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达克效应: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读后感100字

《达克效应: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读后感100字

《达克效应: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是一本由344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克效应: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读后感(一):副标题曲解了原书定位

原书并没有强调是思维错误,最多是偏差吧。开头从一个(个人认为毫无价值)逻辑相关的试验出发,然而逻辑讲求的自恰,逻辑本身不能提供正确和错误的答案。

第一章Priming(激发、启动)给翻译成“前置”,还以为是prejudice之类的,但又不是,看原文目录才知道原来说的是Priming,诸如此类的翻译差异让我意识到翻译版本很可能在一些关键概念和设定的表达上存在偏差。

暂时弃读了,如果原书是从逻辑角度讨论心理现象,那么fallacies之类的要从其他角度定位。

《达克效应: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读后感(二):《达克效应》: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

我们在升学的过程中,达克效应,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这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辩别错误行为。 《达克效应》一书就像是一门去掉了晦涩理论的心理学课程,充分的融入大量的真实案例,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性的行为,那些对于某些专家观点的支持与认同,原来并不像表象看起来那样的基于冷静和逻辑。我们常常陷入了认知偏见之中。全书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认知偏见”、“启发式”、“逻辑谬误”,每一个主题,都是思维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发现那些暗藏于意识之中的思维,正如我们无法自主启动自我预置,但预置却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影响着我们最终的决定。 意识的流动是一回事儿,而对意识流动的过程的回忆却是另一回事儿,但我们通常认为它们两者是一回事儿。这就是心理学和哲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现象学。为方便您的阅读,我已将全书生成1张思维导图。将书读薄,将知识内化,分享阅读,传递思维!

《达克效应: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读后感(三):考虑到存储反比于提取,还是写一次书评

考虑到存储反比于提取,还是写一次书评。存入记忆越困难,提取越简单。存入记忆越简单,提取越困难。

1、为什么要有仪式?通过预置的气氛,衣着来影响别人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当你发现处于不熟悉的环境的,是非常容易接受预置暗示的。

2、当前偏见:人无法了解你想要的东西会随着时间变化,未来的愿望会变化的。、

3、为什么要有演示:大脑在身体做出行动前需要一个过程:认知,识别,理解,决策,执行,行动。所以你需要多多练习,直到这些东西不在复杂,不占用大脑资源。

75%的人无法在灾难中进行理性推理。

4、无知比知识更容易带来自信。

5、无法想象没有经历的事情。。。

6、为什么责怪受害人:80%的司机觉得自己车技高于平均。

当你听到一个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在别人时,你倾向于责怪受害者。只是你觉得自己聪明,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你总是过度夸大自己,贬低别人。

7、你希望世界是公平的,所以假装他是公平的。

8、为什么暗示会容易生效:理解世界时,人会自动忽略无意义的,专注于有意义的。

9、群体决策必须有个意见不同者。

10、文化的波浪式前进:与当前文化背道而驰的文化往往会变成几十年后的主流文化。

11、记忆不可信:记忆总在基于当前信息重新构建,极易收到当前信息的影响。

12、当众演进的你其实镇定多了。其实你看起来不像自己感觉的那么紧张。

《达克效应: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读后感(四):跨越“愚昧山峰”,开启智慧人生

邓宁和克鲁格是美国两位认知心理学家,以他们名字命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指能力欠缺的人更容易产生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一种盲目的自信或自满,相反,那些在能力顶端的人,反而更倾向于低估自己。

达克效应,让我们明白了,为何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我以为,这种“无知的无畏”,与个人人格应有很大关系。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局限本就很难,而自负、偏执、自恋者,更加容易执迷不悟或虚幻自信。

按照邓宁-克鲁格的理论,避免达克效应的办法,主要是开启“元认知”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认知觉醒》中,周岭强调元认知是一个人开启“认知觉醒”的终极能力,看来是符合达克效应理论的。

元认知听起来似乎挺玄妙,我个人理解,简单来说,就是自省或反思,关键点是在自省的过程中,抽离出一个第三方的上帝视角,将“自我”作为被自己客观审视的对象。

2500年前东西方两位智着,其实都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与达克效应类似的观点。一位是孔子,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另一位是苏格拉底,他认为,大部分雅典人之所以愚蠢,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而改变这种无知的办法,是“自省”,因此,孔子“吾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则不过“未经省察的人生”。

从达克效应的自信曲线还可以看到,当一个人跨越认知的“愚昧山峰”后,发现自己原来的很多信念居然都是错的,会遭遇自信崩溃区,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这个时候,要知道这是正常的过程,只要坚持住,承受住部分“自我”被打碎后重构的痛苦,必将开启人生进步的新开端。

当一个人走出自信崩塌,通过不断的学习信心将逐步回升,进入“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但是,即使个人认知不断提升,这个自信度也将难以超过无知者的那个愚昧高峰,并且越往后个人自信增加的幅度越慢(进入平稳高原)。因为一个知识越多的人,越知道其无知的越多,他会愈加敬畏规律,面对青蛙和夏虫们的谩骂,只会一笑了之。

最后,让我们以瑞达利欧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来共勉:“假若你在一年后没有发现一年前的自己很愚蠢,那说明这一年来你没有什么进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