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心深藏之惧》的读后感大全

《我心深藏之惧》的读后感大全

《我心深藏之惧》是一本由(比利时)阿梅丽·诺冬(Amélie Nothomb)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心深藏之惧》读后感(一):就要像阿梅丽一样活得勇敢快意

这本小说很好读,这部小说中总是有一些情节让你忍俊不禁,也时时让我佩服阿梅丽的快意人生的姿态。其实,于我们的平凡的人生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成长课题,比如我们内心中的恐惧每个人都不一样。面对恐惧的时候,我们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使在其他人看来不可理喻,但是请记住这是自己的人生。你的选择,对你的人生负责就好。人生就该这般潇洒地活。

《我心深藏之惧》读后感(二):女人的一生,不该在恐惧中度过

阿梅丽·诺冬(Amélie Nothomb) ,比利时法语小说家,1967年生。父亲曾为比利时外交官,她幼时曾随父亲派驻世界各国,包括日本、中国和美国等国家。5岁时举家离开日本,诺冬称此为一次“痛苦的分离”,17岁在比利时定居,因此不论在哪里,诺冬始终觉得自己是异乡人。 自1992年以来,诺冬每年出版一本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全世界40多种语言,深受读者喜爱。 1992年凭借处女作《杀手保健》获阿兰·富尼埃耶奖;1999年凭借《诚惶诚恐》获法兰西学院大奖;2007年凭借《我心深藏之惧》获花神文学奖;2008年以全部作品获让·季奥诺大奖,并于同年获比利时国王勋章。

《我心深藏之惧》读后感(三):Ni‘d Eve,ni’d Adam

春天收到了我哥给我寄来了一箱书,此书是比利时作者诺冬的法语创作,国内这个作者并不出名,虽然为了推书用了一些词藻在女性勇气和境遇推翻上写了一些激昂的广告词,但看完我并不觉得这是一本关于女性主义的故事。

诺冬是比利时作家,用法语写作,此书不过是用自己外国人身份书写了自己在日本生活期间与当地富家男孩伦理的情感故事,非要牵扯女性勇气,仅有一个章节用来描绘女主爬雪山迷路而导致的自救兴许和女性勇敢拉得上关系,更多的我看到的是本能自救,在失温、迷路面前,无关性别。但此段描写精彩含蓄,在山神的死亡面前,女性可以用愉快的、梦幻的语气淡定表达对死亡的恐惧,一定是个勇敢且真诚的女子。

逃婚也并不是女性挣脱命运的特殊手段,在并无数据支持之下,男性逃婚的也许更多。不过,小说胜在对于日本社会上层生活的细节描写,日本的文化透过饮食、教育、学校、建筑表达出的,确实是非常体面且礼貌的,男主伦理及家庭在对待关系上的礼节、语言与行为,翩翩公子,跃然纸上,在阶层堡垒中的那些束缚,是招人喜欢的,他唯一的洒脱不过是那句:财务的本质在于你可以选择与任何人的交往。这句话巴菲特也曾说过,这是阶层的共识。非常轻松的小说,但并不能触及灵魂却并不撕心裂肺,日本文化对于女性主义的表达远没有中国女性口号式的宣传,要美、要强,要独立,我是厌了这些,人能自然而然的表达,才是强大的一部分,任何的撕心裂肺的呼喊,都是无力的。诺冬因为在关西的出生与生活对于日本文化中隐忍而不让人注目的表达就是如此,这是一种善待的文化。

《我心深藏之惧》读后感(四):不算女性小说,但很好

《我心深藏之惧》是阿梅丽·诺冬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关于作者成年后再次回到日本的故事。诺冬的童年时光在日本度过,对日本的感情很深。她时常认为自己应该是个日本人,而这本书与《诚惶诚恐》写的就是她试图成为日本人的失败。

开头是阿梅丽刚到日本几天,学习日语的同时教人法语,就这样认识了日本青年伦理。他们之间开始得有些突然,好像源于一个错误的用词,没有什么正式的仪式就。伦理开着白色奔驰带阿梅丽去朋友原那里,也许可以算作是个开端。

