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恐龙?!读后感100字

恐龙?!读后感100字

《恐龙?!》是一本由[斯洛文尼亚] 莉娜·布拉普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2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龙?!》读后感(一):号外!号外!恐龙还活着呢!

图、文/文小妖

我曾问小朋友们,在灭绝的动物中,最想看到的动物是哪一种?

没想到,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异口同声说出了两个字:恐龙!

恐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身体庞大,且带着一股神秘色彩的存在。在他们眼里,恐龙身上藏着许多的秘密,这些秘密关于着曾经与未来……

关于恐龙的绘本很多,但我却发现了一本比较独特的绘本——《恐龙?!》,这本绘本以幽默的形式向小朋友们梳理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同时,还告诉他们,恐龙还活着呢?

真的吗?走!咱们一起来阅读这本《恐龙?!》。

恐龙家族知多少?一本书全知道!

绘本《恐龙?!》以奇特的画风和幽默的讲述向小读者们讲述了各种类型的恐龙,可谓是满足了他们对恐龙的好奇心。

前环衬以鸡群的大八卦开场,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然后这类被称为“恐怖的蜥蜴”(恐龙)进入了读者的视线。这本绘本的作者兼绘者莉娜·布拉普仿佛有种魔力,能瞬间把读者带入到一个情境之中。

绘本的每一幅跨页介绍一种恐龙,同时,在左右侧的附图中,莉娜·布拉普让一群小鸡逐一登场,充当着“吃瓜群众”的角色,对着主图中的恐龙“指手画脚”,并煞有介事地对恐龙进行分析、评论以及表述自己的观点。活脱脱的一场场小型争论会,有趣极了。

当然啦!评论归评论!作者最后还是对该种类恐龙进行了科学性的阐述,为小读者进行恐龙知识小科普,让小读者对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又多几分。

从绘本中,我们知道:

“人们通过霸王龙的脚印化石发现,霸王龙的身体上覆盖着一层鳞片”;

“三角龙头上的3个角中,长角甚至比7岁的小孩的身体还要长呢”;

“甲龙的尾巴上带有骨质硬球,如果用力一甩,可以击倒比自己身形大的恐龙”;

“腕龙虽然有3层楼那么高,10头大象那么重,但是它的脑袋却很小”;

“剑角龙是一种脾气暴躁的恐龙,它头顶上长着硬壳,一副谁惹了我谁遭殃的样子,要是不小心被它给撞了,我想大概可以用粉身碎骨来形容了吧”;

……

哇!太好玩了,绘本中还介绍了很多恐龙,真是让人涨知识啦!

喜欢恐龙的小朋友千万别错过这本《恐龙?!》。

插画形式多变,一不小心就钻进书里

绘本《恐龙?!》的插画风格独具特色,很容易走进读者的心里。

首先在画风上,我们能感受到绘者故意把插画画得很简单、稚嫩,怎么看怎么都像出自小朋友的手。这就对了,这样的插画,让小朋友看到后,觉得自己也能画,而且就像自己画的时,会让他们无形中产生一种亲切感。

同时,绘者运用了分镜的手法,一幅跨页就能完整的介绍一种恐龙,在阅读每一幅跨页的时候,分镜和色块的运用激发了小读者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主图中的大恐龙,相信每个翻到这一页的孩子脑子里肯定充满了各种疑问。

紧接着,分镜的使用,泾渭分明地划分出了,提问区、疑问区和科普区几个板块,从左至右,让孩子产生好奇心,然后到满足好奇心,每一个步骤都紧凑,有趣,就像一场小型的科普课堂,生动幽默且有趣。

这本绘本的前环衬和后环衬也可谓是诚意满满,前环衬是一群小鸡家族们对恐龙进行“大八卦”的现场展示,绘者对小鸡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让他们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各种各样对恐龙的猜测。

后环衬则以年代表为主,对不同时代的各种恐龙进行了一个集中展示。但我更愿意把这叫做知识复盘。后环衬里的恐龙都是前面出现过的恐龙,此刻,它们都聚在一起,再加上年代表的呈现,让小读者对这些恐龙的生活年代及特点一目了然的同时,又再一次加深对各类恐龙的印象。

最后,咱得揭个秘:恐龙并没有灭绝,而是通过不断地进化,变成了其他的动物。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鸡!

