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见·看不见的读后感大全

看见·看不见的读后感大全

《看见·看不见》是一本由翟红刚 / 秦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见·看不见》读后感(一):不是摄影迷,却被故事打动!

我不是摄影迷,却被故事打动了……

这一系列的书一直在看,一直在关注……

被忽视的新闻太多了,我们需要“看见”!故事情节不多说,需要大家仔细阅读了解用心感受

《看见·看不见》读后感(二):一本让你看见当下中国的摄影书 极力推荐

作为摄影者,我所拍摄的图片故事网络写手入选了《看见.看不见》一书,画册的编排方式别出心裁,按照处于转型期当中,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脉络入手,从边缘,变迁,革新和阵痛四个大方面深刻分析和探讨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影像的方式展现了处于各种阶层的中国人最真实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每个参与故事拍摄的摄影师都有不同的影像语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高质量的画册,更是十几位国内顶尖报道摄影师对中国社会的独特洞悉,值得收藏。

《看见·看不见》读后感(三):这个世界,是否如你所愿

《看见•看不见》一书精选了15个摄影专题,借由15位摄影师之手以及描述着一个个故事,展示着社会的边缘景象。图片故事从大草原、海岸线,从矿井深处、简陋的出租屋、从拥挤的城中村以及从沉默与泪水、盼望和爱来到我们眼前时,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毛细血管里的涌动,与神经末梢的轻颤。作为社会边缘人物,过着真切的、最普通的生活。每一幅画面都来自于平静的同理心。

这是一个不缺乏“看见”的时代。有多少“秀”正等待着被观看,有多少隐私正渴望着被曝光;无论是““刷脸”还是“刷屏”,目不暇接的各种“看”之中。然而,我们真的看见了吗?

于是我们轻率的忽视那些黑暗与阴影中的弱者,又轻易的蔑视那些貌似不堪的同类。因此,我们很难去检视病痛痼疾的症结,以及正视变革之路上的困难与曲折。

摄影师似乎没有太高的奢望,只是希望他们看见的这些人不要被偏见遮蔽,不要被所谓的意见洪流所吞没,让更多的看见这些人复杂的生活和处境,而不要再随意的给他们下判断。

真相也许永远只是一个不断被接近的目标,但持续地向真相接近,必然持续的远离虚妄。这便是坚持“看见”的意义。

《看见·看不见》读后感(四):我想和这个社会谈谈

我想和这个社会谈谈

兼评《看见•看不见》

我想和这个社会谈谈,因为我已将近不惑,但依然对这个社会心存诸多疑惑。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种种事件,虽然从道理或者现实中被我们接受,但是从情感和道义上还难以理解。

我看见了种种的小广告出现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犹如病人贴的一块膏药;我看不见的是贴广告背后的那种被人追赶、唾骂的卑微生活,可能其中也透露中种种坚强的正能量。我能理解这个社会有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模式,工业化撕裂了农业文明,贫富差距撕裂了社会文明,但我依然不知道那些在心理痛苦或生活贫苦的人们如何安放他们的身心。

我看见了村庄的萎缩、草原的退化,新生的事物(微店老板、主播、网络写手),推动着人们过上快节奏的生活;我看不见的是人们如何离开了过去,又如何走向未来。我明白生活总是要继续,不管高贵或者卑微;但我不明白城市被售卖,年轻被拒绝,希望也在被扼杀,我们的未来真的是曲折之后的光明么?

我看见了海岸线上百舸争流还在涸泽而渔,煤城已经成为弃城工人们的黄金生活变成了黑色生活,往窗外也能看见雾蒙蒙的天遮盖了清晰的远方、充满希望的未来;我看不见有多少渔船仍在偷偷捕鱼,多少企业仍在偷偷排放废气,又有多少人在为改善我们的生态努力做些事情。我明白工业文明要经历这个污染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但我不明白人类如此聪明,知道污染伤害会殃及自身仍要执意前行。

我看见了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弃婴、失孤、污染、械斗,等等,一张照片就能代表万语千言说明这个社会的病态;我看不见的是社会对于恶习的制止,对于弱势群体的宽容。我明白很多社会现象的表象只是一种生活的结局,道德不能绑架用来直接谴责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们;但我很难找到一种方法,去说服自己平和地看待这种怪相的不断出现。

人性的纠结是人性一直在善恶之间任性取舍,社会的无助在于它接受繁华也包容贫困,历史的教训是历史从未从中吸取教训,文明的悖论是他带来了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毁灭。我带着一种无奈的心情体验着生活的多样。看见,是一种选择;看不见,是一种感悟。看见的,仅仅是一种发现,看不见的,也无法改变。带着疑问,找个时间,和这个社会谈谈吧。

(土狼)

《看见·看不见》读后感(五):看见,而非视而不见——Leo鉴书234

如果说作家是世界的良心,那么摄影师就是这个世界的眼睛,本书某种程度上可算两者兼备。

看见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当下是个大伙儿都很着急的时代,急着赚钱、急着成功,急着这个或者那个……很多时候,忘记了良心,也不太睁开眼睛,因为太忙了。

或许更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偶尔停下来,给自己一个再次认识周围世界的机会,每个人的视角有限,所以需要摄影师。

本书以15个主题展开,反映当下一些现实,提供读者了解当下中国的线索。有了种种线索,我们也许就有机会真正了解自己与他人面临的困境与局面,以及工业化时代给人性和环境造成了种种后果。也许有些事儿想不通,但要远远好过根本不想,这也是看见的必要性。

不要因为无法改变而放弃

前言里提到某个主题3年之后再次被晒出来,但恶劣的情况并未得到解决,作者的回答是:“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看见’”其中应该有无力改变现状的无耐,但是我能从中看到一种不屈。选择看见真实,而不是回避,不是视而不见,也许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真相也许永远只是一个不断被接近的目标,但持续地向真相接近,持续地远离虚妄。这便是坚持‘看见’的意义。”这段作用者写在前言最后的话,让我想起史铁生作品里的一句话:“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联通,隔离的心魂要重新聚合,这样的路上才有天堂。好处是不能争抢。你要去吗?好,上路就是。要上路吗?好,争抢无效,惟以爱的步伐。任何所谓天堂只要是许诺可以一劳永逸地达到,通向那儿的路上都会拥挤着贪婪。”

于路皈依……

借本书反思与警醒

社会是个系统,复杂而凌乱,任何问题的产生都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系统和时间。看到之后,身为事中人,我想能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与态度——不能改变别人,那就从小处改变自己,不能纠正自己,那们自己不做恶也还成。

与此同时,理解别人的处境,更加包容也是本书带给大家的启示。不要被偏见遮蔽,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有深层次的原因,以及背景,旁人是无法全部了解的。从这个角度上,对于别人的生活选择,我们也许真的只能做到“看见”而非斥责。本书展示了其中一部分人复杂的处境,这让我们有理由不在轻易下判断。

总之,要看见,而非视而不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