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技惊四座》观后感精选

《技惊四座》观后感精选

《技惊四座》是一部由邢狄曦执导,刘璇 / 范湉湉 / 黄豆豆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技惊四座》观后感(一):心疼吃青春饭的杂技演员们,百岁姐妹花太硬核了

蹲点看了每期的《技惊四座》,还是很心疼杂技演员的。毕竟作为一个青春行业,杂技的演出周期短,大多数杂技演员不到30岁就要退出舞台,并且退役后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节目中百岁姐妹花上演的高空叠凳《传承》,让人惊叹她们不惧年龄的同时也忍不住为她们捏了一把冷汗。与同龄人相比,杂技演员在文化教育上花的时间更少,职业技能也更少,风险更大、更脆弱,痛苦伴随着他们的下半生,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场精彩纷呈的杂技表演,往往使人印象深刻,而在这背后,少不了杂技演员们付出的心血。

而现实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这些跑江湖的民间杂技团正在快速消失,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转行,有的自己在大街上卖艺。大部分民间杂耍艺人们开始转行消失,很多曾经见过的项目以后想看到也越来越难了,有的杂技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保护。杂技演员们需要的是平台,而广东卫视的《技惊四座》节目,就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为了促进杂技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各大杂技团联手节目的编导组、舞美设计组、灯光音乐创作组及专门的艺术室,来负责创新杂技节目的面貌。这档节目可以说是可圈可点的,毕竟它给杂技演员提供了平台,让杂技向市场靠拢,也让这些传统绝活儿重回大众视野!

《技惊四座》观后感(二):吊发濒临失传,要保护传承这项技艺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很多小孩子压根就不了解传统文化,就只知道“吃鸡”、“王者荣耀”。“杂技”也是传统文化之一,这是一种表现人体技巧的艺术,以“惊险”、“刺激”“高超”的技能吸引着广大观众。其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杂技在中国有着如此深厚的底蕴,但是现在却看不到人们去“保护”它,现在不少杂技都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吊发”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不夸张地说,单纯提起吊发可能有的人以为是掉头发,其实这是一种发源于我国的杂技。顾名思义,吊发就是吊着头发来表演,只是因训练异常艰苦现在濒临失传。

如今在中国仅有5人学习吊发,其中包括年仅18岁的刘枭。在歌舞奏乐声下,刘枭将吊发和舞蹈结合,讲述了栖身于花苞的仙人,歌舞奏乐之下翔于天宫的故事。她身着飘曳衫裙,挥舞彩带翱翔“天宫”,表情和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保持一致,融为一体,重现了敦煌飞天的绝美画境,将高空吊发的艺术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总体上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祖宗留下来的东⻄是需要传承的”,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刘枭开始了她的学习吊发之旅。这样的精神值得称赞,通过刘枭的表演,我相信日后会有更多人去了解吊发,去保护传承这项技艺。

《技惊四座》观后感(三):被鉴赏团嘉宾吴正丹老师圈粉了

很多人只知道杂技很酷,却不知道杂技人背后的辛苦。正是因为太辛苦,现在不少杂技都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技惊四座》不仅真正做到了技惊四座,而且还让不少人真正了解杂技的世界。

亲如姐妹的“黄金搭档”历锦艳和高桐桐,将高空柔术和吊环结合起来,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梦之环》,她们就像是两只精灵在高空中翩翩起舞,一波又一波童真而浪漫的杂技动作表演,让不少人“心动”。虽然两位女孩子的表演很完美,但是其过程中充满了危险,她们在毫无防护装置的危险高空中。展现了“双人倒挂竖叉”、“肩顶”、“脖转”、“挂脖”等高难度杂技技巧动作。杂技演员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惊叹点赞,也让鉴赏团的嘉宾点赞。

尽管得到了嘉宾们的一致好评,但也有不完美之处,杂技表演艺术家吴正丹就指出,高空旋转中两个人都稍微有点飘起来了,位置不正,有些摆动,呈现地不是很完美。其实相对正常表演来说,这点不完美算不了什么。不过吴正丹老师作为专业老师,对任何细节都掌控的十分严格,她在节目中直言不讳地点出选手的缺点,也有助于选手日后更好地去改进。

丹和魏葆华夫妇一直在推广杂技传承,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他们也是通过自己的力量,以专业的角度推动杂技艺术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让杂技这种艺术传承地更久远一些。

《技惊四座》观后感(四):希望节目组能更注重技艺与意境的结合

看了几期节目最大的感触除了杂技人的努力和坚持,就是节目气氛问题,好像过于松弛了,艺术应该接地气但仍应该保持严谨。大家都在夸赞杂技演员们的技巧多么厉害,技术如何高超,但我更在意节目营造的意境。总感觉似乎评委并不是那么在意意境,相比之下同样更在意技巧。我觉得艺随境生,艺术类竞技节目不就是追求全面的综合表现吗?而且评委过于惊呼似乎不太妥当,虽说场面震撼性极强,但是评委是要对其做出专业点评的,不能过于流露情绪吧?传统的杂技是炫技,但表演的侧重点重在表演,希望大家欣赏节目的角度都能够客观些。

当然这是我的主观意见,转念一想或许杂技演员也是享受欢呼的,在表演完成后,看到和听到观众的掌声、欢呼声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与伦比,一下子感觉多年艰苦的训练都值得了。从我个人而言,要看连贯性和整体性我会选择看现场,这样的节目确实初衷也是好的。但在这种要评分的节目,展示出技巧性更需要这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扣,不扣出细节怎么看清楚这个动作巧在哪。评委是不是有些外行了呢?还是说为了节目效果让渡了一部分专业性?因此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希望节目组能更注重技艺与意境的结合,而不只是通过炫技获取热度,毕竟艺术表演对于文化的传承重在内容的精神,而非表演形式的惊心动魄。

《技惊四座》观后感(五):高手在民间!杂技传人在竹竿上“飞”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村民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描述了这个拥有400多年杂技历史的古老村庄:山东孔楼村。孔楼人爱杂技,这份爱已经融入到骨子里了,十几岁的小姑娘随手就能来上几段柔术表演,下腰、叼花,信手拈来,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一点杂技。这是这个杂技之乡的宝贵财富。然而这些年,这份技艺的传承也陷入瓶颈。

孔伟和黄长建展示了爬杆这项技巧,一根五六米的竹竿,孔伟和他的搭档耍得出神入化。不仅嗖嗖地就爬上了竹竿顶端,还在高空中轻盈翻转,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

黄长建以“竿上倒立”、“扛旗上竿”等技巧动作赢得观众的一阵喝彩,而“竿子上倒栽葱”,即尖子从6米的竿上头往下1秒飞速坠落这一技巧动作则将节目推向了高潮。

在后面环节中,孔伟还展示了“水流星”这一传统杂技节目,在一根绳子的两端,各系一只碗,然后甩绳舞弄,使得碗飞快地旋转飞舞,而碗中之水不洒点滴。

这精彩的表演也迎来了阵阵掌声,作为孔楼杂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孔伟身上的责任也很重大,平时他就经常演出,来宣传这门技艺,此次参加节目也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将这份古老艺术传承下去。杂技,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在咱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像这样“高、精、难、奇、巧”的一门艺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保护,去传承,去热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