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诗选注读后感1000字

唐诗选注读后感1000字

《唐诗选注》是一本由欧丽娟 选注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5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选注》读后感(一):小议欧选北大版之疵

本书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版本不佳。诗人小传文字为五号楷体,正文文字为五号宋体,但字形甚扁,怪异;注释字体为六号仿宋,细如蚊脚,甚伤目力。名为精装,却为硬封纸质,不耐折不经翻。价格虚浮,标为99元,穷学生也许会高不可攀。

选注者为台湾学者。其讲课视频在大陆常见,其名声日渐广播,但其著作授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印行,实在可惜。另,选注者的注释文字简要清通,但序言后记却多有不符合白话文语法之处。难道因为注者才大、学高、名响且诗意焕发,故现代汉语语法已束不住、亦不应束且不必束呢?

另外,诗之序文多有断句不当之外,如《在狱咏蝉》《放言五首》《琵琶行》《燕歌行》等。

《唐诗选注》读后感(二):很好的一本诗集

很好的一本诗集,非常适合没有诗词基础的成年人。

一来选得都不错,既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沧海遗珠。

二来注得不错,既不故作高深晦涩也没有把读者当白痴对待。在个人化解读和正统评价之间也保持了很好的平衡。并且有很多古人所作的评价,这个视角很新颖。

(诗人简介也比语文课本的格式有趣很多,不会让我想要跳过,甚至因此产生了阅读《唐才子传》的兴趣。)

感谢伟大的唐诗,每天早上半读半诵一小时左右,整天的状态都非常好,保持着一种既豁达开朗却又敏感而柔软的自我自我。

其实我小时候读过一本书叫《唐朝穿越指南》,很多内容至今记忆犹新。

比如唐朝的酿酒技术跟今天是两码事,李白成天喝的都是一种浑浊的液体;又比如当时的汉语读音和普通话差别巨大,不懂音韵学的普通人想要感受唐诗的魅力,最便捷的方法是用方言(最好是粤语)朗诵;再比如唐朝的诗歌是普及程度很高的文化,人们日常交流也少不了诗歌,甚至贩夫走卒都能作诗。

很震撼地被感动着,虽然只是初次诵读一本诗集,但是再次感谢伟大的唐诗!

只可惜《全唐诗》里没有留下太多女性诗人的作品,其实唐朝的女人很多都会作诗的。像闺怨诗这种题材写得再好我都生理不适,因为是一种侵占女性话语权的行为,很恶心。

(而且我发现爱写闺怨诗的大多也爱写边塞诗,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里这两件事都没有,很典型的男人。)

我自己心血来潮读诗就是因为《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那一节,觉得非常热血,也很美好。

《唐诗选注》读后感(三):青春年少的选本

如果只购买一本唐诗选本,我个人肯定会首推马茂元先生的版本,但是恐怕没有人会只读一个唐诗选本,这是我阅读的大概第五部。

看前言是作者青年时期所做的选本,因此比起大陆诸多经典选本而言,多了一些少年气息,有些选篇一般选本应该不会选入,比如李白的乌夜啼、越女词,高适的赠张立本女吟,岑参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刘方平的春怨,韩翃的同题仙游观,孟郊的烈女操、怨诗。另外诗人之间的篇目分配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李贺杜牧均入选二十二首,韩偓温庭筠李益等均入选9首左右,相比孟浩然之12首几乎不相上下,刘长卿则入选13首。当然李杜无疑是第一阶梯,各入选70首以上,王维李商隐各入选30余首,岑参入选12首,钱起5首,而高适只入选4首。刘长卿所选诸多诗篇诚如作者小传所言有雷同之嫌,除名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恐怕还是长沙过贾谊宅这篇情真意挚。而像李端入选三首,均为闺阁之作,听筝以有新意胜出,后两首实在无入选之必要。张祜的纵游淮南,朱庆馀的南湖,杜牧的齐安郡后池绝句,郑畋的马嵬坡,韩偓苑中、寒食夜等个人也觉得价值不大。不过这种地方恰恰是不同选本之间的有趣之处,也是见仁见智的地方。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作者对于大陆经典诗词著作的关注和引用,比如傅璇琮《唐才子传笺注》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及一些全集选本等,如詹鍈《李白诗文系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等,因此多了几分亲切感。

至于注释确实合乎普及本的要求,注释全而不烦,详略得当。79家545首,也基本上是唐诗选注本的厚规格了,对于喜欢的诗人无疑会在此基础上翻阅个人的作品集以继续深耕开拓。

