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十三邀 番外篇:许知远对话刘擎》观后感精选

《十三邀 番外篇:许知远对话刘擎》观后感精选

《十三邀 番外篇:许知远对话刘擎》是一部由朱凌卿执导,刘擎 / 许知远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三邀 番外篇:许知远对话刘擎》观后感(一):摘录天台上那段对话

刘擎:所以说像我们这一代,包括你们70后甚至80后的早期,你们是享受那个改革开放特别快的那个红利的,就说我们老人这些。

许知远:而且稀里糊涂就享受到了,不知道为什么。

刘擎:对,因为一下子就是空间特别大,然后你的向上游流动就可能性(更大),他们现在更难一点,那时候励志的那些口号,你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就更大概率可以实现,现在更大概率是变成一个别人的罕见的特例。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达到了顶峰。现在我们进入到一个复杂的、困难的和很多挑战的时代,现在的很多社会里年轻人感到的那种不适或者矛盾或者困扰,就是那个假期结束了,是假日综合症,你一开始不接受,但是这才是真相。

《十三邀 番外篇:许知远对话刘擎》观后感(二):一些意识到的问题

我们需要全球性的治理,现在面临的危机才能解决。中国会不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现在还没有答案。

如果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子的姿态走向世界,让其他国家的朋友们认识我们,接受我们,与我们成为朋友?至少“纯强”是不行的,就像一个人如果给人的印象只有“纯强”,那也不会是受欢迎的,招人喜欢的。

最近接手了一个新的任务,希望自己能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有自己的答案~

《十三邀 番外篇:许知远对话刘擎》观后感(三):时代之下非常突兀的一段话,但为什么我会觉得突兀?

巨大的镜像之下,我们似乎不愿讨论不同的可能性这个东西。镜像成了寄托成了唯一希望,我们按照这些折射出的图像来判断一切,其他人看到这个路径是可行的,也跟着重复。勇敢是多么奢侈啊在现在,勇敢是多么低贱啊,我甚至都记不得勇敢从哪里来?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开始听到这个词?年老人的世界里会不会有各种超出之前生命的哲思突然涌现,比如,我这辈子都干了些什么事啊,我得到了吗?得到后是我想要的吗?不是我想要的那我为什么当初这么做?哦这已经不重要了,是这样没办法了,,,会不会等我到那一天才开始真正地反思自己,离开时反思如何开始,这太讽刺了。

《十三邀 番外篇:许知远对话刘擎》观后感(四):浮躁的日子我们需要安静的慢慢过

现在看来无论如何职场都是一个认识人性与提升能力最好的地方。平台上的机遇跟潜在的资源本质上来说是非常充分的。现在社会很复杂,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本质离真实的本质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而很多问题的分析,有可能是其他人带着一些或私利的原因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方面分析有的时候看起来很愚蠢,比如说最近很多人站在市场的角度去分析翡翠将近 4 万人的摇号跟市场回暖之类的有什么关系,或者在释放什么房产税暂停之类的东西,看起来都极其愚蠢。你即使看懂了也没有什么价值徒增烦恼,有些人站在传播的角度在给你普及着什么,他们是为了他能获取更多的私利;不能单独靠着一些直观感觉去分对错。最近看了最新的十三邀,许老师跟刘擎教授侃侃而谈,聊哲学,现在有的时候觉得哲学有可能慢慢会成为刚需,在这个乱象越来越迷的复杂社会,需要哲学帮助我们搞清楚一些内心的疑惑;比如最近到处都焦虑,到处都波动,反而觉得我需要安静,需要看似长久一些的安静;对成功的定义?对死亡的态度?对失败的态度?到底在意的是我自己还是别人眼中的我?有这些跟没有这些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到底从我自己的行为当中开采出来了哪些数据? 明年就是又一个本命年了~按照 5 年规划的战略,下一步的我自己又应该给自己做什么样的规划呢?

《十三邀 番外篇:许知远对话刘擎》观后感(五):以超越性/主体化角度去看待被困住的二元选择

看完对谈,想到的事情是,我们会困在卷/不卷,喜欢/不喜欢的二元选择里面,而可以走出被困住的选择的方法就是超越这个选择去看事情,或者说就是刘擎教授在后面谈到的,把它客体化之后把自己主体化去看这些事情。

卷/不卷是通过自己的投入去符合/达到外在的价值衡量,而超越性的选择是找到自己的意义感,就是自己想达到的效用,获得的满足是什么。就像教授提到的陆庆松的例子(《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的哥哥,也是很奇妙的联动了),他似乎表面上是看似是选择了不卷,但是其实是通过选择满足个体意义从而过更有自己精神意义感的人生。

而crush组经常讨论的,喜欢/不喜欢的二元或者困惑,走出去的超越性的方法,是其实是去想,在追/尝试靠近别人的过程中,也是去了解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及其思想与世界。我自己认为的爱情和友情都更本质的是亲密关系的构筑,虽然最后不一定发展成为恋人,但对世界和亲密关系的了解又多了一重。而且本来建立羁绊不仅是靠感觉,也是需要学习、成长的过程。

教授最后说,我们超越性/主体化去思考这些事情的结果是,我们会看到是个问题,但是坏消息是没有办法解决。也提到福柯的规训在这个世界里无孔不入,以及未经省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个体意义上无法去解决一个时代/群体困境,但或许最终通过主体性的反思和审慎获得的更多是主体精神意义上的自足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