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构地球:AI FOR FEW》读后感精选

《重构地球:AI FOR FEW》读后感精选

《重构地球:AI FOR FEW》是一本由【美】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构地球:AI FOR FEW》读后感(一):本篇读书笔记=读书摘抄

这学期上了一门跟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课,老师推荐的就因此看完的!感觉其中有些话和角度还是有点启示性的(写在下面了),但是整体来说所讲内容还是有点太浅层了,提到了很多但是都没有具体讲怎么做;逻辑也有些混乱,每篇单独看都ok,放在一起就没什么整体感,更像是一篇篇微信推文的合集。btw,可能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先让大家有意识是更重要的!

“过去很多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通常关注机动车出行、大气变暖,未来海平面的上升 …这些都是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捷径式”的理解,这种理解缺失了对地球复杂性的考虑。归根到底,人们最需要思考和理解的是食物、能源和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不要站在那里仰望星空,等待来自天上的东西。而是从现在开始在地球上进行改变,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可以这样做的技术和能力。

我们不该把我们对外面的东西的好奇心和我们应该如何生存的问题混淆在一起。

太空探索不等于重构地球。

我们常常做三年计划,五年计划,但是我们很难预料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情。那些在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联想到何同学关于5G的那个视频)我们想象未来时,往往会过分关注当下。

任何行为发生前,都应该被好好模拟。任何产品发行前,都应该进行产品模拟。

投资人不关心这些问题,那如果人人都开始有了意识,人人都开始关心,从而消费者也开始关心了呢?这是他们在做的事情。”

《重构地球:AI FOR FEW》读后感(二):人类认知局限下的生存危机 ——读《重构地球》对于人类发展的前瞻性探索

命在百余,食在三餐,人类生活的即时性状态,加上资本经济的恶性刺激,使得个人普遍有一种消费当下透支将来的心理,对于整个宏观的生态变化习惯性地处于漠视的无知觉状态。如恐龙从地球上现实灭亡一般,人类为面临着同样的阿克琉斯之踵。 光照、空气、温度等,是人类生存必须的大环境。食物、能源、水等,是人类每天必须的小环境。资源是有限的,虽然有些资源可再生可重复利用,虽然知识文明的进步使得人类达到某种目的的效率越来越高。但是,世间没有万全之策。每一个便捷的发明之后,都有一个个严重的后患。比如农药、化肥在种植庄稼上的应用。金属毒素在食物上的残留进入人所在的食物链,从而危及生命。过度追求粮食的高产,作物的成长中需要耗费的大量的淡水资源,使得土地里的水位在逐年下降。 具有决策管控的政府机关,对于各种环境风险虽然有着严谨的科学理论,但逐级下达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随着地方的差异性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淡化和疏漏。农作物的秸秆,日常生活的垃圾,许多地方没有完善的处理系统。而最常见的,不是随沟丢弃,就是一把火烧它个干干净净。可见,在人民的意识形态里,自觉自理的健康处理垃圾的观念还很淡泊。用代价庞大后果严重的惩戒性管控,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杜绝不掉豺狼一般的机会主义者的暗操作。 在《重构地球》的书中,作者用现代的各种科技,对地球的现状做了大量的详细的分析,人类生存依赖的食物、能源、水,整体来说是不太乐观的,它的稳定持续,需要一个极为科学的大系统来维护和修缮。故而,作者在对比人为和AI人工智能系统的优劣,提出了大力发展后者的倡议。在农作物种植、水资源调控上,智能培育在超大量的数据采集中,有着完善的反馈改进修正机制,使得各种损耗越来越低,从而在节约的基础上,给人类脆弱的资源环境争取了喘息的机会。 科学的前瞻,是人类命运的前瞻。他们是勇敢的少数者,他们在做积极的有意义的科研的同时,也在普及和唤醒大众的安全生存意识。只有上行下效步调一致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人类文明才可以在这颗目前探明的唯一的地表存在水资源的星球上繁衍不息。

