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1000字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1000字

《未来学大会》是一本由[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一):元宇宙meta和未来学大会

读完这本书恰巧是扎克伯格发布了它的原宇宙概念的时候。书中层层幻境的叠入特别像盗梦空间的感觉。披着科幻外衣下讨论的问题却是令人深思的。

回想起现在手机当中的各种APP。再结合元宇宙的概念,这一切不就是未来学大会当中描述的被幻想蒙逼的未来最初的样子吗?更何况这本书出版于1971年。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天才般的脑洞和深邃的思考。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二):莱姆,我的超人!

莱姆真不愧是刘慈欣都推荐的波兰科幻大师,寒假失眠,一晚上读完了《索拉里斯星》,其给我带来的震撼迄今为止也只有《三体》可以比较,“幼年上帝”“有思维的海洋”“人类中心主义”“不存在的第三类接触”……怪不得塔可夫斯基都爱这部作品,还拍出了可以跟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一较高下的《飞向太空》。至于《未来学大会》,莱姆更是把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简单代过的“苏摩”这一药物乌托邦概念玩上了天,药物幻觉飞升之下现实的残垣断壁构成的反差没人能写的更好了。还得是他!莱姆,我的超人!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三):翻译老师:我出手写书评 你们崇拜就好

读完恍恍惚惚,感觉这个世界确实如黑泽尔顿所说只有22了,但翻译老师译后记接着就开始“揭秘”了

先科普历史背景,再分析书中细节(我坦诚我确实没有读那么透但被“剧透”的感觉太令人抓狂了!)最后给出自己的期待(我仿佛看见翻译老师戴着眼镜敲下汉字后满意地点起一根烟神情一松换件衣服出门喝酒去了!)

气死我了本来这本书可以再读两遍自己发现一些细枝末节(本科幻爱好者多少也对侦探小说感一些兴趣)翻译老师完全戳破了我的泡泡(无能狂怒罢了)

想自己寻找线索的人千万别看译后记你会回来感谢我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四):人与自由

没有辜负期待,每一个设定都有趣,用化学药物满足感官和想象,用梦中梦中梦来叠加现实,到最后必然是人无法区分梦境与现实,这个议题好多作家写过,但这么有趣的不多。

意识和现实区分的意义在哪里?读到最后我也迷惑了。遗忘醇,善良素,动机胺,宗教剂……化学药物的诱惑,比游戏,电视,长久的睡眠更加吸引人,也更加容易被利用。最后落脚点可以归结到:人之为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自由究竟是什么?有了小说的对照,觉得令人难过的现实,好像也是可以踏实接受的了。

是不是不管做了一个多么美好或者糟糕的梦,人还是希望有醒来的一天呢?我是希望醒来的。

《未来学大会》读后感(五):“人”在未来还是人吗?

大致懂了讲的什么,但是很多细节都看不懂,完全不知道说的啥。 浓浓的反乌托邦的味道。 控制的方法变成了介入,完全的介入人的思想,都不能说控制了,控制至少还有一点自主权,反乌托邦三部曲里即是控制,因为每个个体至少都“知道”在干嘛,但是《未来学大会》里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如果所有的人的所有的行为,所有的对象,所有的目标都是幻想出来的,那么“人”还有什么意义,更严重的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到底是什么? 个人觉得人至少有以下基几层含义,1.知道自己在做的什么,或者感官什么(实然意义);2.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或者感官东西的意义(应然意义)3.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什么(行动意义)。一般的反乌托邦,最多摧毁后两者。莱姆倒好,直接摧毁基础了。这样一来,“人”不要说人了,人是不是动物甚至生物都不好说了。那“人”还有何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