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母爱毋伤读后感100字

母爱毋伤读后感100字

《母爱毋伤》是一本由[美]布兰达·史蒂芬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爱毋伤》读后感(一):破茧成蝶

破茧成蝶 读最好的书,走成长最快的路 ——·关于本书·—— 《母爱毋伤》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母性自恋型母亲,以及自恋型母亲在生活中的六种表现形式,并阐述了自恋型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提出了两个部分修复母性自恋带来的心理创伤,活出一个全新的、快乐的自己。 ——·关于作者 ·—— 作者布兰达.史蒂芬斯是从业20多年美国著名的婚姻和心理咨询师。 她对自恋型虐待有很深的研究,给很多受到自恋型虐待,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提供了心理救助,并成功解决了许多案例。不仅如此,她还在重组家庭、婚姻和治疗方面拥有广泛经验,擅长EMDR创伤治疗以及关于焦虑、忧郁的个体适应治疗。 ——· 本书金句 ·—— 1.没有母亲的同情和爱,女儿就会缺乏真正的情感纽带,从而感觉缺少某种东西,她的基本情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如果你在一个由自恋母亲支配的家庭中长大,成年后,你每天都竭力去做一个“好女孩”,并尽量去做别人要求你应该做的事。 3.想要成为一位健康、成熟、独立的女性,女儿需要认知到一个和母亲相区别的独立自我。 4.好的母亲能在宽严之间维持适当的平衡。 生活在中间地带的女孩,会发现她的才华、激情不断成长,她的情感得到认可,受到尊敬。 5.在一个健康的家庭里,父母间存在情感上的联系,乐于和对方相处,共同掌控家庭事务,且处在家中等级的最顶端。他们的任务是照顾孩子,孩子则向他们寻求支持和保护。 6.每个孩子的生命中,都应该有一个人不顾一切地爱护她!我们在成长中逐渐脱离这种特权和依赖,并学会在情感上照顾自己,依靠自己,而这是稳定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 7.当一个女人心里并不觉得自己有价值时,她会觉得自己配不上,无法接受成功和认可。 8.不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不论对哪一代人而言,好妈妈的标志,都是有能力提供真诚的爱和同情,提供身体和情感上的照料。 ——·核心内容·—— 《母爱毋伤》一共分为两部分,有六个章节组成。 每一章结尾会有小测试和案例及小结来概述每一章里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将如何帮助你 ❤️第一部分将帮助你深入了解自恋型人格障碍及其发展的路径。 第二部分,你将获得重拾身份认同,从内心深处重新认识自我的力量。 第一部分辨识自恋型母亲

《母爱毋伤》读后感(二):疗愈之路的三阶段:觉察、接纳、转化

这是一本讲母女关系的书,不禁让我想起张爱玲。在她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里,可以看出母爱的缺失如何影响她一生的性格。在张爱玲眼里,母亲永远想着快把她甩掉,这种自己觉得自己是包袱的自卑心占据了她整个青春期。一点温暖就让她流泪,惊惶,不安,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青春期的小女孩。后来人们叫她张冷冷。读到《母爱毋伤》这本书,让我觉得所有在童年缺少父母陪伴的朋友,想要呼吸新鲜空气的人,都可以读一下这本书,从中收获康复的力量。

书中讲了与自恋者相关的理论,告诉你自恋者哪些行为越界了,帮你理解这些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和动机,也有一些生动的实例,让你看到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对女儿的成长和人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依恋理论最早由精神病学家约翰.鲍比( John Bowlby )和发展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 Mary Ainsworth )提出。他们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婴儿对照料者的依恋,尤其是对母亲的依恋带来了重大突破。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母亲在孕期也会对婴儿产生依恋,这一过程能帮助女性做好成为母亲的心理准备。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回应婴儿的需要,婴儿就能形成安全依恋,并且学会信任他人。对父母的安全依恋让孩子相信父母是在乎自己的,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日后就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需求得不到持续满足的姿儿,很难信任他人,也不懂得管理情绪或释放压力。这种类型的依恋会一直伴随我们,除非我们主动去建立充满爱与信任的关系。

除了谈到亲子关系中的科学理论,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切入点,一个反思的契机。情绪触发是一种体验,它将我们带回过去,产生与原先的负面事件发生时类似的情绪反应。我们可能会像当初一样愤怒和恐惧。要学会识别这些反应,正念是关键。产生情绪反应时,坐下来,花些时间辨别你此刻的感觉。如果能找到过去有同样感觉的情境,你就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找到情绪的触发点。一旦找到了这个触发点,你就在识别情绪、理解情绪源头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也能更好地理解、认同、管理自己的反应。了解了自己情绪和各种情绪的触发点,才能控制它们。你不必再担心自己反应过度或表现不佳。将现在和过去的情绪点联结起来,你懂得了如何安尉白己内心的小孩,告诉她,她很安全,再也不会被忽视。害怕的时候,你能安慰自己;被人误会时,你也能告诉自己,你可以感到愤怒。

你还收获了一种了不起的能力:你明白情绪不能定义自己。童年时,当你面对那些自己理解不了的情绪时,不知道该做何反应。如今的你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力量,能善待、了解自己,也能理解为什么面对某些事情时你会产生某些特别的反应。最后我还发现,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对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也适用。

