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寒颤》读后感摘抄

《寒颤》是一本由[英]罗斯·麦克唐纳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寒颤》读后感(一):欲望和贪婪交织之罪

欧美冷硬三大家之一的代表作品,与其他几位冷硬派大家笔下的主角习惯用拳头和手枪交流问题不同,罗斯.麦克唐纳的主人公卢.阿彻似乎永远都是一个不温不火的旁观者,说他对案件无动无衷吧,他又时刻悲天悯人,说他富有激情吧,他又冷静的不似生人。案件终了,他又抽身而去,从此于其他人物再不相关。有人说这位卢.阿彻是一位持有私家侦探牌照的心理医生,倒也有根有据。 某个小伙子(这小崽子前期超级令人心烦,也就是到了后期还算个爷们)找到卢.阿彻,表示其结婚不久的新婚妻子失踪了,请阿彻帮忙寻找。没想到阿彻很快就在某大学里找到了该女孩,但其陷入了一种对过去的恐惧之中,更是很快的卷入了一起谋杀。阿彻努力的想帮助女孩摆脱嫌疑,但他很快发现一切罪恶之源都来自于过去...... 小说的悲剧可以说都来自男男女女的贪婪和欲望,以及滥用的权力。小说结局的大反转可谓惊天动地,在下看到最后数页不禁膛目结舌,只觉新本格的诡计也不过如此。此书最大的缺点不在小说内容,而在于书的印刷质量实在太差,并把作者的国籍一并从美国变成了英国(当然,英美不分家么),不晓得这口锅是应该扣到出版社身上,还是该打在图书出版公司身上。

《寒颤》读后感(二):这最后一页的极致反转,是你无法想象的诡谲莫测

这是推理小说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是村上春树与无数小说家私心推荐的梦幻之作。

这是我笔下最可怖的故事,连自己读了也不禁胆寒!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直到最后一页还在反转?

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案件,让你猜不到结局?

在本格推理小说作家中,几位极具代表性的大神级作家像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东野圭吾、陈舜臣等等,为众多推理小说迷们创作出许多著名的名侦探形象。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赫尔克里·波洛、江江户川乱步笔下的明智小五郎等形象,皆以独特的推理方式让其作品在推理小说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寒颤》的作者,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金、银匕首奖得主罗斯•麦唐纳,创造了推理史上独一无二的侦探人物形象“卢·亚彻”,这是一个不以拳头解决问题,善用心理战术,在聆听与问话中破解案件的技术型侦探。

在他的笔下,亚彻总能在对话中窥见对方的谎言,并试图用语言引导隐瞒方不自觉地说出事实的真相。纵观整个推理小说界,这种独一无二的侦破方式才是最令人感到惊悚的。可以说,在亚彻的眼中,一切谎言都会不攻自破。与亚彻谈话总会让人有种被看透内心的错觉,在这种强压之下,给被问询者造成心理压迫,从而使得聆听与问话成为案件侦破的推手。

《寒颤》中的故事并不像其他推理小说,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恰恰相反的是,整个案件的其中一位嫌疑人自始至终都在混淆视听,企图用尽全力想担上杀人的罪名,而亚彻却丝毫未将其列入疑犯的范围,甚至不遗余力的想要证明她的清白。

他的每一次问询、聆听,都在过程中寻找线索,深挖每一个值得去破解的秘密,当真相逐渐被揭开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认知都将在最后一刻颠覆,也正好应了书封上的那句:不到最后一页,绝对不可能猜到的结局。

在《寒颤》中罗斯•麦唐纳写尽了原始人性中的情爱、嫉妒、贪婪、自私、恐惧、仇恨与悲伤,让整个故事的发展直击伪善面具下丑恶的灵魂。早期心理教育与推理小说的结合,促使着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而人性、诡计、惊悚、犯罪、心理等多样元素构成的故事,也在让人一阵阵头皮发麻中感受来自最后一页的真相带来的巨大冲击。

《寒颤》读后感(三):卢·亚彻,一位让罪恶寒颤的“堂吉诃德”!

