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广陵散读后感精选

广陵散读后感精选

《广陵散》是一本由郭平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广陵散》读后感(一):。

有那么点讽刺,全书和《广陵散》可以说是毫不相关,我觉得用《长清》这张几乎是贯穿全书的琴名都比广陵散好多了,但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名字,我也不会在学到了这曲子从而在微博搜索相关信息时发现它。

对书的观感,初期实在算不上良好,作为一部小说,它可能无法在我这里获得高分,行文结构属实称不上清晰,带了散文的气质,故事看起来实在没有行云流水之感,叙述顺序上,插叙倒叙频繁,十分难受。以及部分用词和桥段在我看来并不太恰当(例如形容女生长发使用了“油光水滑”?),确实有碍观感。还有一些与现实世界挂钩的地方,似乎存在于错误的时间点,如果没记错的话,苹果手机的在文中出现的时间早于古琴申遗的时间,应该是不合理的,希望这方面能更加严谨。

但到了后半段,感觉好了很多,尤其阅读到陆近春的变化,从一开始不愿意收学生,到后面和季风一起参加了很多看起来并不那么“脚踏实地”的事,给了我蛮大的触动。关于圈子里的人事,琴人面临的一些选择,如何在融入商业化社会的同时能自洽…这些议题鲜少被正式提出和认真讨论,而以小说形式来表达以及的理解,让大众进一步去了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小说确实是很有价值的。

以及从一个学琴者的角度看,很喜欢阅读里面琴曲相关的内容,通过各角色们说出了对琴曲的理解,以及他们如何获得的感悟,在熟悉琴曲的基础上看这些内容,感到十分亲切。散文气质虽然不适合让小说拥有行云流水般的畅快,但反而像是给了大片留白,更切古琴这个题了。

总的来说,别用看小说的心态来看这本书,会更加舒服。

(本来只想写短评,奈何超字数)

《广陵散》读后感(二):你值得拥有流水知音,更值得拥有灵魂伙伴

《广陵散》很熟悉的名字是不是?因为《广陵散》是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琴曲,现在也是我们这本小说的名字。

小说以古琴为媒介,让两个音乐学院的学生相遇,通过音乐,他们成为了挚友。

提到古琴,不得不介绍一下,古琴是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距今已经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这个小说,我们可以跟随作者郭平,一起去了解古琴。作者郭平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介绍古琴,比如琴谱,琴文化等等,正是这些笔墨勾勒出一个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纯粹干净,有天有地。

任何一种乐器,所呈现出来的灵性,所能迸发出来的力量,都在于演奏者。

在这个小说中,作者郭平的设定是音乐学院,那就不可能只存在一种乐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多种乐器的学习者,在一起产生的乐器碰撞,更可以从他们所学习的乐器,看到他们的性格,看到他们过去。

每一个人的性格与其所学习的乐器,总能在某一时刻,达到某种契合,就是透过乐器,可能懂一个人,通过一个人,可以更好的呈现一个乐器的美。

《广陵散》中,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区的年轻人,因为音乐学院而结识在一起,他们年轻,他们既是传统琴人的继承者,又是赋予传统琴青春的热情。

一种因音乐而相遇,一种因音乐而结缘,一种流水知音,一种灵魂伙伴,一种彼此鼓励,一种共同进步。正是因为作者郭平不仅仅是作家,更是琴人,他懂得琴人的内心世界,他懂得琴,才能写出如此让人欢喜的作品。

《广陵散》读后感(三):广陵散

最初看见《广陵散》这本书,我以为讲述的是那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历史上的《广陵散》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在这本书中,两个年轻学生背景不同、性情有别,但成为了知音挚交。他们在青春的艺术旅程中走进了传统琴人的世界,也以不同的生命遭际与抉择拥有了自己的悲欢。

琴棋书画一般被看作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这些方面上施展才华。 这本书用现代的故事讲述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把古琴,古曲这样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琴终有老朽喑哑之时,而只要情在,只要青春的热望在,生命就会在天地间永久地振响。 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通过琴棋书画结识的人,往往真的能够心有灵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相识,我渐渐认为都是缘分使然。缘分到了,便不得不离去。不过还有一些永恒的事物,比如回忆,可以留给我们怀念。 家徒四壁,爱琴如痴。从悟远和尚习琴后,琴风大变。擅弹曲甚多,尤长于打谱——倘若有幸,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有了自己的爱好,并且愿意始终享受其中。

