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诗为镜照汗青(典藏版)》读后感100字

《唐诗为镜照汗青(典藏版)》读后感100字

《唐诗为镜照汗青(典藏版)》是一本由鞠菟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为镜照汗青(典藏版)》读后感(一):唐朝:诗人为何人从众地来?

再也没有比唐朝更能“盛产”诗人的时代了。

为何?

唐朝之所以盛产诗人,按照鞠菟在《唐诗为镜照汗青》的说法,就是因为开明大度的唐太宗开了个好头。

唐太宗为自己的尚书仆射(也就是宰相)萧瑀写了一shou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大家非常熟悉的“疾风知劲草”其实还不是唐太宗的原创,版权其实属于刘秀,只是刘秀并不知道唐太宗借用了他的想法,当然也没有机会找唐太宗索要版权了(或许版权也已过期,唐太宗可以明目张胆地用)。

虽然唐太宗没有南唐后主李煜在诗词方面那么有名气,但好歹也算是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尽管,这shou诗的文采并不咋地。

或许就是借助于唐太宗的这股“风”,唐诗开始兴盛起来,也产生了越来越多名声在外的诗人。

耳熟能详的大小李杜自不必多言,已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他们作传了。

在《唐诗为镜照汗青》的重要诗人年表中,就记录了51位有名有姓的诗人,而他们,也的的确确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呢?

观看《诗词大会》时,听着选手们接二连三的“飞花令”,会不会情绪激荡?会不会为诗人们的才情和知识而感慨万分?会不会为自己不能谱写如此奇思妙想的诗句而苦恼?

可是,当你真正懂得了唐朝的诗人,就会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够爆发,一半是因为有的环境,另一半,也是因为诗人本身的遭遇,因为境遇的波折和困扰,才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才能有感而发、有情抒发。

鞠菟在写这本书时,是顺着一条线索来记录诗人和诗人们的诗的。前一位诗人,总是会与后一位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鞠菟巧妙地加以引用,从而将300年的唐朝诗人串接起来。而且,过渡还异常丝滑,读起来也很顺畅,不觉得唐突,不以为生涩,同时还能找到诗人们之间的共同点。

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即便是正在读书上学的孩子,也能从中get到成长的能量,而对于成年人而言,有了这些源自先哲们思想的支撑,也能在逆境中迸发,获得继续奋斗下去的动力。

再者,这本书是线装,能平摊开来阅读,直接将书放好,不用双手支撑,读再厚的书,也不累手。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就是贴心。

想从唐诗中撷取精神盛宴,不妨从这本《唐诗为镜照汗青》启动吧!

《唐诗为镜照汗青(典藏版)》读后感(二):诗词中的历史,历史中的诗人

作为诗词的国度,上至白头老翁,下至黄发垂髫小儿,都能随口背诵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李杜诗篇在,光焰万丈长。那些浩若烟海的诗篇中脱颖而出的诗人和锦绣华章让人禁不住击节称赞,了解这些绝妙诗篇背后的诗人,在历史罅隙中探求那些真实的诗人,精巧构思背后的情思,困在历史事件中的无奈和悲凉。人和人的悲欢虽然无法完全相通,但那些人类共通的悲欢离合总会穿越时空,在某个人生的瞬间会打动我们,能完全或者说尽可能的理解古人,和他们共情。读懂那些诗人的内心深处的声音。

理解诗词的过程也是探求诗人内心情思的过程,随着人生阅历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步丰富,慢慢可以理解诗人,理解诗词背后诗人的无奈和欣慰。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所处时代的大背景能让我们快速接近他,以诗鉴史,诗史互鉴也是一条很不错的选择。用诗词串起来的历史也必然是更加精彩纷呈,色彩斑斓。

不妨跟着作者一起以诗词和诗人串联起来那段大唐风华,还原历史的真实,寻觅历史中真实的诗人,寻觅诗词背后一脉相传的精神和传承,探求剥开缠绵悱恻后的一颗碧血丹心,找到层层迷雾后诗人的初心。还原真实历史中的诗人,揭秘背后隐秘而复杂的情思。

诗词故事中梳理历史,这种方式极具可读性,让人欲罢不能,跟随着作者一口气读完恨不得,故事情节丰满合理,诗人的诗词故事在历史大背景下演绎,别具一番韵味和美感,在作者驾轻就熟的文笔和巧妙安排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恰到好处。把高雅的诗作融合在通俗的故事中,让我们在有趣的故事中享受诗词之美,让那些诗人在历史中默默散发着自己的幽香,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诗词世界。

《唐诗为镜照汗青(典藏版)》读后感(三):带你穿越到唐朝|感受唐诗下的历史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一个孩子从刚出生到成年,无时无刻都在接触“唐诗”,睡觉、吃饭甚至每个家庭的书架上必不缺少的书籍就是《唐诗三百首》,那朗朗上口的诗句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知行合一,诗意梦境,当我们看到古诗词的的时候,总会感觉如梦的美好,但却往往忽略了每首诗影射下的这个时代的风情和文化内涵,甚至历史背景,所以古诗之美不仅让人心醉,更能让后人品读历史。

随着今年暑假,《长安三万里》电影的放映,你会发现学习唐诗不仅仅要会背,要会解析,更要知道诗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所谓“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参透诗词的韵味而不仅仅只会吟诵。

而大家所熟知的许多著名唐代诗人,王勃,王昌龄,李白,杜甫,王维等留下经典传世之作的同时,也见证了唐朝由初唐到盛唐再到中唐最后走向晚唐的发展历程。

今天也是特别找到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为镜照汗青》,作为把诗词放在唐朝历史背景下学习的书籍,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创作的诗的意境为何不同。 书名:《唐诗为镜照汗青》典藏版 作者:鞠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唐诗为镜照汗青》这本书将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唐诗放在唐朝历史背景下进行讲解,开篇以唐太宗“宫廷夜宴”开始讲起,通过故事引出各唐朝诗人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历史洪流下每个诗词创作发生的际遇与背景。所以在这本书里,读者不仅能解读到唐朝诗人的生平故事更能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趣味盎然的“背后故事”。 在读《唐诗为镜照汗青》这本书时,我能感觉到作者格局观很大,没有拘泥于诗词之间的旖旎,而是将笔端倾注在历史盛世上。

就像作者在讲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开篇用少年得志,八十六岁告老还乡,唐玄宗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亲自题诗相赠,引出贺知章贺大人。更是通过这首诗,作者讲了三个对于贺知章的评价“长寿”“脑筋清楚”“胸怀豁达”,看似简单的三点,作者并不是直接点明,而是通过发生在当时的事来表现的。

《唐诗为镜照汗青》整本书气势宏大,格局探古今,亦严谨亦幽默,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唐诗爱好者,如果你和我一样想了解唐诗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将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