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精选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精选

《有闲阶级论》是一本由[美] 索尔斯坦·凡勃伦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一):早八的微观经济学,昨晚打文明6到凌晨一点,困死了。

今天上微观经济学,老师简单地说了一句:“凡勃伦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的概念。”这让我想起这本一年前看过的书,于是回来写书评。说起来,我现在所做的算不算一种有闲?反正大学生确实都挺有闲阶级的。

要是没看过这本书,我对老师的那句话并不会有多大反应。炫耀性消费嘛,这不是人人皆知的现象嘛,何必还要让哪个学者来提出?但凡勃伦最重要的不是提出炫耀性消费,而是炫耀性消费深层的有闲阶级论。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是说动车上的一等座,里面的人在看书,二等座在工作,三等座在打游戏。结论是习惯决定地位。当时深以为然,因此多少喜欢看闲书,自以为这是在放长线钓大鱼,现在想想真是荒诞无比。看书,一定程度上是上流人士的自我包装。当然,我试着坐了回头等舱,现在没人看书了,都在刷抖音。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二):被剥削的普通人

一本让我在上午和下午都险些一头睡过去的书,看着看着有点不耐烦了,作者对有闲阶级的观点距今已经有100多年,很多地方和现代社会并不能很好的衔接。虽然书中关于女性炫耀性消费代表的仆从地位观点的确有一定程度上的启发作用,但作用也比较有限,对我本人来说并没有很强的内化作用。 他也提到了人文学科最开始在高等教育中是有闲阶级的副产品这一看法,结合当下人文社科在职场上的劣势地位,不由得让人唏嘘。务实的学科固然重要,在当代社会里是年轻人在独立之后进行财富积累的有效门槛,但很多高等学子人文关怀的普遍缺失,已经让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并趋于无规则的理性。 而“有闲阶级制度通过以下作用来使下层阶级趋于保守:尽可能多地剥夺下层阶级的维生手段,从而降低其消费,减少其可用的精力,使其没有精力学习和适应新的思维习惯。”作为下层阶级,有时刻感受到工作在日益侵占我的私人精力,让我在为资本工作以外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生活,可悲可叹。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三):听《有闲阶级论》

120多年前的书,在现在读来仍然很有启发意义,凡勃伦凭借这本书,一战封神。

这本书有一个重要的并且为人所熟知的推论——有些东西越贵越有人买。这个推论违反了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却是奢侈品行业的基石。这个推论也被称为“凡勃伦效应”。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就是回答了“凡勃伦效应”背后的人类性、社会学的原因,回答甚至是从原始人类社会开始的,一直讲到近代社会,历史跨度之长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历史学造诣深厚。

作者讲到了有闲阶级的诉求,如何彰显自身的高贵。

第二,有闲阶级用炫耀性休闲的方式来证明自身;

第三,社会的审美观深受金钱标准的影响,只有贵的才是美的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四):振聋发聩

劳动成为贫困的证明。

有闲阶级其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金钱量化的有闲阶级,但更多的有钱人并非有闲阶级,相反因为进入了金钱的体系而更加不能闲下来,这样的人密布在我们周围。因此成为有闲阶级的条件更加的苛刻,台阶更高,也就是要更有钱。

在物质社会,克服欲望比满足欲望还要艰难,有钱人克服欲望的方式就是尽量让钱多得来以至于钱不能成其为欲望,这是多么高深莫测的境界。

而另外一种因减少欲望而产生的休闲方式,被社会视为无能,并逐渐被主流社会淘汰。

有闲阶级自然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生活品质,并被加以商业利用。

有许多表面上为了无私的公共利益而进行的事业,在创办时以及在进行中都别有用心,根本目的是提高发起人的荣誉,甚至增加这些人的金钱利得。

最后,引用一句原文“世界上没有一个阶级,也没有一个国家,会在物质短缺的压力下那么卑怯地屈服,以致放弃自己对这个较高层次需求或精神需求的完全满足”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五):《有闲阶级论》部分概括

环境变化→生活习惯变化→和平生产演变为掠夺→人类性格变得狡诈自私和虚伪→掠夺物的私有合法化,有闲阶级诞生。

一切媒介物(休闲、消费、礼仪、生活方式、服装、运动、尚武、宗教信仰、赌博、慈善和高级知识等)都是自我表现的媒介物,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劳动是贫困的证明,有闲阶级明显不参与一切有实用的工作。

·礼法有关身份、地位,与粗鄙的生产工作不相容。“衣也贱”——品牌消费、符号消费。

·艺术或珠宝之类对占有者的效用,一般主要还不在于它们所具有的真正美感,而在于占有或消费这类食物可以增加荣誉、去除贫困鄙陋等污名。

·有闲阶级表面上最重要的职务是政治职务,但究其起源和发展来说,还是一种掠夺性职务。

·有闲代理:有钱人妻妾、仆人,其他派生:军人、运动员、公务员、律师、银行人员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