《重构地球:AI FOR FEW》读后感(三):我们的选择:现实和未来的道路

我们的选择:现实和未来的道路 人类几千年以来,都面临着几项根本的问题:食物、能源和水。因为这几项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不谈的根本。原始人从茹毛饮血到逐渐会使用火,从这种飞跃和进化之中,人类不断得到进步。这里,食物的来源是一个问题。也有从自然汲取到人工培养的过程。能源呢亦然,从草木、煤炭、到石油、天然气。然后更进一步,过渡到人造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电能、核能等等。水更不必提,人类逐水而居,地球上的每一条大江大河,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何况,人体自身就是四分之三的水,大概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基础于水的构建。 古代科技不发达,自然性的力量几乎主导了一切。所以,人们的田园牧歌生活相对还是浪漫和温馨的。当然,这里是指的不缺乏食物、能源和水的情况。如果把疾病和自然灾害算在内,古代社会的人,也在经历着自己的危机和灾害,也需要默默承受、勇敢面对。而现代人呢,对于这些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甚至说是没有大部分解决。因为老的问题可能解决一些,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而且危机和危害更大。比如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就是全球性的有史以来没有经历过的巨大疾病灾难。哲学要全世界的人们一起来共同抗战,至于结果,当然我们的期待还是乐观的。 人类的科学技术在19世纪末以来突飞猛进,许多不可能现在都已经完全实现。尽管如此,人类的危机似乎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归结到人类需求的根本上,还是食物、能源和水。食物的问题本来在高科技时代,应该完全不成为问题,但是人类的科技进步、医疗水平提高,人力寿命不断得到提高,人口数量巨型增加,已经达到70亿人,未来数十年里,将达到一百亿。以目前人类视野可及的范围,人类的耕地是达不到这个粮食产量的要求的。那么,食物就会是一个明显的问题。这就是苦难的接续和开始。饥饿是人类从古以来就要克服的,却一直以来都没有被克服,这是人类的悲哀之一。 还有能源,地球留下来的石化能源有限,终有枯竭的一天,那么怎么接续以后的人类需求,就需要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水更是一桩巨大的问题,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海平面的不断上升,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不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如此几项根本性的巨大问题,都要得到解决,都显得迫切而艰难。一方面,人类需要发展,就要不断索取,不断使用、耗费;另一方面,越是发展,危机越严重。这就像一个挖坑的人,为了生存,坑越挖越深,却是给自己准备的一个坟墓。人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是考验新时代人们智慧的关键。 在《重构地球》的作者看来,问题存在,危机存在,可是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立足于眼前的技术,就会有很多很好地解决方案。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于食物的问题,高科技可以解决一部分,比如无土栽培一类,那就是农业工业化,也是流水线的生产。还有一条,就是妥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把生产力提升起来,这样原来的资源不变,但是产出增大了。对于能源亦然,可以减缩浪费,扩大生产,新技术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同样的原理,对于水也是一样适用的。我们现实的道路是这样:既要立足目前的技术节能、增产,也要面向未来,做移民外星的技术准备和探索。 目前,寻求共识是人类克服困难的一个难题。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地区和集团之间,利益点是不同的,客观要求也不同,如何平衡这些,是所有人们都要审慎抉择的。但是,随着危机不断降临,灾害日益严重,这会存进人们的认知,缩小人们的利益差距。人类终将走向携手共建的模式,发展壮大自己,延续繁衍自己。这是历史要求,也是人类生存根本的所在。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要面临他们独特的问题,都需要他们去用智慧和勇敢解决。那是特定时代的宿命,没有例外。但是,人类终于可以走出自然的藩篱,走出自己矛盾轮回的怪圈,走向更加自由的境地。 2021年3月17日

《重构地球:AI FOR FEW》读后感(四):呼吁人们重视FEW问题 借助AI应对挑战

《重构地球:AI FOR FEW》是一本呼吁人们:采用人工智能(AI)技术,有效应对食物安全、化石能源枯竭和淡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的书。书中明确指出了地球面临的困境,即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逐渐消耗殆尽。就这些问题,作者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在本书中介绍了用AI与农业、能源和水资源相结合的方案,直面人类共同的挑战。

