,最初作者只想写自己所知的人与事,却在一片“追更”声中无意间写出一段密集的人物对话,这便是这部小说的开始。

这本以对话开始的小说,通篇却只有逗号和句号,没有双引号,“人物在叙述中对话,在对话中叙述,更多时候,对话就是叙述”。

我不是上海人,只是去过几次,多半看到的是林立的高楼,但是对上海却一直有《老房有喜》里茂密的梧桐树、安静的街道、黄昏微弱的光影、闲适漫步人的背影这样模糊的印象感。

所以在知道王家卫导演要拍《繁花》时,心里暗暗感叹“这就对了,一切都合上了”,上海在我心中就是王家卫导演电影中的质感。

书中写到的新式弄堂、独幢洋房、东正教堂、店堂狭长的理发店、会做饭又会讲故事的阿婆......

这些零散的画面,被一支笔全部串联了起来,构成了故事里的鲜活熙攘的上海。

书中作者手绘了回忆者口述的老上海地图、城市的建筑和影院、手巧的樊师傅DIY的小物件、还有《繁花》的地图......

故事的结尾,是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似乎是结尾,又似乎永远不会结尾。

正如作者说的,他可以一直写下去,因为生活本就一直在继续,写完这个人还有下一个人,写完这一代还有下一代。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句用在这里似乎不合适,不管,且算做自说自话的絮叨。

总归,故事就是一环扣一环,一人接一人,哪里又有尽头呢?

《繁花》落幕,繁花永不落幕。

期待王家卫导演的诠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