在我心目中,欧美系硬核派推理作家群中,雷蒙·钱德勒是它们最为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作家,没有之一,而贯穿其多部作品的一个主人公—菲利普·马洛成了传统冷硬派私家侦探的代名词。其实,在众多硬核作家群中,英美推理作家罗斯·麦唐诺绝对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大家,他被称为是上承雷蒙·钱德勒,并下启劳伦斯·卜洛克与丹尼斯·勒翰等后辈的一代大师。关于冷硬派传人的麦唐诺,甚至世界侦探推理界有一句定语:“达许·汉密特让私家侦探小说永垂不朽,钱德勒使之更加纯粹,而麦唐诺将其带向顶峰”,由此足以可见其在推理界不可撼动的地位与影响力。

作者 罗斯•麦唐诺

今天要说的这本《寒颤》,是作者最为器重和心爱的作品,小说首版于1959年出版面世,历经六十年多年的时间洗礼,依然是经久不衰。作者曾说这本书开始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坦诚说这是自己笔下最恐怖的故事,甚至连自己阅读也不禁胆寒。小说故事讲述了私人侦探卢·亚彻突然接到了慕名而来的青年金凯德的求助,他声称自己的妻子桃莉在新婚之日突然离奇失踪,处世老辣圆滑的卢·亚彻并未明确应允,却以悄悄进行着手调查。在这个其中他侦查到与桃莉所在学校的老师海伦有关,而海伦坦言自己正在面临着生命威胁,因为种种误会和诸多因素的干扰,卢·亚彻并未重视起来,结果很快海伦就被人枪杀。

虽然卢·亚彻不出手的行为合情合理,所有的证据和发展态势不足以令他立即行动,去阻止凶案的发生,但我还是觉得这对于塑造主角的形象光环是折扣减分的,在有犯罪苗头时,卢·亚彻个人的情感疏忽和工作大意导致惨案,实在是愧对于明星神探的这个称号。当然,作者这样的故事安排叙写瑕不掩瑜,甚至换个角度来看它也不是败笔,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正因为卢·亚彻的疏忽大意,才显得小说人物有血有肉、十分接地气,并没有神化、纯英雄脸谱化的简单塑造,这在当时的创作环境和读者口味来看十分难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优秀的侦探推理作品首先是要有一个丰满形象、能够立得住的故事人物。作为推理大师的麦唐诺,十分巧妙高明地成功塑造了卢·亚彻这个世界推理小说私家明星侦探的光辉形象,他足以和爱伦·坡笔下的侦探明星杜宾、柯南·道尔笔下的大烟嘴侦探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赫尔克里·波洛等相媲美。卢·亚彻的身上继承延续的众多前任侦探明星们的一贯传统风格,他们经济窘迫情绪失落,生活陋习颇多酗酒离婚被骗等,有时甚至对于现实尽是抱怨和不满等,他们是社会的遗弃失败者,他们看似被迫无奈,为了谋生选择这份跟踪、打听的不甚光彩体面的工作量,但他们嫉恶如仇、正义凛然、机智过人、勇于冒险,他们是社会正义的化身与写照,卑微却又伟大,远大的人生宏愿往往与低微的人生处境极不相符,但他们却宛如孤独落寞的游侠,身上又有一种优雅的绅士或者骑士风度,他们颇似扫除世间黑暗罪恶的“堂吉诃德”!而卢·亚彻是推理史上不容错过的杰出侦探,独树一格的办案方式有如心理医师,靠着“倾听、问话”便能在僵持的案情中掀起暗涌。他能在平凡的对话中深掘对手的潜意识,击破其心理攻防。一旦翻开了《寒颤》,我们便跟随他踏入一座庞大的人性迷宫,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