【美】网大为 著《重构地球:AI FOR FEW》

所谓FEW是食物(Food)、能源(Energy)和水(Water)的首字母缩写。正如书中所说,对于许多人而言,现代生活已经抢占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让我们淡忘了与自然的直接联系。而FEW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它们是生命延续的物质能量支撑。因此,在《重构地球:AI FOR FEW》中,首先强调了FEW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尤其指责了一些国家或地区曾经在小范围内解决了某个重要问题,然而从全球角度分析却是在毒害地球的行为。

《重构地球:AI FOR FEW》书中配图

《重构地球:AI FOR FEW》在提醒人们注意到面临的危机之后,更重要的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解决食物问题方面,网大为介绍了AI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以及更合理地规划农作物的生产种植。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在AI概念兴起之前,类似的技术就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农业。只不过那时称之为计算机辅助控制,比如用计算机控制温室温度、种植密度、灌溉施肥等。而AI在计算机辅助控制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分析与环境温度、降雨量、土壤盐分、营养、病虫害、商品价格等相关的数据,更有针对性地合理规划生产种植方案。

《重构地球:AI FOR FEW》作者网大为

在解决能源问题方面,AI强大的模式分析和预测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可以用于预测能源需求、帮助调度能源供应、协调清洁能源生产等。比如就电力供应问题而言,AI可以分析往年同期的用电情况以及用电量随气温、湿度、节假日等因素的变化,进而有助于调整电力生产策略,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解决电力供需失衡问题,杜绝大量电能的浪费。对于使用煤炭、生物质或其它消耗型燃料的电力生产机构而言,这样的技术更是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

在解决水资源问题方面,借助AI技术以及监控水质和水压数据的传感器,可以分析预测最佳的管道替换时机,从而避免太早替换浪费很多材料,或是太晚替换管道可能已损坏,甚至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此外,随着气候变化加剧,科学家预期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会更加频繁,通过AI进行气象数据分析,提前预测干旱事件,并做好水资源储备等应对措施,有助于控制并尽可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既不是石油、煤炭等资源开发,也不是农业种植,更不是水利建设,因此自己与FEW产业链无关,所以秉承着“事不关己,己不忧心”的观念。其实,FEW问题并不是和我们个人全无关系,只针对部分人的。比如节水问题,正是需要引起全世界所有人的关注与重视。这与我们从事的职业无关,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环保意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2021年“世界水日”主题为“Valuing Water”(珍惜水、爱护水)。据我所知,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居民用水目前仍未按实际用水量计费,导致一部分人节水意识淡薄,甚至用水时习惯性水龙头大开,从未想过中途不用时可以先关上水龙头。因此,需要更多像网大为这样的人,通过书籍、图片、视频等更多种宣传方式普及节水知识,提高人们节约水资源的自觉性。

整体而言,我觉得《重构地球:AI FOR FEW》这本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更多的是唤起人们对于FEW相关问题的重视,加深对AI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层面的理解。而这本书更适合推荐给那些就职业于FEW产业链相关企业或机构的从业者,尤其是那些掌握着决策权的人,他们可以从书中更切实地了解到AI在不同领域可以起到什么样的帮助作用,从而在相应领域为人类节省更多资源,对人类在地球的生存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作者:李淑媛)

《重构地球:AI FOR FEW》读后感(五):地球需重构,人类待升级

前几天北京的沙尘暴天气,瞬间占领了全国微博热搜。据说全国上下所有人的朋友圈里只剩下两种人:一种人在北京感慨狂沙扑面,一种人不在北京但正在向北京的朋友们求证黄沙有多大。

极端天气给人们带了恶搞的机会,但是诸如风沙、雾霾、暴雪及异常气象再往下延伸一步,就有可能变成万劫不复的“天灾”。回想起2008年祖国南方的雪灾曾摧毁多城电力系统;2019年华南广西等地的冰雹灾害共造成全国43.8万人次受灾,13人死亡;还有由于2019年末异于往年的过度降水导致东非多国在2020年初遭遇了史无前例的蝗灾,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85亿美元……这些惨痛的事实正在告诉我们,我们了解的环境横在土崩瓦解,人类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变。但快读发展的经济、越来越便利的生活习惯模式和习惯便捷高效的社会发展原则真的能够停下来吗?

