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人的音乐读后感1000字

中国人的音乐读后感1000字

《中国人的音乐》是一本由田青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02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音乐》读后感(一):以吾之音扬中华

本书从“乐器”、“乐曲”、“音乐人”三个纬度来讲述中国人的音乐。从公元前到二十一世纪,作者将读者拉入到了中华音乐的幽梦中。

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久远且意义重大,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对音乐有着非常清晰、深刻的论断。孔子不但认为人格养成的途径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文化视为最高的修养,他自己还会弹琴、唱歌,并且“无故不撤琴瑟”,除了发生大的变故,音乐都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一生都把“复兴周礼”作为努力的目标,而“礼乐”则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

你耳熟能详的那些与音乐有关的东西,你了解真的含义吗?从梅花三弄到黛玉天书,再到文天祥,音乐跨越了性别、跨越了年代、也跨越了地域。“中国”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多民族多战乱,尤其是唐朝等时期,西域方面的通路让中原和外界有了深入的交流。琵琶就是由西域传到中原,且日后中原出现了很多非常著名的琵琶演奏家。

有人住高楼,有人住深沟。有人把生命的苦难融入音乐中。阿炳就是这样一位音乐家。他的身世也颇为坎坷,一直知道他这个人,具体的事还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书中内容不多加赘述)。随手就拉出来的《二泉映月》至今都是二胡界的神作。

当音乐与宗教融合的时候,往往都会增添了一种神圣感——例如佛曲。书中对这一章的介绍全部都是知识点,读起来十分欣喜。最后还有说到电影插曲和国歌等,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算是一本了解中华文明中的音乐的一本好书。

《中国人的音乐》读后感(二):从音乐中看中国人与中国

《中国人的音乐》看似标题很广泛,但内在细节十分到位,作者田青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对中国音乐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和研究,并且精心选择了25个主题和36首音乐,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的审美和丰厚的意蕴,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也促使我们担负起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礼记·乐记》中讲道:“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禽兽只能听懂同类之间的“声”,普通人只能懂得由“音”构成的语言,只有掌握了文明的人——君子,才真正听懂得音乐。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重视音乐,并且长时间居于世界前列,音乐在生活中的各个部分都有体现,人们在音乐中追求心与身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创造出的音符韵律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抒发了自身无穷无尽的情感。 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桑间濮上,人们依靠歌声寻求自己的爱情;队前伍后,人们通过歌声统一步伐一并前进;耕种劳作时,“吭唷吭唷”之声绵延不断,在劳动中产生了最早的诗;冲锋陷阵时,又有金鼓之声齐鸣。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上,也有许多中国人和中国音乐的传说:伯牙与子期凭借音乐的共鸣而肝胆相照,令人敬重,才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动人情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也因为音乐的媒介而永缔佳缘;聪明智慧的张良靠一支洞箫,“四面楚歌”,瓦解了项羽的亲兵;谋略过人的孔明用一张古琴、两扇城门,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中国的古代诗词和传统文化也与音乐密不可分,白居易以《好听琴》这首闻道诗,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闻乐知空、听琴悟道的日常;傲岸不群的嵇康弹奏《广陵散》,至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津津乐道的典故;客家筝曲《崖山哀》记载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山河垂泪历史,寄托了几百年难忘的家国情怀,用音乐表达了浓浓的大宋哀思。 中国人的音乐,是我们祖先天才的创造,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文明的奇珍异宝。在音乐中,我们感受苦与乐,在音乐中,我们领悟哀与思。

《中国人的音乐》读后感(三):以乐为镜,可知中国人

说起中国人的音乐,你能想到的是二胡曲《二泉映月》,还是古琴曲《流水》,又或者是震撼心灵的《黄河大合唱》?