嗯,你没听错,鸡的祖先就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恐龙!

哈哈,不信?那你就好好地去阅读这本《恐龙?!》吧!

《恐龙?!》读后感(二):小鸡的祖先是霸王龙?还有这种事!!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八零后们一定都看过一部跟恐龙有关的电视剧,那就是《恐龙特急克塞号》,这是一部从日本圆谷株式会社引进的特摄剧,主要讲述了时代战士通过时空穿梭,回到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对抗外星格德米斯高级植物生命体的故事,但是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恐龙,这很可能是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第一次看到关于恐龙的影像。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恐龙的吸引力绝对可以和变形金刚、乐高拼插等动画片或玩具相提并论,虽然,恐龙看上去是非常可怕的,但又是那么的吸引人。

在这种恐惧与好奇的神奇融合之间,恐龙题材的各种衍生品都非常的畅销火爆,如恐龙的橡胶玩具、变形恐龙机器人、恐龙电影,以及精美的恐龙书籍。欧洲知名的儿童绘本作家与插画家莉娜·布拉普著作的《恐龙?!》从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给我们讲述相关恐龙的科普知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恐龙绘本。

绘本的开端非常令人惊奇的是从一群可爱的小鸡开始,正在讨论它们的祖先是谁?从房子后面捡到的书中显示,小鸡的祖先竟然是恐龙!!!你没看错,竟然是那些庞然大物、凶猛无比的恐龙!!!为什么是这样呢?

绘本以每一页介绍一种恐龙的方式,向小朋友们一共描绘了十四种常见恐龙的相关知识,从考古中发现化石,从化石分析并模拟复原,再加入进化论的一部分,逐渐的还原出了很多恐龙原有的样子,已经在最科学最严谨的态度下进行的远古考察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模拟出了各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除了颜色,毕竟颜色从化石中可分析不出来。

当然,这些恐龙的知识都是在这群可爱的小鸡的讨论中一点一点介绍出来的!小鸡们的问题可真多,并且问的也非常可笑,例如:等我们长大了也会长牙齿吗?恐龙都会下蛋吗?有没有打的赢霸王龙的恐龙呢?会游泳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孩子们可以在绘本中学习各种恐龙的知识,真的非常有趣。

通过阅读绘本,孩子们可以学习到霸王龙、甲龙、剑龙、腕龙、三角龙、无齿翼龙、伶盗龙等众多恐龙的知识,小鸡们富有“想象力”的问题,页面旁白中的详细介绍,还有富有张力的画面,都给孩子们非常友好的阅读体验,在玩乐中学习恐龙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绘本的覆盖面非常的广泛,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各年龄段的孩子均适合观看及学习恐龙的相关知识,深刻体会到人类自己也是自然和动物进化中的一环,对生命也更加敬畏。

《恐龙?!》读后感(三):一本大人觉得简单,但孩子超爱的恐龙绘本

昨天儿子又翻出《恐龙星球》的纪录片要看,看着一地的恐龙玩具,我发现儿子对恐龙绝对是真爱。

从有记录可循的一岁半到现在的5岁,他对恐龙的热爱不减反增。买的大小不一、材质不同的各类恐龙玩具比玩具店都全,看的书恐龙类的占大半,选衣服必带恐龙才行,就连看动画片也是以恐龙类为主。

从1岁半买到现在

每天放学后,将他的恐龙玩具拿到垫子上,自说自话的讲故事能玩差不多2小时。而他每天的必做项目,除了玩恐龙玩具讲故事外,每晚看恐龙绘本也是必做项,哪怕过年11点才睡也必须要看,甚至到了不看就哼哼、磨人不让别人睡的程度。最近这个月,他看的是《恐龙?!》。

在他连续一个星期拿着《恐龙?!》这本绘本出现在床上的时候,我很疑惑。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简单的书,没有吸引人的故事,只是简单的小科普,但为何他会看得津津有味呢?

