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全10册)读后感锦集

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全10册)读后感锦集

《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全10册)》是一本由〔加〕维罗妮卡•查尔斯/著 / 〔英〕戴维•帕金斯/绘 / 赵金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8.0元,页数:6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全10册)》读后感(一):(惊奇冒险恐惧)回应孩子成长关于冒险,勇气的需要 | 微澜图书馆手记

又是一套一见钟情的桥梁书,去年有一段时间浏览各出版社童书有mark,后来忙不过来,中断;

就忘记了,前几日麦开提起来,加上企鹅经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图书的质量几乎不用怀疑,然后下单给小区公益书摊买了一套,孩子们正好看《怪物旅馆》有点如饥似渴,需要不断补充新书。

书到了,我自己忍不住先睹为快,一下子就把自己拉回了童年 才想起来小时候,自己听过那么多的故事

来自大爷爷的虚构故事(比如第一个女儿被水猴子拖进池塘吃掉的估计,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安全,不要靠近水,另一边,或许,那时候人们对于失去的孩子表面习以为常,但实则,用这样的方式来抚慰自己遮掩伤痛,而不提看顾的责任;这一点是突然有所领悟的,在人们没有能力解释和面对意外和苦难的时候,故事就成了最好的去处)

三奶奶的旧社会人所经历的苦难(比如哪个老人被老虎叼了,谁的孩子又从大火和虎口里救出来;比如有哪个孩子被虐待,邻居如何巧妙地支持和保护孩子

叔叔的寓言故事

爸爸的讥讽故事。。。

原来,从小听了那么那么多

随着孩子地成长,对世界的好奇,冒险,自己大脑里构建的惊险以及恐惧,他们也有探索地欲望

再梳理,愈发觉得书的好。

三个好朋友经由生活里会遇到的各种场景(主题),彼此讲述他们听到的关于此的民间故事(涉及很多民族),又从故事里回到现实,勇敢的孩子们没有被故事吓到,而是去探索,经历,发现背后的真实

而树后面的涉及

故事创想家(很多提问,可以续写故事)

故事来源(书中故事取自那些国家和文化,也有提醒,有些故事是用来吓唬提醒孩子们不要去如何的)

故事里的ta们(对故事里形象的进一步解析)

可以说是对孩子阅读的进阶提醒了

在兼顾小朋友的自我保护引导的同时,又有很多提问和引发的思考,以及对于现实的认识过程

如果图书馆的孩子们再来问,阿姨,有什么恐惧的书吗,又有一套新的可以用的了这套书,或许是这样的陪伴

作为一位儿童图书馆馆长,当阅读表面的借阅,去和孩子们深入交流,图书,如果能回应到他们的成长需要,是最好的,大部分好的书,都是寓教于乐中。

这套书,除了阅读,也是同侪互动,以及书本身就可以给到孩子很好的陪伴。

一点题外话:

正好有另外一位微澜的伙伴转过来这一片文章

网课后,农村留守儿童正在塌陷式沉迷手机

我们聊到并不只有农村留守儿童有这个问题,孩子很小的时候真的是会喊妈妈不要看手机的,他们只对真实的面对面互动感兴趣。就是现在很多家庭已经错过那个最黄金的亲子时期了

另外,对安全的过于注重,除了家里,亲子陪伴,孩子们自由允许玩耍的场所太少;小的时候我们在池塘边,路上,邻居家疯玩疯跑的,现在出于安全,孩子实际上失去了这些自我探索的自由之地

这在某个程度上让我让人反思:

安全保护的边界在哪里?

这个边界包括看护责任,国家,社会,家庭

也包括孩子行动的边界在哪里

细雄

2023.3.12

《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全10册)》读后感(二):“吓人”但不惊悚,有趣又兼顾安全、文化,一套诚意满满的暗黑桥梁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生活经验:

我小时候,家旁边有一条大河,不管是家里人还是邻居亲朋在告诫孩子不要去河边玩时,通常都会说“千万别去河边,里面有水鬼。”每年有小孩溺死时,还会煞有其事给我们讲一个吓人的水鬼故事。

好像不管古今中外,吓小孩的故事一直存在。从原始版暗喜系列的格林童话到鹅妈妈童谣,千百年来,大人们都很热衷讲“吓小孩的故事”, 以此来向孩子传达安全意识,轻易不要做一些有危险的动作,保护好自己,像“不要靠近水边”、“不要独自走夜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等等。

