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读后感1000字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读后感1000字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是一本由[法国] 法布尔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读后感(一):《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法布尔带你走进昆虫的一天!

秋天了,最近听不到蝉鸣,之前也看见一些螳螂,这几天只注意到树上的果子熟了,上个月看了很多的悬疑小说,又抽空看了这本《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这本书的封面也很简单,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从这本书的名字就能了解到这是一本介绍动物的书,什么动物? ——昆虫! 关于昆虫的哪一方面呢? ——社会生活(昆虫吃吃喝喝的日常)! 我在上学的时候,也在语文课本上学到了其中的一遍文章,但没有看完,主要也是因为当时除了上课以外,空闲时间都在聊天、追剧,没有特意注意这本书。 当然,很多人也许认为昆虫的日常生活?我在动物世界看过,为啥要从书里看,因为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不无聊,内容也是相当的丰富。 比如在《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有关于蝉羽化、唱歌、捕捉食物的描述,还有很多和蝉相关的诗歌、寓言,来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蝉这个生物。 当然,书里不仅仅是这一种动物,还有螳螂这种常见的动物,当然书里也讲述了一些大部分读者从来没见过的动物,比如豌豆象、孔雀天蚕蛾、松树鳃角金龟等等有趣的昆虫,其中我个人感觉作者法布尔对孔雀天蚕蛾的描述最为优美。 整本《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每个章节虽然都没有插图,但在内容之前,都有精美的插画,可以看出每一个昆虫的样貌和轮廓,而且画的漂亮又细致。 内容方面,可以说不仅仅文字优美,而且知识丰富,不仅仅可以帮助孩子拓展视野,也很适合大人们阅读。 很多人都会疑惑,我们人类为什么要了解动物(或者昆虫)? 了解任何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状态,不仅仅可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还能理解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人类自身,动植物也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员,理解万事万物的奇妙所在,更加珍惜大自然。

当然,这本《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我很建议学习生物的学生当做课外读物,在写完作业后,读一会儿。你想在空闲的时间看完,也是完全可以的,也很建议当成睡前读物,每天晚上看一点,这本书也被我加进了睡前读物清单,每天睡前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知识也是可以的,喜欢这本《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的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读后感(二):昆虫带给我们的启示

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法布尔代表作是《昆虫记》,这本《昆虫世界的生活》分别介绍了12种昆虫的生存轨迹。阅读的整个过程是愉悦的,法布尔带领着我们领略昆虫世界中的各种奇迹,这位执着而认真的昆虫学家,在草丛中,在灌木从中,在实验室的玻璃罩里正小心翼翼地拿着放大镜观察着“为生活奔波”的各种昆虫们。在他的娓娓道来中,为读者揭开了一个个谜题。

法布尔在观察蝉的时候,先从蝉的寓言开始,在传说中证明蝉这种生物早就植入人心,在寓言中,蝉被人们标上了“懒惰”的标签,法布尔从蝉的饮食习惯开始说起,纠正了这一说法,他的幽默正是在调侃寓言中彰显出来。蝉的若虫是怎么挖洞的,若虫在洞里又是以什么为食物的,法布尔用自己的推理加上实验,最后为我们呈现了蝉作为昆虫的生存智慧。通过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蝉的羽化过程,蝉发声的来源,孔雀天蚕蛾的美,欧洲狼蜂的睿智,金步甲和螳螂的残忍……这一帧帧栩栩如生的画面,彷佛就在眼前。尤其是欧洲狼蜂的捕食习性,如果不了解会觉得很不人道,但是跟着作者的步伐,一路追逐到欧洲狼蜂幼虫的饮食禁忌,才知道原来在昆虫世界里,也有它们所遵循的规则。

法布尔在《昆虫世界的生活》一书里,除了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昆虫的习性以外,我们从书中能看到作者严谨的科学素养,为了能看到象泰橡栗象的产卵和钻孔的秘密,在树底下一蹲就是一天、两天,有时候因为天气影响或者昆虫自身的缘故,研究可能会半途而废,但是作者他并不气馁。在金步甲迅速猎杀毛虫的实验中,法布尔开始发出深思,人类的进化、战争的荒唐,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平等以待,妇女的受教育权……除了惊叹大自然中昆虫的掠食,我们透过他的思绪也想起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的人和豌豆象的虫卵一样选择躺平;有的人可能和蝉一样,用潜伏4年的时间,等待一个和阳光见面的羽化时刻。