要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刚接触恐龙的小萌新,动画片、各式绘本、拼图、各种类型的恐龙玩具,他都有接触,对恐龙知识也了解的很多,甚至自己都会用恐龙讲故事,为何这样一个“老司机”对这本在我看来很简单的绘本如此感兴趣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连续观察了他三四天看这本书时的状态,去了解他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想知道这本书吸引他的点,没想到,还真的有所发现。

打开《恐龙?!》这本绘本,它的开场就是一幅连环画式的童谣。整本绘本以恐龙是鸡的祖先为主线。连环画的主体是一群鸡,用一只只鸡的口去“唱”一曲“童谣”。

童谣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内容一共8句,前六句中,每三句句式相同,方便记忆,又以拟人做辅,生动活泼。后两句又转到孩子喜欢的恐龙身上,再一次增强孩子的兴奋点。

每次读这个开场时,孩子都忍不住附和、跟随,而我也喜欢用它和孩子逗乐,你一句我一句的互动。

童谣用一群鸡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吸引儿子的一个点。儿子属鸡,而人天然对和自己相关的事物投入很多注意力。在儿子心中恐龙很强,鸡也很强(十二生肖里现实中唯一会飞的动物),他想当然的有一种自己也很强的自豪感。

《恐龙? !》这本绘本在结构上有一个很吸引人的点,它是用一种类似小剧场形式的方式来做恐龙科普的,知识点加上逗趣小鸡插卡打诨给人一种诙谐的感觉。

以霸王龙这页为例:

专业的知识点解说都在右边这页,右下是霸王龙的一些体表特征、习性。

最右边是恐龙的发现、命名过程,并且以“恐龙可是鸟类的祖先”为线索引出群鸡的讨论。

这群鸡的插科打诨其实侧面说出了孩子的一些疑惑,在帮助孩子学习思考的同时也是在让孩子学会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儿子在读绘本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时睡得晚,我就希望只读一下文字,不做讨论性的沟通。但《恐龙?!》这本绘本却让我意识到,讨论才是接收、理解的侧重点,不应该因为时间紧就去掉。

所以我和儿子在读的时候,除了会试着回答、寻找问题的答案外,还会随着绘本的节奏,发散思维地提出一些问题,像:霸王龙和惧龙谁更厉害?霸王龙是站着睡觉还是趴着睡觉?为什么霸王龙的后肢长且强壮等等。

这种小剧场式的绘本结构真的很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的疑问有了自由的空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娃圈“顶流”小猪佩奇一样,《恐龙?!》里的恐龙、鸡采取的都是比目鱼式的眼睛画法,侧面的动物都出现了两只眼睛。

在我们大人的思维里,侧面有两只眼睛,正面岂不是要有四只眼睛,这哪里是恐龙,分明是个怪物啊。

但是孩子却不这样认为,平时绘本里有一点错误都不放过的儿子,在看这本绘本时却丝毫没有对这种设定提出任何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是由孩子的认知能力决定的。对于学前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在画画的时候,会将自己知道事物的样子全部画下来。就像儿子画在绘本上的霸王龙一样,头、身体、脚、尾巴缺一不可。

说实话,他画的我实在没认出来,但是他画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自己却每个都能准确认出来。他说完后,我结合他说的话和他的画,发现他确实抓住了每个恐龙的特征。在我对他的技法表示疑问时,他告诉我,他画的是化石。

这就是小孩子的认知,而插画师之所以将恐龙和鸡化成侧面有两只眼睛的存在,其实是为了迎合孩子的认知,插画师模仿的其实是儿童画的风格。

其实对于如何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充满疑惑的家长,方法很简单,用孩子喜欢的事物来引导,而不是用你的喜欢。

这就是为何,在我看来很简单的《恐龙?!》,但儿子却很爱的原因:大人和孩子的认知存在差异。一本书给谁读,谁才有发言权。作为父母,我想我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孩子为何喜欢,用他喜欢的方式和他交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