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合流读后感精选

大合流读后感精选

《大合流》是一本由[瑞士] 理查德·鲍德温著作,格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合流》读后感(一):捆绑与解绑

全球化并非起源于工业革命或者丝绸之路,从智人走出非洲开始,全球化已经开启。 作者所述的三级约束,即物流成本、思想交流的成本、人类自由流动的成本,我认为:后边两个约束可以概括为: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传递效率的提升,人类的自由流动也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当然,人员自由流动还可以促进厨师、理发师等必须线下作业的服务业效率的提升。 COVID加速了信息化的速度,作者成书时所展望的场景几乎已经实现。 捆绑与解绑、再捆绑与再解绑,这种周期节奏是自然规律。即使三级约束在宏观层面上演变到尽头,也会在局部或者微观层面上持续迭代。 作者特别有用户思维,明确指出对某些内容熟悉的读者在某些地方可以略读。本书的翻译也是加分项。

《大合流》读后感(二):三级约束与三次解绑

按照作者的理论,全球化有“三级约束”,即生产运输成本、思想交流成本和人口流动成本,这三种成本构成了生产和消费解绑的三个约束。通过对其“三次解绑”,可以实现人类全球化的“三次加速”。

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导致难以从跨区域贸易中获利,生产被强制和消费捆绑在一起。由蒸汽革命引发的工业革命,带来运输成本的大幅降低,各国间的比较优势带来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先发的工业化国家迅速占据了技术和贸易的主导优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生“大分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思想交流成本大幅下降,发达国家为降低成本开始进行离岸生产,为实现其境内外生产的无缝衔接,发达国家将其营销、管理、技术知识输入发展中国家,使得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始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全球产业链形成,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实力也出现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始出现“大合流”。

目前,针对人口流动成本的解绑还没有实现,按照作者的推断可能会依赖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机器人,这可能将再次颠覆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对全球经济的格局引发剧烈的冲击。

《大合流》读后感(三):出乎意料,大合流不是指全球化

出乎意料,大合流不是指全球化。全球化是全球范围的交流,它在19世纪早期到1990年导致大分流,1990年至今导致大合流。所谓合流还是分流,更多不是指文化价值的趋同,而是指经济实力的差距。因为产生了分流和合流的事实,据此来分析不同时代全球交流的特点。 作者认为全球交流有三个关键要素:商品、技术、人。当运输成本、关税等下降,商品的交流被解绑。导致了我们现在所称的“发达国家”经济崛起,G7与其它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巨大。这是大分流。 技术交流的解绑主要因为通信技术(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的便捷导致了生产阶段的拆分,产生了全球价值链这种工业新模式。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得到发展。但作者同样强调,这是一条捷径,但并非能直通终点。仍然要面对如何在价值链中力争上游的困难。他还提到了社会发展必然产生的变化、分裂与动荡,都极考验一个国家的施政能力。毫不奇怪地,书中多次提到了中国,倾向于正面评价。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飞速发展,这是大合流。 最后一个是人的解绑。人的运输成本和商品有一些类似,交通的发展使人更容易流动,但与商品不同的是,人需要多次流动,以及持续产生的外派成本。 现在的通信技术尚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而人性就是很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大城市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人这种集群交流的需要。 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1.远程显影技术、全息投影,书中举出思科已经在这方面有成果,只是昂贵且需要固定场所。2.远程操控机器人,类似于前阵子炒菜机器人的新闻。还有早有应用的远程手术。 一旦“人”这一要素也解绑了,竞争将更细分至每一个岗位。通过远程操控机器人,原本只能使用本地人的体力劳动岗位也将面临全球竞争,以工资和技能综合竞争。 但可能最先面对这种竞争的,是国际间工资差异巨大的岗位,作者提请注意的是:工程师、设计师、会计师、律师、出版商等。 作者认为这种“远程智能”对未来的影响,至少应该和大热的“人工智能”放在一起考虑。

《大合流》读后感(四):不断解绑

相较于人类社会发展史,全球化是一个新的不能再新的现象,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却超出了历史中任何一种社会现象。

作者鲍德温教授是全球化的拥趸,坚信全球化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其逻辑和动力深植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

为了探寻全球化的逻辑与价值,作者提出了全球化“三级约束”的模型,认为货物、知识和人员的流动决定了全球化的进程和模式。

货物流动效率的提升,形成了全球化的第一次解绑,发达国家在其中抢占先机,迅速实现工业化,引发了南北方之间的大分流。

之后的知识流动效率提升,形成了全球化的第二次解绑,价值链替代了整国工业化的模式,使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全球化收益,由此形成了南北方之间的大合流。

尚不明确的第三级约束,也就是人流的约束,似乎并没有沿着全球化的一般逻辑演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正在推动着全球化以完全不同的模式实现第三次解绑。

作者对于全球化的观察精细而睿智,从现象到逻辑的剖析,展示了国家发展和全球化演进的内在机理,既有理论上的阐释,也有具体案例的分析,很多地方颇具启发价值。

从全球化推动下的大合流,回到当下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波谲云诡,很多冲突甚至逆转,只是打破全球化约束中既得利益者的某种挣扎,全球化的大势并不可逆转。由此出发,双循环的新格局,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一则抓住了第一次解绑中整国工业化的红利,一则占据了第二次解绑中全球价值链的关键枢纽,为在第三次解绑中继续占据有利位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部关于全球化的精心之作,值得细细品读。唯一美中不足,翻译略显生硬,影响阅读体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