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界限》经典读后感有感

《界限》经典读后感有感

《界限》是一本由【美】 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界限》读后感(一):定好工作生活边界,工作同样时间却让你更轻松

边界思维很重要!

除了人际关系中需要边界,生活和工作也需要边界。同样8小时工作,如果单位8小时,没什么感觉,但如果单位6小时,家里2小时,就会觉得很累,因为跨过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而人很多时候觉得累,不是工作时间多久,是因为打破了这个边界。

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其实,换个角度,也可以说,人是众多边界的集合。每一道边界,都代表着一个分界线,一边是喜欢,一边是不喜欢。仔细想想,可不就是这一个个的喜欢和不喜欢,构成了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性情吗?

《界限》读后感(二):通往个人自由的实践指南

某种程度上说,“界限”是生活中的一道必备的“智慧墙”。本来中国人的历来倡导的真正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种很好的“拿捏”哲学,就是怎么与人和谐相处的合理方式,可大部分人却把它用偏了,用得走了样、变了形。

为了避免跌入模糊边界的“泥沼”,也为了防止出现“一片孤城万刃山”的极端,有必要重新清晰地认知“界限”这一概念,让我们回归重新体会、运用和享受“分寸感”的生活哲思与行为模式的轨道。

对积极向上向善的人生的追求我们可以不设限,正所谓“君子不器”是也,但对于人的欲望我们必须设限,因为人的欲望往往就是没有边界,甚至离谱得让人无法忍受。生活中有太多的尴尬、折磨、离奇古怪的越矩的事情,都是欲望的得寸进尺和边界的严重超限所引起的。所以,与自己、与家人、与朋友、与同事的和谐相处,都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界限”,有“礼”有“节”,这样让自己舒适不累,别人也惬意不拘。

《界限》读后感(三):界限

一本非常好读、实用的人际关系处理指南。

整本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什么是界限,越界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界限、界限的益处是什么。这部分能够帮我梳理清楚自己在一些关系处理上感到痛苦的根因在哪里。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章,讲如何处理与自我的界限。读到这里,感觉主题完全升华了,原来拖延、讨好等问题倾向都跟我们没有处理好与自我的界限有关,豁然开朗。

第二部分侧重于实操,作者为我们处理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等关系上,提供了非常具体的话术、建议,以及练习题,可落地性非常强。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发出“原来还可以这样啊”的惊叹,我想专业人士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将自己专业最朴素通用的道理告诉我们,就能让我们受益90%。

比如作者在书里多次强调,在一开始建立自己的边界时,尴尬、不安、懊悔、内疚等情绪都属于正常反应,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建立的界限不对。这种能够表达出来的强调,某种意义上已经消解了我的这种情绪,并且让我能够以“不多份关注”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情绪,最后反而生出一种“尽管很难,但我可以为自己建立边界”的勇气。

《界限》读后感(四):界限 通往自由之路

从狗子家借来的一本书,读来有豁然开朗之感。

原来我和作者一样“我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开始接受心理治疗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想通过心理治疗来解决诸如人际关系焦虑以及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问题,当时我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知道别人的一些做法让我很不好受。每当我拒绝他们的请求或强调自己的原则时,比如我不能再借钱给你了,我今天有课所以没法帮你看,孩子他们就会对我进行道德绑架,那时的我常常感到憋屈,甚至开始怨恨身边的人,感觉到他们从来都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经过几次面谈我的治疗师和我推荐了安妮凯瑟琳的著作,界限你的终点,即我的起点在治疗师和这本书的帮助下,我逐渐放下了心里的芥蒂,开始大胆的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也不是每次都能把要求提得理直气气壮。无论如何我很庆幸自己做到了,因为事实证明只有划定健康的界限,我的人际关系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我宁愿忍受一时的尴尬,也不愿长期闷闷不乐,委曲求全”

大概小时候的教育,就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界限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在初中的时候隐隐发作,高中再次出现,大学并不明显,研究生期间非常之明显: 工作亲密关系和科学技术使用上的界限都不明确,使我异常疲惫。

所以让人累的并不是科研。也明白了狗子疲惫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她很多事情也没有界限。

Life needs rules。

自律让人自由。

设定界限才是通向自由之路。

《界限》读后感(五):有边界,才有自由

一本不错的心理学自救手册,作者的核心论点是:大多数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界限”,不懂拒绝、习惯性讨好他人、觉得自己可以承担更多、对自己期待过高等等,于是被亲戚、朋友、爱人、同事、老板绑架操控。

生活中,很多人会“有意无意”地试探你的界限,边界感不强的人很容易被欺负:明明不想借钱给亲戚,却还是碍于情面借了,肉包子打狗,一次又一次;朋友把你当抱怨树洞,你被迫听着,自己很烦却无法拒绝;父母在控制你,想让你依照他们的心意找工作、结婚、生孩子,被亲情绑架以至于自己的生活一团糟……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很多人意识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出在哪,本能地怀着心软、愧疚、讨好、害怕搞砸关系等等心态,一味任由自己的界限被侵犯,最后让自己苦不堪言。

书里提到一些让我比较有反思的地方,比如在“忍受”与“吵架闹掰”中间,有巨大的沟通空间。我有时候会习惯忍一忍,怒气值持续上升,到了某个程度,我就直接“拜拜了您再也不联系了”。

但其实每次感到不舒服的时候,都应该提出来,并强调自己的界限,要求对方遵守,如此反复,直到对方尊重你的界限,或者你确认对方是个垃圾KO掉这段关系。这种操作模式其实才是健康的人际交往,而不是忍无可忍直到无需再忍,这会让自己乳腺增生,不值得。

不过这本书有一个问题,作者是个美国人,她会提出很多让我瞳孔震动的思路,很多实操上无法进行,但是她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人要树立界限,才能不被绑架,获得真正的自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