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读后感摘抄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读后感摘抄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是一本由[美]约瑟夫·布尔戈(Joseph Burgo)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68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2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读后感(一):比较好读

对门外汉来说蛮好读的,作者把自恋复杂的原因和表现简化成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核心羞耻,一个是赢家-输家模式的世界观;把不同表现的极端自恋者分了类型,比如报复型,欺凌型,诱惑型,自以为是型等等,每一种都举了几个名人或者他患者的例子;每种最后也介绍了些如何跟他们相处的建议。

核心羞耻是存在于人潜意识中的缺陷感、自卑感,形成核心羞耻的原因多种多样,多是因为父母照顾不当:没有在出生最初几个月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拥有无条件的爱和无所不能,或是没有在儿童期打破他们自己是世界中心的幻觉,仍给他们不加批判的赞美和形同虚设的惩罚,等等。 (有一个记得的概念挺有意思,书里提到一个心理学家把羞耻理解为积极情绪的中断和期待的落空,作者用单恋时得不到回应的羞耻感解释这个定义,并将它跟儿时丧亲,爱着母亲却再也得不到回应的孩子的经历相类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他分类的诱惑型自恋者,通过强迫性地迎合诱惑别人再抛弃他们,把自己无意识中的无助感、被抛弃感转移出去,来逃避核心羞耻。) 作者继而说,自恋者内置一种赢家-输家的看待世界的滤镜,且他们的一切自恋行为都是为了逃避核心羞耻。方式多种多样,报复型自恋者把伤害到他自尊心的行为解读成引发痛苦的攻击,在旨在把核心羞耻和痛苦摁回无意识的防御反应中对别人疯狂报复;霸凌型自恋者通过欺负别人,让别人成为输家,把自己无意识中的缺陷感无助感转移出去,巩固自己赢家的形象;无所不知型自恋者通过表现出比别人懂得更多获得优越感,压过输家一头成为赢家,等等。

一些还想得起来的细细碎碎的点:极端自恋者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夸大的自我重要性,和没有共情能力。他们往往会对人表现出愤怒、蔑视和推卸责任。他们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无法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因为核心羞耻太过令人痛苦,但这种痛苦存在于无意识中(那算什么痛苦嘛)。他们可能撒谎成性,完全不顾事实真相,但可能不是故意的,在他们的意识中,他们相信自己有着夸大的自我形象。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读后感(二):自恋也疯狂读书笔记

【无所不知型的自恋者】

工作场所中无所不知型的自恋者会造成更大的威胁,因为你别无选择,只能和他们打交道→①忽略他们“有用的”建议、礼貌的表示感谢就离开。

→②表现出谦逊,将观点表述得更加灵活,以此请他们从优越的宝座上走下来,以开放的态度看待他们的观点,并不一定要支持这些观点。

【自以为是型的自恋者】

自以为事情的自恋者不讲道理,基于真理和逻辑的论据对他们没有用。

偏执狂的自以为是体现了讨厌自己某些方面的【自恋防御】,自我的这些方面被否定并被投射到“劣等”的他人的身上。

当他们从事更为受瞩目的职业(如娱乐业)时,自以为是行的自恋者拥有了更大的平台来表达蔑视并否定自己的羞耻。他们可能会故作谦虚,表现出谨慎且符合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模样,以掩饰其真正的目的:维护一种不受羞耻困扰的防御性理想化自我形象。

在工作场所中与自以为是行的志愿者合作时,你的职责可能暗含着保护他们免受羞耻的侵害。如果不打算辞职,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是认输、承担责任、简洁的道歉。这种办法能使自恋者的愤怒很快消失,但也会使你的自尊受到一些损害。因此,需要谨慎衡量,职业发展是否值得你忍受当下的羞耻和痛苦。

在于自以为是的自恋者的友谊中,只要你仍是他们理想化自我形象的支持者,你就很安全,可以免受攻击。虽然你可能认为真正的友谊需要实话实说,但是自以为是型的自恋者并不想听到真相。

与自以为是型的自恋者,恋爱中相处会反复受到其攻击和羞辱,不要被自己对理想化爱情的渴望蒙蔽双眼。绝对不要幻想你的爱人会做出改变,然后你就可以重新获得幸福。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读后感(三):很好的关于自恋入门

我原来以为,自恋者是那种整天吹嘘自己,无法共情的人.

你好,你是ta自恋的延伸.你不好,你是ta投射出去的不完美。

但是很多人,做出的事让人难以揣测内在动机,似乎毫无好处,对方也表现的十分谦虚,有的甚至楚楚可怜.但那种无法共情的感觉,又和自恋很相似.

看了这本才知道,自恋作为一种障碍,其实有很多表现形式.

霸凌型,诱惑型,自命不凡型,无所不知型,自以为是型,报复型.

当他们成了父母,孩子成为其自恋延伸.

如果进入关系,依据他们的核心羞耻在哪里,决定他们是什么样的类型.自恋人格因为无法处理羞耻感,只能选择外在的对象投射出去.

他们逃向哪里,就是哪种形式.

如果在于权力,认同感,霸凌型

在于身份认同,亲密关系,价值感,诱惑型.

在于才能,智商,能力,自命不凡型.

在于身体,自我认知,而学习特别好的话,就会用用无所不知武装自己.

在于主观认知,自以为是型.

在于其权威性,报复型

ps还有个成瘾型,但我觉得成瘾是一种复杂症状的表相,如同抑郁是很多心理问题的表相一样.

