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锦集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锦集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由[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一):虚构的隐喻

一本由卡尔维诺日常灵感构成的书。以马可波罗向大汗忽必烈讲述旅行所见的方式,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存在于构想中的城市。通过十一个城市系列,卡尔维诺将对城市的感受解构成了不同视角,再借由大量的隐喻和虚构的细节,使得其中的每个城市都如空中楼阁,让人无法切实触摸,但又能在不经意间拨动你脑内关于某个城市的共鸣之弦,久久回响。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二):那些一模一样的城市

我去过的城市不多,但每次来到新的城市,总会生出熟悉的感觉。同样的高楼大厦,同样的大街小巷,同样的购物广场,有着一群同样的人。

卡尔维诺虚构出来的这些城市,与其说是看不见的城市,不如说是看不见人的欲望。毕竟,有了人,才有城市。欲望幻化成无穷无尽的城市的形式,以及居住其中的居民。城市总是无法用言语说得清楚,当我们描述的时候,我们也失去了这座城市的本质。但不用语言又无法向他人讲述。

也许现实生活中的城市看似一样,实际上也千差万别。不知我应当做一个局外人,还是局内人,才能真正看得清楚?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三):作者的构思

1、作者的构思

作者在小说最后的介绍中指出,对于这篇小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积累创作的。确实如此,不仅仅能从目录上看出作者对于小说的架构和思考,从他给这些章节的名称上也有一定的设计,还有是章节、文章结构上的设计也很巧妙。

2、作者的哲思

作者还在每个章回的开始和结束,借马克波罗和可汗的对话,传达一定的思考。其实章回的名称也有。还有就是越往后阅读,哲思越深刻,就仿佛是积累了漫长岁月的老者的积淀。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四):看不见的城市

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叙事小说,难得的是内容没有被形式压倒。每一篇都在表达作者,每一个城市都是卡尔维诺的另一面—— 《城市与眼睛 之二》“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人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城市与眼睛 之四》美是人与物体的实用性之间产生的距离;《城市与死者 之二》讨论生与死。看完全文才发觉开头写得是如此之妙。个人最喜欢的一篇;《城市与天空 之一》地毯、埃乌多西亚和居民心目中城市的形象对应了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城市与名字 之四》我们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吗;《城市与死者 之三》镜花水月,我们该如何区分生与死以及梦境与现实;《城市与天空 之二》人类对自我的道德要求过高,是否会适得其反?追求完美的结果是过犹不及;《连绵的城市 之一》人类的欲望就像故事中的垃圾一样永无止境。看似是解决问题,实则是制造了更大的问题。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五):足料披萨

看似拼凑,仔细回味,余香萦绕。就像意大利人的经典美食:披萨。表面是一片散乱,但真的能品尝出浓郁的奶酪香,还有惊喜的香肠、牛肉、黑橄榄……比如:“记忆中的形象一但被词语固定住,就抹掉了。”“人旅行时会发现城市差异正在消失,每座城市都与其他城市相像,它们彼此调换形态、秩序和距离……”“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它们空间。”

很容易翻完的一本小书,就像披萨一会就吃完了。书合上的一刹那所有音译的古灵精怪的名字都烟消云散了,然而它们一定已经扎根于意识的某个角落,在现实中会见到它们的影子,或者它们本就是现实的人类社会缩折射出的海市蜃楼,虽然虚无缥缈,但确实是文化、思想等实相的光学把戏。像披萨,眼前只剩个空盒,嘴里长久存在着奶酪、动物油脂、植物清香混合的韵味,踟蹰徘徊,迟迟不肯散去。

谢谢四叔的推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