校对偶有失误,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之徐巿全部误为徐市,他如经径未末之类偶见,泣血迸空误为泣血进空等。初读时最不适应的还是诗歌的排版,尤其是篇题部分,不过出于节省纸张的考虑倒也可以理解。

《唐诗选注》读后感(四):由珍珠串起的诗国三百年

唐诗选注·序言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经由活力丰沛、生机旺盛的大唐文化所凝结、琢磨而成的璀璨珍珠,当其光华四射时,也烨然闪耀着隐身于字里行间的诗人优美而深邃的内在心魂,成为艺术、人生与时代共同的结晶,和自我完成的完美方式,遂尔成为文学艺术中瑰丽至极的宝藏。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曾简要地阐述唐诗创作的盛况:“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对那从帝王将相、士人隐者、僧徒道侣、侠客名妓及贩夫走卒等各行各业分身而出的二千二百多位诗人而言,收录于清康熙敕编的九百卷《全唐诗》中近五万首的诗歌,记载的是他们对人生起落浮沉的体证摸索,对生命离合悲欢的品味歌咏,对宇宙自然消长变化的沉思感悟,以及对天地万物民胞物与的悲悯忧怀;而在创作之时,既有不得不然的自然流露,因而深情悲愿、浑然天成,同时也不乏致力于形式之美的刻意雕琢,因而音谐韵和、巧夺天工。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不但来自于对五、七言乐府古诗的娴熟运用,而其中,七古是唐人在流传已久的五古上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来自于初唐时将六朝以来追求形式与声韵的潮流推向顶峰,成功地确立了五、七言律诗格度的体式;此外更得力于唐人本身对创作的认真,与对人生的热情。在这由南北长久分裂而复归大一统的集大成的时代,唐人用诗作为生命的见证,终于创造出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

在有唐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这些缤纷峥嵘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依元杨士弘《唐音》所区别的,分为初、盛、中、晚四期,代有才人而各领风 骚,以其才力扬芬竞秀:

初唐约占百年(六一八~七一二),为时最久,乃储备酝酿的铺路阶段。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曾道:“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此期主要是承袭前朝齐、梁之余绪,而表现轻靡浮艳的习气,同时,所谓“近体诗”的平仄律度也在此时宣告确立。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并名“沈宋”的沈佺期、宋之问,皆顺此潮流而有豫力之功,而陈子昂、张九龄则逆势挺立,以复古的姿态首倡风骨之说,其风雅之调别具苦心孤诣。

盛唐约有五十年(七一三~七六五),正与玄宗在位时期相当。此阶段正是唐朝一切政治、文学、社会等各方面成熟腾达的时候,诗歌之花朵盛开怒放,百家争鸣,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以自然诗树立淡秀清远之风格,将过去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融铸出崭新之意趣;高适、岑参以边塞诗开宗立派,冰寒酷暑、风雪热浪等异地情调,和用命征战的豪情悲慨,使人读后为之耳目一新。但此刻舞台上光芒万丈的主角,莫过于飘逸奔放的李白和沉郁博大的杜甫。李白将自由浪漫的个人色彩发挥到淋漓尽致,展现了向上高度昂扬的生命力,而杜甫则是地负海涵、牢笼万有的诗歌集大成者,以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开展艺术与人格的宇宙,一仙一圣,同时横绝千秋,令人神往。

中唐约七十年(七六六~八三五),笼罩着安史之乱留下的阴影,唐诗已渐由绚烂归于平淡。杜甫的影响力于此期留下深刻的痕迹,除元稹、白居易继承其写实精神而致力于讽谕诗之外,韩愈则将杜甫开出的奇诡怪诞风格由羊肠小径推展为康庄大道,吸引了孟郊、贾岛、李贺等人而蔚为风潮,尤其是李贺兼具奇诡与秾丽的特质,不但赢得“诗鬼”之名,更发晚唐唯美浪漫派之先声。此外,韦应物和柳宗元另以冲淡之味化开一片天地,写退居之闲和自然之趣而自成一格。

晚唐约为七十年(八三六~九○六),政治、社会延续着中唐自安史乱后的动荡不安而为祸更烈,宦官干政、藩镇割据,都较中唐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诗坛上弥漫着世纪末的华丽与感伤、绮艳与悲凉,李商隐、 杜牧、温庭筠和韦庄等人,各以其濡满凄情之笔墨绘出了诗歌的黄昏,而在落霞片片与孤鹜点点的夕阳景色中悠荡着天鹅之歌的旋律。

