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裙子剪刀布》观后感100字

《裙子剪刀布》观后感100字

《裙子剪刀布》是一部由吴瑕执导,高照清雅 / 窦新豪 / 吴超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裙子剪刀布》观后感(一):90后女生的青春自由

五星怒赞,风格清新自然的青春片,很久没看到这样写实、艺术与梦幻感的青春题材电影,相比市场是矫揉造作卖弄狗血的青春片优质太多。这是一部真正写给85后90后的电影,90年代中后到2003年真实的回忆感。故事流畅唯美,演技挺好,画面很有怀旧感。

导演有着巧妙的故事讲述,代入感强。故事写活的爱女儿但粗暴不懂教育的老爸,年轻时心气高且不甘命运的妈妈,渴望突破束缚追求自我的女儿。写活了青春期少女自我意识觉醒、美与时尚启蒙的萌动。

浓浓的时代感。

《裙子剪刀布》观后感(二):想穿裙子,别无其他。

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见一个正儿八经只是想穿裙子的男孩。其实他和女孩都是,只是想穿裙子而已,别无其他。 这部电影太需要共鸣。没有私人记忆作为映照,可能会觉得一切都是夸张的、过度的,就像我自己也一次次怀疑我曾感受到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在漫长的追忆与自我折磨中被放大了。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再次看到“同类”的存在。 确实不是很好的女性叙事,因为剪刀剪破的,拿头去撞的,用勺子也要挖穿的,并不是男性的压迫,而是整个县城弥漫的保守氛围,大人们装腔作势的“上进”迷思。 通过父母完成了压迫的结构性展现。父亲将自己的无能投射为对孩子的要求,母亲则因为无力默认了一切规训。 在结尾也完成了赵大奔受害者与施害者的转换,使得整个县城的结构得以完整和圆融。 许毛毛的觉醒是突然的,也的确是过于理想化的,但更是我们需要的。 芝加哥和张国荣勾起了关于“美”的共情。

一切的青涩都成为优点。

《裙子剪刀布》观后感(三):看完有些焦虑

在西宁First看了几天的电影,可惜的是好几部都给我一种“贩卖焦虑”的感觉,虽说电影本来就是“各种表达”,但现阶段的我可能更渴望看到明媚的、阳光的、温馨的、励志类的电影吧。刚看了《裙子剪刀布》,因为工作原因,刚好有接触到剧中主人公们相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所以触感应该跟其他影迷和观众不太一样,也许大多数人都在为剧中女主人公最后的叛逃鼓掌,而我更多的是为与她相关关系的人物们感到揪心,比如她的父母,她的老师,还有所有关心她的人。电影非常细腻的表现了初中生成长期的迷惘、压抑、矛盾和叛逆,冲出屏幕,直接砸到观众脸上,即使也有一开始年少无知时的美好,小清新,也被后面的故事发展所消耗到让人窒息,女主角演的非常好,男主角也不错,但如果这个角色真的在我身边,我想我也会犯难,究竟该鼓励她释放天性,与中国教育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抗衡呢,还是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让她收敛自己的个性,尊崇制度呢?很难呢,太难了。

《裙子剪刀布》观后感(四):一些想法

想法特别有趣,可惜制作有些粗糙。1.导演创造一个完全封闭的工厂,其实完全可以弄得更加奔放,不需要借助现实的一些背景,如张国荣、非典等,完完全全将所有的故事弄成一个架空的空间,像巧克力工厂那样?这样我觉得画面感更强,而且我觉得既然致敬了芝加哥可以完全弄成歌舞片 2.角色脸谱化,看后觉得这个片里面就是老师脑袋有病,同学脑袋有屎,家长脑袋有坑,只有女主和男主是明白人 3. 有些剧情很单薄,特别是结尾部分。作为一部具有商业片目标的片子,导演在前半部分不断地增加矛盾与冲突,但结尾实在是过于单薄和突兀,可能弄成许毛毛通过非典从而在电视机前面出现打扮得具有特色从而点醒大家?(虽然我个人认为非典这个元素没有加入的必要完全可以弄成一个架空的疫情,因为整部片子本身就是在封闭的工厂,而封闭的工厂本身就可以看成一个具有自己一套逻辑的独立社会。)

虽然批评了这么多,但实在喜欢导演的创意和小女演员的表演。最后再吐槽一下中国学校最傻逼的莫过于在过去十八年告诉你你不能穿好看的衣服,不能梳头发,不能化妆,要跟其他所有人一样。但是在你十八岁之后才发现你需要重新学习如何打扮自己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美。

《裙子剪刀布》观后感(五):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15thFIRST#

总体8分。前半部分能给10分,后半部分只能给6分。综合7.5,编剧和导演都是校友,都是姑娘。+0.5的致敬分数,respect!

编剧的硕士毕业剧本,金字奖最佳长片。导演的视听也很棒,演员选角非常好。女主演的演技爆表,陈大力和毛毛父母的演技也在线。前半部分看到热泪盈眶,因为太真实了,跟我自己太像了。市侩肤浅又暴力的父亲+校园中恶心的霸凌,完全是我本人的童年。下岗潮背景下一大批工人最后的荣耀与挣扎,面粉厂隐喻的物质充盈与精神匮乏的对比。眼中失去光芒的毛毛母亲和被时代和社会规训后可憎的父亲面孔,校园霸凌体现出最真实的人性之恶。这些东西都让我如芒在背、如粳在喉。但是后半部分剧情发展太过于松散,主线已经模糊,影片时空切换有失控的感觉。片尾后的彩蛋片段完全是狗尾续貂。

关于主题最大的缺点是对叛逆内容表现的匮乏——孩子的叛逆和反抗,不应该只具象化与对所谓“美”的追求。“美”这个概念虽然具有象征意义,但是太过于窄化。父权和制度规训与压制的并不仅仅是“审美”,而是所有自由的精神。孩子对“美”的追求已经类似于某种偏执,虽然这种反抗在银幕中具象化为不穿校服、自己缝裙子等等无可厚非,但实在是太过于狭窄。孩子对“美”的追求,可能来源于人之天性,但在银幕中似乎完全来源于电视中的维密走秀和裁缝铺里的ME杂志,这些并不能完全涵盖真正“美”的意义。更不能代表所有“自由的精神”,要知道,电影中毛毛对所谓“美”的偏执,本质上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规训。这就让主题降了一个层次,真正自由的精神不应该仅仅只是审美,还有对正义、真理、真爱等等所有理想主义的渴望与追逐。而这些,正是父亲和社会制度规训下不允许出现的东西。对父权和制度暴力压制的叛逆和反抗,才应该是文本更加深刻和本质的主题。

但总体来说说已经很棒。另外,银幕中其实并置了几对耐人寻味的父辈与子辈的关系——毛毛与父母、陈大力与父亲、陶蓝蓝与父亲和赵大奔与母亲。这其中复杂的关系对比与隐喻其实饱含深意,值得琢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