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太空的六场葬礼》读后感锦集

《太空的六场葬礼》读后感锦集

《太空的六场葬礼》是一本由[美] 穆尔·拉弗蒂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页数:4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空的六场葬礼》读后感(一):翻译略有问题

和译者商榷

这个应该是西方谚语:壁柜里的骷髅的意思吧?意思是谁都有秘密.您这样翻译,我看了半天突然来这么一句.容易产生误解.

《太空的六场葬礼》读后感(二):克隆人的救赎

这本书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克隆人这个话题展开的。一个太空飞船上六名船员在各自的克隆人身体里复活后发现他们每个人都被杀死了,而且死得很惨。于是他们开始追查凶手。最后他们发现他们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的交集,而这个交集人物就是关键所在。原来这趟旅程早就注定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 这个故事发生在2493年。当时的克隆技术已经非常流行。只要在生前绘制了心智图,这个人就可以永生了。在他死后克隆体就可以被激活。而什么编辑人体、人格都不是什么难事。比如本书中的飞船上的厨师玛丽亚就是一名克隆技术黑客。 但是仍有一批人类坚决抵制克隆。他们认为这样的技术贬低了人类的价值、违背了宗教信仰。比如本书中的保安队长沃尔夫冈以及工程师保罗。沃尔夫冈已经被强制克隆了很多次,他原本是月球上一位虔诚的神父。克隆组织的人不但试图克隆他的身体,更试图修改他的人格。 还有一批人是不得不接受克隆的亡命之徒。他们靠S人和被S生活。比如飞船船长克鲁兹和驾驶员秋广。这两位都是S手出身。而秋广更是一个身体里三个人格,造成了他情绪的极其不稳定。寄居蟹成了触发他的关键词。 最后他们发现,事情还远不是这么简单。参与这场谋杀案的不止是人,还有人工智能。要知道在人脑复制技术成熟后,人完全可以不依附身体而活了。飞船上的控制电脑原来不只是电脑…… 书中有一幕非常震撼,飞船上有一台食物打印机,因为这台打印机上存储了船员们的喜好啊性格什么的,这台打印机可以直接按照他们的口味自动打印饮料、肉食什么的。最后他们竟然靠着打印机打印出了一个人!这脑洞可太大了! 这本书让我们对于未来的克隆技术有了更丰富的想象。对于个体来说,这种技术可以帮我们实现长寿、永生的愿望,我们可以活几百年,直到自己活够,然后作为一包数据游走在互联网里。想想还挺刺激的。但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事。

《太空的六场葬礼》读后感(三):科幻悬疑,太空密室,克隆技术,未来成谜

在400多年后的未来世界,除了可以预见的太空航行和月球基地,克隆技术已然成为最不可控的那个因素,虽然会有关于“克隆人存在管理”附录的国际法的出台,但是超级黑客、世界巨富、疯子总会利用这项技术来达到各自的目的,毕竟克隆人技术最核心的一点不是3D打印出一模一样或者加以改进的肉体,而是心智图的编程,也就是将一个人所有的记忆、思想和智力完全复制到另一个肉体之上,而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复制的同时也可以加入、删除、篡改、改造……这也使得克隆人技术在数百年来饱受争议,甚至引发了数次战争,但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克隆人法则第一条就是,“每个人一次只准克隆出一个自己,超过则为非法。每个克隆体就是一个人。克隆技术必须用于延续生命,而不是繁衍人口。”而在太空飞行的飞船上,六个克隆人突然苏醒,他们发现之前的克隆体或者本体都已被杀害,而在过去25年航行旅途中的记忆也荡然无存,控制飞船的人工智能也被入侵,凶手可能是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而登上飞船的六个人其实也都有这不可告人的过去,每个人包括人工智能各怀鬼胎,而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旧的记忆逐渐苏醒,新的危机也应运而生。 《太空的六场葬礼》的设定还是颇为巧妙的,在太空飞船这个完美的密室之中,每个人都丧失了一部分记忆,每个人也都试图掩盖自己的过去,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线索、细节也只是自己保存或者和信任的人分享,而不断闪回的每个人在地球或者月球上的经历,为读者还原了未来世界的架构,更让人了解到每个人物的成长经历和来到这艘飞船的原因。其实本书并没有刻意追求加入太多逻辑推理方面的要素,而是利用未来科技的无限可能性塑造一个悬疑、危险、猜忌的氛围,要知道,船上其实隐藏着最厉害的黑客,而当每个人的故事都完整呈现出来,会发现所有人的共同之处都是源自于地球上某个人的阴谋。 这艘载着几千冰冻克隆体、由六个人加人工智能实际操作的飞船,名义上带着前往适宜人类生存的新家园的崇高使命,实际上并非如此,而《太空的六场葬礼》这个书名,就显得很有戏剧性。

