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读后感摘抄

《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读后感摘抄

《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是一本由苏城育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2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读后感(一):《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看历史名将如何启示现代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韩信无疑是一位璀璨的将星,被誉为“兵仙”。《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这位英雄背后的忍耐与智慧。作者苏城育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韩信如何从一位穷困落魄的少年,通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深邃的谋略,最终成为大汉朝的开国功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现代职场中的一些案例。许多人在初入职场时,都曾经历过类似韩信的困境。他们或许在起步阶段并不被看好,甚至遭受了打击和嘲讽。然而,正是这些磨难,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去忍耐与谋划。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遭遇了与韩信相似的困境,是否也能像他一样,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当我们在业务上受到质疑,或者在人际关系中遭受排挤时,是否能够保持冷静,用智慧去化解困境?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叙述,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成为更加强大的人。

然而,正如书中所提到的,韩信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权谋方面却显得稚嫩。这也提醒我们,在职场中除了业务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政治敏感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重蹈韩信的覆辙。

总之,《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揭示了韩信这位历史名将的成长历程,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在职场和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智慧的人。如果你渴望在逆境中成长,或者希望了解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给我的启示:“真正的强大,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努力成为一个更加坚韧、更加智慧的人。

《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读后感(二):小人败君子

这本书可以说是专门讲述“淮阴侯”韩信的历史——从有名的“胯下之辱”到被“败也萧何”,的一本书。可是在书里面,我始终不能忽视我们“西楚霸王”项羽和“小人”刘邦与主角韩信。在我看来,韩信与项羽是真正的君子,而刘邦则是十足的小人!书上白纸黑字,写满了君子总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其结果可想而知!这种结局可悲、可叹……他们三个表面上看是没有可比性的,可是在一些方面,他们的冲突矛盾是那么显眼!韩信与刘邦的为人处世、项羽与刘邦的君主之才……

虽说韩信的悲剧“败也萧何”,可在书中看来,更多的是由韩信与刘邦之间博弈的成败所导致。而萧何只是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而这两个时间地点却又不可或缺。韩信的熟读兵书、用兵如神、八战八捷……种种功勋不必赘述。刘邦对韩信的收兵置将、张良的监视、不听蒯通的劝反……这些行为韩信都听之任之,用忠心耿耿以报刘邦的知遇之恩。当“鸟尽弓藏”到来的时候,天真的韩信还对刘邦抱有“我有大功,罪不至此”的幻想。直到他被押上囚车,他才看清楚刘邦这个小人背后丑陋的面貌……他醒悟了,他也更加困惑,他所恪守的赤诚待人、知恩图报、忠君不渝,难道全都错了吗?不,韩信错不在此,而错在用君子之行去对小人之行,前者的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书上说,韩信没有政治头脑,刘邦没有用兵之才,可是他们两个在相反方面却能够独树一帜,只可惜优势属于善用人的刘邦一方面。再者,韩信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统帅将领,追求的不过是功成名就,这就导致项羽的说客和自己的谋士劝韩信与楚汉三分天下时,他都一一拒绝了,他的心本就不在于称霸天下。是啊,韩信太优秀了,可以说没有韩信,刘邦屁都不是,可是韩信为刘邦所用,韩信始终逃脱不了“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这是历史的悲剧,可从个人感情上来看,君子韩信败给了小人刘邦!

再来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霸王举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些话读起来是多么令人热血澎湃呀,可是这样一个霸王最后却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结局……是的,以项羽在政治方面的表现,他的确不是这方面的人才;他的接人待物,更加把他的缺点暴露无遗。唯一值得歌颂的就是他那王者的霸气!前面说过,没有韩信的刘邦屁都不是,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说,就连35万汉军追击3万楚军的彭城之战刘邦都能败给项羽,这样的结果在外人看来,刘邦是多无能!最后的鸿沟议和,他也天真地轻信刘邦这个小人会遵守合约……项羽是有缺陷的,他和韩信不同,他是想要称王称霸的,可是他有征服天下的武力却没有治理天下的智力。反观刘邦,他有勇将韩信、智谋张良,同时他有不同于项羽的用人之术,这些大大弥补了他和项羽的差距,甚至反超!就算是这样的结果,项羽的结局也总是让我惋惜,刘邦的作为却总是令我嗤之以鼻!(他被项羽打怕了……)