阅读法布尔的《昆虫世界的生活》,不禁惊叹这些小小的昆虫在大自然的进化中,优胜劣汰,一物降一物,适者生存。在生物链里,没有绝对的“阳春白雪”,昆虫为了繁衍后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生命的代价,这值得敬佩也让人深思。如果不是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相信法布尔的工作只会枯燥乏味,但是在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别开生面的昆虫世界。由昆虫所生活的环境,由大自然再到社会,我们无法指责昆虫抢夺我们的食物。橡树提供了无数的橡栗,如果没有这些捕食者,过剩的产量会摧毁大自然中的正常秩序。自然界如此,昆虫的世界也是。豌豆象幼虫在豌豆的里面,一步步挖掘,等待蜕变的最关键时刻,最后却被小蜂的产卵器所刺中,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鸠占鹊巢”。通过作者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得知真相,我们也开始深思,人类的繁衍,自然的进化,昆虫的生活,有迹可循,有因必有果。如果人类也无止境的贪婪和掠夺,那么最终我们只会走向更恶劣的生存环境。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读后感(三):追逐昆虫的人

小时候,曾经有同学借我一本法布尔的《昆虫记》,然不知为何,彼时我一翻开昆虫记,仅需看一面,一定犯困。这让我一度对法布尔有了恐惧。多年后,再次翻开其作品《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时,我内心是忐忑的。读完了之后,我内心是疑惑的,实在不明白幼时的自己究竟为何,能够在这么精妙的笔触中安然入睡。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收获?

法布尔的作品有“昆虫史诗”之称,主角自然无需赘述,而史诗二字其实是对他作品在科学性和文学性上造诣的赞美。法布尔的作品,基于他本人所构造的昆虫王国,这个昆虫王国存在于笼子里、瓶子里。为了便于观察,法布尔采取了饲养的方法,近距离的观察这些小小的生物。得益于他的这一实验室里的王国,昆虫那些隐秘的生活才能够被发现。无论是对昆虫捕食习俗、饮食习惯乃至同类相处的观察,都建立非独居的视角,因此这是对昆虫社会的观察,不仅局限于个体,更关注同类间的互动、不同种类间的共处与博弈,最终形成对昆虫世界的观察日记。

但是说这是一本观察日记,又是不足够的。对比同系列中赫胥黎的两本同样关乎生物学的作品(《小龙虾饲养指南》和《青蛙有灵魂吗》),就能更容易发现法布尔作品的特点,也就是语言的文学性。当语言中文学性成分增加的时候,语言的柔和度上升,直观性增加,自然对于读者来说更显得亲近。然而法布尔的语言并不是只有文学性增强这一特点,他的文字中处处流露出的好奇心才是作品中最闪亮的部分。如果说对美的感悟是艺术家所需的天赋,那么对事物保有好奇心就应当是研究者的天赋。正因为能够对习以为常的事物保持好奇心,才有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挖掘。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在他的文字中已经体现出来。究竟是什么样体型的毛虫能够成为金甲毛虫的美食,究竟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伴侣相残的惨剧,究竟什么样的环境催生了若虫的发育等等。这些疑问时时盘亘在其脑海,才有了一个个昆虫世界,才有了一次次解答。法布尔对待昆虫的好奇心并不止于观察到的昆虫,而是对与昆虫相关的诸多方面都保有好奇心。在作品中,他数次提到了与具体昆虫有关的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甚至是以昆虫入药的民间偏方。这些记载中有几分真假多少虚实,均成了法布尔研究的切入点。在博物与深入之间游历,而心系的确实仅是昆虫。因此,在好奇心的熏染下,法布尔研究了昆虫;在对昆虫关心之下,他以文学性而非纯科学语句的形式写就了昆虫。最终才有了昆虫的社会生活的记录,方也才有了昆虫史诗之作。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读后感(四):法布尔带你走进昆虫社会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谈虫色变”,但它们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昆虫足迹涉及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所,也许你对身边的昆虫不陌生,但你又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说到了解昆虫,自然令人想到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以及他的的传世巨著《昆虫记》。法布尔是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从二十多岁开始直至逝世,他都致力于昆虫研究,将自己几十年研究成果的精华集注于《昆虫记》中。又由于他有着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眼睛,文学家一般的才情,使得《昆虫记》既是严谨的科学著作,又是文学性与感悟性融于一身的“文学”作品,科普,同时也讴歌了生命的美好。

而《昆虫的社会性生活》正是法布尔从《昆虫记》中提取出来的,对十二种昆虫观察结果的文学化描写。这十二种昆虫包括蝉、螳螂、金步甲、欧洲狼蜂、孔雀天蚕蛾、橡树蛾、波尔波赛甲虫、象态橡栗象、豌豆象、菜豆象、灰蝗虫、松树鳃角金龟等。法布尔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结果,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居住、觅食、繁衍、迁徙、战斗、自救等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化、群体化的生命活动和生存策略。让人在了解昆虫知识的同时领略到文学之美。