虽然这类故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真善美”,但却有它存在的道理。孩子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会不停地被各种框架捆绑,道德要求他们要做一个大众认知中的好孩子,要压制那些心理上比较负面的东西。

这就会让孩子在有的时候,在社会要求和本我冲动中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时间长了负面心理就会导致淤积,但在鬼怪存在民间故事中,打破禁忌是创造性的体现。

孩子在这类民间故事里,尽情释放打破禁忌的心理愿望,不仅能获得满足感,还能疏泄情绪。但是孩子的模仿力强、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低,所以大人在选择这类童书给孩子读时,也需要注意“吓孩子”的尺度,避免那些血腥、暴力的内容,尽量选择吓人但不惊悚的童书,而维罗妮卡•查尔斯的“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不仅有孩子喜欢的鬼怪元素,还有大人想传递的安全意识。

“吓人”但不惊悚,有趣的同时又兼顾文化

维罗妮卡•查尔斯的“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全套共10册,是以民间文化和传说为故事内核的桥梁书。每册围绕一个主题,以“别XX!”这种民间故事中典型的禁令式句型为书名,来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全套书都以“我”、马科斯、利昂三个好朋友之口,根据特定命题即兴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在这些故事里维罗妮卡•查尔斯以三位小主人公之口,以民间文化为底蕴,用怪物、困境、谎言等元素创造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在这些故事里,小读者们会遇到世界各地民间文化中的“吓人”形象,《别忘了!》中俄罗斯民间故事中“专吃小孩”的雅加婆婆;《别开门!》中西方民间故事里贪婪邪恶,喜欢金银珠宝的哥布林;《别去森林!》中菲律宾文化中吃人的分身魔等。

20多种战斗值不同的妖怪,不仅丰富孩子的阅读层次,还增加了孩子的见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形象每个展开都会形成一个惊悚的内容,但因为是以孩子之口讲出来的,所以这些“吓人”的形象就变成了故事中代指的一个“坏人”元素,不仅“吓人”的尺寸降低的,在加上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就以一种“吓人”中又兼顾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会讲故事的人有一种天生吸引人的魔力,现在很多父母都看重这点,花大钱去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而维罗妮卡•查尔斯的“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讲的就是这种能力。

全套书共10册,每册都分为四部分:即兴故事+故事创想家+故事来源+故事里的Ta们。“故事来源”和“故事里的Ta们”讲述的是故事中涉及的民间文化。“即兴故事”是向小读者展现的以民间故事为素材的故事再创,而“故事创想家”则是以疑问句的方式来提问,让小读者根据前面讲述的某个故事来续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每册书又包含5个小故事,10册共50个故事。每册都是命题故事,以“别XX”为主题,三个孩子各自以民间故事中的元素创作新的故事,50个故事不仅能帮孩子了解即兴创作,还能帮孩子学习怎么利用传统故事的原型模式来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曾经给4岁的儿子买过一本《列那狐的故事》作为他的睡前读物,买之前的设想是每天晚上读完绘本后,再给儿子读一篇故事,来慢慢锻炼他的记忆力、逻辑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却发现读完一整个故事,不仅对儿子,对我也是一项很艰难的考验。

原因无它,《列那狐的故事》虽然有趣,但单个故事内容太长,不仅儿子听不下去,就连我也很难有声地读完。

但“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却不一样,每个故事只有几百字,因为命题故事的限制,再加上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属于他们年龄段的认知,情节相对简单,又因为有了怪物这一抓人耳朵的元素,短则3分钟,长则10分钟的小故事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情节中。

对于刚开始给孩子读桥梁书的大人来说,孩子愿意听,能听完,并且还能和大人对其中的情节做出一些讨论,这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效果。

或许民间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此,在维罗妮卡•查尔斯笔下,它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生,用一种吓人又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能在短短半个小时就爱上它。

《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全10册)》读后感(三):吓人又有趣,这套老外创作的“吓小孩故事”,让孩子“乐”在其中

想必你小的时候,也曾钻在热乎乎的被窝里,一边假装捂住耳朵,一边偷偷听祖母讲着诸如狼外婆、野兽与公主这样的“吓小孩故事”吧——“又怂又爱听”,说的就是你了。

曾有人问:既然我们会感到害怕,为什么那些吓人的故事还会在世界各地流传千百年呢?