历来对如此丰硕的成果进行筛选披拣工作的努力一直不绝如缕,自唐代起便不断推陈出新,唐诗选本琳琅满目,至今仍源源涌入新血。目前流传较广或评注较佳的选本,如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此本以评诗为重,注释则付诸阙如;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以注释详审见长,各种典故出处惠人良多,然其分体排列,作品散置各卷,不易总览诗人之全貌,且引文多简省隐括,与今人习惯不合;孙洙(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最为人所熟知,其书注释简略,今人虽加以详释或新注,然其分体排列的方式仍然有碍于掌握诗人之整体观。大陆学者方面,有余冠英、王水照两位先生合作的《唐诗选注》和学者集体编写的《唐诗鉴赏辞典》,但前者囿于社会主义的文学观,侧重反映现实疾苦的讽谕诗,评论往往偏于一见;后者则选诗丰富、面面俱到,惜虽有精辟之赏析,却未能提供翔实的典故注解。以上举其荦荦大者,可见编注新的唐诗选本仍有其需要,虽不能取而代之,仍足以备于一格,因此有本书之诞生。

本书参酌各家选本,期能兼采众美,以选入的七十九家诗人、五百四十五首诗完整地展现唐诗的精华。全书以诗人生存、活动时间之先后顺序为架构,可观诗歌演进之大概;每一位诗人则先述其生平传略,再选录其作品:

一、在诗人小传方面:于外缘资料上,诗人之生卒爵里、仕宦经历,主要是参考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此书考证精审,不虚为论,廓清不少传统传记中模糊错置之处,而补充足成,允为详当,因此本书多所采用,读者观焉,将有助于了解诗人的背景。至于诗人风格、生命基调及艺术成就等内缘层面的阐述,则采取古今学者之论评,选其中之精微深入而有得者,间以笔者个人平日研读之心得,而提纲挈领地扼要介绍,俾能使读者清楚掌握诗人在创作上的地位。

二、在作品选注方面:选诗标准在于性情人格和艺术美感两者兼具。从古至今,人性仍是相通一贯的,以诗人缘情体物、流连光景或思索天人之际的真切流露,作为洞烛内在灵魂的具体例证,也许可以提供惶然迷惑的现代人一帖反省的良方;而作为一个存在于尘寰世间的人,诗人无可避免地也牵系着社会的种种脉动,家庭骨肉之亲,朋友交游之情,夫妻恋侣之爱,君臣僚属之义,与天下家国之思,都自然而然地成为诗歌形式中的血肉,再经艺术之镕裁、提升与净化,这就锻炼成了含英咀华、耐人品嚼的诗歌,足以令人再三涵泳。而这些兼具性情与艺术之深度与美感的作品,本书尽其可能都以编年的方式排列,俾能见其一生各阶段的发展,和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每一首诗后则分条详注其用语典故和文意字义,以助解读,且引文皆采录原典,以管窥其他文化经典之内涵;对诗歌本身的创作表现若有抉发幽隐、评析深入,而有益于欣赏体悟的历代论评,亦予以收录。此外,在较具有争议性的诗句用字的问题,本书一般采用通行本中为人熟悉者,另据《全唐诗》和其他集子为底本加以参校,如有出入之处,又能引发不同之意趣,则将比较重要的异文载入注释中说明,以去专断之弊,却不至于琐屑。

选注工作历时一年多已告一个段落,其中甘苦备尝、冷暖自知,往往陷溺唐诗所腾涌的浩瀚大海,便尔沉缅其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李白曾说“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但检视自昔日一路行过的来时路,苍茫云烟之中仍然浮雕着几张不灭的面容,令人不能不援笔刻记:感念国中时启蒙的连宝香老师,她以唐诗为一位孤寂青涩的学子注入汩汩以流的生命活泉;也要向里仁书局的徐秀荣先生致谢,因为他是不可或缺的催生者,且在尽量保持此书原貌的情况下惠予出版。至于对父母和仁宏,那就允许我无声胜有声吧!

