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路上》读后感摘抄

《在路上》读后感摘抄

《在路上》是一本由[美] 杰克·凯鲁亚克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46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路上》读后感(一):读不懂的书

《在路上》这本书还是有些名气的,犹豫再三我还是读了这本书,感觉全无意义。一点没有别人说的爱不释手的感觉,像许多人一样,我没坚持读完。搞不清楚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想表达什么,豆瓣大神分析出来的是不是作者真正的想法,我不在这里妄加评论,而是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这部小说绝大部分是自传性的,结构松散,断断续续,描写一群年轻人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被公认为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书中讲述了,1947年至1951年,凯鲁亚克和朋友们三次横跨美国,一次南下墨西哥。

像凯鲁亚克这样敏感的年轻人,他们不愿过“上学、找工作、结婚生子”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他们自认有才华却无处发挥,在政治权威面前无法自由选择想要的生活,于是踏上另一个极端,反抗主流社会,抛开一切束缚性的枷锁,疯狂地寻找着价值、爱情......

书中的一句话:“我这辈子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人都是这样的,因为我觉得只有疯狂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他们疯狂活着,疯狂说话,疯狂想要得救,渴望同时得到一切,他们从来不打哈欠,从来不说一句庸俗的话,只是燃烧、燃烧、燃烧”。

《在路上》读后感(二):生活的意义

《在路上》大部分的时候都在谈论姑娘们如何的乖巧可爱,路上遇到的人们如何的多姿多彩,看到的景色如何的秀丽或者壮观。然而,每当描绘完一个地方的这些事物之后,总是一句:我觉得是时候离开了。然后出发往下一个地方。没什么能留住萨尔和迪安。

无论迪安他们走到哪里,关注的永远是姑娘和酒精。其实他们自己应该也觉得这太荒唐,于是一次次的穿越北美大陆,走过纸醉灯迷的洛杉矶,路过万年不变的盐湖城和丹佛,穿过狂野荒芜的德克萨斯,到达另一个纸醉金迷的大苹果城,然后掉头,重新出发,就为了寻找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到达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目的地。

迪安说,“哟,萨尔,我们非去不可,到达之前永不停止。”

“我们去哪儿呀,老兄?”

“我不知道,但是我们非去不可。”

我想起贾木许的《天堂陌影》,里面一个傻子一样的主角对另一个傻子一样的主角说,“你知道,有意思的是,我以为我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结果一切都和原来一样。”

当然我们都不是傻子,但是在面对这种该去哪问题的时候,并不会比他们所面对的困惑来得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意义是个很奇特的东西,你越是用力寻找,它越是躲得无影无踪。只在偶然的一些瞬间,在无意间,它才会显露出一些模糊的踪迹。

所以努力找寻生活意义的迪安注定永无归宿,漂泊无定。

这是个无解的题目。没有任何人能说清。

《在路上》读后感(三):【读后感】《在路上》

之前看了蛮多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躺平一代青年人的作品,包括讲述茧居族(人处于狭小空间、不出社会、不上学、不上班,自我封闭地生活),还有低欲望生活(做二休五,维持极低物欲生活)。

而这部是美国垮掉一代的代表作,与日本人选择自我封闭式生活不同,这部作品的美国青年人则是不愿停留在原地,追求自驾去远方,去感受异域生活、情色和毒品,没钱的时候或是靠别人接济,或是四处找临时活,比如摘葡萄、开车载人等。在我看来相当混乱的生活中,找生活的精神支柱。

今年我接触了不少工作5、6年的年轻人,发现之前有些已经有明显不想往上走、不想努力的倾向。而当年同期时段,我感觉我所处的环境普遍还是弥漫着奋进努力升职加薪的氛围。

所以让我诧异的核心是:他们这么早就放弃了?

