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在哪里?》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在哪里?》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在哪里?》是一本由[法] 马克·李维(Marc Levy)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在哪里?》读后感(一):我在你心里

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是唯一一本让我看哭的书,当时还是在高中,现在已经工作两年了,再来看他的新书,还是和原来一样,找到了一点心灵的慰藉。剧情比较简单,简单到你觉得你就是主人公,这可能就是他的小说被称为治愈的原因吧。童年遭遇的不幸有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苏珊独自前往洪都拉斯做义工,在外人看来当然正义,高尚,但其中的痛苦和孤独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菲利普就是内心的港湾,当然菲利普也深爱着苏珊。但一旦上路,两人只会越走越远,菲利普终究还是结婚生子,但他的妻子爱他到不可思议,接受他对苏珊的爱以及丽莎的来临并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现实中可能见不到像玛丽这样的人,她的存在显得弥足珍贵,即使再见也没必要选择回到过去,回头看看,相视一笑就好,所有人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就是缺少像玛丽这样一直付出和陪伴的人,可能作者也希望人们去关注眼前,不要去让过去一直裹挟着你。最幸福的人就是菲利普,有深爱他的妻子;最痛苦的人也是菲利普,有太美好的回忆。你在哪里,我在你心里。

《你在哪里?》读后感(二):两位优秀女性苏姗和玛丽

看这本书前面的内容时一直很不理解苏珊,为什么明明深爱着菲利普但仍要离开他,为什么明明在洪都拉斯如此痛苦寂寞也还要在那里坚守,为什么明明可以享受却非要给自己找罪受。我甚至因为苏珊不顾丽莎感受把她远送美国而生气,我觉得苏珊自我又任性,可到书的最后我对苏珊有了巨大的改观。苏珊有巨大的包容,懂得放手的美学,正如她所说:“幸福与痛苦是一对孪生姐妹”,她将更长远的幸福以自己的方式留给了自己最爱的人,虽然让对方暂时痛苦,但于她自己,她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她虽一直在寻找自己,但却处于痛苦之中,将幸福留个他人,将痛苦留给自己。没有她的放手,不会有菲利普日后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不会有女儿丽莎日后在美国重新开始崭新的人生。 玛丽也同样让我印象深刻,令我感动敬佩,她和苏姗的人生和经历完全不同,但两人身上闪烁着同样的光辉。玛丽深爱着菲利普,同样也深知菲利普内心深处有一个无法忘怀的深爱着的女人,她对菲利普的爱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无私,但同时让我有些心疼,我觉得她一直在被推着走,被迫接受丈夫心里的苏珊,被迫接受苏珊的女儿丽莎,但也正是她的接受,让我意识到了女性的包容和母爱的伟大。在夜晚抚慰被噩梦惊醒的丽莎,一步步帮丽莎解除心中的恐惧与心结,因为她的真心让丽莎完全接受了她。同时她是丈夫的贤内助,可我仍觉得女性不应该因为男性而放弃自己的事业,我因为玛丽为了自己的丈夫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而惋惜,甚至觉得她不争气,但后面她又重拾了自己的事业,与此同时释怀了苏姗在丈夫心里无可替代的位置,我真心为她开心。个人认为结尾多少有点美化色彩,又有多少人到中年又长期脱离社会的家庭主妇有机会重拾自己的事业呢?但不妨碍玛丽同样是一位优秀包容伟大的女性。(仅是个人不成熟的小见解,欢迎讨论)

《你在哪里?》读后感(三):虽然看不太懂,但我大受震撼

你在哪里?这书名让我想起一本推理小说,《必须找到阿历克斯》。当然,它并不是一本寻找某人或者救出某人的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爱情与理想之间产生了碰撞的故事。

当理想与爱情有了矛盾,有了碰撞,你会如何选择?这个话题其实已经流传了许久,也因此诞生了诸多爱情故事,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莫过于——“握紧剑,我就无法抱紧你,放下剑,我就不能保护你。”