不管外在如何表现,自恋者都是在逃避羞耻感.像是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不,那个无地自容的脆弱家伙不是我,是你.这导致他们把问题归因于外界,难以向内探索.自然难以反省.如果要和他们相处,作者的建议

1最好不要触及对方的核心羞耻,要能改,早改了.

2对方伤害你的权益时,做好记录,因为他们会扭曲事实,然后诉诸法律.

3如果你的父母是极端自恋者,和他们制定下规则,远离.哀悼自己可能没有获得充分的爱的童年,养育自己.

我不知道科胡特推出说的健康的自恋多少人有,有时候总感觉这个世界是灵魂残缺肉体健全的人组成的,多少都有自恋问题.

“深深地关心一个似乎没有能力关心别人的人,那是某种地狱般的感觉,她不愿任何人去体验”.自恋者真的很多很多,他们不是高高的坐在王座上的商业巨鳄,可能就是父母,老师,恋人,上司.他们在逃避自己的时候慌不择路擦伤了别人.直面自恋者丢给你的耻辱,知道ta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怪物,给对方自尊,因为这能给自己自尊.虽然非常难.

《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读后感(四):【读两本书】自恋的人上天堂,旁边的人下地狱

被形容成是西方《红楼梦》的法国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说:「在爱面前,现实竟是如此微不足道。」

恋爱中的人,感觉世界被朦胧璀璨的光和影所包围,你爱她,他爱你,世界真是太美好了。

刚开始,优秀又自信的他把你捧在手心,让你以为你是主角。

慢慢的,你发现他其实比较爱自己。然后,他开始出现控制、冷漠、善变等行为。

现在是啥情形?

你遇到「自恋型人格」对象了。

但是,你却离不开他。怎么办?

案情如果单纯的话,请阅读拉玛尼·德瓦苏拉博士写的《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案情如果不单纯,甚至出现恐怖情人的话,请阅读约瑟夫 布尔戈博士写的《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

原来你,什么都不要

轻微自恋者的举手投足跟发言,往往具有一种风采。他们的自信,让他的出现跟谈吐裹上一层吸引人的光芒。

严重自恋者,则会发展成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形容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一种自大自负、渴求万人瞩目同时缺乏同理心的普遍行为模式」。

为什么爱会伤人?因为自恋者需要舞台,需要观众,可是他们时常缺乏同理心。你的喝采被视为理所当然,你的抗议被视为无理取闹。

自恋者需要你「给予」,被迷惑的你所给出的崇拜,就是在源源不断输送给他,继续折磨你的能量。

阿妹有首歌时常在KTV被点唱:《原来你,什么都不要》。

显然,唱到落泪的人,分明就是爱上自恋到不行的人了嘛!

两本书都告诉读者说,当自恋发展到人格障碍的状态时,你不可能改变对方,要改变的是你。你要设定好自己的忍受范围跟程度,并让对方接受,也让自己接受。否则,只有离开。因为,他们不可能改变。

书中还提到「自恋共谋」和「共同依赖」的观念,病态的自恋需要双方合作才会持续:我们舍不得离开折磨我们的人,很多时候是我们喜欢对方的自信,觉得对方可以被依赖、依恋。

心理学家说,当自恋变成一种变态性格的时候,就有可能发展成「黑暗三人格」:操纵别人来成就自己,不负责任的利己,病态的自恋。

五种病态自恋

《为什么爱会伤人》提到,自恋者懂得用表演来扭转权力关系。刚开始,他们会假装自己什么都懂,很体贴,其实是要吸引你上钩,让你依附他。

自恋者最大的特徵是充满自信,我们会被他们条理分明的说理和说情给吸引。

也就是说,自恋者往往都是自信者,差别点在于过度自恋的人,同理心薄弱。

所以,也有「健康的自恋」:那就是善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促成有价值的结果,不试图扭曲别人的理解跟决定。

喜欢吸引别人目光,喜欢获得别人直接或间接肯定,只是无伤大雅的自恋。

没有得到持续关注与肯定所产生的热暴力或冷暴力,那就成了暗黑的自恋。

《自恋也疯狂》把病态的自恋者分成五大类:

欺凌型:我是赢家,你就是输家。

诱惑型:我需要,你一直需要我。

自命不凡/无所不知型:我最棒。

报复型:敢挑战我,我就灭掉你。

成瘾型:我需要药物或虚幻肯定。

自恋者的正面有3C特质:魅力四射(charismatic)、玉树临风(charming)、过于自信(confident)

——魅力、迷人和自信——那是他们经过多年的磨炼形成,具有磁性也是最吸引人的特质。

自恋者的背面则是疑神疑鬼,挑东挑西,不断编辑自己的人设,却要求对方要从一而终的顺从。

病态自恋者有毒

病态的自恋者所能带给别人最大的毁灭是:让人失去自尊。而且,是心甘情愿的这么做。

张爱玲对胡兰成一见锺情,两人热恋时候的张爱玲是这样的:「见了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心里是欢喜的,又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只不过,胡兰成爱自己也爱其他女人。后来的张爱玲写说:「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而不来。」

这样的变化,的确是面对自恋者所会有的反应。那就是,自欺欺人。

他这么迷人,我也喜欢在他们边的我。不然,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呢?

死心的张爱玲终于向他写去了绝交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最后,她写说:「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干得好,玲姐。跟病态自恋者说不,因为他们有毒。

除非你们彼此自律遵守一条红线,否则只能这样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