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鹅卵石》影评精选

《鹅卵石》影评精选

《鹅卵石》是一部由Vinothraj P.S.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印度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鹅卵石》影评(一):顽石含在嘴里,总有一滴甜

#Siff2021# Day 2

我为什么会去看这样一部印度片呢?大约是因为这张剧照。《鹅卵石》里,一个愤怒的酗酒男人,全程赤脚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要去打杀他的妻子。

镜头跟随黝黑光洁的脊背,在烈日下肌肉运动出鼓点的节奏,男人的背影,好像一只自动行走的钟摆。

看片过程中我一直在害怕一件事,害怕它毫无预兆地就结束了,似乎许多个画面都可以担任一个永恒的休止符的作用。毕竟我还处于一头雾水之中,它一结束,我就没法恍然大悟。

男人行走过程里,在公交车上打架,在岳母家打架,自己的儿子也打,全程保持高昂的愤怒状态,下一个想打的就是妻子。结果妻子没找到,他找了半天回到家又饥又渴,开始吃手抓咖喱饭。

妻子去取水了。儿子将路上捡的鹅卵石从嘴巴里拿出来,放进他的收集物里,那里有一堆鹅卵石。——这样的片段,在这样的生活里,总是不断重复。但对孩子来说,快乐更容易捕捉,全片里,最快乐的画面,大约就是他与妹妹一起拥抱一只小狗。

而取水的妻子,藏在一群取水的女人之间,她们坐成一堆,静默无言地等待,从洼地里舀出浑浊的水,装入日复一日的无望的生活容器。我觉得这些女人,每一个都有家暴老公,都陷在困苦的泥沼,取水,大约是唯一的片刻的逃离。

然后水,一瓢一瓢,一声一声,进入片尾字幕,电影院里的人,一言不发正襟危坐,看着黑幕,听着舀水声……长达5分钟,就只是单调的,循环往复的,无休无止的舀水声。

《鹅卵石》影评(二):观影记录

恰逢HKAFF来香港,点开订票页面刷了一圈下来想看的几部电影里只剩pebbles还有比较好的位置. (看来华人社会对印度电影的兴趣度还是比较低的.)不过香港这里将电影名翻译为《以卵击石》,看完电影后我觉得不太贴切,还是鹅卵石更好些. 听导演解释,因为当地天气炎热,人们会在行走的时候将石头含在嘴里以减少唾液的分泌. 所以鹅卵石在当地是一种很常见,长时间的存在.这也和导演要说的东西在本质上相似.

说回电影,总体的观影体验是“很喜欢”. 75分钟的电影,看的过程中我总有一种很害怕电影突然结束的感觉. 因为即使紧跟情节,很多幕人物的行为仍然让我感到费解. 我觉得那是一种从文化底层上的差异导致的距离感. 这个距离感同时引发了我的猎奇感,于是我很想看清楚究竟这个电影想要传达的东西. 从头看下来会发现,导演是选取了一个非常窄小的生活片段,小到仿佛片中两个村庄间土路上布满的碎石. 这个片段在导演看来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它如同那些碎石一般,在泰米尔纳德邦(或许可以影射更大的印度社会)这片土地的社群中,在漫长的岁月里,重复上演. 所以观众通过理解这个片段就能见微知著地联想到印度社会更大范围上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和我自身所处的社会很不相同,所以有一种对比反观的乐趣. 加之导演是用一种很真诚,很朴实的方法去呈现,使那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情节让我很愿意去接受,所以电影结束后,我心里有种“啊,我看进去了”的感觉,甚至有些意犹未尽. --------------------------------------------------------------------- 电影里有几段我印象深刻的情节: 1. 开头醉汉问儿子,“你比较爱我还是爱妈?” 2. 醉汉可以冲到妻子娘家出手打妻子的兄弟,辱骂妻子的母亲,大喊要杀了妻子. 岳母在目睹了醉汉的暴力的情况下只是哭嚎了一句“你不能带走我的小男孩”就任由velu跟着爸爸回家. 我觉得这是一种以直系家庭为界限的团体和团体间的分割. 无论爸爸如何地暴力,不近人情,velu还是会在石头上将爸爸加进一家人的名单. 3. 他们赤着脚可以大步地在沙土路上行走;贫穷是实用主义的温床,衬衫和lungi在爸爸身上简直百搭;爸爸脚趾甲裂了那一下看得我肉疼 4. 女人目光呆滞地喂奶;女人们目光呆滞地排队等候取水;女人目光呆滞,却敏捷地一把抓住从洞里钻出的老鼠 5. 公车上没有门;不需要谢谢,不需要客套,只是招呼一声,乘客就主动上前帮上车的女人搬水壶;公车开得缓慢,但可能是因为徒步会遇到蛇,所以大家还是会坐车 6. 被丢弃的可乐瓶 7. 被拗断手脚的老鼠

------------------------------------------------------------------

分享会

《鹅卵石》影评(三):夸夸鹿特丹金虎奖丨在这个赤贫枯涸的人间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把首奖金虎奖颁给了印度电影「鹅卵石」。这是导演Vinothraj P.S.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很短,只有75分钟。

