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机器智能》经典读后感有感

《新机器智能》经典读后感有感

《新机器智能》是一本由[美] 杰夫·霍金斯 / [美] 桑德拉·布莱克斯利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9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机器智能》读后感(一):书摘

制造人类与制造智能机器是两回事。智能机器不需要有性冲动、饥饿感、脉搏、肌肉、情绪或类似人的身体。 你的新皮质并未真正或直接感知这个世界。 新皮质唯一知道的是进入输入轴突的模式流。你对世界的感知是由这些模式创造的,包括你的自我意识。 从光线进入你的眼睛,到你按下按钮,涉及的神经元链条中只有不到100个神经元。试图解决同样问题的数字计算机将需要数十亿步。 然而,新皮质记忆有4个特性与计算机记忆有着本质不同。 ·新皮质自动存储模式序列。 ·新皮质可以自动联想到模式。 ·新皮质以固定的形式存储模式。 ·新皮质以层次结构的方式存储模式。 当出现意外的事件或者说模式时,关于它们的信息会沿着皮质层次结构向上传递,直到某个区域可以处理为止。如果新皮质低层区域无法预测它们正在看到的模式,它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错误信号并将其传到高层。这个过程会被不断重复,直到某个区域成功预测了该模式。

在皮质区,自下而上的分类以及自上而下的序列在不停地交互,在你的一生中不停变换。这就是学习的本质。

如果反复研究一组特定的物体,那么新皮质会重新在低层区域形成这些物体的记忆表征。这将解放顶部区域去学习更加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根据本理论,这就是成为专家的必经之路。

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处有不寻常的凹槽或脑沟,这个区域对数学能力和空间推理很重要。它也比大多数人的大脑宽15%。

《新机器智能》读后感(二):《新机器智能》读后感

说来惭愧,《新机器智能》这本书读完已经有一周多了,记了的笔记一直没有来得及梳理,今天无论如何也是要把这些整理一下了。 本书的作者是杰夫·霍金斯,一个对脑科学特别感兴趣的计算机人,后来为了兴趣又去加州伯克利大学读神经科学博士的人。 书是作者2002年写的,作者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大脑的新皮质,所以书中大部分也是针对新皮质的表述。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主要有如下几点: 1、新皮质的结构: 新皮质(大脑皮层)共有6层,拿每一层大约有2毫米厚,每一层的厚度都近似于一张名片。很形象的一个比喻,让我在脑海里有了一个比较具象的概念。 2、新皮质各个区域使用同一种算法 新皮质中各个皮质区看起来略有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连接的东西不同,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基本功能不同。所有的新皮质使用的一种通用的算法。 新皮质具有惊人的可塑性,作者在书本中用新生雪貂视听替换的例子。 3、预测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基础 大脑已经建立了一个世界模型,并不断地用现实检验这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的有效性,你知道你在哪里以及在做什么。 智能是通过记忆和预测世界模式的能力来衡量的,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能力,以及对物体的物理属性的判断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能力。 4、新皮质里存储了我们对世界的模型 新皮质的层次结构储存了现实世界中的层次结构,新皮质的嵌套层次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结构的一种反映。新皮质的高层区域会追踪全局,而低层区域会主动处理那些快速变化的细节。 我们所感知的大部分东西都不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获得的,它是由我们的内部模型生成的。

《新机器智能》读后感(三):Palm创始人的脑科学著作

《新机器智能》

作者/译者/版本:杰夫.霍金斯、桑德拉.布莱克斯利,廖璐、陆玉晨译,湛庐出版社,2022

微信读书上的总字数/本年度已读字数(万字):16.3/16.3

读书起止日期:2023-03-18——2023-03-22

(说明:下面的评分和点评均为我的主观意见,并不代表该书的客观价值)

趣味:8

美感:5

智慧:9

点评:

杰夫.霍金斯创建了palm公司,是一位高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但他真正的兴趣在脑科学。《新机器智能》和《千脑智能》是他多年来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他的观点是人脑的工作机制是不断基于历史经验对未来进行预测,这很有启发性。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崛起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理论。