古人有摔琴以明志,或者用以纪念逝去的友谊的故事,在这本书讲述的故事里,“长清哑了”,“然后,他弃琴兀立,久久地凝望大雪,仿佛将会有人从浩茫的漫天风声中,踏雪而来。”同样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这个故事本身就如同一曲古曲,余音绕梁,发人深思。

《广陵散》读后感(四):用文字谱写现代版《广陵散》

本以为这本小说该是以古典题材为故事背景。只因中国古曲《广陵散》实在太有名,况且近些年古文化颇受年轻人的追捧,敦煌热、汉服热、就连热度很高的几部电视剧中,古装剧也颇有分量,河南卫视也在不断地积极发扬传统文化,每次的晚会都是我的首选必看项。

刚开始翻开书目一看是现代题材略有失望,就没有读进去。后来朋友告知我,让我试着再往下看看,里面讲的正是咱们年轻人的故事,而且写的还不错,这才又翻开看了下。

《广陵散》是借了古琴这一元素,探讨了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命题。乐曲与人一样,但又有所不同。

不理解音乐的人,总觉得音符之间就像谱子一样简单且纯粹。多有接触之后便会理解,里面什么都有,有四季,有春光,有悲凉,有骄傲,有争斗,几乎无所不能。而到了大师级别之后仍然会觉得音乐是纯粹的,因为真能走到这一步,是被音乐的世界所打动,这个时候对于音乐的情感也是质朴无杂的。这三个境界颇有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人生三重境界之感。

郭平所著长篇小说《广陵散》将古琴艺术以文学形式呈现。由主人公周明引入故事,后续将知音挚友徐大可、余韵等人引入故事线,几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在字里行间带给人无声胜有声的音乐交响曲的世界。他们的家庭背景故事也很吸引人,看上去爽朗大大咧咧的徐大可其实内心另有苦楚。这种差异性较大的人物塑造是我很有兴趣与记忆点的。

书中对于古典乐器多有介绍,古琴、唢呐、二胡等这些华夏传统的古典乐器在现代故事里重焕新生。现代年轻人的故事在古典乐器里的碰撞,这类故事我还是第一次看,在写到关乎于音乐境界的部分能够让我沉淀内心,打开五感仔细去体会,这也是一份难得的体验。

《广陵散》读后感(五):古琴技艺的另一端连着的是生命

俗语有云: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但用在乐理上似乎又差了那么一点意思。我倒觉得“只听其音,不通其意”更能体现外行对乐理知识的浅薄。

古人谈琴常以此技艺来衡量一个人的素养,吟诗作对时多会邀人抚琴一曲,以示文雅。而这也就诞生出被后世广为流传称颂的名人名曲,像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及司马相如、卓文君“凤求凰”等皆为千古难求的琴瑟之音。

由小说家、诗人、古琴演奏家郭平所著《广陵散》便是一部以古琴为引,以乐理为背景所呈现出的一段关于友情的佳话。小说讲述了两个年轻学生周明和徐大可在音乐学院以乐会友的故事,两个身份、背景、性情各不相同的人,因乐理而成为知音在艺术的旅程中寻求自己的那片天地。

他们用各自不同的际遇以及对乐理的感知,在传统艺术古琴人的世界里,感受着古琴带来的孤独与悲喜。用对古琴技艺的理解去人生中的困苦无常。就像徐大可在书中说的那样:“不孤单寂寞,那就不叫古琴。”

古琴艺术的传承在现今已日渐凋敝,辨识度更是始创新低,作者以古琴艺术作为小说的背景,在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将琴人对乐理的热爱、感知融入其中,让古琴艺术融合琴人的情感,使其更具传统文化气息,也让我们在故事中感受古琴艺术所带来的魅力。

书中有段描绘古琴“长清”的句子,让人感叹古琴技艺在现今的遭遇。“长清”哑了。这张历经一千多年传承的唐代古琴,终于越过了它最美的顶峰,在这个大雪封山的冬日终结了它的振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