甚至连一些我接触下来觉得颇为聪明很有潜力在职场大有所为的年轻人,他们终极工作目标就是,不让自己承担过大的生活压力(比如高额房贷、物欲),然后选择一份轻松的工作,接着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就好。

与此对应的是,这几年的经济寒气确实越发传递到每一个人身上。

所以或许不是他们放弃了,而是:真的没有机会了?

最近跟他们聊的时候,我也在想,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吃到过市场发展的红利,在顺境的那十年里我只要努力就必定有所回报,所以自然而然地觉得奋发向上理所当然。

而在当下,经济放缓、上升通道缩窄,看着哀嚎遍野的股市和楼市,确实能体会到在历史的齿轮下,个人努力的微不足道。

所以在这时候看日本、美国所谓的“躺平一代”、“垮掉一代”,更是能感受到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

别说年轻人的发展了,从这本书前序中看到的,政治上一直号称自由民主的美国,不也在激烈的党派之争下,有过焚书禁止传播某类思想的时期。

国与国、人与人只是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没有谁比谁怎么样。

在这一刻我真的挺好奇,几十年后我们社会上的年轻人又会是怎么样的?

或许我真该多看看历史书,就能找一点找到参考答案。

《在路上》读后感(四):读书,是一种心境的体验

看这本书的时候,深刻的体会到了读书时的场域和心情是多么的重要。一般我在去旅行前都会挑选一下带什么书去读,《思考快与慢》这类工具书太过于费脑子,《乔布斯传》这类传记又看不太进去,然后就看到了这本《在路上》,适合旅行,也不沉重。

书里面描写了以杰克·凯鲁亚克跟尼尔·卡萨迪以及其他被称为“美国颓废的一代”的小伙伴们多次自驾穿越美国的故事。在路上可以被认为是有多重的寓意,其一是书的本身就是一个在路上的故事。其二是体现了颓废一代的盲目,他们并未有什么旅行的目的,甚至找不到人生的目的,所以即便是条件艰苦,身无分文,也要横跨整个美国,到美国的西部去看一看,追求自己人生的意义。但每一次穿越都没有收获好的结果,匆匆结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并等待下一次在路上。

那种时刻在路上的感觉,非常适合在旅途中阅读,可以从书中角色们在路上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的行为中获得某种力量。往往在旅行中会怀着不同的感受,一种是渴望接触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刺激,在旅途中遇到平时生活中遇不到的东西;但反过来,人因为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受感官刺激的同时,也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会进行自我保护和约束。而这本书恰恰在旅途中能够提供给你的是,不要预设,打开自己,享受世界,享受生活。

就文字本身来说,《在路上》这本书并没有很好看,甚至更多的是流水账的记述,从出发开始,大致经过了哪里,经历了什么事情。但是偶尔作者也会着重描写某一时刻自己与同伴的心境和处境,表达着处于这个时代的无奈与空虚,对于当时美国无尽的嘲讽。例如,他们在进入墨西哥的时候,感受到了墨西哥与美国不同的文化,他们看到了墨西哥人,他认为这是纯正的印第安人,根本不是愚蠢的美国人心中的那些刻板印象;同时,这群墨西哥人走在“历史”的沙漠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非美国那短暂的底蕴。

书中的主角们,大多时候经历着非常痛苦、极度无聊且窘困的生活。所以他们在不停的反抗和寻找,但最终他们都会回落到自己的归宿中。狄恩充满魅力、无所顾忌且疯狂,但最终却失去了大部分朋友的喜爱,回到了其中一个妻子身边生活。而萨尔在寻找意义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与狄恩分道扬镳回归了自己的生活,留下的只是一段回忆。这跟旅行也是一样的,旅行的终点也是回归生活,变成一段记忆,但在旅行中,在路上就要享受过程,找寻意义。

总的来说,读书的场域和心境很重要,如果你是在家里,我就不太建议看这本书,即使这本书确实在文学上有他的意义存在,但很快就会感到厌倦。但他确是一本可以在旅行的闲暇之余翻翻的好书,值得《在路上》On the Road这个名字,让我们来一场不预设的旅行吧