刘邦呀,多少人都在夸他的权术与政治头脑,可是我对其却不太感冒。最后众臣劝进、皇帝三让的戏码看起来也着实令人作呕!是,他有很符合一个当皇帝的品质,但是即使他是一个皇帝,在我眼里他也是一个小人皇帝!他的种种行为虽然有历史的因素的局限(比如君臣关系的“二极管”),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却处处低人一等(分父亲的一杯羹、求自保而抛妻弃子……),这些不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所能一言蔽之的。因此,在那个时代,他们三个人被我上了称,最后称出了一个“小人败君子”。

读者不要被这本书的名字所误导、所限制,韩信的“忍”确实贯穿了整本书(他忍了大半辈子,看到了自己的起起落落;他最后却没有再忍,只为尊严)。在书的每一章结尾,作者都会有对这一章的理解,读完或多或少都能有所感悟。就好比这呼应书名的一段:“忍耐本身并不值得歌颂,忍耐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有价值的忍,是有强大的内在依托的。苏东坡强调的另一个关键就是,真正的豪杰之士,之所以能够忍受屈辱,是因为“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韩信面对恶少的挑衅,心里唯一笃定的是,不能扩大事态,不能伤了自己,也不能伤了对方闹出人命官司,那样的话自己今后一切的宏图壮志,全都无从谈起。于是,最骄傲、最自尊、最自爱的韩信,反而忍受了最不堪的屈辱,成为一道奇观,成就一段奇闻。之所以产生这种戏剧化的、令人费解的矛盾,正是因为对韩信而言,有比此刻一时的颜面更为重要的东西,等着他去追寻。”

《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读后感(三):标注

权谋之术,伴君如伴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西汉异性开国王无一有好下场,诛三族。普通人还是过好自己生活为主。

狡兔死走狗烹。想当王封侯,却被宫女竹子捅死。

将军与帝王不一样,将军要勇,要有义气,因为一帮兄弟陪你出生入死。而帝王不同,帝王担心谁与自己争天下。奸诈之人当不了将军。英雄与小人的对战中谁能活下来,得道多助,又说兵不厌诈。那么战争有正义吗?不正义的人用兵不厌诈来辩护。英雄并不会在战争与权谋中幸存下来,劣币驱逐良币。

韩信是个仁义之人,报刘邦的知遇之恩,受胯下之辱,功成归来,也未给屠夫惩罚。而赏赐官职。

标注

一人之力,纵使武艺再高强,也只能迎战寥寥数人,匹夫之勇而已,何足道哉。但是,领兵征战的大将军能敌千军万马,那才是真正纵横天下的大英雄。

韩信一脸严肃认真的说道,孙子兵法有云,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乱世将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骄兵必败。

项羽勇武狠辣。项羽以六万楚军胜二十万秦军。置之死地而生。韩信在项羽部下两年,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所遭遇的,不过是自古文臣武将时常会面临的境遇,才高运蹇,壮志难酬。千百年来,多少诗词歌赋都在书写这一主题。自怨自艾者有之,心怀不甘愤恨者有之,故作洒脱通透者有之。韩信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韩信对民心显然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民众对项王之有畏,畏只是表面服从,为的深处是仇恨与恐惧,而唯有敬与爱,才是真心归附。

韩信能够提出汉中对三样东西缺一不可,一是兵法谋略,二是战争实践,三是将兵法谋略、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思考能力。

汉中对的诞生表明,一项伟大智力成果的问世,既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社会实践,更需要将理论与现实联结打通的智慧。

用兵之道,约略可以分为两种,一曰正,二曰其汉王,方才所言,亮亮堂堂,面对面开打,那是正儿,所谓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视野。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如江河打。

军事家孙武在战争实践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在战前妙算中,认为自己胜算多的,常常就真的胜利了。战前妙算中认为自己胜算少的,往往就真的失败了,算得多就胜算的少,就不胜。由此得出结论,只要战前筹划周密,进行了详细精确的计算,如此胜负建议。

从那儿以后,韩信对人脸上的那种洋洋自得、忘乎所以的神情,是十分的警惕。

他深刻地领悟到,今日得胜连连,明日折戟沉沙,胜败不过转瞬之间,人站在山巅高峰上面,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