欧丽娟序于台北1995年8月

唐诗选注·后记

这部《唐诗选注》初版于上世纪的1995年,诞生自“偶然”。

可在宇宙人生的运行里,“偶然”往往预示、引领甚至塑造命定的方向。倘若从“性格导致命运”的潜在逻辑来说,其实“偶然”也多半来自“必然”,是“必然”以意外的方式呈现的结果。

当时,初生之犊漫步于路上偶遇邀约,遂埋头读写,那是真正一笔一画的纸上作业。和学术论述的形态完全不同,书中展现的主体是一千多年前的诗人与诗篇本身,而不是我对他们的观察体悟;不是所有的材料彼此搭配、共同演绎出整体的起承转合,而是一个个作品自成体系,单独诉说某一永恒的瞬间。如此一来,岂非恰似昔日念大学时史学教授对《史记‧孔子世家》之章法所做的比喻:一串珍珠!

每一粒珍珠都以诗人的灵魂为核心,凝结了某一瞬间的时空,展演了特定个体所专属的运行轨道,同时接受文字规范的严格限制,却也在艺术形式里高度升华,将每一份独特的情思、每一次不可复制的经历以最优美的面貌展现出来。抵销了尖锐刻薄,转化了龇牙裂嘴,成为纤敏的机锋和厚重的承担,通过抑扬顿挫的韵律耐人低吟寻味,通往人性的深层面。所谓“戴着脚镣跳舞”,这个比喻岂只是针对十四行诗,也不限于七言律诗,而适用于一切走到巅峰的真正文明。

唐诗当然是文明的最高体现之一。本书所收,都是千年以来历经严酷的检验淘洗而越发光亮的佳篇杰作,不只一篇篇深入诗人的心灵世界,也一页页推展诗国的版图,既可品悟字字句句所提炼的喜怒哀乐、所铺陈的人世风景,更能碰触到复杂深微的人性奥妙。确实,诗的力量在于感发,一种启动人心跳跃的力量,但那只是一个最好的起点,更有价值的,是在感动之后往更深、更远、更高之处进一步的认知,由心到脑,于思悟的层次上参透宇宙人生的奥秘。唐诗的价值也正在这里。

唯当时年少春衫薄,有好些诗篇的深不可测,得等待日后的磨练才能洞晓。例如: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致问,究竟有何深隐难踪却深刻感人的意义?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居然和几乎所有的通常之说截然相反,也令自己万分震惊。而那都是在后续的“必然”之路上才逐步探索到的。

当然,“偶然”在一开始时便已经蕴含着“必然”。选注的过程必须取舍,幸而此一取舍基本都建立于长期以来的共识上,大致无虑,只有一首诗是在几番挣扎犹豫之下,仍然以自己的主观价值放进书里,那是杜甫的《病马》。我衷心承认,它在杜甫集大成的众多篇什里确实并不特别出色,甚至算得上平庸,理应徘徊于杰作之林外,却总不能决定断然割舍,因为第一次读到此篇时的心情始终鲜明,正是杜甫所谓的“感动一沉吟”。

那一匹忠诚的、沉默的病马,毫无所求,随着落难的杜甫艰辛地奔走于崎岖的路途上,与主人相濡以沫,杜甫感之、念之而形诸笔墨,岂非同样出自由衷的真情?无一声沦落之叹,无一丝愤懑之气,只有满心的感激与疼惜,而对象是一匹平凡的马。那不只是慈悲,更是谦卑,比起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更厚实,较诸李白的“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还温暖。究实而言,它分担了杜甫的苦难,在流离动荡中不离不弃,充分体现出康拉德‧劳伦兹所说的“默默表示的深情”,而深深体贴到这份深情的杜甫,又以先秦君子田子方的仁者情操,将一个笛卡儿所谓的“活动的机器”还原为天地所钟的美好灵魂,这是真正伟大的人道精神。如此的至善,诚殊胜于艺术的美,始为庄子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大美。

在对文明的评价里,我总认为“善”要比“真”与“美”更高阶,更前提,至少会让真与美更有正面的力量,所以我还是收录了这首诗。倘若因此而触发更多的人善待世间万物,大雅君子必能谅察区区之举。

面对书中所选的艺术杰作,评注者的工作有如烧制一砖一瓦,铺桥造路,其实承接了古今许多专家的心血,绝非单凭个人之力所能完成。值此简体版面世之际,必须感谢偶然的机缘与前人的资源,还有北大出版社尤其是刘方主任、吴敏女士所给予的协助。而即使路桥底定,但究竟会通往何处风光,依然存乎一己心志之所向,那才是“偶然”成为“必然”的关键。幸祈读者因筌得鱼,进而领略高雅文明的存在姿态!

2021年2月 台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