对于这一问题,弗洛伊德解释说,恐惧是所有动物共有的本能,但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既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感到不安,又喜欢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个能说服自己的解释,于是就有了那些吓人的故事。

另一方面,之所以数百年来,大人们热衷于给孩子讲“吓小孩故事”,是因为这些民间传说故事里蕴含着很多安全教育知识,可以提高孩子对危险事物的警惕性,让他们学会远离危险。

由维罗妮卡•查尔斯与戴维•帕金斯两位插画家共同创作的《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就是一套以民间文化和传说为故事内核的桥梁书。两位作者很好地把喜剧和惊险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系列吓人又有趣的故事,孩子读后也不会害怕,不会开着灯才能睡觉。

对小学低年级、想读点鸡皮疙瘩故事的孩子来说,这套书是完美的选择。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喜欢听有点刺激的故事,那他一定能从这套书中找到乐趣。

全套书共10册,每一册都以“别XX!”为书名,“不要靠近水边”“不要独自走夜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等等。通过扣人心弦的“吓人故事”,向孩子传达安全意识,教育孩子们不要轻易做一些有危险的动作,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为什么说,这套书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效果更有效呢?

原因在于,每册书名里的“别XX!”,是一种典型的禁令式句型,而在这些有趣又刺激的民间故事中,打破禁忌则是创造性的体现,当孩子打破禁忌的心理愿望,在这些故事里得到彻底释放后,他们心里的情绪就能疏泄出来,进而获得心理满足感,这样一来,孩子们在接受安全教育内容的时候,自然就会更容易了。

此外,这套“桥梁书”每册都会围绕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由“我”、马科斯、利昂三个好朋友分别讲述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具有纯正的民间故事风格,包含怪物、隐身、撒谎、困境等元素和话题。知识点满满,趣味性十足,让孩子像收集宝物一样,对听故事充满期待和向往。

作者借三位小主人公之口,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地的文化融入故事,进行重述和再创作,每一个故事都节奏紧凑、情节精彩,并在每本书最后保留开放式结局,邀请小读者继续想象。半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一本,保管让小朋友们欲罢不能。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不同于普通的儿童读物,而是一套“桥梁书”。

所谓“桥梁书”,是指适合幼小衔接阶段,也就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的书。它是介于绘本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个图书类型,能帮助识字量不多、阅读能力还不强的小朋友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孩子小的时候,全靠家长给他们读绘本,当他们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就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不停地追问:“这是什么字?”如果我们能及时让他们接触桥梁书,就能满足五六岁孩子的识字欲和好奇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无疑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这套《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就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桥梁书”,它可以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我们的世界”之外的“其他世界”,接纳与自身不同的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民俗,有助于培养孩子开阔的视野和为人处世的格局。

其次,这套轻松好读的桥梁书,还能激发孩子对民间故事的喜爱,让他们感受到讲故事这件事的能量和愉悦,鼓励他们自己也成为故事讲述者。

在国外,这套书曾被用于幼小衔接班的课堂教学过程,作者精心在书中设置了“故事创想家”“故事来源”“故事中的Ta们”等栏目,告诉孩子们怎么利用传统故事的原型模式,来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即兴表达、故事讲演、展现民间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在故事中遇见芭芭雅嘎、哥布林、亚拉马哈乌、绿牙孩子,解锁欧洲、非洲、亚洲等各大洲民间故事中的妖怪和精灵——这套桥梁书包含着丰富的阅读层次,是献给小读者的一份别样的童年礼物。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小孩,掌握讲故事的 N 种“原型”,站上讲台一秒吸引全场!

做一个会读图画的小孩,锻炼看图说话的能力,写小作文不用愁!

做一个乐于探索的小孩,每个故事都能延展文化内涵,知识满满最自信!