《在路上》读后感(五):疯狂的在路上,在路上疯狂

《在路上》这本书,早有耳闻,曾经试着读了几页,感觉满篇都是不着边际的疯话,废话,根本没有读下去的耐心和兴趣。再加上29w字的大部头,书脊的厚度就让我生理痛苦了。但是每每去书店或图书馆,碰上时却又难撇开眼睛。像是一项to do list,始终待完成,让强迫症患者抓耳挠鳃。这次也是偶然读书亭捡回家,为防止中途放弃,特意过年带回家,总算是看完了。

整本书充斥的就是俩字,”疯狂”。偷车,泡妞,喝酒……,没钱了就打点零工挣点,有钱了就挥霍,似乎整日无所事事。但矛盾的是竟然是,这一切都是为了享受生活。作品中的我(萨尔),应该是个本分的年轻人,退伍军人,大学在修文学,小作家。人总是会被自己没有的东西吸引。迪安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他有着绝棒的开车技术,信奉着自己在摸爬滚打中学到的生活哲学,对待生活粗暴而热烈。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从来都密不可分。张扬的迪安并不受很多人的待见,但作者对他却是情有独钟。跟着他一次又一次踏上旅程。

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我”在第一次搭便车去丹佛时,在便车的平板车上与素不相识的人们共享一瓶酒;与朋友相会的经历。在米尔市,与雷米一起在工人营地做保安,与酗酒大叫的人吵架,在时局艰难时,在公家厨房偷拿吃的;与墨西哥女孩特雷的相遇相爱,在她家乡的农庄采棉花摘葡萄;与迪安疯疯狂狂的在路上,遇到形色的搭车人以及他们的故事……重要的是,“我”一直在路上。

躁动不安的一代,被冠以“垮掉的”一代。他们对于未知的生活,对内在的自己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似乎“在路上”就会获得点什么,不管那是好的坏的,惊讶的又或稀松平常的。在看到与感受到之间,找到某种真谛或是信仰。而这只能从“在路上”这一途径获得(甚至是唯一途径),从那些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风景陌生的对话中获得。

我在感叹他们疯狂的时候,也在感叹曾经的过去。年轻的时候,谁不想闯荡世界,即使衣衫褴褛也想在地图的各个角落留下痕迹。好奇那些人如何生活,好奇那些动物的习性,好奇那些食物的味道…便捷的今天,网购,动物园,电视纪录片,足以囊括你想知道的一切,但是你还是会好奇,真正的南极企鹅,地道的云南米线,猴面包树的枝干,热情的桑巴舞,美丽的西班牙女郎,黄沙漫漫的沙漠,飘渺的极光……这些,靠想象是无法满足的。而这,就需要我们在路上。

《在路上》表达的更是一种对生命的不辜负。

摘录:

· 生命是神圣的,每一分钟都值得珍惜,我想继续追寻我的星辰。

· 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

· 对于我来说,唯有疯疯癫癫的家伙才有意思,他们热火朝天地生活,随时随地高谈阔论,渴望被救赎,对一切都充满热情,他们从未懈怠,或者沉迷于一些平庸的话题,他们燃烧,燃烧,燃烧……

· 今晚,金星将会低垂,将它璀璨的祝福降落在大草原上,在整个夜晚真正降临之前,祝福大地,让所有的河流变得暗淡无光,罩住整座山峰,掩盖住遥远的海岸,没有人知道所有其他人将要遭际什么,除了垂垂老矣。

· 与其到天堂去光辉闪耀,不如寂寂无闻地待在人世间做个普通人,什么是天堂,什么又是人世?不过在一念之间。

· 我看到他那张大脸上疯狂,瘦削地深情,还有闪闪发光的眼神,我看到了他的翅膀,我看到了他那辆正发射千万道光芒的破旧的车子,我看到一路燃烧过后的道路。

· 我对任何人下都给不出什么,除了我的困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