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家宝藏读后感100字

国家宝藏读后感100字

《国家宝藏》是一本由四川人民出版社著作,128出版的48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8-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宝藏》读后感(一):创意很好,需要改进

用一百件文物串联起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不,前面还加了好多原始人头骨,一下成了几十万年史了。可是原始人部分是不是选取的有点过多了。

文字方面,基本上对每一件文物的发现,外观,内容,意义,现状都做了陈述,是很好的科普。

图片方面,感觉还是略少了点,如果能多角度,多来点图就好了。

排版方面,有点迷。一会儿单页单篇,一会儿单页分栏,不知有何深意。

以及,书中错误还是有一些的,编辑校正人员要扣鸡腿了。

整体内容还不错,建议再版的话,再订正和完善一些。

《国家宝藏》读后感(二):创意很好,需要改进

用一百件文物串联起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不,前面还加了好多原始人头骨,一下成了几十万年史了。可是原始人部分是不是选取的有点过多了。

文字方面,基本上对每一件文物的发现,外观,内容,意义,现状都做了陈述,是很好的科普。

图片方面,感觉还是略少了点,如果能多角度,多来点图就好了。

排版方面,有点迷。一会儿单页单篇,一会儿单页分栏,不知有何深意。

以及,书中错误还是有一些的,编辑校正人员要扣鸡腿了。

整体内容还不错,建议再版的话,再订正和完善一些。

《国家宝藏》读后感(三):立意好,错误多

看到当当给我推荐这本书的第一眼就决定买下了。我很需要这样一本书,帮我了解文物和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买回来立刻兴冲冲打开看,看完还专门跑了一趟国家博物馆去亲见部分文物。买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严谨认真的好书,但这是我读过的错误率最高的书之一。

举例,本书287页,这两句话的问题编辑或者校对没有发现,实在是不应该。

又如本书342页,这个“如果将二人的人生奋斗史做一个比较”中的“二人”,从前文哪里可以看出是拿谁跟颜真卿相比较呢?当然,联系后文,我知道是说苏轼。但这样的语病出现在这样一本出版物中实在不应该。

上面两处还是文字错误,最后这一处就更不能容忍。本书381页,文字介绍的是6号墓前室东壁的《备茶图》,可我怎么看也不能将文字和图片对应起来。上网搜了一下才发现,插图是十号墓的《备茶图》。

而真正六号墓《备茶图》我在网上找了一张照片。很明显这个图和解说才是配套的。

如上这类型低级错误让整书显得很不可靠。外加这样一本需要精美插图的书,所采用的纸很普通,导致文物照片印刷的清晰度不够。例如击鼓说唱俑在书上是这个颜色的。

而我在国家博物馆拍的实物是这个颜色。巨大的差距导致我第一眼没有认出这就是我想看到的击鼓说唱俑。

下面谈一谈我阅读本书的收获。本书像一个精选的博物馆,通过藏品让我们感受了历史文化的变迁。我希望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勾起人们对实物的兴趣,让读者走进博物馆,近距离的接触这些藏品。我读完本书去了一趟国家博物馆,看到了书上提到过的很多珍宝。看到实物和看到图片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例如玉龙,我们通常看到的图片都是这个角度的。

但看到实物才会注意到眼部的雕刻给人以温和又坚定的感觉,玉龙额部和吻部下方有淡淡的网状纹路。不管从什么角度拍摄,都拍不出实物的温润和祥瑞。只有看到实物你才能体会那种跨越七千多年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看到“王为般卜”刻辞龟甲之前我以为它会在独立的玻璃罩下,被很多人关注。哪知国宝级的文物在国家博物馆实在太多了,“王为般卜”刻辞龟甲和另外两片龟甲共同放在一个展台上,很多游客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看龟甲上细致的刻辞、整齐的占卜顺序,就能够想象当年占卜时的认真,甚至能够想象出屏息凝神等待占卜结果的商王。透过一片龟甲,时光穿越三千余年,这些当时最为神圣的求神占卜已经被现代人嗤之以鼻,这些龟甲不能引起大部分游客的兴趣。

四羊方尊我们都在历史课本里学到过。但历史书上并没有告诉我们它曾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成二十多块。如果不是在书上读到了这一段历史,单看文物我是不能想象这曾是一堆碎块的。精美的夔龙纹和兽面纹让我细看之下不由得一次一次的心生感慨,三千多年之前的匠人是怎么刻画出如此精美又细致的艺术品的?现代的文物修复家又是怎样将它修复如初的?想想如果不是太多人的努力,我们现在是看不到这样国宝级的文物的,不由心生庆幸。

照片拍的很渣,仅仅证明我确实去了

后母戊鼎更名的始末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么重要又出名的文物的更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也反应出我国文物工作者认真严谨有错就改的工作态度,只是宣传实在不甚到位,连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都有还有人习惯称之为“司母戊鼎”。另外我仔仔细细看了很久,不能分辨哪只鼎耳是仿制的。

非常遗憾没能看到妇好鴞尊,但对妇好的兴趣爆棚,非常希望可以有一本详细又严谨的书可以讲述妇好的情况和妇好墓内的珍贵文物。

虽然没能看到妇好鴞尊,但通过墓内其他文物还是可以感受到当时青铜制作技艺之高超。如这一件后母辛青铜觥,形象生动立体,嵌合各种纹路,可见设计者的精巧用心。

上面这些文物都是我们之前略有所知的,给我的惊喜加起来都不如这一件。古滇国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书上的渣渣像素完全看不清一百多个人的人物形象。这也是促使我第一时间去博物馆看真品的主要原因。我对滇国的了解只存在于“夜郎自大”和现在以盗墓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看到这件精美的贮贝器的时候非常震惊。直径32CM的盖子上有127个青铜做的小人,两面青铜大鼓和一个青铜建筑,还有一些动物货物等。每个人做着自己的事情。有人惊恐有人欢笑,不同的发型和饰物,让每个形象都栩栩如生。连人物的发丝或大鼓的雕文都清晰可辨。一个我们完全不了解的古老文明居然有着这样高超的制作技艺,实在让我们叹为观止。更何况这件文物将古滇国的生活场景真实记录了下来,是最清晰的史料。可惜我拿手机拍不清楚,强烈推荐去国家博物馆自己参观。

感触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这么需要这么期待的一本书,怎么就不能做的更好呢?非常期待有更加高质量的书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