伦理可能是一个非典型日本男青年,与一般日本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并不相同,也没有大男子主义,或者什么“武运昌隆”之类的昭和男儿感。而是那种好像对自己国家兴趣缺缺(但鲸鱼很美味),比起在文中显得更美味的日式料理,他宁愿吃萨拉米香肠配色拉酱……应该说,是个奇怪的日本人,也没有很像外国人。可能因此,与他相处是愉快的。而伦理的家人较为传统,却在接受阿梅丽这方面也没什么阻碍,尤其是他的妹妹。

应该说在这段关系中,总体来说还不错,除了有一次奇怪的聚会,这大概是什么独特的日本聚会方式……不仅阿梅丽,一般读者也很难理解吧!切身感受一下真的很窒息,不过这没有影响两个人的感情。到此为止,一切都是顺利的。但这段关系还是以阿梅丽近似逃亡的方式结束了。具体这里不多剧透(已经剧透了很多)。

阿梅丽无疑是自由无束的,但这本书读完,个人感觉是和女性主义没什么关系。虽然书中也有一些表示女性受到约束的部分,但比起女性主义,文化冲突的成分更多。当然,要说反对日本(或者东亚)这种文化也是女性主义的一部分倒也没错,只是拿来跟房思琪,金智英这些人物并列,着实有些强行。比起非要套用的女性主义部分,本书更吸引人的是诺冬那种有一点炫学有让人喜欢的幽默感。比起读旧版时,这次阅读更能领会到这一点。

诺冬跟日本的渊源很深也很亲近,有不少关于日本的书,按照书中时间顺序依次为《管子的玄思》《我心深藏之惧》《诚惶诚恐》《幸福的怀念》。其中本书与《诚惶诚恐》时间基本一致,本书也有提到,是关于阿梅丽在日本的工作经历,有一段与本书中阿梅丽独自上山一样疯狂的场景,建议一起阅读。

所以快点出《诚惶诚恐》新版吧!

《我心深藏之惧》读后感(五):女孩在惧怕什么

我心深藏之惧,号称可以接班所谓的“中日韩女性三部曲”——《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坡道上的家》《82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三本饱含悲伤无奈的文学作品。而本书中作者阿梅丽面对“恐惧”,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从上面三本,到最近的几本韩国女性文学再到讲女性的动画与纪录片女人,为了理解女拳何来那些言论,我也算是看了不少。但对本书的这些盛赞,我可不敢苟同。

阿梅丽·诺冬,是个比利时的法语作家,据说她的书都很畅销,手边能找到的只有两本,本书和《午后四点》,都是薄薄的。他喜欢日本的文化这个最讲究礼节的国家,私以为作者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甚至奶酪手套的情节以及文字风格上也有一点点体现,作者想要谈的爱情也是如此。

我心深藏之惧,书中的女孩到底在惧怕什么呢,惧怕直面爱吗,她说她“得到了不配得到的甜言蜜语”,她说“逃跑也是一种爱。为了爱,我需要自由。我走了,是为了把我在你身上感受到的美永远留在心里。”又补了一句“你可别变啊!”,我直接满头的问号?什么意思啊?渣男渣女言论也不过如此吧,合着我可以以害怕直面的理由去逃避责任,去辜负感情,去所谓的追求自由。这就是高情商拒绝吗。你这么有勇气去追求自由,留下一地的烂摊子,还要做出一幅受害者的模样,还要别人歌颂你的勇气吗?女拳出击,不好意思,男拳也一样。这匪夷所思的思想方式,也许我只在日本文学中看到过。

我一个朋友曾写过一段话说女孩怕短裙怕亲爱的人,甚至怕好看花朵,怕车辆怕电梯拥挤,甚至怕陌生过客,而最怕女孩们早已经习惯活在沼泽。这都是低到不能再低的最基本的诉求。却让不少人因此头疼甚至深受指责,也激化了极端女权的大力反扑。

关于西方思想中最为重要的自由,作者想要传达的这一观点也许没问题,但在表达之前需要先妥善解决当前的问题,不然在此之上建立的所有内容都会土崩瓦解。这是一本写给女生的勇敢之书,但我希望女生能因此下定决心,拾起勇气,不止于此,用一个更好的方式去面对恐惧。当然,敢于做出决断是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P.S.胡小跃的译者序也太狠了,洋洋洒洒11页,高度概括了阿梅丽·诺冬的人生经历,整合了她的所有作品的主题、她的写作风格。足以见得译者对作者及其作品喜爱之深,但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剧透了,放在结尾可能会好一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