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故宫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故宫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故宫传》是一本由张程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宫传》读后感(一):期待雪后晴天,与故宫相遇

2022.7.12-2022.7.27

幸得老东家的馈赠,换回一书架的书,最先想要开启的就是这本无论主题还是封面都非常戳中我的书。

开封后因为各种原因搁置,终于在带娃加疯狂加班的7月,再次翻开。每天都很期待宝宝睡着后我睡前,能够拥有这一个小时的故宫时间。每天一点点,竟然刚好看了半个月。

从来没有系统阅读过故宫的书籍,这本入门书籍脉络清晰、语言精练,我感觉始终保持了较为客观中正的角度进行叙述,能够在保留讲解描述的专业中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恰到好处。插画精美,不由得反复、仔细甚至想要放大观看。书本装帧,线装平开,纸张油墨,每一处细节都很完美。

想着等疫情过去,一个人去一趟故宫,就一个人,最好是落过雪的晴天。只想安安静静地走一走那宽阔的广场,感受历史长河中勤勉的大臣们凌晨步行入宫的小心翼翼,看一看那蜿蜒的内金水河,感受是否会存在流水在这孤城中的灵动,摸一摸那白玉的栏杆和红墙影壁,感受每一座殿堂坐落在礼制基座上的气势磅礴。

正如作者所说,虽然研究故宫方方面面的“故宫学”一科,蔚然成风、蔚然大观,但这一本书,非常正面地激起了我对故宫的兴趣,能读到它,是我的幸运,合上书页,似乎历史在眼前铺陈开来,朱明和爱新觉罗两大家族,所有过往,都在紫禁城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故宫,它就在那里,带着历史的风霜,等待着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瞻仰。

《故宫传》读后感(二):一本故宫的百科全书,沉浸穿越古今历史

去北京就一定要去故宫,可惜我还一次都没有去过北京,此前只知道,故宫是明清的皇家宫殿,对于故宫的记忆都是来自于热播电视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毕业基本上那知识啊就还给老师了,所以对于这种人文古迹景观,一定要做好功课,否者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花一些精力去了解它,才会不虚此行。 这本书可以算是故宫小百科了,从如何建造到衣食住行,如何选妃?大臣如何上班?皇子如何教育?太监宫女,深宫秘闻,古人关于排水消防抗震的智慧,是一次对故宫文化系统的描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好看,四色裸背锁线装,非常古朴的感觉,百余插图,红墙黄瓦,殿宇楼台,雕梁画栋,满满的知识点,即使没有去故宫,也能沉浸体验故宫的雄伟壮丽。 总要去一趟故宫吧,当故宫旅行时,你见到的一砖一瓦,奇珍异宝都是曾经的鲜活历史,书本上曾经的遥远的传说铺展在你的眼前,当你给同行人讲述那曾经的传说,心底也会有一些些小骄傲,因为繁忙不能出行的你,翻阅本书也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神游故宫 ,真的是一本非常有特色的文化入门读物。

《故宫传》读后感(三):《故宫传》读后感 Book 25

最近读书的速度比较慢,我发现我读书的速度和我这一阶段的状态有关,状态比较好,读的比较多比较快。

现在是中午刚吃完饭,最近迷上了《萌探探探案》这个这个综艺,我发现什么样的艺人能够讨得观众的喜欢,就是真实的艺人,就像黄子韬、杨迪这样的人,越是落落大方,就越是自己舒服,就越是讨人喜欢。本来吃完饭,真的是特别想回宿舍接着看,但我知道,我一旦回宿舍,就没戏了,绝对下午来不了。

这一周是没家教没活儿的一周,我打算使劲赶赶,起码数据得出来。时间比较保证上,除了周末,平时不准出校。只有晚上可以看综艺,其余的时间必须在图书馆,哪怕是看闲书,也得来图书馆,这一点不容得商量。

接着写这本书吧,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呢,是因为呜呜呜,说起来这件事,就伤心,本来和大玉小玉约好来北京玩五天,我特地借的这本书,想在去故宫前好好看一看,复习复习,结果疫情一来,她俩也来不了,唉,这本书于是乎,看前半段特别激动,看到最后(知道她俩来不了之后)我就没劲了,但是还是看完了。