读书笔记(“◆”后是摘录,“————角木蛟:”后是点评):

第五章 推荐序一 探索大脑理论的孤胆英雄

◆ 简言之,霍金斯主要是从功能模拟的角度探索大脑原理(虽然他比很多类脑专家更关心大脑的结构),是基于自顶向下的方法论,类似生命科学中的进化论;我强调的是从结构仿真出发构造大脑,再重现大脑功能,是基于自底向上的方法论,类似生命科学中的从基因组出发合成生命。

第九章 序言 制造像大脑一样工作的机器智能

◆ 我相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将大脑的详细生物学知识作为一种约束和指导,而把智能当作一个计算问题来思考,这是介于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种立场。

第一十章 真正的智能

◆ 大脑使用大量的记忆来构建一个世界模型,你所知道和学到的一切都储存在这个模型中。大脑利用这个基于记忆的模型对未来的事件进行连续预测。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能力才是智能的关键。

第一十六章 第2章 神经网络

◆ 神经网络与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CPU,也不会将信息存储在集中式存储器中。神经网络的知识和记忆分布在整个连接中,就像真正的大脑一样。

◆ 我认为,大多数神经网络最基本的问题是它们与人工智能程序所共有的特征。两者都因为过于关注行为而承受着不可衡量的损失。

第二十三章 新皮质使用相同的计算工具工作

◆ 芒卡斯尔认为,一个皮质区与另一个皮质区看起来略有不同,是因为它们连接的东西不同,而不是因为它们的基本功能不同。他的结论是,新皮质的所有区域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使用一种通用的算法。视觉与听觉无异,与运动输出也无异。他认为,人类的基因指定了新皮质不同区域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会因具体功能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但新皮质组织本身在任何地方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第二十五章 新皮质并不直接感知世界

◆ 我们通常认为,人类有5种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实际上人类还有更多感觉。视觉更像是3种感觉——运动、颜色和亮度(黑白对比)的综合体。触觉包含着压力、温度、疼痛和振动。人类还有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系统,用于反馈自身的关节角度和身体位置。该系统叫作本体感觉系统。没有它,你就无法移动。人类的内耳也有前庭系统,它产生了平衡感。

第二十八章 第4章 从记忆中检索答案的大脑

◆ 大脑不会“计算”问题的答案,它只是从记忆中检索答案。从本质上讲,答案在很久以前就储存在记忆中了。从记忆中检索一些东西只需要几步。速度缓慢的神经元不仅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它们本身就构成了记忆。整个新皮质结构是一个记忆系统,它根本就不是一台计算机。

第三十八章 智能的记忆-预测模型

◆ 智能的根本是预测而非行为。

◆ 为了预测未来事件,你的新皮质必须存储模式序列。为了回忆适当的记忆,它必须通过与过去模式的相似性来检索模式(自联想记忆)。最后,记忆必须以不变的形式存储,以便将过去事件的知识应用于与过去相似但不相同的新情况。

第四十三章 新皮质的世界模型

◆ 每个皮质区都会看到这样的模式流。假如这些模式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从而可以让皮质区学会预测下一个出现的是什么模式,那么新皮质会因此对这个序列形成一个不变的表征,这个不变的表征就是记忆。

第四十七章 信息是如何上下流动的

◆ 在理想情况下,在一个已知且可预测的世界中,大多数模式上下流动快速发生在新皮质的较低层区域。大脑尝试快速找到其世界模型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和任何意外的输入匹配。只有这样,它才能理解输入,并能够预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第四十九章 新皮质如何学习

◆ 在你生命的前几年,你关于世界的记忆首先形成于较高层皮质区,但是随着学习,这些记忆会重现于皮质层次结构中越来越低的部分。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记忆都是从新皮质的最高处开始的。记忆的形成比这个更加复杂。

第五十章 处于一切之上的海马

◆ 三个巨大的大脑结构处于新皮质下方并与之沟通。它们分别是基底神经节、小脑以及海马。三者在新皮质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粗略地说,基底神经节是原始运动系统,小脑则控制着事件的精确时间关系,而海马会存储有关特定事件和地点的记忆。

