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跟动物交换身体2的读后感大全

跟动物交换身体2的读后感大全

《跟动物交换身体2》是一本由[日]川崎悟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一):2023 No.5 《跟动物交换身体2》 [日] 川崎悟司

“无论是人类还是鸟类,都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能力而主动演化的,而是顺应环境变化后才获得了某种能力。换言之,人类作为生物,并不是演化的最终形态,而是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果。” 想起来去年也是在年初看完了这个系列的第一本《跟动物交换身体》,刚刚在豆瓣搜了一下读完标记,居然就是去年2月5号读完的,也太巧了。 这本书主要以脊椎动物演化为主题,和上一本一样,假设人类拥有这个动物的某种特征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值得注意的是,图片只是讨论人类具有该动物的某个特征的样子,并非完全变成那种动物的样子。 书的内容还是以科普为主,只是图片有些猎奇,并非全部内容都如此。科普内容涉及到了脊椎动物的演化,细节介绍了鱼类、两栖类呜爬行类、恐龙与翼龙、鸟类、哺乳类动物的突出特点,挺干货,确实学到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二):懒得想标题的读后感

和前作相比,本书的系统性更加明显了。之前的第一本更像是短视频时代的作品,通过零散的人体动物图先声夺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第二本显然更有野心,希望通过同样的方式,将整个动物的演化过程梳理一遍。因此,文中就涉及了不少史前动物,比如恐龙。 当然,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一样,科学没有纯粹客观性,也包含了作者的意识形态。本书的侧重点是动物各种各样的奇怪身体部位,并且介绍这些身体部位形成的原因,从而最终得出后记里的结论——“(动物)都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能力而主动演化的,而是顺应环境变化后才获得了某种能力。”这里不仅包含了进化论的观点,而且也有点环境决定论的味道。 不过,对我来说,动物依然具有主动性,因为同一个环境仍有不同的适应方式,这些动物通过主动的选择,获得了各自的能力,这也导致了物种的分化。有些为了体积而放弃了灵活,有些为了飞翔而简化许多器官,正如人类,也选择了头脑,使得腰和头颈承受了更大压力。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三):大朋友猎奇小朋友科普的不错选择

很有意思的一本科普书,将人体的一部分改装成动物的形态,书中插图的视觉冲击力极强,又刺激又有点好玩。感觉2的冲击程度比1更甚,1中是陆地动物,2则更多是海洋生物。注意力完全被图片所吸引,文字反而不会花很多时间去看。

不管是大朋友猎奇还是小朋友科普都是不错的选择。

需要DZB的友友可以关注下方GZH,输入书名即可。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四):蛋白质做的变形金刚。

不考虑到进化至少千万年以上,我觉得人可以变形成各种动物的自由,将要被我拥有。鲨鱼的牙齿居然是鱼鳞,仔细看看就知道他为什么能掉那么多次牙了。那种掉一地牙的感觉,你也可以有(161页独角鲸的独角其实也是牙)。它的下颌软骨能够弹出来,帮助他在咬合食物的时候减震,减少对大脑的刺激。我自己的上下牙床尝试了一下,也感受得到那种软骨的震颤。

这本书追求系统性。前面就谈到了脊椎动物当中,这个下颌骨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咽颌由腮弓进化而来,变成了深海鳗的第2张嘴。说实话,把人画成深海鳗鱼的样子是有点恶心的。 Pelican eel更恶心。从84页可以看到颌的进化,因为与吃东西直接相关,是最重要的。这部书的搞笑,也在于突出这方面。

同样跟颌骨有关的动物是蛇,它咽有两个关节,可以张开很大,能吞入比自己头部宽度大三倍的动物。我认为这一张画的最搞笑,但是却没有登上封面。蛇的眼睛上蒙着一层薄薄的角质蛋白,这和犀牛角的成分没什么区别,所以它不用眨眼睛的:154页。

还有一些有趣的小诀窍,比如170页你可以总结出如何不得颈椎病。82页说霸王龙每颗牙齿都像一根香蕉大小,我们在家就可以用超市买的香蕉来排出一个霸王龙的口腔。其咬合力的57,000牛顿,居然是第2名的三倍。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五):2023年第019本,跟动物交换身体2

#阅读打卡#《跟动物交换身体2》川崎悟司 计划阅读120min ,实际阅读118min,完成率100%

摘录:

人类与鸟类因为演化方向不同,获得的能力自然也不一样。然而,无论是人类还是鸟类,都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能力而主动演化的,而是顺应环境变化后才获得了某种能力。换言之,人类作为生物,并不是演化的最终形态,而是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果。

感悟:

相对系列的第一本一上来就介绍和动物交换身体的各种人类形态,这本书在开始时先科普了一下动物演化历史。原来“现在大约有140万种动物生活在地球上,其中包括约110万种节肢动物,如昆虫、虾类等,它们占了绝大多数比例,还有约8.5万种软体动物,如章鱼、贝类等,以及约6.2万种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而这脊椎动物里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我们人类这种哺乳类动物,就是从脊索动物到脊椎动物里的鱼类,再到两栖动物而来,神奇的是我们和爬行动物、鸟类是两栖动物进化后的三个分支。

然后作者慢慢分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恐龙、哺乳类来进行我们熟悉的“和动物交换身体”行为。由于这次跨越的种族类别比较大,在绘制相关图像时,明显发现人类只能与一些动物交换部分比较有特征的位置。而且第二本的图像似乎偏简答了一些。当然还是获得了一些冷知识:1.原来鸟类能在稀薄的空气中飞翔,是因为其肺部有特殊的构造。鸟类在呼气时,会将新鲜空气吸入体内肺部的后气囊,然后在呼气的时候,后气囊的新鲜空气再进入肺部的主体位置,保证其一直有新鲜空气。2.世界上没有一种鸟叫“啄木鸟”,它只是具备啄木打洞习性的啄木鸟科的总称而已,包含了230多个种类。3.老鼠叫啮齿类动物,是因为它的门牙会不停地长长,因而它必须要不断地啮咬东西来磨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