《太空的六场葬礼》读后感(四):克隆体动机不明的犯罪问题

这部作品科幻悬疑题材小说《太空的六场葬礼》使我第一次认识了美国作家穆尔·拉弗蒂。他利用平平常常的人物对白,描写出不止一场百思不得其故地凶杀案,这其中构架出了令读者也不容易分析得出的真相。在频繁的人物对话之间,我能够感受到这个生存空间并不大的休眠号飞船中暗藏杀机,每个船员都有可能是凶手,但凶手本人也许并不知情,因为故事设定了一种延续生命的环境,那就是“克隆体+心智图”方式。它符合从地月系发射永久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船员需要延长生命的逻辑。而发觉正处于莫名而来地凶险状况之中的,正巧是忽然苏醒的克隆体船员玛利亚·阿雷纳,之后逐一苏醒的五名克隆体船员们,都发现了自己前身的尸首处于被谋杀后现场,凶器、血污、呕吐痕迹,证明了曾经发生过的凶案。但即便有充足的证物及前身的尸体,仍然不能断定是哪一个人所为。更为严重的是,船内的计算机智能中枢——伊恩,它被删除了大部分船员的“心智图”,这影响到下一代克隆体船员的记忆思维,克隆体们虽然苏醒,可是缺失了一些破案的关键记忆,克隆体们无法得到遗传自前身的大脑记忆。故事自围绕苏醒后的克隆体船员相互猜疑、却需要相互配合的矛盾中展开。我想,凶手如果出自六名船员之中,凶手本人的记忆也未得到遗传,那么凶手本人的克隆体并不知道前身的恶行。

休眠号飞船的智能控制系统伊恩,表现得明显不太智能,它被删除了大量船员的心智图和视频记录,不知道凶手是如何获取系统的高级管理权限?从前半本书中干脆推测不到答案。伊恩也似乎对自己受到的“删除伤害”并不在意,给船员传达的是“我尽量帮你”的意思,给读者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感觉。

不同于西方同类作品叙事风格的是,作者穆尔·拉弗蒂似乎不太擅长在语句中大量运用天马行空的修辞手法,但是并不影响情节的表达,读者在大量对白中反而感到很放松。只是我认为在紧张压抑的船舱中,在人人自危的危机之下,尚欠缺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刻画上有些平庸,整体人物个性略呈扁平化。

故事还体现出克隆体犯罪问题,只是用于延长生命的克隆体,在产生前身的人格特征、意识后发生的行为,当然由自身承担起所有后果。可自身同时有多个克隆体出现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甚至黑客将某些东西植入某人克隆体的大脑,遇到适当的刺激后再释放。《秋广的故事》这一章节体现了这个问题。因此,发生在休眠号上的凶案,可能与“寄居于大脑中的某种东西控制人的行为”有关,但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通读全书后才能得知真相。

《太空的六场葬礼》读后感(五):这个太空密室谋杀案还算科幻

一群人一觉醒来,发现大家集体失忆,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密室中开展一场角逐。对推理小说来说,这样的设定并不新鲜,无论是一场事故,还是有鬼作祟,抑或是毫无理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推理的过程。

在科幻作品《太空的六场葬礼》中,作者讲述了这么一场科幻版的密室案。六个人在太空船醒来,大家都失忆了,太空船莫名偏航,太空船的AI下线,带毒的食物,自己丝毫想不起来发生了什么,在此情境下,他们要从25年前日志中找出真相。

如果单纯只是推理,那么它的背景可以不不重要,但是,如果是一本科幻小说,那么它的背景至关重要,背景的合理性,直接关乎科幻小说区别于其他作品的陌生化体验。

在《太空的六场葬礼》中,作者以“克隆”为关键词来为故事准备一个合理的开头。六名主角都是旧版的自己死去之后的克隆体,从培养舱中醒来,发现船内一片狼藉,如此,故事开头就有了合理的背景。

既然是与克隆有关,那必然是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于是作者编了个关于克隆人的国际法,对克隆行为进行约束,使之只能用于拯救生命,不得用于冲击伦理的方面。在这一点上,六名主角十分惊悚地看到旧版躯体伤痕累累,之后的调查又有着违背规定的种种迹象,这说明,这背后有着蓄意的阴谋。如此设定,将故事叙述得更加立体,也营造了更多冲突去推动剧情。

而关于他们在太空船上的原因,作者又设置了一个不再宜居的地球,以及六人被放逐的罪犯的身份,为这场航程提供了一个理由,也为整个故事搭建了一个足够未来的背景。飞船上的人工智能、食物打印机、心智图等,令故事更加科幻。

在故事的发展中,每个人都各怀鬼胎,都有着不能为人所知的过去,再加上失忆,每个人都隐瞒了一部分线索,如同一部真正的剧本杀一样,需要通过线索互相印证来逐渐还原真相,带来十足的沉浸感。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痛苦、挣扎、矛盾、贪婪、狡诈等表达得淋漓尽致,人物骨肉丰满,更给故事带来身临其境感。

总得来说,故事本身还是很不错,虽然是个剧本杀,但又不是单纯的剧本杀,确实具备了科幻作品应有的要素,同时,也通过克隆法和几个角色的故事,探讨克隆技术的伦理边界。

光凭故事本身,可以打四颗星,但是故事的翻译质量似乎不好,例如某一处把重力加速度G翻译成“克”,这样的错误可以说明,本书的翻译和编审过程必然有重大漏洞,所以,我只能给个及格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