中国人的音乐多种多样,其中贵在一个“和”字。音乐学泰斗田青先生所著《中国人的音乐》这本书,用音乐三部曲讲述中国精神——“乐器与器乐”、“民歌与声乐”、“新音乐”。这些音乐在耳边诉说的,是人的情感和流动的思想。

中国的音乐里有古琴,古琴又被称为瑶琴、玉琴、七弦琴。琴中负载的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着中国人基本的自然观和天地观。古琴的长度暗合一年的天数,徽位对应着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琴身象征着人身,就此,天、地、人三才和聚于此。

中国传统文人练琴,是为了约束和修习自己的心性,为了与内在自我进行对话。古琴曲不是表演用的,是弹给自己和知己听的。李白在《好听琴》中赞曰“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记录古琴乐谱的叫减字谱,这种记录方法被历代琴家沿用,并保留至今。从古代流传下来的150多部琴谱里,记录了数百首古琴曲目。因为减字谱中只有对应的音高和左右手的指法,没有记录准确的节奏。这也让每一位演奏者参与了乐曲的创作,每一位琴家所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专属琴曲。

除了古琴,中国乐器还有古筝、琵琶、二胡、笛、箫、埙……中国人的乐曲,除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古曲,还有民歌和戏剧。田青先生说,以乐为镜,可知中国人。

《中国人的音乐》读后感(四):中国人的音乐

讲中国故事,听中国音乐!在乐声中听懂延续千年的中国精神——《中国人的音乐》

宫、商、角、徵、羽我们现在很少听到,说的最多的就是“哆、来、咪、索、拉”。虽然,是相同的但缺少了中国味道。文化是具有侵略性的,只有坚持自己的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它虽然易于记忆,但我觉得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先听懂自己的音乐,先了解自己的故事——《中国人的音乐》

了解音乐首先了解乐器,8000年前的骨笛,2400年前的编钟,圣人之器古琴……我们的乐器是这样的丰富,那演奏的音乐还能差吗!像古琴发出的声音,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像笛子发出的声音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凄切、婉转、悠长,浑厚。在像古筝的声音潇洒飘逸、纯朴古雅、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了解音乐还需了解曲目,《文王操》《幽兰》《广陵散》这些都是很有名的曲子但谁有又听过怕是只有孔子和嵇康听过吧!没有乐谱留无法演奏这些曲子,但《崖商哀》却是有可以演奏!其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能提现出气节和精神,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我们的精神是不服输的精神,是为了民族勇于现身的精神,是驱除鞑虏怒目冲冠的精神,《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不也是表达这种精神!我们不仅有不屈的民族精神,还有浪漫主义精神《送别》《梁祝》不就是这的提现。

《中国人的音乐》读后感(五):蕴藏人文精神的中国音乐

人们对于音乐似乎早已习以为常,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商场里,随处都可以听见音乐。可你知道吗?人类除了音乐的所有艺术,都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言外之意,绘画、雕塑等都可以模仿,但是“音”完全是人类的发明创造。

中国音乐,自古就存在,《吕氏春秋》《诗经》等都有关于音乐的记载,乐府诗、唐诗、宋词都可以唱出来。那么,中国的音乐从古至今这么多年,它究竟有怎样的特色呢?它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中国自古至今,有哪些独特的乐器和器乐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田青所著《中国人的音乐》这本书中。

1978年,湖北省随县出土了春秋时期的曾侯乙编钟,音色纯正优美,高音清朗,中音明澈,低音浑厚深沉,这说明中国音乐在古代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级的阶段。平日我们说起古琴,自然会想起《高山》《流水》,又因钟子期懂得俞伯牙的琴,懂他的音乐,我们知道了“知音”这个词。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音乐,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它是一种文化,但它衍生出来的一切远超于文化本身。它可以从统治阶级传递到平民百姓,用以追求和谐,这也是音乐所追求的。

书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祖国和现代社会的人不同,他们在音乐中追求的,不是发泄,不是放纵,而是平静与和谐,是心与身体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万物、天地的和谐。”

除了上述提到的编钟、古琴,其实我们国家还有一些独特的乐器,比如古筝、琵琶、二胡、口弦、笙管、笛、箫、埙等等,值得一提的书,《中国人的音乐》这本书中,还为我们展现了在乐器方面演奏十分突出的音乐家以及著名的乐曲。比如提到二胡,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阿炳以及他的《二泉映月》,提到古筝,我们可能想到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崖山哀》。

自从音乐诞生至今,不同民族也发展出不同的特色,比如蒙古族民歌、侗族民歌、朝鲜族民歌、藏族民歌等等。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中国人的音乐自然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这也衍生出来新的特色,比如钢琴的中国化,用钢琴来演奏中国曲目《的牧童短笛》,用小提琴演奏《梁祝》,这也别有一番趣味。

总之,中国音乐自有其独特,这其中也蕴含了一种人文精神,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精粹。《中国人的音乐》,一本书带你了解中国音乐的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