如在螳螂捕食中,他对螳螂捕猎蝗虫的场景描写:“螳螂将自己的钩子甩出来,带着尖牙利齿扑向蝗虫,并将自己的双面锯合拢。蝗虫被钳子夹住,无法动弹,只能徒劳地挣扎,拼命地蹬腿,张开大颚乱咬一气。蝗虫的气数已尽。螳螂收起战旗——它的翅膀恢复到平常的姿势,开始用餐。”画面如此生动,又如此干净利落。诸如此类的生动描写充满了全书。

当然了,本书是一本昆虫科普书,生动的文字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昆虫的精神面貌。看昆虫们的特性有的让人大受感动,有的使人为之震惊。先说蝉吧,相信大多数人的夏天都被蝉声骚扰过,但可能也没几个人明白,这家伙为什么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个不停。或许有人觉得这可能是它们吸引异性的一种方式,但法布尔通过观察和实验推翻了这个结论。最终他得出了一个认为较合理的解释:蝉歌唱,为的只是宣泄活着的快乐。毕竟成年蝉仅能存活世间两三个月。为此,我更愿意相信蝉们是为生命而歌。读到这里,顿觉满满的感动:即使生命短暂,拼尽全力快乐活在当下,此生无遗憾。

再说螳螂交配,雌螳螂实在太无“人”性,残忍至极!残吃同类、伴侣,惨无“人”道。雌螳螂允许每一只雄螳螂与它交配,然而当一只只雄螳螂与雌螳螂完成一场新婚的狂欢后,它们的生命也将终结。雌螳螂在交配完之后,毫不犹豫地把精疲力竭的雄螳螂当成一顿美餐吃掉。这种情况让人十分惊悚!但往深处想想,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昆虫界也会如此——善良与邪恶互相交织。联想到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不也这样吗?

昆虫社会有美好的一面,亦有灰暗的一面,人类社会同样如此。但只要每个人都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世界,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读后感(五):无暇阅读厚达十卷的《昆虫记》。不妨来看看这一本

法布尔的“大名”都知道,《昆虫记》的名气也不需要再多说什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法布尔讲述的关于蝉的故事——这毕竟是入选过中学教材的“明星”!不过,考虑到现在忙碌的日常工作生活节奏,估计没有几个人有时间和精力去找来《昆虫记》读——虽然只是介绍了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但数量却多达十卷,可见法布尔的讲述之细致全面;但如果阅读的兴趣盎然,那就不妨找法布尔的另一本“小书”《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来读一读,就可以借此一窥美妙无比的昆虫世界了。

虽然比《昆虫记》要“薄”了很多,但《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依然在有限的篇幅里生动、形象地讲述了蝉、螳螂、金步甲、欧洲狼蜂、孔雀天蚕蛾、橡树蛾、波尔波赛甲虫、象态橡粟象、豌豆象、菜豆象、灰蝗虫、松树鳃角金龟等十二种昆虫及其“生活”。虽然其中缺乏像蜻蜓、蝴蝶、蜜蜂这些昆虫世界的“常客”,但依然可以满足大多数人对昆虫的好奇心。由于现代人更多地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所以可想而知,这十二种昆虫也未必人人都能认识——那么,完全可以先看一看《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这本书的最开始精美的插图,其中就有九种昆虫的“倩影”;缺少了哪三种,自己可以去认真地数一数。

不少人对中学教材中《蝉》这篇课文印象深刻,因为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这位昆虫学家在履职尽责方面确实无可挑剔,据说光他对蝉的观察就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且他的文笔还非常好,以至于《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篇都堪称优美动人的科普文章。设想一下,如果既能够对昆虫世界有所了解,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般,和法布尔一样在对其中的每一种昆虫进行观察、记录、讲述;又能够在作者生动的讲述中一次又一次地领略到文字的无限表现力。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在完整阅读《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能够重复18次!有这样一种难得的“享受”,怎能不是十分幸运呢?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与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更多地是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对于这些社会性昆虫在居住、觅食、繁衍、迁徙、战斗、自救等活动中的种种生命活动和生存策略,法布尔都给予了“特别关注”——是一种很自然贴切的关注,基本上等同于娓娓道来,丝毫不会让人感觉哪怕有一点点的生硬艰涩。

客观来说,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昆虫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在内的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据了超过50%的份额,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仅仅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就有100余万种,而新的昆虫种类还在不断涌现。昆虫的种类是如此之多,个体数量是如此之惊人,而不少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也是格外密切——不难想见,假如这样还对昆虫世界的生活缺乏探索的兴趣,那可真是奇怪之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