《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全10册)》读后感(四):这十条安全教育法则,古今中外都在用。

全世界的家长们,都很擅长用一些吓人的小故事来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

我老家旁边有条河,那条河从深山老林来,到不知何处的远方去,中间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河道深浅不一。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告诫我说,千万不能去水深的地方玩,如果去的话,会被“水鬼”拖走。

妈妈还告诉我说,水鬼全身湿湿滑滑的,长满了黑毛,有尖尖的爪子,眼睛很大。水鬼们静静地躲在水下,水面上的人看不到它们,只要人一靠近,就会被快快拖下水,怎么都挣脱不开。

每次听到妈妈这样形象生动地描述时,我都会在脑子里一遍遍想象“水鬼”的样子,越想越生动,越想就越觉得“水鬼”是真实存在的,自然也不敢去深水区玩。

现在想来,妈妈这些吓人的小故事,让我无形中避开了很多危险,也算是原始朴素版的安全教育课了。

有意思的是,似乎全世界的家长们,都很擅长用一些吓人的小故事来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

口说无凭,大家来看看《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这套书,作者是加拿大的维罗妮卡.查尔斯。

整套书共十本,分别是《别和陌生人说话!》、《别进空房子!》、《别一个人走夜路!》、《别碰!》、《别去水边!》、《别吃!》、《别去森林!》、《别忘了!》、《别进去!》、《别开门!》。

注意到了吗?这十本书的名字不就是我们常常在孩子耳旁唠叨的安全准则吗?

所以,这套书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孩子安全教育的课本了。

接下来,我要具体介绍下,这套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一,现实与想象的交织

这套书的主角是三个小男孩,每本书都是从三个孩子的某个生活片段入手,然后每个讲一个小故事,最后又回到现实的生活里。

整体结构就是,现实加想象加现实。

这样安排的最大好处在于,稀释了故事的可怕部分,因为有前后的现实做依托,让孩子可以安心看故事

这种感觉就像坐云霄飞车,不管飞得再高,最后都会平安落地的。

二、故事题材广泛

每本书里有三个故事,这些故事来自不同的地域,有日本的、夏威夷的、中欧的,伊拉克的、波西米亚的、德国的、意大利的等。

虽然故事来源不同,其核心是一样的,都是关于安全和生命的,也都暗藏着天下父母心——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

此外,在核心一致的大前提下,每个故事又具有地方特色,比如在我家乡的“水鬼”,到了英国,就化身为“绿芽珍妮”,有绿绿的皮肤、长长的头发、尖尖的牙齿,这些形象设定是根据水面上漂浮的绿色浮萍想象出来的。

还有胳膊白白的木头姑娘,原型来自斯拉夫当地常见的白桦木。

三、有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圆满的,对于未完成的事物,总是格外惦记,比如未完成的《红楼梦》,牵动多少红迷的心,让多少红迷夜不能寐。

这套书里,每本书中都有一个未完成的故事,而且没写出的部分刚好是在最惊险的时候,戛然而止。

真是相当让人抓狂,尤其对好奇心爆棚的孩子来说,更是不能忍。

其实,这恰恰是作者的小心思,作者想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促使孩子们打开脑洞,大胆想象,为未完成的故事加上一个自己满意的结局。

以上三点,是《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这套书的部分与众不同的地方,剩下的留给读者自己来体会哦。

我家四年级小女生,很喜欢这套书,拿到书后一口气看完。

女儿的反馈是,故事好看,有些图会吓人,但又忍不住看。后面女儿想了个办法来缓解害怕,她先是快速翻一下图,提前知道哪页有吓人的图,等快看到吓人的部分时,就蹭来我身边,借我壮壮胆。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书里的图很精彩,这完全得益于绘者戴维.帕金斯的高超画工,简简单单的白描和黑白配色,神态却相当传神。

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看,不是因为配图,是因为可以促进亲子关系。

看完书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各种“惊险小故事”。让孩子知道,哦,原来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和自己一样,也会被一些小故事吓到。

也可以根据现实处境,跟孩子聊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安全守则。

比如《半小时惊奇故事桥梁书》系列中的《别去森林》这本,故事里说去森林里可能会被小人儿绑走,会被拿着大罐子的女人吸走,会被分身魔抓走,但现在的孩子很少接触森林,所以这些故事未必能起到提醒作用。此时就可以用其他说法来代替了,比如会迷路、会遇到蛇之类。

总之,书只是一个桥梁,吸引孩子阅读的同时,也提供一个亲子对话的机会,当亲子沟通的渠道是联通状态时,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能听得进去。

否则,再多的恐吓和谆谆教导,也只是耳旁风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