《你在哪里?》讲述的便是类似的故事。女主角苏珊与男主角菲利普从小一起长大,曾发誓一生厮守白头偕老,然而造化弄人,女主与男主经常分开,女主因为过去的经历,选择去偏僻地区帮助那些因自然灾害而生活困难的人,一直在危险中前进,而男主顺利地完成学业,一直劝告女主回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

一开始,我无法理解女主那种感受,她深爱着菲利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她却无法待在菲利普身边,两人每次见面的时间都很短,各自的表现也都很异常。菲利普希望苏珊能回来正常生活,两人可以顺利结婚、生子,幸福美好地生活在一起,但苏珊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他,一直奔波,这让菲利普很着急,每一次见面都提这件事,也让苏珊很烦躁。两人每次见面总是不欢而散,但信件中的甜言蜜语又让人感受到两人之间满满的爱意,就仿佛两个无法见面只能网恋的网友一般。

直到后来,我开始改观。转折的开始,是苏珊让菲利普和玛丽在一起的那些话,我本以为只是气话,但后来发现,苏珊是真心为了菲利普着想的,我震惊之余,也很感动。(同时不忘狠狠对菲利普骂上几句,真渣男!)

抛开爱情方面,在理想这一方面,我觉得苏珊是非常伟大的,她忍受了诸多的疾苦与困难,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艰难,她一心只为了那些遭受灾害的难民,她可以抑制自己的感情去救济他人,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出发救援,如果说,人无完人,那苏珊就是舍弃了个人幸福的圣人。如果说一开始是逃避,那后面就是真真切切的奉献。

玛丽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不知道如何评价,但就我见过的,所有小说中曾出现过的后妈来讲,玛丽是非常伟大的,也是很令人敬佩的。

这部小说,无疑是以女性视角书写的,体现的也都是女性的问题,但同样的,它也为男性带来了诸多思考,天下的男人是否也该支持一下妻子们的事业心?是否能考虑一下她们的理想?是否能在家庭中为妻子多做一些事情?

《你在哪里?》读后感(四):《你在哪里?》——心有所依,无所畏惧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可预知,但这些都不会让我们恐惧,因为我们并不是孤单的,我们有家人、朋友、爱人,他们给我们的温暖将是我们战胜一切的勇气。 《你在哪里?》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全新力作,讲述了菲利普与苏珊这一对青梅竹马以及菲利普一家与苏珊之女丽莎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与灾难有关、与亲情有关、与爱有关,作者用动人的文字将我们带领到感人的故事之中,让我们在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

菲利普与苏珊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然而在苏珊14岁时,父母的意外离世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那些快乐时光仿佛都离她而去。在完成社区大学的学业后苏珊加入了美国和平护卫队并前往洪都拉斯参与救援工作,她与菲利普也经历了漫长的分离。苏珊在救援中经历了很多的危险与伤痛,也看到了灾区人们的坚韧和勇敢,而这些都没能帮助她找到内心的安定,她依旧是孤独的,菲利普煎熬地等待着,却无法等到心中的女孩回来。

几年后,一个9岁的小女孩在一个下雨天来到了菲利普家门前,她是苏珊的女儿丽莎,而苏珊已在一次飓风中遇难。这个小女孩的到来给菲利普和玛丽的三口之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玛丽以一位女性的温柔与坚韧接纳了她,给她最真挚的关怀与温暖。玛丽这个智慧的女人,把与这个闯入她生命里的小女孩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悖论”,她这样告诉丽莎,她说所谓悖论,“就是我永远不会是你的妈妈,而你永远是我的女儿”。

我想,玛丽是最了解丽莎的人,尽管她们之间毫无血缘关系。玛丽深知可怕的飓风在丽莎的心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为她从小生长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又因为她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所以她对那个回忆里的家念念不忘,也对这个影响了她生命的敌人耿耿于怀。是玛丽为了领着这个一直无法长大的女孩走出童年的阴影,带她来到了国家飓风中心,在这里丽莎经历了一场飓风的成长和死亡,也让她明白尽管我们无法阻止飓风的前行,却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阻止飓风造成更严重的破坏,拯救人们的性命。

