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来学大会经典读后感有感

未来学大会经典读后感有感

《未来学大会》是一本由[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一):所以22,也只有22

“所以22,也只有22”,开头部分就令人忍俊不禁,整本书风格也类似这句话。这个世界有上百层的大楼,喷雾式的衣服以及功能各样的药剂(值得一提的是翻译,书中各式药剂翻译的独具风情),让人倍感新奇。虽然结尾部分被人提前剧透失去了一份转折感,但整体读来像是在异世界的奇妙探险,开始期待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数十年之后的世界。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二):元宇宙meta和未来学大会

读完这本书恰巧是扎克伯格发布了它的原宇宙概念的时候。书中层层幻境的叠入特别像盗梦空间的感觉。披着科幻外衣下讨论的问题却是令人深思的。

回想起现在手机当中的各种APP。再结合元宇宙的概念,这一切不就是未来学大会当中描述的被幻想蒙逼的未来最初的样子吗?更何况这本书出版于1971年。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天才般的脑洞和深邃的思考。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三):真是惊叹~~

人与机器的边界在哪里?人可以“从原子中”构建出来吗?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标准究竟在哪里? 这年头,太空航行只不过是逃避地球上各种问题的手段。换句话说,你飞往群星的时候,暗地里会希望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地球上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并且结束了。 要是没家可回,远航是多么可悲的事! 我会不会又回到天堂。奇怪,这种可能性让我充满恐惧和厌恶,就像我宁愿在垃圾堆里瑟瑟发抖——前提是明知那是个垃圾堆——也不愿让虚无缥缈的幻象来拯救我。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四):真是惊叹~~

人与机器的边界在哪里?人可以“从原子中”构建出来吗?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标准究竟在哪里? 这年头,太空航行只不过是逃避地球上各种问题的手段。换句话说,你飞往群星的时候,暗地里会希望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地球上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并且结束了。 要是没家可回,远航是多么可悲的事! 我会不会又回到天堂。奇怪,这种可能性让我充满恐惧和厌恶,就像我宁愿在垃圾堆里瑟瑟发抖——前提是明知那是个垃圾堆——也不愿让虚无缥缈的幻象来拯救我。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五):莱姆,我的超人!

莱姆真不愧是刘慈欣都推荐的波兰科幻大师,寒假失眠,一晚上读完了《索拉里斯星》,其给我带来的震撼迄今为止也只有《三体》可以比较,“幼年上帝”“有思维的海洋”“人类中心主义”“不存在的第三类接触”……怪不得塔可夫斯基都爱这部作品,还拍出了可以跟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一较高下的《飞向太空》。至于《未来学大会》,莱姆更是把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简单代过的“苏摩”这一药物乌托邦概念玩上了天,药物幻觉飞升之下现实的残垣断壁构成的反差没人能写的更好了。还得是他!莱姆,我的超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