◆ 海马不仅位于新皮质金字塔顶端,它也会直接连接大脑其他比较古老的部分。

◆ 和新皮质不同,海马具有异质结构,具备几个不同的专门区域。它的独特性在于快速存储它所看见的模式。海马处于新皮质金字塔的顶端,这是一个完美的位置,它可以记住新颖的事物。它同时也能允许这些新记忆被存储在新皮质的层次结构中,从而可以找回这些记忆。但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你可以快速地在海马中回忆起新颖的事件,但只有当你反复经历,你才能永远记住在新皮质中的某个事件。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现实来体验,或者通过思考来体验。

第五十一章 另一条沿层级向上的新皮质通路

◆ 通常在皮质层次结构的低层就能被处理的感觉输入,也可以被直接传递到高层——前提是你去留意它。

第五十五章 人类智慧有什么不同

◆ 智慧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存在记忆和预测的作用。在第一个时期,物种使用DNA作为记忆的媒介。个体无法在有生之年学习和适应世界的变化,它只能通过基因将基于DNA的世界记忆传递给后代。在第二个时期,大自然中进化出了可以快速形成记忆的可修改的神经系统。个体现在可以了解世界的结构,并在其一生中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除了直接观察之外,个体仍然无法将这种知识传递给后代。新皮质的产生和扩张发生在第二个时期,但当时没有人对它进行定义。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是人类独有的。它始于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新皮质的扩增。人类可以在有生之年学习很多世界结构,还可以通过语言有效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人。

第五十六章 什么是创造力

◆ 创造力难道不是一种需要高智商和天赋的非凡品质吗?并不是。创造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通过类比进行预测,这是一种在新皮质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也是你在清醒时会不断做的事情。

◆ 事实上,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受到赞赏,是因为它们违反了我们的预测。

◆ 绘画、音乐、诗歌、小说,所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都力求打破常规,超越观众的期望。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展现了一种矛盾的张力。我们希望艺术是熟悉的,同时又是独特的和出乎意料的。若其中有太多的熟悉模式,则显得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或是媚俗;若其中有太多的独特性,则令人不快,难以欣赏。最好的作品打破了一些预期的模式,同时也能教给我们新的模式。

第五十九章 创造力会让我误入歧途吗

◆ 人类大脑总在寻找模式并进行类比。如果找不到正确的相关性,大脑就会很乐意接受错误的相关性。伪科学、偏执和不宽容往往植根于错误的类比。

第六十二章 什么是现实

◆ 你所感知的大部分东西都不是通过你的感官获得的,它是由你的内部模型生成的。

◆ 许多心理学都以早期生活经历、情感依恋和养育的结果为研究基础,因为那是大脑首先建立世界模型的时候。

◆ 如果我的智能理论是正确的,人类就不能摆脱用刻板印象思考的倾向,因为刻板印象是新皮质的工作方式。刻板印象是大脑的固有特征。若要消除源自刻板印象的伤害,就要教我们的孩子识别错误的刻板印象,学会同情,学会质疑。除了灌输我们所知道的最佳价值观之外,我们还需要提升这些批判性思维技能。怀疑论是科学方法的核心,是人类从虚构中找出事实的唯一方法。

第六十四章 我们可以制造智能机器吗

◆ 人类的思想不仅是由新皮质创造的,而且是由旧脑的情感系统和人体的复杂性创造的。要想成为人类,需要具备所有的生物学运作机制,而不仅仅是新皮质。

第六十七章 智能机器的时代何时到来

◆ 高科技领域有句谚语:短期变化比你预期的要慢,而长期变化会比你预期的要快。

第六十八章 后记 真正的智能机器

◆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 (Carl Sagan) 曾经说过,理解某件事并不会减少它的神奇性和神秘感。————角木蛟:我觉得这是因为理解得不完全、不彻底,理解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更多不理解的东西。如果完全、彻底地理解了,就不会觉得神秘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