“过去真的很重要吗?甚至比现在和将来还要重要?”苏珊和丽莎这对母女的不同经历向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生命里的伤痛也许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退,而我们却可以通过正视自己的生活找回属于自己的勇气,那样挣扎着走向未来的我们才是最生动、最真实的自己。 幸福究竟是什么?是温暖的亲情,是长久的友情,还是浓烈的爱情?我想,幸福是一种温度,这种温度将我们紧紧包围,让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不会失去动力,因为心有所依,将无所畏惧。

《你在哪里?》读后感(五):超越一切无法形容的爱,可以治愈每个人的伤痕

不幸的童年、强劲的飓风、相爱却分离、爱的人心里始终有个她,哪个对人的伤害更大?《偷影子的人》作者马克·李维的治愈系作品《你在哪里》中,里面主人公都面临着这些不同程度的痛苦,饱受自己和他人、自然和社会的伤害,虽然造成的伤害无法挽回,但真正的爱可以治愈一切,那种无法形容超越所有的爱,可以抚平任何伤痕。

苦难改变命运

苏珊与菲利普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也许菲利普从未想过会和苏珊分离,但苏珊父母意外发生的车祸改变了她,苏珊不想像父母一样,一辈子牢牢碌碌就为了付清各种账单,最后离开人世也就换回新闻上的两秒钟。一夜之间,苏珊似乎完全忘记了那些自由明媚、肆意洒脱的少年时光,高中毕业后她毅然加入了“美国和平护卫队”,决定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是个人道主义组织,每年都会派遣年轻人去国外从事救援工作,苏珊前往的则是被誉为世界尽头的洪都拉斯。而在那个刚刚被地震、飓风摧毁的国度,苏珊所见证的每一场灾难、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在苏珊的心里划上一道口子,富足安逸的美利坚和多灾多难的山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年后,苏珊看到手捧鲜花焦急等待的菲利普,冷冷地说出她只有几个小时转机的时间,坚定地做出再度奔赴洪都拉斯的决定。而这对青春年少的菲利普,无疑也是极重的打击。

马克·李维

超越爱情之爱

频繁但漫长的书信来往,一年几个小时的机场相会,苏珊决然不变的态度,注定让苏珊和菲利普的世界渐行渐远。时光让他们的生命有了不同的节点,有了不同的节奏,但是他们之间感情依然存在,那种无法表达的真挚感情和深情厚谊,似乎已经超越爱情、超越亲情的爱。后来苏珊会找过路的男人排解寂寞,怀上了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决定生下了丽莎。菲利浦也遇到了一直爱他、愿意等他的玛丽,组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爱一个人不代表着一定要放弃自由,而是给自由一个意义,虽然这对于深爱菲利普的玛丽显得不公平,尤其是当苏珊遭遇飓风失踪以后,按照之前的嘱咐将丽莎交给菲利普抚养,玛丽被迫接受一个相当于情敌的女儿。但是玛丽经过挣扎、释怀、感悟,出色的完成了母亲的任务,更是安抚了丽莎受伤的心,这份感情,一开始可以说是因为太爱菲利普引发的爱屋及乌,后面却是升级为一个伟大母亲和妻子的所能表达的最深的爱。苏珊的大爱自以为是地给了那些灾区的穷苦人民,菲利普和玛丽的大爱则是爱情和亲情的深度进化、不断超越。

“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人是自由的动物,依赖是一种荒谬的感情,只会导致痛苦。”苏珊在菲利普和女儿丽莎面前也许就是显得那么的自私、无情,直至最后见到成年的女儿亦是如此。灾难改变了苏珊的性格和命运,而苏珊的改变了菲利普、玛丽和丽莎,幸福的是,最后每个人都明确了生活的方向 ,找到了适合的归属,获得了自己的爱与被爱。大爱无疆,爱能治愈一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