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科学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科学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科学的故事》是一本由吴国盛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的故事》读后感(一):科学的故事

酒店隔离期间读的第一本书。 1.科学诞生于古希腊城邦文明,以主权在民、民主决策为特点的希腊城邦政治制度是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只有自由的民族才有可能发展自由的科学,只有自由的人民才会追求自由的科学”。 2.雅典三巨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原来是师承关系。 3.面对新冠病毒,我们需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科学的故事》读后感(二):科学的故事

酒店隔离期间读的第一本书。 1.科学诞生于古希腊城邦文明,以主权在民、民主决策为特点的希腊城邦政治制度是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只有自由的民族才有可能发展自由的科学,只有自由的人民才会追求自由的科学”。 2.雅典三巨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原来是师承关系。 3.面对新冠病毒,我们需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科学的故事》读后感(三):《科学的故事》:认识你自己

像是另一种表述路径的《什么是科学》,不同的是这里理论更少,事例更多。

科学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源于对自己、自我的追求,源于对恒久与不变的追求。我们之所以没有科学,溯源回本又不得不从地理历史论的角度来看,与农业文明相匹配的血缘文化导致我们不能也无法将“个体”“自我”放在优先位置,甚至要刻意抹去这样的东西,让所有人服从于“整体”,这样才能生存。反观古希腊,高度发达的商业要求“契约”,而契约的根本在于自由的人,追求自由是他们生存的条件。而这种自由怎么才是自由呢——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不变,才是确定的、才是自由的。

到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都追求这种自然的本质,只是柏拉图将这种自然数学化、齐一化,亚里士多德将这种自然内化,追求其本身的位置、本身的意义。

所以吴国盛说,现代性困境,要溯源的话,要追到牛顿身上去了。

《科学的故事》读后感(四):科学的故事

讲科学的起源,永远绕不开数学,数学的推广发展又离不开西方哲学,西方哲学溯源则必回归于古希腊城邦文明,而说到古希腊时期推动了科学发展的贤哲,则必是老生常谈的那几位,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通常以哲学家而非科学家、数学家身份著称,而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在科学家、博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的身份之外,往往也先是哲学家。所以每每说起科学史,都更像在谈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哲学史。但研读后不能否认,如果没有哲学在思想上的指引和重视,科学也会失去繁育的土壤,如果没有哲学的兴盛与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求知的触角或许不会探进科学的领域。 我们看科学的起源至少能厘清一件事,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只有古希腊人能创造科学”这一论断或许会挑战民族自尊心的敏感神经,但经过追本溯源的阐述,不难理解古希腊“科学”与其他民族“科学”的差异。以中国古代为例,天文学常常服务于礼学,与王权兴衰、朝代更迭捆绑在一起,宇宙和星空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某种预兆和象征,它们存在一定带有某种预言意义,观天象是为了解读这种意义,来为统治者、国家大事、制定历法做出预测和判断,而数学,虽有《九章算术》等杰出经典,但其诞生目的依然是服务于社会生产,用于解决农耕水利等领域上的实际问题。这不仅仅是古代中国存在的现象,而是古希腊以外大部分民族的共性,就这种古代普遍存在的情况来说,古希腊人愿意去追寻一种不能服务社会或国家统治需要的“无用知识”,不强调“学以致用”的人文性,而注重“为了科学而科学”的理性精神,这件事是很难得的,值得后人抱以敬意。 意识到科学是一种“无用知识”,可以说是我学习科学史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这使我意识到科学是一门独立自洽的学科体系,而不是依附于社会生产、政治经济、哲学思辨等领域的附庸学科,也即上述的: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于国家和文明而言,也能更好地意识到,发展科学和发展技术,这是两回事。 谈科学也离不开自由。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源于悠闲和好奇心,爱因斯坦认为学术自由源于免于贫困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内心的自由,关键词毋庸置疑都是自由。在如今的口语环境,“自由”更像一个嘲讽性质的词语,但我们不该因为自由经常成为政治的工具,就彻底将其打入贬义词之列,在它的源头上,自由的确是一种稀缺的珍贵资源,古希腊的自由建立在奴隶进行社会生产的基础上,这是无法复刻的,但当时萌发出的好奇、烂漫、追根究底的自由精神,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并追求的理想。 在自由的探索氛围下,科学的初期不免充满各种错误,其中很多观念在如今看来荒诞而滑稽,如古希腊对宇宙建立的天球模型,几乎是和现实截然不同的幻想,但这是一个伟大的错误。引用作者的话说,如果没有天球的概念,就没有此后天文学的一系列革命,也不会有现代科学,“天球”概念从现今眼光看来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其意义在于这个概念曾经引发了哪些问题,又激励了哪些研究活动。——我深感认同,错误也是一种进步,正如物理学的早期发展,几乎是在绞尽脑汁驳倒亚里士多德竖起的错误大山,但谁也不能否认亚里士多德之于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科学从畅想走向严谨的假想与论证,这其中理性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性走向极端难免冷酷,产生与伦理学的冲突,关于这方面,直接引用作者的论述: “在现代物理学看来,事物没有自身的内在属性和价值,石头之所以下落,是因为它有质量,但有质量并非石头的独有物性,因为其他物体也有质量,石头与其他物体的区别,只是质量不一样,根本上说,石头和其他事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石头下落不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它是一件中性事实。” “如果价值不能从物理世界的全同物质中找到,伦理学家们就只能从人的主观世界中寻找价值的源泉。这样一来,价值观变成了个人主观的东西,就必然导致很可怕的伦理相对主义。在伦理相对主义者看来,没有什么客观的价值标准可言。人类生活必定因此陷入深刻的混乱之中。” “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目的论物理学,保全了事实和价值的同一性,宇宙作为cosmos,是真善美的统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根据物之物性来推出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每个事物在宇宙中都有它固有的位置,一切事物各归其位、各就各位,世界才有秩序,才成为cosmos。” 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果显然不能回归,但以亚里士多德等人为首,对宇宙、对真善美和谐统一的cosmos的追求,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趋向完美的内在冲动的观念,或许可以复兴,以纠正偶尔步入歧途、忽视伦理与社会学意义的科学研究。 单纯评论书,后半部不如前半部好,古希腊哲学互相纠缠、难以拆分的部分太多,说其中之一就难免提及其他,再深入解读“其他”的时候,又会反过来继续谈那“其中之一”,往后看会有重复阐述、前后混乱的感觉,不过总的来说,确实更新了我部分观念,把一些我以前没意识到的事情抬上了明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