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湖南博物院 (让文物说话 将博物馆带回家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湖南博物院 (让文物说话 将博物馆带回家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湖南博物院 (让文物说话 将博物馆带回家·附赠*彩集章册)》是一本由湖南博物院 编著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8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湖南博物院 (让文物说话 将博物馆带回家·附赠*彩集章册)》读后感(一):去湖南博物院,感受青铜时代气息

在某博物馆中有这样一段话: “运河上的舟楫摇曳着,从远方驶来,穿过春秋战国的烟火,载来诸子百家的争鸣,浆声帆影,汇通南北,河长水悠,化成人文。” 在博物馆里,我们能看见历史的物件,更进一步地感受历史的气息,开拓自己的视野。

在《湖南博物院》这本书中,我们也能看见许多博物馆内藏品的实拍图与介绍,包括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

湖南博物院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青铜工具的出现距离我们已经比较遥远了,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讲,对于青铜工具的使用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

青铜工具不仅能够用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还能被打造为各种各样的武器,用于维护群体的安全与稳定。

据统计,已出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铸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上万件之多,没有铭文的铜器更数倍于此数。

古人讲“一言九鼎”,形容言辞极有分量。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奉为传国之宝。鼎的主要制作材料也是青铜。

在日常生活中,鼎主要用于煮肉或盛肉,由陶鼎演变而来。商周时期,鼎既是生活用器,也是祭祀、朝聘、宴飨、丧葬等各种仪礼的核心重器。

湖南出土的鼎有圆、方、分裆等形制,其中以人面纹方鼎最为著名。在这本书中我们也能看见实拍图。

对于外地人来讲,如果能够去湖南看看,那我们不应该错过湖南博物院,去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也感受一下湖南的精神文化。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湖南博物院 (让文物说话 将博物馆带回家·附赠*彩集章册)》读后感(二):纸上博物馆游览之旅

去湖南博物院旅游,怎能不带上这本书?这可是号称全国博物馆参观的预习书,一座博物馆一本书。 我喜欢逛博物馆,每次到陌生的城市,我总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这里有这座城市无声的言语,它诉说着城市里的人们千年的繁华与变迁。 而这套书,让我足不出户就逛尽天下的博物馆,全彩色印刷,180°平摊裸脊,图文并茂,简直不要太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本书,它带我走进了湖南博物院,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物的呼吸,也让我对当地人们的历史,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湖南博物院,坐落在美丽的长沙市,藏品52万余件,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悠久的历史,特别是“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让我尤为震撼。 马王堆墓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里出土的文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誉为文化的“活字典”。 还有辛追墓T形帛画和素纱单衣尤为引人注目。T形帛画作为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画面构图精美,线条流畅,色彩斑斓,展现出绘画的高超技艺。 而辛追墓素纱单衣则是一件薄如蝉翼的丝织品,重量仅有49克,令人叹为观止,它展现了古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情趣。这两件文物可以说是古代文化和工艺的杰出代表。 书中还对于这些文物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描述。我仿佛亲身遇见考古学家在马王堆汉墓中发现这些文物的场景,那种神秘、激动和敬畏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它们不仅是物品,更是历史的见证。 除了这两件珍贵的宝物外,还有其他藏品。这些文物涵盖了从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到近现代文物等多个领域。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对湖南博物院充满了敬意,相信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每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代表着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物,让它们的故事传承下去。 我想说,这是一本充满文化和情感的书籍,值得一看。 如果你也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不妨翻开这本书,一起探寻那些文物之秘! 2024,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湖南博物院 (让文物说话 将博物馆带回家·附赠*彩集章册)》读后感(三):《湖南博物院》里有什么:化石、青铜器、马王堆汉墓!

