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亚马逊编年史》的读后感大全

《亚马逊编年史》的读后感大全

《亚马逊编年史》是一本由宁向东 / 刘小华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0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马逊编年史》读后感(一):手机消失和《三体》情节类似

商业就是不断地产生新客户,并且留住他们。 研究客户永远是对的,把这个最不变的东西把握住商业就是不断地产生新客户,并且留住他们。 见路不走 长期主义 研究客户永远是对的。因为客户代表着未来,客户代表着最不变的东西。只要把这个最不变的东西把握住,其实骨子里边你就把握了未来。所以研究未来的本质是研究客户。

《亚马逊编年史》读后感(二):随笔

2023/2/5

反思了一下amazon如此成功,以至于当下可以类比Wintel世代被称之为amazoogle世代。

为什么从来没有出现在过任何讲述风险投资或者硅谷历史的书籍中。

1. amazon总部在西雅图

2. 虽然微软也在西雅图,但微软真正引领了从从芯片到软件应用的风口转变

3. 类比如今的美团也从来不被视为科技公司,amazon也面临着这一偏见。他们的底层都是基于算法推荐机制的创新,但是不够Sexy

4. amazon从创立到上市,一共只经历了4年,其后的机构KPCB的退出收益可能比较一般。因为直到amazon上市之前,其主营业务都只限于图书销售

2023/2/6

amazon地位如此重要的另一重原因应该是其亏损扩张的模式。amazon被验证是成功的,他的烧钱路径持续了20年也被认为是值得借鉴的。中国互联网在2010年后,一直在经历各种细分赛道的O2O烧钱大战,支撑这些战役的精神指导就是amazon。

至于为什么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而只是Amazon,可能是因为互联网创业本身是一种轻资产模式。如果不把钱投到实体产业上的版图扩展(如团购、打车、共享单车、生鲜电商),不至于钱烧的太狠

《亚马逊编年史》读后感(三):读后感

这本书讲的是亚马逊的成长史。准确的说,是贝索斯用他的底层逻辑——开放的思想体系,营造了一个生态。而我们看到的亚马逊就是这个生态力量的产物。

本书给我的四点启发:

1、长期主义跟时间没关系(公司做得短也并不意味着没有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的本质是,你把东西看透了,把底层逻辑想明白了,你才会有坚持,才会有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是因,也是果。

2、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要找的不变的根。

当你看不清未来的时候,客户就是未来;当你看不清趋势的时候,客户就是趋势。客户永远是确定的,客户的需求也永远是确定的,所以当你想客户的时候,一切都清晰了。

3、抓关键的因素,有节奏,定力强。

当大家都在胡乱说的时候,不受左右;当大家都在非议你的时候,不去争辩,争辩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企业做好。

4、什么是生态?

当你开一个夫妻店,开一个所谓连锁店、加盟店,其实你都面临着一个生态。你周边的所有客户,他既是你的购买者,同时也是你的宣传者,可能还是你的供应商、你的朋友,甚至可能会成为你局部的使唤的帮手。所以当你营造一个生态的时候,这个生态的力量就是你无法想象的了。

我们虽不是贝索斯,但他的思想也可为我们所用。

《亚马逊编年史》读后感(四):亚马逊编年史的厚度与深度

首先说明下,这不是一本让人轻松的书,最开始收到这本书时,着实被这本书的厚度吓到,毕竟有60万字。

但随着读下去,也慢慢体会到这本书的厚度是必然的,毕竟承载着亚马逊从1994诞生到2020年间的主要大事,将这20多年的公司大纪要汇集成一本书着实是需要厚度的。

除了这本书的厚度在最开始让我有些退缩外,还有他的标题:编年史三个大字。让人在第一时间有种将百科全书按时间历程具体细化到天的颗粒度展现出来,不得不说,没点耐心或者说对一个公司进程的发展感兴趣之外,很难消化。

那这本厚书主要讲什么呢?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按照编年体的形式,收录了1994年到2020年亚马逊的重要历程,将时间维度摆在明面上,作者的描述还算客观与全面,让我们这些读者可以对亚马逊的成长史有所了解。

第二部分是CEO贝索斯给股东写的24封信,大概的主题有:长期主义,客户至上,看到本质,降价、成本与现金流,物流体系,内容产品,会员产品,希望招募的员工等等等。这24封信将一个CEO从如何思考、如何决策的层面上向我们诉说了其管理经验与价值遵守,再结合第一部分的历程,我们更能理解驱动那些大动作的背后都套用了股东信里的什么价值观。

从未完整的看一个公司的发展进程,当然,我在阅读的时候也不是完全逐字不落,有很多细节点看的也不是很到位,但是在看的过程中一遍遍思考当下公司所处的位置或思考当下公司做的一个个业务是否能有所借鉴作用,当下我的阶段还远达不到能做业务决策的地步,只能说从底层往上层询问:这个业务的本质价值点是什么?这会给我们公司带来哪些收益?在问的过程中,虽有很多不懂,但已然也打开了我的思维,让我可以跳出业务角度,想想一个公司之所以能安身立命的最有价值的发展点是什么,很是乐哉。

作为最开始以经营一家在线图书商店的网站起步,亚马逊已发展为国际互联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例,他的发展进程对图书行业乃至科技行业都注入了强劲的血脉。如果对公司管理、亚马逊发展进程感兴趣,极力推荐阅读。

《亚马逊编年史》读后感(五):亚马逊编年史

1994年,贝索斯在西雅图成立了亚马逊。

1997年,亚马逊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8美元,估值只有4.38亿美元。

2000年,成立亚马逊marketplace,吸引第三方卖家。

2005年,推出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

2006年,推出亚马逊网络服务AWS。

2006年,整合物流中心,成立亚马逊履约中心FBA。

亚马逊其后十几年的超级成长一直延续着2006年之前设计好的几条赛道进行。

贝索斯决定遵循“遗憾最小化框架”(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他多次提到,这是使重要决定简单化的思维架构。他说:“我设想自己在80岁的时候,回忆当年,我希望要尽可能少留下后悔之事。我知道,如果我不尝试去做互联网,我会后悔,因为这是我认为非常了不起的事,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的事。而不去尝试的后悔会伴随我的每一天,让我难受。在我这么想的时候,做决定就变得很容易了。”

贝索斯在向西的路上,开始着手写商业计划书。他坦言,商业计划书往往和实际不相符合,但有着独特作用,它可以让人透彻的思考整个布局,以及一些细节和过程,并从心理上逐渐适应创业的状态。在整个过程中,贝索斯完成了30页的商业计划书。

1996年,贝索斯接受了KPCB以800万美元持有亚马逊13%股份的投资,KPCB对亚马逊的估值在6,000万美元左右。贝索斯提出其普通合伙人约翰·杜尔加入公司董事会作为投资条件,约翰·杜尔一开始没同意,后来为了投资而被迫同意。贝索斯认为约翰·杜尔的名号会值1,000万美元。

1997年5月14日,亚马逊以每股18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IPO,募集了5,400万美元。亚马逊此时有256名员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