《母爱毋伤》读后感(三):一本教你如何避免养育低自尊和无价值感孩子的书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相貌不凡的人物名叫纳西索斯,相传他很虚荣,把所有追求者都拒之门外,以至于伤了太多人的心,女神知道后,对他下了诅咒,让他爱上自己。

一天,纳西索斯到水塘边去喝水时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深深迷恋上了自己,再也不肯离开。每当他要捧池塘水喝时,水中美丽的倒影就会消失,于是他只能呆呆地坐在水边盯着自己的影子,直到干渴疲倦而死。

“自恋”一词,就源于这则有趣的希腊神话故事。当然,适度的自恋是自信的表现,但过度自恋就成了一种病态。《母爱毋伤》这本书的作者认为,“自恋型母亲”养育出来的儿女,总是会怀疑自己的价值,时常会产生自己不够好的感觉。

诚然,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内心依然有无法弥补的缺失。他们总是需要不断获得成功来寻求他人的认可。可怕的是,无论她们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上多么成功,自我破坏,过度警觉、焦虑、抗压能力弱和低自尊,依然会一直困扰着他们。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朋友有这种倾向,或许这本书里的方法能让她有所缓解。《母爱毋伤:没有界限的爱,会变成一种伤害》这本书,是由美国作家布兰达·史蒂芬斯倾力打造。

本书作者布兰达·史蒂芬斯,是位经验丰富的心理疗愈专家,他从事心理咨询20多年,并且在加利福尼亚州,创建了一家自恋型虐待康复中心。他对自恋型虐待有很深的研究,给很多受到自恋型虐待、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提供了心理救助。

本书借助真实的案例和科学的指导,帮助读者辨识有毒的亲密关系,积极展开有效的自我心理疗愈,让改变从理解开始。

了解何为自恋型人格

要了解“自恋型母亲”对婴孩的伤害,我们必须先了解“自恋型人格”的由来。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婴儿发现,来自外界的认可让婴儿知道自己的存在。

当一个婴儿微笑时,她会看到妈妈的脸上会绽放温柔的表情;当婴儿咯咯大笑时,妈妈的笑容也会随之变大。妈妈的笑容认可了婴儿快乐的体验,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体”,即“我存在”的感觉。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被看见,所以存在”。

要是孩子的内心体验无人回应与认可,就会出现一种十分强烈的空虚感,为了填补这种空虚感,孩子会创造出一个虚构的自我来维持自己的存在,这就是“自恋型人格”的由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比如,一个在家庭备受呵护的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学习中受挫,此时孩子或许就会感到,我其实并没有家人想象的那样优秀,我也不是什么天才儿童,此时孩子就会有一种自体破碎的感觉。

再比如,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考入大学,发现评价标准不再只是分数,也会有自体受损的感觉。如果分数不重要了,那我该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呢?或者对于一个从小被夸赞漂亮,但其他方面被忽视的女性,在衰老时也能体会到自体破碎的恐惧,如果美貌流逝,那我存在的价值何在?

在类似这些情况来临时,如果能得到身边人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内心的自我感就更强烈,积极的体验会让人更有勇气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完美。相反,如果此时得不到理解和鼓励,就会演变成“自恋型人格”。

因此为了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请多给孩子一些理解、耐心和鼓励吧!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既然知道了“自恋型人格”的演变过程,那它又有哪些成因呢?我们该如何避免它?事实上,“自恋型人格”的成因并不单纯,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在书中指出,它的成因会受到环境、基因和大脑连接方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实践治疗过程中,作者史蒂芬斯发现,大多数自恋型人格障碍者都在童年时期遭受过冷遇或虐待。作者在书中罗列了导致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几个因素,供我们探讨学习。

1. 忽视型养育:通常指孩子感到自己在父母眼里并不重要,自己的需求从不被优先考虑。

书中指出,在育儿过程中,习惯了忽视孩子的感受和要求,孩子很难茁壮成长。那些在父母的忽视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旦情绪不堪重负,他们的内心就会崩溃。可见,在育儿过程中要避免忽视型养育对孩子带来的伤害。父母对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非常重要。

2. 过度表扬或宠溺

相对于忽视型养育,过度表扬和宠溺也是不明智的,它会让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变得敏感脆弱,无法认清自己。

3. 过度批评

过度批评也会导致自恋,这或许有点不可思议。但心理学家们发现,事实就是如此。人类的大脑总是在不断寻求某种平衡,如果孩子总是被批评,他就是会利用心理暗示来对抗,从而产生一种补偿心理,认为自己比对方说的更有价值,可又总是怀疑自己不够优秀。进而进入一种混乱状态。

总之过度批评孩子,会破坏她应对变化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4. 期待过高或虐待

对于期待过高的孩子,他们往往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去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无法感知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很多父母期望孩子成龙成凤,不允许孩子犯错误或失败,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时非常痛苦。

虐待会磨灭人的自尊心,孩子会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就是个负担。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逐渐丧失自我认同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以上这些错误的养育方式,父母都要尽量避免。

写在最后:

健康的亲子关系其实非常地简单:父母生下孩子,然后全身心地爱她。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父母会拥抱她、教导她、认可她,给她提供安全感。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的职责就是接纳、爱护并鼓励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总之,无论顺境逆境,健康的父母都会爱孩子,且永远支持她。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充满爱和同情心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成长为健康、独立、懂得自尊自爱的人。”

虽然这本书着重写母女关系,但其实它适用于所有亲子关系。希望你通过书中的方法,即疗愈了自己,同时也养育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