别人出门旅游,喜欢买买买,我出门旅游,喜欢去各种博物馆。去上海的时候,我去了上影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回到武汉,我更是去了各种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江汉关博物馆……

我发现,当我发现了一个博物馆的时候,更多的博物馆正在默默地等着我的到来。我觉得,除了武汉的各种馆,我应该还去各省的馆走一走,看一看,所以当那些其他省市的馆展来到省博的时候,我都会兴致冲冲的跑过去!为啥?因为我暂时没时间去其他省看他们的博物馆啊。

原本以为吧,如果不是展览,或者说不是在网络里网上查看这些博物馆,我这一辈子可能都没这个机会去湖南博物院了。但是,当我看到一本博物馆系列的书籍出版后,我觉得我躺在加里做咸鱼游览全国博物馆的时机来了!躺在家里看湖南博物馆馆展,巴适得很啊~

第一眼看到书名《湖南博物院》的时候,我还在思索着,原来不是所有省的博物馆都叫做博物馆啊,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原来湖南博物院的曾用名依然是湖南省博物馆,只不过是在2022年7月30日正式对外宣布更名为湖南博物院的。怎么说呢,有点自己的特色好像也不错。

湖南博物院里的展品,倒是让我大开眼界:化石类就有三叶虫、菊石、鳞木、鸭嘴龙肩胛骨、中国犀、熊猫牙齿。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原始人的牙齿以及下颌骨化石,早期族群的各种遗物。

当然了,历史从来都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在这本书里,它将湖南博物院按照历史轨迹来解说,还说了出人乳香、北人南迁、江西填湖广之类的各种古代文物。这些历史轨迹里面的文物,任何一件拿出来都会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青铜器可能是我逛各种博物馆最爱看的文物,因为一目了然,并且在观察这些青铜器的时候会发现历史上的人物都是非常厉害的存在,他们是怎么做到将这些物品制作出来的呢?最主要的是,他们是如何想到那些精美无比的花纹装饰的?

比如兽面纹铜壶,外观上看有点像一个小提灯;兽面纹铜觚,看上去像是一个放置在桌面上的小喇叭。划重点,让我单独的去看,我肯定不认识“觚”这个字,但是在湖南博物院里,他们却贴心的将其标注了拼音“gū”。让我在此默默吐个槽:古代文物好看是好看,繁体字不好认啊。

除了青铜文物,一些衣服装饰之类的文物也让我眼前一亮,而湖南博物院的一句“丝丝入扣环细腰”更是让我对古代的腰带产生了联想。那些美丽的带着各种装饰的腰带,如果系在我的腰上……算了,我的水桶腰配上各种bringbring的装饰,感觉有点辣眼睛。

不过有一说一,腰带上另附丝带这一点,倒是可以在我的人生日常里借鉴一下。在搭配各种装饰物,青铜、黄金、玉石这些古代人最喜欢搭配的就算了吧,我还是直接腰带附丝带尝试一下吧,也许我的穿搭日常,从此就会与众不同了。

湖南博物院,当然要有湖南的特色,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当仁不让,但是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不能不看!1972至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了解历史从何处了解,就是从这些文物、史记、墓葬里的随葬品以及各种文献来了解的。我们通过文物了解古代人们的建造技术,我们通过出土服饰来了解古代人们的织布技术,我们通过文献和史记来了解古代历史的一切……

有时候我却发现,看上去科技发达的我们,反而没有古代那么让人惊艳的生存技术,为何呢?也许是因为不同时代下,我们的追求有所不同吧。总之,看《湖南博物院》,看上去是在看历史,实际上却又是通过历史在看我们现在的一切。

《湖南博物院》里面,直接将所有的展品都一一罗列了出来,从图到文字解说,一一对应,让我们这种无法去湖南博物院到此一游的人,打开了眼界。除了这本《湖南博物院》,岁数还附赠了一本集章册,集章这个事情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

集章册的封面之上,包含了湖南以外的很多地名,集章册里面,则直接将湖南博物院里的展品印刷成了背景,出门在外带这样一个本子集章,还是挺有意义的。不过,不知道有一天当我能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游览一遍的时候,这个集章册会不会不够我盖章呢?

期待我躺在家里做咸鱼的下一个省博出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