就像我从来不相信致富能靠攒钱实现一样,我也不支持老年人过度劳累地重复用水、不舍得开车等“环保”习惯。在飞速向前的技术体系中,除了对正在使用的资源减少浪费,我们必能寻找出一种更为高效、更为精准的视角来解决地球与人的相处问题。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一本好看的小书《重构地球》。该书由腾讯首席探索官David W所著,从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新奇的概念来推动能源持续性发展。

其中提出了一个“为地球重新编程”的概念,十分有趣:如果如今我们滥用和浪费、开采与污染的生活程序错了,我们要如何制造出新的“绿色秩序”呢?有以下几个创意十足、充满可能的设想和大家分享:

一、 智能配水

设想一下,如果从一天早上开始,最早起床的那些人开始洗漱或洗澡,他们洗漱或洗澡水将进入附近一些简易处理设施中,经过简单的过滤、除臭、杀菌等工业,智能调度系统会根据处理的水量,将其自动匹配到附近的小区中。第二批起床的人就可以利用简易处理过的水来冲马桶。

以此类推,还有许多这样处理过的水,可以被智能调度系统分配到公园绿化用水或市政清洁的洒水车中去,或者调度到其他需要冲马桶的小区和办公区去。

这样的设想,既节省资源又保留了大家便利的用水,岂不妙哉?水与石油、电力等资源不同的地方就是具有再生利用的属性。这一点我们很早就知道,比如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拖地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我们现有的科技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建立上文这样的【智能配水】系统需要大量的用水信息和及其复杂的优化计算能力、快速的系统响应能力。

未来,AI技术的发展将打破目前的信息孤岛,加速数据融合来达到这种设想。

二、 数字电网

在我们已知的生活能源供给里,相比煤炭燃烧提供热能但会留下残渣和造成污染这种形式,电能绝对是一种高效、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同时,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也在计划着大量接入电网,来帮扶巨大的城市消耗需求

这种用点能解决问题、用可再生能源补充电能的想法十分美好,但目前的难点在于,电能是一种需要保证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特殊品。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用电需求不断加大,电网结构越来越精密和复杂。可不断增加的用电负荷、增长的输电显露;更容易发生的短路故障、低频振荡等问题都对输电环节、电网安全施加了巨大压力。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水平容易受到天气、温度变大的影响,还不能马上为电能提供稳定供给。

但随着AI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提高,【数字电网】的设想也很快将能成型。

三、 FEW-SHES

人类生命需求的七个要素是指,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安全和保障(Safety&Security)、健康(Health)、环境(Environment)和栖身之所(Shelter),被本书总结成FEW-SHES。书中写到,在以上七个人类生存的必要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稳定性遭到破坏,都将导致人类的灾难。比如如果你收到别人的共计,安全受到破坏,你就会准备共计,接着冲突可能升级,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你缺乏食物,就必然陷入饥饿,导致健康受损。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们一直明白,却在近年来越来越发达的经济、网络、便利社会的快乐中淡化。曾几何时,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走过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道路;而后来我们度不约而同地因为环境崩溃的前兆与危机极速开展绿色工业改造等技术手段。

如果在过往的发展上,我们因为无知和缺乏经验而走过“捷径”,那么今天必是我们需要还债的日子了:日后的技术发展、城市设施、工业技术等重要板块中,我们必须将有关自然、有关宇宙的这7个要素作为重要的考虑基础。

如果曾经的技术是让自然的、宇宙的力量围绕着我们不断进化,那现在我们人类面临的课题就是,更好地应对宇宙对我们的技术、认知、和日常行为改变和塑造。

《重构地球》这本书的好处是,它以一种温和又睿智的人文视角告诉了我们这个已然发生的变化,然后它既不批判我们,也不责怪我们;它提出了一种在技术上的利好鼓励。发展经济和发展技术是好的、是必然的、是不与环保、绿色相矛盾的,反而《重构地球》在告诉我们:珍惜地球、珍惜资源的人类正在受到技术和发展的奖赏,我们一定会因为保护资源的决心和行动得到更大、更好、更强的进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