评审团致辞:在众多令人钦佩、雄心勃勃的影片中,一部看似简单、朴实的影片给评审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立刻爱上了这部影片。电影人用最少的手段,创造出最大的影响力,以和主人公一样的信念和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这部电影是一部纯正的电影课,尽管主题严肃,但它的美感和幽默感让我们着迷。

主竞赛12部电影,我错过了「鹅卵石」,看了其他8部,只要极少数是「脚踏实地」的,内容大于形式,有相对完整叙事的电影。很多参赛片是由目眩神迷的影像,翻天覆地的配乐,游离迷失的人物,如履薄冰的关系撑起来的。因此,补看了「鹅卵石」的我特别理解对某些「令人钦佩,野心勃勃」的些许失望,和这部电影的「简单」,「朴实」的动人之处。它拍出了赤贫土地上的生活,远方的人们的苦与乐。这种举重若轻的诗意来自艺术家入微的观察与深刻的共情,将学术与行业的教条与技巧化为无形。

我想了很久,改了很久,才写了小小一段短评。仍在回想余味。

镜头牵引着我们,沉默地,缓慢地走在荒芜的山路上。放眼无尽的黄沙,干枯的树木,暴戾的父亲与无声的儿子隔着家庭纷争的阵痛,光着脚一前一后地走着。太阳几近残忍地在炙烤在这片干涸赤贫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努力地做工,过活。在这样让人感到悲伤与无力的世界,我们看见孩子们挤在一起上课。女孩在野外诱捕野鼠,烤了加餐,拾大把竹蜻蜓一并抛向天空。男孩捡了一块镜子碎片,痴迷于追逐它的反光,又捡了一块石子,熟练地放进嘴里。无声而静止的贫穷的生活,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就像电影从一开始就预示了一场对峙,但到最后,因为母亲的缺席,并没有真正发生。母亲取水去了,是水沟旁排队取水的众多女人中的一个,预示着某种集体的命运。而「鹅卵石」,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但很多人已经失去的快乐,也是生而为人最大的安慰。

导演很腼腆可爱。他听得懂英文提问,选择用母语回答采访问题。得奖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微笑着,双手合一。

导演Vinothraj P.S.在印度钦奈的一家DVD商店工作时,被介绍给泰米尔地区电影业的从业人员。这使他成为A.Sargunam的两部电影的助理导演。在这之后,他开始制作自己的电影。

原文丨Figures in a Landscape

作者丨Srikanth Srinivasan

在P.S.Vinothraj的长篇处女作《鹅卵石》开头,有一个发生在小镇公交车上的场景。导演偏离了主要叙事,将目光停留在乘客们的随身物品上:一个马拉帕奇娃娃、一个黄布包、一套新的铜灯、一台CRT电视、一些塑料储水瓶。每一件物品通过这种感性的细节传递着电影中这个世界的故事,让影片具有了生活化的品质。公交车在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着,有人抽起烟来,引起了一场争吵。后排坐着的母亲的怀抱中的婴儿被惊醒,公交车停了下来,母亲下了车。

如果说小镇公交车的感觉来自创作者的个人经验, 那么《鹅卵石》则用当地生活的琐碎事件作为材料补充。影片发生在泰米尔纳德邦马杜赖郊区的干涸地区,这里以前有河流过,但如今只留下了一些曾经的痕迹:空旷的水渠、抗旱的植被、垂死的泉水,还有鹅卵石。耕种的可能性几乎被耗尽,一些家庭只好靠捕捉老鼠来维持生计。

在这幅凄凉的画面中,有一对父子的故事。父亲是个酒鬼,对离他而去的妻子充满了无法控制的愤怒。影片的内部运动与这个男人颤抖的身体节奏紧密结合。尽管喝多了酒,脚还受了伤,他还是快步走着,胸膛伴随脚步剧烈起伏。他的孩子远远地跟在他身后,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大多数时间里,《鹅卵石》是一部由人物从左到右穿越画面而成的横向电影。当父亲去到岳父母的住处去寻找妻子时,我们还能看到背景中村子里的一幕幕画面。

反观孩子,他是爸爸暴力的沉默接受者,他的沉默也是调和这种暴力的力量。他希望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当他的父亲踏上回村的公交车,准备当面和妻子发泄时,孩子撕掉了父亲交给他坐车的钱,父子俩只步行回家。作为一个鹅卵石的收藏家,孩子知道这无情的风景有办法把粗糙的东西磨平。夏日的烈阳下,漫长的步行途中,人也随之进入某种缓慢平静。等到母亲到家,放下一些水和食物的时候,影片也已经进入了沉稳的节奏。《鹅卵石》是一个关于地理景观的故事,更是一个由地理景观讲的故事。

即使经历了熟悉的情感节拍,《鹅卵石》也能保持新鲜感,这对于一部处女作来说是很重要的品质。Vinothraj用蛇形的镜头运动执行了勇敢的序列,但他也关注捕捉一个孩子在冲突情境中的困惑。他的电影是关于生存,关于生活的最基本的细节,但它并不排除审美体验的能力:从公交车窗外挥舞气球,将干枯的树叶变成模拟的雨水,收集羽毛和破碎的镜子碎片,还有鹅卵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