云巅之上,已是危局之中,而这一点,云巅上的人往往并不自知,正如此时的刘邦。

马车仍在快速行进之中,还没等刘盈、鲁元反应过来,刘邦不由分说将儿子、女儿推下车。去夏侯婴听见了惨叫,玄缰勒马跳下车来,将刘盈、鲁元抱起带回了车上。

大王,大势已去,快逃吧,张寒悲怆的说道,我这一生命运浮沉,大起大落,享受过辉煌胜利的荣耀,已经受过一败涂地的屈辱。自陈胜、吴广作乱,临危受命执掌秦军以来,赢得的胜利不可计数。楚王沉声魏王魏咎、齐王田,但楚将项梁,哪一个不是我的手下败将,耳轮呗。我这一生只败过两次第,一次,败给了项羽40万,秦军那20万战死,巨鹿20万降而被坑,大秦就这样葬送在了我的手上。第二次便是今日败给了,韩信这么一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无名小辈,有病奇诡狠辣,比之项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天要亡我呀,兵家自然要面对胜败常事,可是胜利那么多次又有何用?只拜了两次,便满盘皆输,一切都完了。

情报网的建立,知己知彼。

韩信这才发现,领军打仗就像是诗人作诗悦人谱曲,也是需要创作灵感的。而灵感这个东西,就像是天外飞仙,你绞尽脑汁苦苦寻他不得,蓦然回首,却早已悄然而至,近在眼前。

众所周知,可问题是,这创造力究竟是哪儿来的?木罂飞渡奇则奇,但依然其来有自,它来自韩信少年时在淮阴水枪的人生经验。

由此观之,任何创造都不是毫无依据的,凭空想象,都是有它的土壤与根基的创造力,首先是对既有经验的继承。

韩信再一次展现了他的眼光与韬略,为迷途中的大汉指明了方向。世人皆知韩信会带兵,能打仗,但是少有人知道,武将之外,韩信还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普通的将军,只能打赢一场又一场局部的战争,而顶级的将军能够统筹全局,通盘考量,最终赢下所有。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定性了战争这件事,说兵者诡道也。而儒家是关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学说,从儒家的观念来看孙子,兵法简直满篇都是不堪入目的阴谋轨迹。这是两家思想对于战争这件事在认知上的巨大分野。各自所捍卫的价值观不同而已,难有高下之分。

宋襄公沉鱼,看似迂腐不知变通的行为背后,所恪守的,其实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失落了的贵族精神,讲理守信,重到体面,有尊严,不屑于阴谋诡计,蝇营狗苟。只不过,这种贵族精神在数百年征战不休的乱世里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只能一次又一次在历史叙述里沦为笑柄。无论如何,沉鱼最终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而他也将为自己的不合时宜付出代价。

是故圣人知法国,攻敌务在先,服其心。

攻心的思想贯穿在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打心理战。这无疑是韩信的看家本领。

古往今来,不乏有人说得一嘴好兵法,一上,战场真刀真枪,就露了怯。因为战场上的情况时刻都在变化,实战和理论完全是两回事,如果固守兵法陈规,就将陷入刻板的教条主义。孟子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本上的规律只是对外在世界宏观抽象的概括总结,而现实的情景变化万千。韩信自幼熟读兵书,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是一个不知变通的书呆子。自己面对的是瞬息万变无比复杂的现实世界,需要随机应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是才有了明明违背了规律,最终却赢得精彩胜利的背水一战。

彭城大战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未能逃脱,成为了项羽的阶下囚,一直作为人质被扣押在楚营。项羽派人告诉广武涧对面的刘邦说,如果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爸刘太公活活给煮喽。没想到刘邦让来使回告。项羽说,当年我与相公街北面受命于怀王,约了兄弟,既如此,我爹就是你爹,相公若要煮了他爹,可别忘分给我一杯肉羹啊,把项羽气坏了,这世间竟然有人无耻到这等地步。

韩信用兵不仅仅能够用理论指导实战,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韩信常用实战却打破了他既善于运用军事理论,又没有成为军事理论的奴隶。他谙熟兵法,但又不刻板的死守兵法。韩信指挥军队作战,充满创造力,背水布阵犯下兵家大忌,破坏了规则,违背了规律,却创造性地建立了新的规则和规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