这本书是分部分来介绍故宫,包括建筑,皇帝,妃子,养老,太子,太监,宫女,饮食、医药等等。特别是前一部分,比如介绍到皇帝,就涉及到太和殿这样办公的地方多一些,讲到妃子,就涉及到景阳宫这样的地方多一些,讲到养老,就涉及到慈宁宫,慈宁花园这样的地方多一些,讲到皇子,就涉及到文渊阁这样的地方多一些。

以前只知道前面是办公,后面是寝室,现在就知道寝室大致有谁住过,太后得寝室在哪里,皇后的在哪里,妃子的在哪里,乾隆养老和太后养老并不一样,慈禧为了扩充自己住的地方,改变了格局,等等一系列的背景故事,可以说是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

而且以前潜意识里会觉得,故宫建好了就在那里,现在才知道,以前被烧过,然后重建,再烧,再重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自己的故事,比如孝庄皇后原来住慈宁宫,后来大家非常非常尊敬她,都不住,在旁边修个寿康宫住。再比如慈禧为了扩充自己住的地方,打破西六宫的格局,将翊坤宫和永寿宫之间打通。还有乾隆为了不打破康熙在位61年的记录,自动退位,给自己规划了宁寿宫这一块养老。所以每一个地方都是不同时代的人设立的,看起来故宫四四方方,里面更像是一块块拼图,换过不同的主人后,这里也有着不同的“装潢”。

还有一点我印象深刻,就是我,现在有了最崇拜的皇帝,如果我希望遇到一个这样的人,无论是爱人,还是长辈,还是兄长,还是朋友,都是他!康熙!!康熙太帅了,太太太帅了,我的人生楷模。无论是能力,品行,道德真的都是人上人,明朝的皇帝大都是老子很厉害,儿子一般,而康熙呢,是老子很厉害,儿子很厉害,孙子也很厉害。

我!好!崇拜!康熙!哈哈哈我这几天起床的时候,就想着康熙,康熙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我的偶像!

康熙6岁登基,和祖母两人一起抗击鳌拜的专权,终于成功,祖母去世后,穿孝服27天,康熙穿了27个月,康熙本来还想把祖母的慈宁宫直接翻倒当孝陵,最后还是被大臣拦住了,康熙这个故事放到现代就是孙子由奶奶一手拉扯大,缺少父爱母爱,勤政,清朝最勤奋的可是康熙懂事后,帝皇,五岁时就和大臣站在一起,随朝站班,宫苑门槛太高,侍卫就把他抱过去,我都可以想象,侍卫双手勒住康熙的腋下,把他腾空抱过去的样子哈哈哈哈,每篇文章背一百二十遍,高强度的读书让他咳血,咳完再背。康熙为什么这么优秀,我觉得真的是离不开这些“鸡娃”教育。

还有康熙教育的子女也是很棒,乾隆非常棒,《步步惊心》里面四爷的原型,雍正也是很棒,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

就这个事,我最近还有一个感触,我想现在把握住每个机会,当我有了子女后,我不希望她是我对我这一辈子的弥补,比如我自己不懂音乐,我就硬要孩子学钢琴,懂音乐,培养气质,我希望的是,我不懂,我去学,而不是让孩子去学。

顺其自然让他选择适合自己并且喜欢的爱好,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就是,帮他找到那个爱好,并且在他还未懂事的时候,让他咬牙坚持下去。

我看这一段特别有感触,再想想那些奥运会冠军,真的是从来灭有休息这一说,虽然说要有节奏,但是努力勤勉更为重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刮风下雨,从不缺席。

所以我在想如果我想完成什么事情,也应该注意这一点。我现在觉得我早上也应该早起给自己规定个任务,刮风下雨,从不缺席,就像以前练口语那样。

在短期内,我想写论文,以后每天7点-8点,就写论文吧,每天一个小时就把这件事做好。

像康熙一样,在一件事上至少应该有这样的精神,我觉得我现在可以再早点起,早上干点事,晚上可以运动一会儿,早点回去,追追自己喜欢的综艺,也算是暑假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